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體育場突發心梗的孫先生事後感言:為深圳溫度和深圳速度感動

2020-12-22 江湖馬拉松

5月22日晚,已完全恢復健康的孫江平(下圖花格襯衣者)又出現在深圳體育場,這個夜晚,沒有六天前驚心動魄的搶救,這是一場由愛救團給廣大跑者演練、實操CPR(心肺復甦術)和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的活動。

孫江平是幸運的,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在大家的熱心救助下,有驚無險地重新擁抱生命。可不是每一個突然昏厥、心跳停止的跑者都有這份運氣的。

事後回想起當天的一幕幕,孫江平也覺得有自己有義務和責任,宣傳急救知識,也幫助到更多的跑者和市民。

打贏了一場跟死神的較量

5月20日,孫江平出院了。16日晚在醫院甦醒後,身體已無大礙,醫院擔心出現反覆,幾天來就是不斷地檢查,吊了一些鹽水。

其實,從在體育場暈倒,到醫院清醒過來,這個時間段發生了什麼,孫江平毫無意識。不過,這也不妨礙他通過大家的回述,「還原」當時的情形。

好了,我們看看他是怎麼「經歷」那個不堪回首的過程的。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2019年5月16日晚上8點40分許,這個時間對我來說,將永遠銘刻在我生命的記憶中。當時我在深圳市體育館進行跑步鍛鍊時,突發心梗昏厥,心跳呼吸驟停,倒在了草坪上。

被身旁的跑友們發現後,大家毫無顧忌地馬上投入到了對我的搶救中。在這場和生命進行的賽跑中,屬於我的只有寶貴的4分鐘時間,但大家眾志成城,沒有一個人退縮,沒有一個人懼怕,完美地打贏了一場和死神的生死較量。

在搶救的過程中,大家處變不驚,沉著冷靜,一步一步按急救流程操作。有一位報社的張記者,那是古道熱腸,馬上對我進行了人工呼吸,保證了體內氧氣的供給。還有一位經驗豐富的教練也趕來參加了對我的急救,併合理的進行了人員的安排。

也離不開熱心的路人,當時剛好有兩位醫院的醫生在跑場遇見,也立刻投入到了對我的搶救中去。

更要贊的還有體育館的保安同志,以最快的速度將ADE除顫儀送到了搶救現場,為搶救提供了設備支持。剛好有一位熱心人剛學習了AED的操作流程,馬上就進行了除顫急救,為成功施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整個過程,讓人深深感受到了「深圳溫度」和「深圳速度」。

否則,這萬分之幾的成功率怎會降臨到我身上?一切的一切讓我感到自己好幸運,更是幸福滿滿,大家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在人間的真愛面前,死神望而卻步。

我們贏了,贏得非常完美。

從我當時倒地到在市二醫院急診室清醒過來,中間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沒有想到我竟然經歷了從生到死,又從死到生的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旅程。

這個短短的十來分鐘裡,卻迸發出了深圳人民獨具的人性光明,這個光明讓人感到暖烘烘的。

特別是經過新聞媒體的報導後,在社會上激起了強烈的反響,看了這個新聞的人,大家都非常的讚嘆,特別是對路人的熱心幫助,人心的溫度,有了一種久別重逢的感覺。

兩位施救者就想著救醒他

在這場搶救中,很多人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5月17日上午,「馬拉松江湖」推送男子跑步突發心梗,馬拉松大神邊岐和徒弟給做人工呼吸,救過來了一文後,引發了巨大的社會反響,深圳媒體跟進報導後,央視新聞頻道也關注了此事。

各種聲音中,有機構聲稱多虧了AED,有單位說自己的保安盡職盡職,有醫院說自己救治及時……當然這是一件好事,功勞是屬於參與救治的所有人,沒有必要去「搶」的。

從上述孫先生的敘述中,有三位「關鍵」人物:一位經驗豐富的教練、一位報社的張記者和一名剛學習了AED操作流程的熱心人。

邊岐、Anna與張司令(右起)

這位教練即邊岐,張記者是張國防(張司令),熱心人是跑友Anna。20日晚,出院後的孫先生邀請這三位聚一聚,由於邊岐當晚在體育場帶學員訓練,沒有到場。

孫江平跟張司令、Anna不斷地回味那天晚上的一些細節。

急救車來了後,張司令因為衣服不知被誰拿走了,光著膀子,就沒有跟著去醫院。隨後他找到衣服後,立即趕到醫院,見到孫先生醒來,一切安好後,他馬上在體育場跑步群裡告知大家。

