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教育局局長李陶然: 贏在未來——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領導力

2020-12-22 鄭州教育信息網



市教育局局長李陶然做題為《贏在未來——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領導力》報告,分享他對「面向未來的領導力」的看法。

  很高興再次與大家見面。今天APYSLC2016完成了預定議程,即將圓滿閉幕,按照會議安排,我很榮幸在這裡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未來迅速到來

  歷史表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是勻速運動, 而是加速運動。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信息化社會,各階段的持續周期越來越短。

  就在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不斷加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知識的裂變、技術的更新、觀念的轉變、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正在引發著經濟社會方方面越來越快的變革。或許,我們很難描述10年、20年、30年以後社會會變成什麼樣。但是我們需要思考一下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社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從90 年代的行動電話 「大哥大」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已從單純的通信工具變成了智能生活的 「連接器」;從實體購物到現在的電子商務,購物模式正在從 「以實體店為主」向 「以網店為主」轉變,非現場經濟蔚然成風;從工業時代的機械化戰爭到第二次海灣戰爭以後的信息化戰爭,戰爭形態業已變化。在教育領域,韓國早已宣布於2015年在中小學全部用電子課本替換紙質課本,美國加州學校的電子課本應用也已非常普遍,「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在線學習模式正在興起。變化當然不止如此,激劇的變化發生在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比爾•蓋茨說,今後10年、20年,世界範圍內科學技術及其所引起的經濟和社會變化的速度將會遠遠超過以往的10年、20年。

  社會變革得越快,未來就到來的越快,就越要求人們具有處理更多信息、應對更多新事物的能力,需要人們具備對未來的理解、構想和適應能力。在教育事業中,教育者是為未來培養人才的,受教育者終究是要在將來走出校園服務社會的,教育事業是面向未來、服務未來的事業。在激劇變革的社會中,面對更加迅速到來的未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有積極應對未來的意識。

  二、做有未來的鄭州教育

  在人們所能認知的空間裡,過去、現在、未來,是永恆的時間主題。過去的足跡記錄著我們從何處來、如何來,人們尊崇過去,因為那是根源所在,因為鑑古可知今,過去的經驗和教訓能給我們當下以很好的借鑑,就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好萊塢電影《阿甘正傳》裡有一句臺詞:「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未來總是充滿著無限可能性,有各種新的挑戰和困難,也有各種新的機遇和驚喜,未知的東西仿佛有一種魔力,讓人嚮往,讓人著迷,讓人迫不及待的去探究和預測。要想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只有嚮往是遠遠不夠的,積極的去探究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並用以指導現在所為,趨利避害,搶佔先機,才是明智之舉。人們熱衷於評判過去、預測未來,因為這樣可以指導我們更好的做好當下,以對過往有個交代,並爭取一個美好的未來。

  過往已逝,來者可追。關於未來,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一書中談到:「人不能沒有計劃地生活,在他決定現在的行為時,他的眼睛要望著將來。每個人的心頭都覺得將來是十分真實,永遠在用他的想像來描寫他自己在人生舞臺上將要扮演的角色。他所擔心的是為了這個,他所以肯努力的也是為了這個。若是我們對於將來覺得一切都在未知之列,一切的遭遇都屬於可能,我們委實就不知道現在應該做些什麼才好。」費孝通先生把未來意識對現在的意義與價值闡述得入木三分。

  談到未來意識的重要性,我有這樣一個感受:我曾經時常抽空陪孩子觀看國內外的影視劇,我發現國產的年代劇、穿越劇喜歡回到過去,美國的科幻片、災難片喜歡預測未來,對比鮮明。甚至看到過有美國科幻片、災難片的導演被國家軍事、環保部門請去當顧問的報導。美國強烈的未來意識是眾所周知的,20世紀60年代,美國就成立了未來學會,在社會各個領域均有分支,其中就有對應教育領域的未來教育學,在未來教育學主張的影響下,美國教育部門在各學段的教育當中都設有未來課程,培養學生積極面向未來的精神及素養。這種精神及素養的培育,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大家知道,鄭州教育人當前正在致力於「做有未來的鄭州教育」,「做有未來的鄭州教育」有三層含義:一是把目標瞄向「為學生、老師、學校爭取更美好的未來,為社會貢獻教育領域更多應盡的力量」;二是把「未來意識」作為達成上述目標的精神引領;三是在「未來意識」引領下,立足當下,求真務實,主動作為。奮力做好既面向未來又立足當下、既注重傳承又勇於創新、既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的百花齊放、人人出彩的鄭州教育。

