為了更好地推動項目縣域實驗區的閱讀助學服務工作,更好地協同縣域地區教育局的力量,攜手共同推動建立以「閱讀」為基礎的、高品質的鄉村基礎教育,在8月1號和8月2號兩天,我們特邀擔當者行動閱讀助學縣域實驗區的教育局局長、副局長及教研室(課改辦)相關負責人,參加2018年暑假「面向未來的教育家」教育局局長研習營公益活動。大家齊聚廈門,共同探討如何共建區域閱讀的話題。
9個省,15個縣區,27位教育局負責人,因為閱讀這件事相聚在鷺島廈門,其中有些早已和我們熟識,我們有很多故事,很多感慨,而故事的背景都是一樣的——為了鄉村孩子的高品質閱讀。這兩天的相聚,為了這個議題大家一起討論,一起碰撞,形成一個共同體。
在主持人張春亮的開場後,首先是擔當者總幹事官文賓致歡迎辭,其實在文賓看來,這不是致辭,而是像家人一樣,大家在一起聊聊天,聊一聊我們做公益、做鄉村兒童閱讀的意義和價值。
文賓提到擔當者行動的人數,從之前掰著指頭都能數得出來,一直到現在將近三十個全職成員。從以八零後為主,現在多了很多九零後,甚至是九五後的年輕人。現代人生活壓力很大,很多人的青春無處安放,而在文賓的眼裡,新一代的擔當者,找到了他們青春的意義。文賓還講到很多捐贈人,在捐錢之後卻完全不留下個人或公司的痕跡。包括到場或沒到場的教育局局長及其他負責人,也是正做著一件行政任務以外的事,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一本本的書,以及捧著它們的一個個孩子。閱讀很重要,這件事重要到可以被稱為「偉大」。我們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業。有了事業,人生就有了安身立命之處。
關於擔當者的事業,首先是提供好書,使孩子有優質圖書可讀是一切的基礎。人文、藝術、科學方面的好書使孩子們更好的成長,這是最初也是最容易達成的一步,文賓提到擔當者行動在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目標,將更關注師資的培養,積極尋找區域閱讀推廣員,帶著當地的老師走出來,發現一批批種子教師和校長,希望我們的每一個深耕縣都能留下一個強大的師資隊伍。
不僅僅是提供書籍和培養師資,擔當者更是老師、校長、教育局之間的一個平臺,包括帶著共同追求所自發形成的教師讀書會,大家像一顆顆珍珠,擔當者是一條線,把大家串成一捧珠串,這捧珠串中有幾顆尤其閃亮,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閱讀在學校中深深紮根。文賓說:如果老師和校長都安靜讀書,這個學校一定會有氣質上的變化。
作為同路人,我們的青春歲月彼此連結在一起,文賓展望未來的十五年,我們將發展一百個縣域實驗區,我們合起手來,一代人影響另外一代人,文賓認為,改變中國,並不難。我們下一代人的知識結構,心胸事業,由閱讀決定。歲月流逝,但每一刻都是有價值的,如果一輩子能擁有這樣的一份事業可以去追求。我們將得到真正的幸福。我們會繼續努力,和教育局攜手,成為一個真正的共同體。共建,共創,共同完成這件偉大的事。我們知道方向在哪裡,並且我們出發了。
緊接著是各縣域代表的閃電演講,這是是各團隊的亮相,也是大家彼此了解和認識的過程,從自我介紹開始,各區域代表以「結緣、擔當、閱讀 「為關鍵詞進行六分鐘左右的演講,大家講述自己與擔當者結緣的過程、成為「大學之師」的必要底色——擔當與責任、以及對閱讀這件事的理解。從大家的分享中能感覺大家對擔當者的滿滿信任和感情,這是對我們最高的鼓勵。
擔當者行動的創始人——張同慶老師給大家帶來了「面向未來的教育」的主題分享,他的話真誠、深邃、有穿透力。張老師在開場就一鳴驚人,他說局長們、教研室的主任們,首先不要忘記我們的第一身份是人,不是官。要從人出發來考慮教育怎麼做。
他提到擔當者行動,作為一個公益組織,不靠權威和行政來推動,而是靠真誠和相信人心本身的力量來感動、感染人。公益組織不追求利潤,卻提供最好的服務。張老師認為公益組織的發展,一定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偉大趨勢,大家一定會前所未有地關注兒童閱讀這件事。「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中國將陷入長期的自我徘徊,還是進入有序的高度繁榮,前行動能的關鍵在教育。而閱讀是基礎教育的基礎,閱讀是通達未來社會的最佳路徑。
張老師引用歷史長河中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鄧小平先生改革開放將中國推向世界等例子說明我們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用未來的眼光來看教育,培養孩子的方式不能按照農業時代(過於重視倫理和道德教育,培養「好」人),也不能按照工業時代(只培養「有用」的人),而是信息化時代,培養有個性的、獨立的、創新型人才,才能適應未來社會。