邊岐、張司令和Anna一直陪著孫先生,到當晚11點50分才回家。

張司令說,在搶救過程中,啥也沒想,當時心中有個信念,就是不一定要讓他醒過來,這個一直在腦海裡。

Anna介紹說,當時在現場,AED和CPR交替使用過程中,孫先生並無明顯意識。不過當時她也是心無雜念,只想著人一定要救活。

急救車來了後,Anna和邊岐一起跟著去了醫院。從體育場到醫院的路上,醫護人員一路監控心率,不穩定,孫先生依舊昏迷。

到醫院後,只有邊岐帶了手機,所有費用均由他墊付,將近三千元。

不到十分鐘的樣子,孫先生終於醒過來了,很快意識也清醒了。隨後Anna通知了孫先生家人,在孫先生妻子來了後,他們才走的。

在搶救時並不覺得,回到家後,想起剛剛發生的一切,Anna腿都軟了。好在她3月底剛剛學過AED,關鍵時刻派上了用場。

邊岐對於此事不願多說,他表示,最重要的,人是安安全全了。

孫江平作為幸運者,他事後稱,如果不是大家及時救助,沒有AED發揮作用,自己的生命後果不堪設想。

「我是幸運的,深圳是愛心城市,文明城市當之無愧。今後,我要好好學習相關的急救知識,掌握救生技能,碰到別人有類似情況,我一定也挺身而出!」

相關焦點

  • 東莞男子突發心梗心臟破裂 港大深圳醫院多學科團隊「鬼門關」搶人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趙鴻飛 通訊員 港深醫信巴啦啦小魔仙的扮演者,一位25歲的女演員不久前不幸因心梗猝死!如今,曾有「老年病」之稱的心梗開始肆無忌憚地「盯上」年輕人。48歲東莞男子範先生(化名)也不幸突發心肌梗塞致心臟破裂。
  • 在深圳倒下,為何總能遇到「貴人」?|AED|深圳|急救|心梗|...
    最近他老感覺胸口和胃經常陣陣發疼,打算找時間上醫院看看。沒想到,死神搶先了一步來敲門。12日14日早點8點多,塗先生送完小孩上學,匆匆趕到上班地點——深圳龍崗區的坂田創匯國際中心。剛到樓下,忽然眼前模糊一片。他慢慢地挪到路邊的花壇,想歇一會。剛靠近花壇,就一頭栽倒,失去了知覺。
  • 深圳速度!疫情後全國首部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法」誕生
    壞的教訓」形成法律條文——一是對深圳近年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尤其是應對新冠疫情的一系列優秀做法予以固化二是對在應對疫情中踩過的「坑」進行規避從而全面系統規範突發公共衛生應急全鏈條工作,成為新冠疫情發生後我國首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地方性法規。
  • 《人文遠東 傳遞溫度》 深圳遠東在行動
    2020年7月10日,深圳遠東婦產醫院舉辦的《人文遠東 傳遞溫度》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醫院30樓順利舉行,本次活動旨在全面創建人文醫院,從文明、舒適、健康、精益、創新、智慧、公益等不同角度去呈現人文。繼續深化遠東醫者「文明行醫」,引導老百姓「文明就醫」,貫徹落實國家衛健委提出的以人文服務為媒介,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創新服務新舉措。
  • 我為深圳速度出力!
    我為深圳速度出力!從一片荒蕪到繁華都市,從荒涼小漁村到改革最前沿,鐵四院參與見證了深圳發展40年的巨變。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40年來,四院力量從深圳走向世界舞臺,從創造「中國第一條準高速」,到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我們和深圳一起成長!
  • 深圳南山的中山公園,深圳歷史最悠久的公園,休閒必去
    深圳南山的中山公園是以孫中山名字命名的公園,也是深圳市歷史最悠久的公園。始建於1925年,由當時寶安縣縣長、香港紳士胡鈺為紀念孫中山而籌建,公園裡的樹木茂密,湖水清澈,現在還有很多兒童遊樂設施,是一個不錯的休閒公園。
  • 深圳南山中山公園,始建於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而建
    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南山大道與北環路交匯有一個風景優美的公園,公園名字比較特別,名曰中山公園,這個公園也是深圳歷史悠久的公園之一,是紀念民國偉大領袖孫中山而修建的一個公園,中山公園也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與休閒娛樂型的公園。
  • 88歲老人心梗後心臟破了個大洞 協和深圳醫院創造生命奇蹟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向雨航 唐方方 88歲高齡的林奶奶(化名)因急性心梗被送入院,急診手術成功打通梗塞血管後,又並發了室間隔穿孔,心臟破了個8mm的大洞。
  • 一天之內AED兩次派上用場 深圳人的「運氣」好在哪裡
    首席評論員 張京徽AED的配備需要時間,而市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以及醫療常識的普及,更需要時間。其他城市或許也意識到了配備AED硬體的重要性,但是在普通市民的「軟實力」上,需要認真向深圳學習。同一天,60歲的鐘先生也因心臟驟停倒地,後靠AED急救爭取到了寶貴的搶救時間。醫生表示,突發心梗最關鍵就是第一時間採取措施,其中AED功不可沒。截至今年8月底,深圳市政府採購的3500臺AED已安裝完畢。(12月21日南方都市報)AED是一種可攜式的醫療設備,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醫療設備。