  三、培養面向未來的領導力

  隨著城鎮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迅速發展,社會的組織化、團隊化程度越來越高,團隊已成為社會的基本細胞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驅動力。富於領導力,學會在團隊中成長與發展,學會組織和管理團隊,已經成為未來人才必備的基本素養。「做有未來的鄭州教育」,我們主張培養中學生超越傳統權貴觀念、面向未來的領導力。傳統觀念中的領導力意味著權威、權力,追求個人的地位和榮耀;面向未來的領導力則意味著自律、規則、使命、責任,追求為民眾、社會、國家做事的機會和過程,倡導對公平、民主、正義、人本等價值觀的認同、捍衛和追隨。

  (一)培養面向未來的領導力,需要注重自我領導

  自我領導首先體現為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意識和水平。同時,自我領導還體現在一個人在團隊活動中的執行、合作、服從的意識和水平。

  自我領導力人人需要,這種領導力源於嚮往、源於選擇、源於行動、最後產生變化,是通過自我領導達成的。自我領導力是一切領導力的基礎。很難想像一個自己都不能領導自己的人,怎麼去領導別人,所以提升領導力,必須從提升自我領導力開始。研究和實踐都無數次證明:領導力作為一種感召和帶領他人的能力,首先來自於自我管理的能力。有了自我管理,才可能影響他人。

  在一個團隊當中,人的終極領導不是上級,而是自我。當每個人都視自己為領導,都自我驅動、自我激勵的時候,團隊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

  (二)培養面向未來的領導力,需要共同價值觀的引領

  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發表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時,沒有發邀請函,也沒有做聲勢浩大的宣傳,卻有25萬人到現場聆聽。為什麼?大家僅僅是為了娛樂,還是因為馬丁多麼的富有學識和魅力?當然不是!是因為《我有一個夢想》的主題引起了大家內心的共鳴,或者說,馬丁•路德金的心聲和追隨者內心的固有頻率相似,引發了共鳴甚至共振。25萬人不是為了馬丁•路德金而來,而是為了他們自己內心的頻率而來。這個頻率就是他們共同的價值觀。追隨者是為了深藏於自己內心的共同價值觀而追隨,這就是價值觀共鳴產生的力量。

  所以,領導力的核心就是共同的價值觀。缺失了這個核心,哪怕你專業、技能一流,能言善辯,甚至精於戰略規劃或執行,也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同與追隨。就像很多企業能成功地把文化寫進員工心裡,就是因為企業文化凝聚了員工們的共同價值觀,產生了共鳴。

  價值觀的共鳴是領導力的本源,領導力就是激勵一群人實現一個共同目標的行為藝術。就好像普通列車是靠機車牽引的,車廂本身不具有動力,而採用了「動車組」的列車,車廂本身也具有動力,運行時,不光是機車帶動,車廂也會「自己跑」,這樣就可以把動力疊加,運行速度也就更快。就是說,共同的方向、一致的努力,可以讓我們更快、更強。

  (三)培養面向未來的領導力,需要加強身心修養

  領導力的修煉和修為是與做人的境界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涵養領導力、加強自我修養,可以從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大學》裡找到方法論,那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是最為重要的橋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做好了是獨善其身,通過不斷的「修身」,才會達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兼善天下之果,同時才會修得「讓人心悅誠服的影響力」。

  領導力是一種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折射出人格魅力。古人先賢強調修身,因為身心經過陶冶才會具有人格魅力,才能形成影響力。而今天,在這裡進行的「第三屆亞太青年領袖大會」,其實也同樣是在進行一次修煉與實踐,這一實踐活動讓我們再次領悟到了領導力的十大真理:世界因你而不同,信譽是領導力的基石,價值觀驅動承諾,關注未來,使眾人行,信任決定一切,挑戰現狀是成就偉業的先決條件,樹立榜樣,優秀的領導者必是優秀的學習者,用心領導。

  圍繞青年未來領導力的培養,鄭州九中發起的亞太青年學生領袖大會,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一個面向未來的實踐領袖影響力的平臺。亞太青年領袖大會以「領導力」為核心理念,實踐了以「學生領袖潛力喚醒」為目標的校本課程,精心設計了以互動體驗為主的學習與交流活動。此項活動正在中學生領導力培養領域引發一場「變革」,「人人都是自己領導者」的價值觀追求也逐步獲得廣泛認同。

  同學們,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先生曾說過,世界是我們的,做事要大家來。他還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朝氣蓬勃,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世界是屬於你們的,未來也是屬於你們的,你們是未來世界的主人。鄭州教育人願一路陪伴大家,共育領導力,共贏在未來!

