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暴雨連下31天,北極圈高溫38℃,印度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2020-12-17 騰訊網

2020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半,但這半年,過得實在太——「魔幻」:

6月29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全球疫情第一波根本還沒過去,新冠病毒仍在以每天感染十幾萬人的速度蔓延,全球每18秒就有一人因此喪命

話音未落,6月30日又有「噩耗」傳來:中國研究人員發現了新型豬流感,「高度適應感染人類的所有基本特徵」,可能引發新一場大流行病。

屋漏偏逢連夜雨,7月2日,中央氣象臺已經連續31天發布了全國暴雨藍色預警,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

中國之外,墨西哥、美國、紐西蘭、日本,在今年6月幾乎同時爆發地震;而年初,非洲25年一遇的蝗災,現在又侵入了印度、南美;北極圈氣溫突破極值,美國氣象部門預計,2020年將會是有記錄以來地球上最熱的一年……

看上去,人類世界處處硝煙四起、危機重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氣象學家威爾·斯特芬在研究中指出15個已知的全球氣候臨界點,已經有9個激活了,長此以往,「人類文明的崩潰將會是最可能的結果」。

澳大利亞著名氣候學家威爾·斯特芬說的9個已激活的氣候臨界點:1.北極海冰面積減少;2.格林蘭冰蓋消融加速;3.南極西部冰蓋消融加速;4.南極東部冰蓋消融加速;5.凍土層開始融化;6.亞馬孫雨林面臨經常性乾旱;7.高緯度森林開始消失;8.珊瑚礁大規模死亡;9.大西洋環流減弱。

所以……情況真的已經這麼糟糕了嗎?

那些年潑下的大雨

其實,要想看清全球的自然危機的全貌,眼下就有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我國南方的暴雨。

從6月2日開始,我國南方各省都經歷了一輪強降雨過程,以湖北為例,6月就出現了5次強降雨,其中不少地方打破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單日降水量極值。

不少網友表示,這哪裡是下雨,明明是天上有人在倒水

點擊播放 GIF 2.8M

風景如畫的廣西陽朔,更是直接被泡在了水裡:

圖片來源:新華社

貴州銅仁沿河縣,由於大暴雨,洶湧的洪水則直接穿過街道,從堤壩湧入烏江,形成了一條近千米寬的大瀑布奇觀:

6月22日,貴州銅仁。受強降水影響,沿河縣城出現內澇災害,一主幹道因沿河而建,與河面落差20米,出現了「瀑布」景觀。視頻裡面,湍急的洪水從路邊溢出,排往河裡,街邊掛起了一道土黃色的瀑布。由於擔心泥石流、滑坡等災害威脅人們安全,沿河縣實行了交通管制。

視頻來源:瀟湘晨報

根據《人民日報》6月12日的報導,入汛以來的洪澇災害已造成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22省(區、市)580萬人次受災。

看到這裡,背後的原因不說,你也肯定已經猜到了:全球氣候變暖

不過你的心裡也許正在嘀咕:這不是什麼新的知識點啊,還用你科普?!氣溫上升了,海洋裡的水分蒸發量就大了,南方本身降雨就多,近水樓臺先得月,肯定降雨量就大啊!

表面上看起來,這確實和近期的一些數據完美地邏輯自洽了,比如,重慶、湖北、安徽、江蘇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平均明顯偏多。但實際上,這個論證過程是完全錯誤的

事實上,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的影響,還真不是會讓整體降水量增多,根據多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恰恰相反

2020年7月1日,雲南昆明,當地迎來持續降雨天氣。

中國科學院的左洪超教授發表於2004年的一篇論文就分析統計了我國近50年氣溫及降水量的變化趨勢,他發現:新疆、東北、華東等地區降水明顯增多,而西北中部、華中-華北降水有明顯減少的趨勢

無獨有偶,武漢區域氣候中心的數據也顯示,2005年-2012年,武漢連續6年的降水較常年偏少。根據《中國水利年鑑》的統計數據,2018年,湖北的年降雨量較2017年減少了18.1%,較常年值減少了9.1%,也符合以上判斷。