作為地區的一把手,實際擁有比較強的資源調配能力。一把手要有戰略性的眼光,「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用胸懷、格局、人格魅力和思想來引領團隊。一把手要主抓創新型工作,通過副手把常規性的工作抓好。在教育改革中,做增量改革,不著急,慢慢來,減少既得利益的阻礙,給新的事物以成長空間。巧妙地處理當下與長遠,事務性工作與人心的關係。閱讀是關乎內心,柔軟的事情,在推進閱讀工作中,行政力量一定要用,但如何用好,達到潤物細無聲,就更要靠榜樣的力量。領導本身應該成為一個閱讀者,讓更多的老師看到榜樣的力量。重視幹部隊伍的培養,尤其注重人的選拔任用工作,用對人最關鍵。區分好事務性工作和人的工作,不去束縛人,而是用思想去影響人。一個領導的人格影響力,觀念和思維的影響力,將比行政命令更深遠的改變一片區域,思想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將遠遠超過一個領導的任期。
張老師的話,潤物有聲,他在最後說道:各位同仁,兒童閱讀,事關千秋,事關中國的未來,很高興我們這些人一起參與了這個事業。
下午的活動是在一首簡短的手指謠熱身中開始的。主持人楊美琴拋出了下午小組討論的議題:如何根據本地特點,打造適合本土的閱讀之路?經過熱烈的討論之後,各組代表進行發言。
第一位發言的是來自重慶彭水教研室的黃方老師,首先她指出閱讀應該是從頂層設計開始的,如果有行政部門的領導,我們的閱讀之路就會更好走一點,那麼就需要縣委、 縣政府、當地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來對整個區域和整個學校進行閱讀的規劃;其次便是師資的打造,師資的打造應分為兩個部分:一、培訓講師,二、培養當地本土化的教師隊伍;同時在研討中大家都得出一個相同的結論,便是「閱讀必須進入課程」,而閱讀進入課程的幾種方式有:①作為語文課程的補充,每周開設一節,②閱讀課程可以和學科教學聯合起來,在把學科教師的閱讀基礎開展好了,那麼這個閱讀的課程自然就在教師的教學當中體現出來,③以課題研究的方式來推進閱讀,把課題研究與海量閱讀與各種的閱讀結合,探索適合本土的閱讀推廣體系。
第二位發言的是來自湖南醴陵的李雲希老師,不同其他老師的是,李老師是一位中學教師,同時也是我們擔當者行動醴陵志願分部的發起人。李老師也提到,領導的重視是自上而下的,如甘肅靜寧,所取得的高考成績與當地閱讀的推動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都要一起讀書,他們也做了別人不敢做的,從學校的牆上到教室到走廊乃至學生宿舍的路上,只要學生會經過的地方全部都有書,他們圖書室的書可能還沒有外面的書多,這同時也體現了閱讀環境打造的重要性。第二點便是給予孩子足夠的閱讀時間,這個的前提便是要學會給孩子的閱讀做加法,作業做減法。第三點便是改變家長的觀念,打工並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上學也不僅僅是為了以後多賺錢,所以要推動親子閱讀的發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就要從小抓起,那麼我們便鎖定了幼兒園,首先給家長做培訓,強調親子共讀的重要性,感受親子閱讀的魅力。
第三位是來自福建建寧教育局的廖海成副局長。他的發言主要分為三個層次:行政驅動,外力驅動,形成自發。首先行政驅動,將閱讀納入考試範圍,然後找一個指揮棒,即我們的老師,來帶領孩子們,做一個好的榜樣,最後可以開展一些評選活動;其次是外力驅動,學生要有專業的指導,有好書的推薦以及項目的支持;最後在前面的驅動下,慢慢地形成習慣,讓閱讀成為孩子自發性的行為,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態度。
第四位是來自江西瑞金教育局的楊小洲副局長。他的分享分三點:一、閱讀是解救網點調整的必然選擇,無論是東部還是西部農村空心化情況越來越突出,解決這個問題有多個方面,如何讓學生不變少,如何讓學生有事做,如金塔,把學校整合,每一個學校基本都從幼兒園到中學,時間跨度大,學生層次較多管理起來難度也大,但是通過閱讀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甘肅環縣學生分布較廣,但也根據實際情況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等人等。二、閱讀必須靠行政力量來推動,很多問題都需要推一推才能動一動,人都是有惰性的,同時也要因地制宜。三、閱讀是要多樣性的,既要默讀也要朗讀,通過多種手段來推動閱讀的進步和提升。