  謝謝!

圖/文: 責編:孫宏偉 | 列印

相關焦點

  • 2016年鄭州市教育局行政管理人員業務能力提升研修班在復旦大學開班
    鄭州市教育局局長李陶然講話,鄭州市教育局局長李陶然在25日舉行的開班儀式上對研修班提出了三點要求:要如饑似渴地學;要帶著問題學;要遵守紀律地學。    鄭州市教育局局長李陶然做了講話,對研修班人員提出了三點要求:要如饑似渴地學;要帶著問題學;要遵守紀律地學。  李陶然說,如饑似渴地學是態度要求。
  • 擔當者行動第二屆「面向未來的教育家」教育局局長研習營紀實(一)
    ,在8月1號和8月2號兩天,我們特邀擔當者行動閱讀助學縣域實驗區的教育局局長、副局長及教研室(課改辦)相關負責人,參加2018年暑假「面向未來的教育家」教育局局長研習營公益活動。擔當者行動的創始人——張同慶老師給大家帶來了「面向未來的教育」的主題分享,他的話真誠、深邃、有穿透力。張老師在開場就一鳴驚人,他說局長們、教研室的主任們,首先不要忘記我們的第一身份是人,不是官。要從人出發來考慮教育怎麼做。
  • 陳春花:企業家如何培養未來領導力
    當我們尋找解決辦法的時候,發現過去的標杆和經驗已不再適用,企業的戰略和組織也應當順勢而變,需要新的領導力。基於這樣的認識和判斷,經過六年研究,我找到了面向未來所需的領導力的全新內涵,以及這些內涵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命名為「未來領導力」。巧的是未來領導力中五個維度的英文首字母合起來恰好是CODES,密碼。我們今天就來解碼這五個維度。
  • 面向未來,校長應提升這6項關鍵領導力!
    面向未來的教育使命對校長領導力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有預見性、前瞻性。中小學校長肩負著培養未來人才、合格公民的教育使命,而校長領導力能否勝任這項歷史使命至關重要。
  • 北師大團隊與鄭州市教育局啟動義務教育質量再提升工程
    鄭州市教育局局長王中立十分重視基於數據的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由於臨時公務不能蒞臨會場,專門委託市教育局副處級專職督學王海花代表教育局講話,「數據驅動教學改進」是義務教育學校深化教學改革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我們從基於經驗的教學走向了基於證據的教學,教學更加科學、更有針對性、質量就更高。
  • 「中西融合,迎接未來——新時代校長領導力高峰論壇」來了
    面向未來,我國亟需大量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化思維的人才。近年來,教育國際化備受關注,我們不僅需要拿過來,還要走出去,貢獻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如何紮根中國大地,培養國際化人才,是我國中小學校長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為此,清華附中與中國教育在線將聯合主辦「中西融合,迎接未來——新時代校長領導力高峰論壇」,專家學者、中小學校長匯聚一堂,共話基礎教育階段的國際化人才培養。
  • 鄭州四中優秀教師受表彰 局長李陶然送出「三個期盼」
    鄭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李陶然及鄭州四中校領導和全體教師參加會議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李陶然為鄭州四中優秀教師代表頒獎    在他看來,沒有靈魂的教育是平庸的,沒有溫度的教育是冷漠的,沒有未來的教育是功利的。教育的真諦是促進人的成長,是點燃每個人內心的希望。「我們既然選擇了做教師,就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學生,不斷喚醒、激活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智慧、勇氣和自信,如此才能把更多的學生引到有光明的地方。」閆培新表示。
  • 福田教育局局長田洪明:將為教師成長「鬆綁」、為教師發展加持
    會上,福田教育局局長田洪明強調,各學校要特別關注教師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規劃,福田教育將持續為教師發展加持,為教師成長「鬆綁」。 「督學面對面」活動旨在通過搭建督學與學校之間的溝通橋梁,為學校內涵發展提供交流平臺與智庫支持,該期主要圍繞新時代福田區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新任務、新舉措和新路徑等展開交流。
  • 三歲開始培養「領導力」素質?「未來領導力學校」落地海南
    與其他國際教育不同的是,該校將培養目標定位在「為未來社會不同領域培養思想覺悟和權責兼備的引領者」。  對於「引領者」的解釋,原北京四中國際校區校長、未來領導力學校中方校長石國鵬日前在「建校新聞發布會」表示,「領導力」強調引領他人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核心競爭力。
  • 跟蹤報導 | 清華大學2020年全球國際暑校第八日:面向未來的領導力
    清華新聞網7月29日電(通訊員劉兆希 劉翹楚)北京時間7月27日,清華大學2020年全球暑期學校(GSS 2020)進入第八日,由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和中非領導力發展中心聯合提供學術支持的暑校系列課程——「面向未來的領導力」順利進行。