根據2019年武漢天氣的歷史數據,9月的30天時間裡,僅有一天是小雨。

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我國降雨的另外一個方式是,改變了相關的大氣環流特徵,或者說是造成了ENSO事件,使得6-8月份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向西移動,這樣就會使得我國夏季降雨偏多、偏猛。

例如2015年,關穎慧博士的論文中就指出,從1960-2012年的53年間,長江流域的總降水量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但是降雨強度、極端降雨量、極端強降雨量、最大一天降雨量、連續五天最大降雨量均表現出顯著增加趨勢

陳金明2014年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結論,並且進一步發現,1960-2009年的近50年時間裡,長江流域極端降水過程事件有變集中和提早的趨勢

例如,環球網就報導過,2016年僅6月30日至7月6日的一周之內,武漢就降下了全年44%的雨量。而深圳市氣象臺早在今年1月份就預計2020年雨量總體略偏少,但仍然會有極端強降水、極端暴雨天氣。

另一個重要信息是,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統計了過去100年裡北半球的氣象數據發現,自1920年以來,隨著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使得地球溫度急劇上升,北美中部、中國幾乎全境的降水量都大幅下跌,乾旱頻頻

所以,全球氣候變化,讓人覺得降雨增多了,只不過是一種錯覺

繼2019年之後

2020再次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

除了暴雨,我們另一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現在的天是一年比一年熱。

其實早在今年3月份,南半球還處於夏季的時候,阿信在《病毒流行,山火肆虐,南極滲「血」,人類的危機已經開始?》一文中就提到過:

科學家早在2月就在南極西摩島上測得20.75℃的新高溫紀錄,這是100多年來南極溫度有記錄後首次超過20℃。紐西蘭東部海域平均溫度提升了5.5℃,造成了超過50萬隻貝類生物的死亡。

而這絕不會只是一次孤例事件。果不其然,輪到北半球的夏季(當地時間6月20日),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維爾霍揚斯克出現了38℃高溫,一根雪糕放在陽臺上沒多久便融化。

維爾霍揚斯克當日的氣溫監測圖。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這個數字,比往年的平均溫度高出了近20℃,打破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紀錄,而在不少氣候學家的預測模型中,這一數值本應該在80年後才會達到。

西伯利亞作為世界著名的寒流原產地,現在居然融化成了塞上江南。

經濟學家預計,按照今年夏天的趨勢熱個幾年,說不定西伯利亞這片不毛之地將來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糧區了。

理想總是豐滿的,現實卻是,住在那裡的人也許熬不到麥浪滾滾的將來,就被各種次生災害折騰得夠嗆。

5月,因為永凍層的軟化導致支撐儲油罐的支架下沉,儲油罐坍塌,最終導致了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一起嚴重的柴油洩漏事故。

圖片來源:Greenpeace Russia

兩萬噸柴油傾瀉而出,染紅了一整條河,汙染了5萬平方米的土地,直奔北冰洋,成為了一場生態環境的災難。

點擊播放 GIF 0.6M

氣得普京總統在直播會議裡直接質問當地行政長官:「怎麼事情發生兩天了你才知道……你沒病吧?

熱得不行的不止有西伯利亞,6月中,美國阿拉斯加冰川轟然倒塌,五層樓高的冰川落入水中,激起了巨大的水花。

點擊播放 GIF 1.9M

遊客無知地歡呼著,慶祝著自己不虛此行,見證到了壯觀的景象。

格陵蘭島冰蓋的融化速度已經比20世紀90年代快了七倍,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也曾警告道:海平面的上升快於此前預測,海拔低的島嶼和沿海城市面臨洪澇風險。(相關閱讀請參閱:《這個國家花2000億搬個家,民眾炸了!》)

但兩極地區的冰川融化所帶來的真正恐怖,遠不在此。真正恐怖的是:冰川凍土會釋放出的大量甲烷進入大氣層,氣候變暖導致甲烷濃度升高,而甲烷的溫室效應又會進一步驅動氣候變暖。