  • 同一天深圳兩男子心臟驟停倒地,他們都幸運地被「神器」救了
    成先生不僅學過急救,還是急救培訓的導師。成先生按壓塗先生的胸口,武文則在一旁進行人工呼吸,兩人互相配合。幾分鐘後,塗先生的喘息回來了,呼吸聲也粗了,肚皮有了起伏。成先生繼續按壓。120救護車抵達現場。急救人員在運送塗先生時問了他一聲,他眨了眨眼睛回應了。隨即,他被送到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搶救,被診斷為心肌梗死,並進行緊急心臟支架手術,目前患者身體恢復良好。
  • 突發心梗,他卻阻止120就近送院!網友:要直接送殯儀館嗎?
    65歲的老劉和家屬激起了眾怒。 起因是一天下午老劉突然感到胸悶、胸痛,喘不過氣來,120趕到後,初步懷疑他是急性心梗。 急救人員提出:馬上就近送到區人民醫院!
  • 三十年前的深圳老街,一種「深圳速度」的展現
    三十年前的深圳老街,一種「深圳速度」的展現 2020-09-07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在深圳倒下,為何總能遇到「貴人」?
    在廣東,每次出遠門前,阿媽都會這樣為我們祈福。如果你要去的是深圳,那阿媽duck放心:在深圳這座城市,你的身邊總有貴人!最近他老感覺胸口和胃經常陣陣發疼,打算找時間上醫院看看。沒想到,死神搶先了一步來敲門。12日14日早點8點多,塗先生送完小孩上學,匆匆趕到上班地點——深圳龍崗區的坂田創匯國際中心。剛到樓下,忽然眼前模糊一片。他慢慢地挪到路邊的花壇,想歇一會。剛靠近花壇,就一頭栽倒,失去了知覺。
  • 讀創誦讀(深圳十大觀念)|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
    拓荒牛在回答 大劇院旁,那幅 畫像在見證 國貿大廈,三天 一層樓的速度在講述老祖宗留下的古訓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黑格爾馬克思的學說 都在呼籲著時代精神 孫中山割掉了大清朝的辮子
  • 深圳出臺突發公衛「應急法」,試圖補齊缺失「拼圖」
    這可以向接觸者及他人提示健康風險,促使其採取相應防範措施,降低傳染風險;但也有不少人擔心這可能對感染者帶來負面影響,容易引起對感染者個人和家庭的輿論暴力和汙名化。網絡截圖下個月起,《深圳經濟特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下稱「條例」)生效,成為疫情後全國首個頒布施行的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法」。這是一部十足的快法。
  • 深圳國貿大廈:三天一層樓!「深圳速度」從這裡響徹全國
    (左圖為上世紀80年代資料圖片)原標題:國貿大廈:續寫「春天的故事」深圳新聞網訊 提起改革開放的歷史,許多人都會想起深圳國貿大廈。可以說,深圳國貿大廈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深圳經濟特區的快速崛起,是中國改革開放史上重要的時代符號,是深圳速度的體現、改革開放的象徵。而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貿大廈繼續改革創新、與時俱進,不斷將「春天的故事」續寫得更精彩。「三天一層樓」: 「深圳速度」從這裡響徹全國深圳國貿大廈位於繁華熱鬧的羅湖區人民南商圈。
  • 南方科技大學——「深圳速度」
    深圳是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當經濟崛起後,深圳人將視線投向了教育。與香港僅一河之隔的深圳人,早有按捺不住的衝動,想驗證一下深圳是否可以同樣創造教育的奇蹟。
  • 白衣執甲,與時間賽跑的「深圳速度」
    第一時間,白衣戰士衝在了深圳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賽跑,搶救病人,拉起防線,為守衛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築就起一道堅厚的「銅牆鐵壁」,創造了抗擊新冠疫情的「深圳速度」。 ●拉響廣東戰疫第一聲警報 1月8日下午4時許,深圳市中醫院學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醫生李天昊正在學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接診,一位背著球包、年逾六旬的阿姨走進診室。
  • 旅遊:深圳中山公園——深圳歷史最悠久的公園,值得一去!
    深圳中山公園位於深圳市區西部-南山區,佔49萬平方米,是深圳市唯一以孫中山名字命名的公園,也是深圳市歷史最悠久的公園。中山公園已有70多年歷史,始建於1925年,由當時寶安縣縣長、香港紳士胡鈺先生為紀念孫中山而籌建,當時面積僅有13萬平方米,伴隨著改革開放和深圳特區前進的步伐,中山公園不斷擴建和發展。深圳中山公園交通交通:乘22路,21路,37路,B628路(單行線),201路,226路,332路。B769路、93A路到「中山公園」站下。
  • 同一天,深圳2人突發心臟驟停倒地,路人用這個神器救下了他們
    12月14號早上七點多,於先生像往常一樣開車到坂田上班兒,停好車之後要走一段上坡的路段才可以到辦公室,沒想到剛走幾步,他就感覺胸口悶,眼睛開始模糊,接著就失去了意識,附近保安發現這個情況之後,立即撥打120,此時,於先生的兩名同事立即取下附近的AED設備,在現場對於先生開展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