  • 第三屆全國思維型教學大會前瞻:如何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合作能力
    思維型教學重視包括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在內的思維型探究,強調師生與生生之間的思維、情感和行為的積極互動,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問題解決等關鍵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本次大會聚焦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特邀相關政府領導、國內外知名教育專家做主題分享,並組織思維型教學基地的教育局長、校長、教師參與論壇、沙龍和課堂教學展示。
  • 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面向未來,如何培養終身學習者
    今天西城的寶爸寶媽們有福啦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和大家談談「面向未來,如何培養終身學習者」一起來聽聽吧·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面向未來,如何培養終身學習者」實際有三個問題可以討論:第一,未來是什麼樣的?第三,如何培養終身學習者?未來是什麼樣的?看清未來的樣子,才知道如何充分地來把握和預測未來。未來是指十年之後,還是二十年之後,還是三五十年之後?時間長短雖然不確定,但教育必須要面向未來,沒有面向未來的教育是沒有活力的。
  • 面向未來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如何培養
    清單背後,指向的是未來人才培養問題。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強調,助力解決「有原料、沒有好材料,能設計、不能優製造」問題是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是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點突破方向。
  • 為什麼要培養領導力 四招輕鬆培養孩子的領導力
    原標題:為什麼要培養領導力 四招輕鬆培養孩子的領導力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所以我們需要把目光放得更遠。精英的時代,孩子還是需要領導力的。怎樣讓孩子挑出自己所關心和擅長的世界,擁有統領全局的意識和觀念,創造新價值,是孩子未來出類拔萃的關鍵 。如何培養孩子的領導力?
  • 人民大學:面向未來分類培養法治人才
    ■聚焦研究生教育系列報導「作為本科階段沒有接觸過法學、研究生階段方向選擇『法律與科技』的學生來說,主幹課打通本碩博的授課方式以及法律與科技特色方向的培養模式,為我未來成為一名科技律師打下了堅實基礎。」2018級法律(非法學)專業法律與科技方向學生錢其沁說。
  • 怎樣讓孩子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具備未來領導力
    未來的青少年們該如何學習,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站穩腳跟,成為具備領導力的核心人才呢?湯姆大叔今天有話要說。首★先,要想具備未來領導力正所謂學無止境,唯有終生學習方能具備未來領導力。其★次,要學會悅納他國文化、求同存異。文化之間的融合必然產生一些矛盾與衝突,要想讓孩子在未來具備領導力,就一定要學會包容、接納他國文化,主動融入文化的交流之中。唯有求同存異,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處於不敗之地。最★後,要培養孩子的全球化視野。
  • 專訪深圳北大附周恩芝:培養面向未來的國際化人才
    如何在深圳「雙區驅動」的國家戰略加持下帶領學校迎接未來國際化的挑戰?小編有幸對其進行獨家專訪,與讀者分享她的辦學經驗和育人理念。多姿多彩的社團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提升了其人文、科學、藝體和綜合素質等方面的積澱,培養了其終身的學習力、多元的競爭力、卓越的領導力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 愛貝英語走教育精品化道路,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
    愛貝英語走教育精品化道路,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 2020-12-11 16:30:49 來源: 消費日報   越來越多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一名具備國際化素養的未來型人才
  • 家長「上書」教育局局長:一封公開信的呼與應
    原標題:家長「上書」教育局局長:一封公開信的呼與應近日,河南省鄭州市網友「市民趙先生」,給鄭州市教育局局長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治理民辦初中名校「掐尖」亂象,這封公開信刷爆了網絡和微信「朋友圈」,在社會引發巨大反響。   趙先生的這封公開信也引起了鄭州市教育部門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