一旦甲烷在大氣中的含量突破了臨界點,人類就將徹底失去控制氣候變暖的主動權。

1980-2020年的全球大氣甲烷含量成上升趨勢。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而這一進程,貌似正在開啟。去年,阿信還大驚小怪地在《140年來最熱!人類有沒有可能被「清蒸」致死?》一文中驚呼,今年,世界氣象組織就說,不要慌,2020年才是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夏天

如果人類不採取措施控制氣候變暖的趨勢,可以想見,今後的每一年都會是「史上最熱一年」。你以為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到這裡就完了?那就太天真了。

早在2014年的新聞報導中,就有專家預測,隨著全球變暖的趨勢,未來蝗災發生的規模會越來越大

2020年的印度蝗災。

話猶在耳,2020年初,一場蝗災自東非浩浩蕩蕩席捲印度和巴基斯坦,當時弄得人心惶惶。

本以為就此消停,不成想,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說,6月底和7月可能還將有第二輪蝗災,並且規模大約是第一輪蝗災的20倍

目前蝗災發生的範圍不僅涵蓋了之前的東非、印度、巴基斯坦、中亞等國家和地區,而且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也有發生。

點擊播放 GIF 1.1M

6月1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糧食展望》報告指出,由於疫情帶來的市場紊亂以及氣候變化下旱災、蝗災影響的持續,全球正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多少?

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氣象學家威爾·斯特芬。6月5日,在就2020年的這一系列災難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表示,氣候變化似乎已經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他用鐵達尼號來類比人類的命運:

「如果鐵達尼號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麻煩,它需要大約5公裡來減速和掌舵,但當它距離冰山只有3公裡時,註定要沉沒。」

思想家與經濟學家傑米裡·裡夫金在《零碳社會》一書中也提到,過去十年間,災難性氣候事件和極端降水事件越來越多,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已經跟不上目前地球水循環的失控速度,時刻處於崩潰之中

而此時的地球,卻迎來了一個人類大爆發的時代,現今人類的數量已經超過了曾在地球上生存過的任何大型動物的生物量100倍

愛德華·O·威爾遜,被譽為「生物多樣性之父」。

傑出的生物學家愛德華·O·威爾遜說:「人類活動導致物種滅絕的速度不斷加快,到21世紀末足以使一半以上的物種滅絕。」而這些行為最終也將我們推向了危險的邊緣。

大衛·奎曼在《致命接觸》中就提到:

人們用碳排放改變地球氣候,這可能反過來改變致命傳染病毒生存的維度範圍;人們不斷蓄養家畜進行大規模生產,不斷擠佔野生物種的生存空間使得這些動物更容易感染病原體,並為病原體進化出新的形式提供充足的機會。

進入21世紀以來,造成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中,大部分都是人畜共患疾病:SARS、禽流感、豬流感……