分組討論完是三個典型區域的經驗分享:甘肅宕昌的陳武成主任介紹了當地引入十幾家公益組織,促進地區教育、閱讀生態的活躍,彌補地區教師結構性的缺失;福建寧化的夏開洪主任,分享了當地以書香和墨香為主要特色,深入推進校園大閱讀建設,培養七彩課程領軍人物。系統性地推進閱讀的建設;而甘肅平涼的兒童閱讀推廣多樣化實踐,曹寧子所長的分享非常有學術的高度和厚度。以下分別是三位老師關於這三個區域「如何打造適合本區域的閱讀推廣之路」的主題分享。
甘肅宕昌的教研室主任陳武成老師介紹到,宕昌縣境內山大溝深,地形複雜,自然條件嚴酷,經濟基礎薄弱,社會發育程度低,教育事業發展緩慢,屬秦巴山區集中連片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由於建縣遲、底子薄、基礎差、教育事業發展一度緩慢。宕昌縣於2009年通過省「兩基」驗收,是全省實現「兩基」達標的最後一個漢族縣。2011年順利通過了「兩基」國檢,「兩基」攻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然而,更艱巨的一場硬仗——質量攻堅,擺在了宕昌教育人面前。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針對縣財政困難、教育投資不足的弱點和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法陳舊的「短板」,宕昌縣教育局在自2007年起得到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的基礎上,進一步確立了「積賢為道,借船出海,兩翼齊飛,四輪驅動,提高質量,加快發展」的工作思路。從2011年開始,立足於「打造高效課堂,發展優質教育」,先後引進和實施了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跨越式創新試驗研究項目」、北京穀雨千千樹「幼兒教師培訓項目「,廣東省擔當者行動教育發展中心」班班有個圖書角」項目,同時從本縣實際出發,探索創建教研工作機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發生了質的變化,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衝破質量困境,突出教育重圍的路徑。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於是,在擔當者的圖書進入之後,宕昌縣不僅僅是小學,從幼兒園的「親子閱讀」、「家幼閱讀沙龍」、「教師閱讀沙龍」;甚至到後來沒有「班班有個圖書角」的學校自建圖書角,開設讀書吧;再到初中的每課一誦讀經典、國學興趣小組、少年宮;最後甚至是高中的書香校園打造、學生共讀一本書、自由閱讀教師論壇等等。
那麼這些活動又是如何開展的呢?陳老師也做了具體的介紹。為了抓好「國培計劃」的落實,切實推進基礎教育「跨越式教學試驗」、「班班有個圖書角」項目的實施,在全縣持續深入開展「送課入校、以課代訓」活動,並將閱讀課也作為一個主要科目來開展。同時各中小學每班每周開好一節閱讀課,閱讀課程內容以圖書角書籍為主,不得變相用教材代替。各中小學要做好晨誦、午讀和暮吟活動確保每天閱讀一小時。 在幼兒園中,建立早期閱讀試點園,選擇熱愛閱讀的教師成為園內的閱讀指導員並制定閱讀計劃。每年舉行全民閱讀、書香宕昌中小學生經典誦讀大賽,舉行圖畫書、整本書閱讀大賽,中小學學生朗讀競賽等等。
陳老師也提出了一些目前發現的一些問題,如: 學校閱讀發展不平衡 、城鄉不平衡、校長重視程度不同 、教師理解程度不同等閱讀剛剛起步時會遇到的一些困難。
福建寧化課改辦的夏開洪主任將閱讀之路推進策略概括為兩個詞:兩翼齊飛,四輪驅動。其中兩翼之一便是:根植課堂,建立「主題閱讀」、「整本書閱讀」、「晨誦課程」三大閱讀課程,得法於課內。親近母語的徐冬梅老師也曾說過,課程是閱讀的根基,沒有課程的閱讀,如水中的浮漂,有些閱讀活動看過表面上轟轟烈烈,如果沒有課程的支撐,那只不過是種應景式的表演而己。兩翼之二指的便是:放飛課外,四點支撐,助力自主閱讀。
四點支撐指的是:
1.讀好書。讀經典的書,讀兒童喜歡的書,都有教育意義的書,讀文學、人文、科學類的書。
2.有書讀。班級圖書角十校園閱讀書吧十閱讀書屋十學生漂流書包十家庭書屋(櫥櫃)=流動圖書館。
3.有時間讀。朗朗晨讀(15一20分鐘)十美美午讀(20分鐘)十默默暮(晚)寫(25分鐘左右)=每天閱讀一小時。
4.有人引導讀。即包括:構建親子共讀體(每月八小時)、構建師生共讀體(每學期四本)、打造一批閱讀領航員和閱讀種子教師(每校五人左右)。
四輪驅動主要是:
1.方法驅動,指導學生懂得讀。如果學生按原生態可以讀好,自然是最好不過了但現在還達不到這種水平。
2.活動驅動,激發學生有趣讀。開展一些活動,鼓勵、吸引孩子閱讀,如讀書推薦會、領養閱讀寶寶等等。
3.閱讀考級,校園大閱讀的助推器。建立個性化、簡單化、遊戲化的閱讀測評系統,及時反饋閱讀成效,激發閱讀興趣。
4.示範驅動,引領學生好讀書。徐冬梅老師曾說過,教師培訓最有效的形式是教師的自我閱讀,當教師拿起書本開始閱讀之時,就是校園閱讀真正開始之日。
夏開洪主任也介紹了實際工作的開展方法:項目研究每個學校都必須根據學校的閱讀實際開展一個項目研究,如:親子閱讀、教師共同體建設等,研究學校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達到新水平。其次通過七彩課程建設,即主題閱讀、繪本閱讀、整本書閱讀,打造一批本土的閱讀專家,實現自我的「造血」功能。第三便是「兩香」建設,書香和墨香。最後便是將閱讀納入語文課程的教學中。
平涼教育科學研究所承載著本質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工作。主要工作內容是中小學的教研,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及平涼市中小學的閱讀推廣。
擔任甘肅平涼市教科所所長的曹寧子老師提到一個關鍵詞——「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課程改革的DNA,這一種是高級素養而非基礎素養。核心素養的實質是立德樹人,培養的關鍵能力是:閱讀能力(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思考能力(不會思考的學生是沒有潛力的學生);表達能力(不會表達的學生是沒有影響力的學生)。從核心素養的概念可以驗證伍松老師那句話,閱讀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
曹老師還用四句詩概括了平涼兒童閱讀推廣多樣化的實踐:
面上造勢——眾人划槳開大船
平涼從2014年開始讀書節活動。2016年與眾多公益組織結伴,並把重心資源轉移到農村學校,並建立了500多個圖書角。同時還舉辦了一系列的教師培訓、教師研習營活動,以及邀請名師,營造了良好的兒童閱讀氛圍。
線上結縷——眾裡尋他千百度
在四個重點縣,所有課程必須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豐富了學生知識面;豐富多彩的社團,如文學社團,閱讀社團,並邀請家鄉有名的詩人作家。小班化教育,兒童哲學遍布村小,教室區角建設方便兒童閱讀。一軸兩翼搭閱讀平臺,多樣推動顯閱讀活力,三位一體謀閱讀底蘊。
點上突圍——眾裡嫣然通一顧
種子局長是兒童閱讀推廣的第一領導力;種子校長是兒童閱讀推廣的第一推動力;種子教師是兒童閱讀推廣的第一執行力;種子學校(聯盟)是兒童閱讀推廣的第一帶動力,種子家長是兒童閱讀推廣的第一影響力; 種子公益組織是兒童閱讀推廣的第一理念力。
多元推進——眾人哺啜喜君醒
多元推廣閱讀方式;多元引入公益組織;多元開展閱讀活動;多元契合課堂教學。
從曹老師的分享中大家都可以感覺到他深厚的學術背景,他已經將推廣的做法上升到理論研究的高度,他的分享對我們是一個很重要的借鑑和啟發:怎麼把一個經驗性的東西進行理論式的梳理。曹老師邁出的這一步是我們很需要去學習的。
在上午的閃電演講中,來自甘肅金塔的王冬梅老師曾分享一個感受:有些活動的開展,老師想做,校長不知道,校長想做,教育局不知道。雖然在一天的討論中,大家的互動都很熱情,但有些問題仍然需要進一步交流、消化和反芻。因此當晚,我們邀請各位嘉賓在環境優美的篔簹湖邊開展了茶館沙龍。大家一邊喝茶,一邊盡情談天,分享各自的教育理念。我們期待這兩天的乾貨分享和思維碰撞,能將我們的話題帶往更深處,在大家的漫漫求索之下,兒童閱讀,未來可期。
擔當者行動是一家非營利性質民間教育機構,堅持「真誠、純粹、專業」公益服務理念,以「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享有高品質閱讀」為使命。機構分別在廣東省民政廳和福建省民政廳登記註冊,獲得獨立慈善法人資質。
2015年機構榮獲「年度閱讀推廣機構」和「華文領讀者大獎.閱讀項目獎」,中國民間公益組織透明度和公信力排行榜(GTI)連續三年排名在10名之內。
擔當者行動建立了一個以優質圖書為基礎,以閱讀推廣活動和閱讀課程為核心的系統化、全方位鄉村閱讀助學體系,聯合當地政府、教育局、校長和老師的力量,為項目服務學校提供高品質兒童分級閱讀圖書、閱讀活動、種子教師職業成長支持、閱讀課程等系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