根據最新的衛星監測顯示,今年亞馬孫雨林的人為縱火更甚去年,原因就是為了開墾出更多的草場蓄養牲畜,亞馬孫雨林已經逼近再也無法再生的臨界點。圖片來源:NASA

相關焦點

  • 38℃算啥高溫?43℃見識一下,火炎焱燚一路「烤」到8月
    40℃高溫來了!除了法國,義大利、希臘也統統被熱浪籠罩,就連靠近北極圈的加拿大體感也攀升到了39℃。火炎焱燚,一路"烤"到8月。圖說:義大利全境都將進入熱浪模式。圖片來源:歐洲時報義大利版義大利最先開啟「蒸包子」模式。
  • 關於2020蝗災背後發生的原因以及蝗蟲三個不會進入中國的三個理由
    首先產生這次東非蝗災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索馬利亞附近,強烈颶風所帶來的一個暴雨使得沙地中的雨水,一下變多了起來,而沙漠飛蝗這個物種的孵化條件,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東非,這樣一個長期缺水的環境之下,雌性將95到150枚卵莢產在地下10釐米的沙土中,就是為了吸收沙土中那點水分,而這次充沛的降雨導致了如今,東非西亞南亞等數十個國家,十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
  • 蝗災離中國越來越近,緬北多個鎮區被列為蝗災「風險監控區」!
    然而,聯合國官員稱,第二波蝗災的規模將會是上一波的「20倍,將有多達5000萬人受蝗災影響,面臨糧食危機!果然,3個月後,印度蝗災再次捲土重來,而且顯然有愈演愈烈之勢。蝗蟲已經蔓延至距印度首都新德裡西南約29公裡的古魯格拉姆市,《紐約時報》稱,印度正面臨幾十年來最嚴重蝗災。
  • 印度蝗災很快被滅,為何非洲的蝗災卻正變本加厲?滅蝗方法太奇葩
    而南亞地區的蝗蟲就更多了,印度媒體稱僅在印度一個邦就有4000億隻蝗蟲,而巴基斯坦蝗災更嚴重,巴基斯坦還因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印巴兩國還因為消滅蝗蟲而進入暫時停火狀態,之後都投入了消滅蝗蟲的行動中,讓人吃驚的是,幾乎是在一夜之間
  • 非洲蝗災或將捲土重來?
    每經記者:謝陶 每經編輯:楊歡圖片來源:央視截圖非洲蝗災或將捲土重來?當地時間1月31日,受蝗災影響,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美聯社報導稱:「蝗蟲群過往之處,玫瑰色的蝗蟲把樹幹都染紅了。」去年12月底,沙漠蝗就陸續摧毀了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17.5萬英畝的農田。據悉,1平方公裡規模的蝗群一天的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當蝗群襲擊印度西部廣闊平原地區的時候,農作物受損嚴重。有印度專家擔憂:「蝗災襲擊印度,預計糧食將減產30%-50%。」
  • 國際社會全力應對非洲蝗災—新聞—科學網
  • 暴雨雖好難滅高溫「巨怪」 周四起連陰雨按下高溫「休止符」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攝影 許俊文 一場暴雨,來得快,去得也快,並不能有效緩解高溫熱浪。因為周二、三 連續兩天,我省仍將出現高溫天氣。但從周四開始,我省將迎來一次較為明顯的連陰雨天氣,連續十多天的高溫熱浪屆時將暫告一段落,本周后半段的日最高氣溫也將回落到35℃以下,甚至接近30℃。
  • 短短7天時間,4000億蝗蟲被止於印度,讓不少國家對印度刮目相看
    據悉,這次蝗蟲數量之大多達4000億隻,所到之處一片狼藉,顆粒無收,且繁殖能力極強,從出生到成年交配,只需要30天左右,而一隻成熟雌蝗一生平均能產卵200-1000粒。而巴基斯坦、印度與中國接壤,是否會侵入到中國境內,不禁讓人擔心。
  • 北極圈罕見高溫 氣溫一度達到攝氏30度
    原標題:北極圈罕見高溫 海冰融化加劇央視網消息:北極圈內北冰洋沿岸的北歐多國和俄羅斯也出現了罕見高溫天氣。瑞典北部北極圈內的溫度一度達到攝氏30度。報導引述英國廣播公司(BBC)消息稱,根據氣象預報,27日的氣溫可能打破2003年8月在肯特郡創下的攝氏38.5度的紀錄。倫敦消防局至26日已處理6起大規模山火。據報導,近日,環境監察委員會發布報告稱,高溫容易誘發心臟、腎臟及呼吸道疾病,增加死亡危險。隨著英國社會邁入高齡化,該委員會呼籲政府迅速採取行動。雖然科學家對於當前全球熱浪的起因是不是氣候變遷說法不一。
  • 北極圈溫度高達38攝氏度,溫度升高後,會帶來三個嚴重的後果
    隨著夏季來臨,氣溫開始不斷升高,有些地方甚至達到了將近40攝氏度的高溫,人們在室外轉一圈就能熱得滿身大汗,令人直呼受不了。其實嚴格說來,現在還不算是夏天最高溫的時候,畢竟三伏天都還未到來。其實對於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們來說,對於夏天的高溫也都已經習慣了,也並不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 6省暴雨+大暴雨,即將開啟,局地特大暴雨,持續,連下「3天」
    未來北京、山東等地晴日在線,高溫復工,南方主雨帶由於副高影響停滯於浙江一帶,浙江地區將暫別高溫天氣,未來三天我國降雨中心為長江中下遊一帶,湖南地區再次迎來降雨集中期,湘中北部地區也有暴雨發生。6月19日(周五)安徽、浙江、湖南、重慶、西藏、江西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或大暴雨發生,部分地區最高降雨量可達120毫米。
  • 暴雨!熱了30天終於涼快了!接下來「爭40℃、保38℃」天氣要來了
    自6月以來長沙高溫天數已達30天漫長的高溫「蒸煮」過程可以用生無可戀來形容不過就在今天(13日)早上很多長沙市民醒來發現就在今天(13日)凌晨很多人都在睡夢中時湖南多地終於下 大 雨 啦!未來十天24小時最高氣溫變化圖▼▼湖南省氣象臺預計,未來10天省內降雨總體偏少,大部分地區晴熱高溫天氣持續,南部一帶多陣雨或雷陣雨。
  • 熬到今天,高溫就滿月了 長沙連續高溫日數達31天
    本報長沙訊 7月以來,湖南飽受高溫煎熬,高溫範圍大,持續時間長,極端最高氣溫高。截至7月30日,長沙連續高溫日數已達31天,超過2003年24天的歷史紀錄並仍將持續。31日長沙的天氣預報為最高氣溫38℃,也就是說,7月份的長沙天天為高溫日。
  • 今日大暑節氣至,高溫卻敗給暴雨
    民間有「大暑不暑,五穀不起」的說法,所以對於靠天吃飯的農耕社會的人而言,擔心氣溫太熱,更擔心不熱,擔心降水太過,更擔心錯過。人們過著苦夏,對農作物來說卻是樂夏。#高溫敗給了暴雨#雖然已經進入大暑節氣,可整個夏天似乎並不是很熱,從最新的氣象歷史資料統計來看,5月以來日最高氣溫超過35℃的高溫日數僅有9天。
  • 丹丹看天氣|全國暴雨預警已經連發31天 下周上海高考期間仍然「雨...
    不僅上海遭遇史上雨日「並列第一」的6月,我國南方也從6月以來接連遭遇5輪強降雨襲擊,降雨範圍覆蓋16個省區直轄市,江淮、江漢、江南等地遭遇「暴力梅」,多地一天降雨甚至比常年整個6月都多。6月2日開始,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全國暴雨預警,截至7月3日,已連發31天,為近10年來首次。
  • 非洲蝗災肆虐,中國是如何治理蝗災的
    據中國科學報報導,本次蝗災始於東非,目前已渡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國可謂僅一步之遙。非洲蝗災/圖片來源於網絡蝗災這個好像與中國隔絕很久的詞語,再次成為熱點。因為在中國古代曾多次發生蝗災。對於蝗災,中國人有一種天然的恐懼症。
  • 全國持續高溫 中東地區溫度超38度 22號颱風救場高溫有望消退
    進入7月份,像是開啟了全國的烤爐模式,最近全國各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高溫天氣,空氣都瀰漫著熱氣。特別是中東部,簡直就是熱到「懷疑人生」!中央氣象臺也發布了高溫預警,表示這段時間的高溫持續時間屬於「超長待機」類型,真的猶如焗桑拿了。
  • 未來三五天就是不停地下雨、下大雨、下暴雨
    入梅後的第一場大雨,如約而至,昨天下午開始的雨水,不過是開胃菜,今天到明天的雨水,才是暴雨的主打菜。像杭州,直接倆字:大雨。倒黴的局部地區,還有暴雨,「局」在哪?天知道。  好吧,當周一遇到高考以及暴雨,這上下班的酸爽……那就早點出門,早點回家,注意安全,千萬別去和暴雨硬碰硬,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