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趙鴻飛 通訊員 港深醫信
巴啦啦小魔仙的扮演者,一位25歲的女演員不久前不幸因心梗猝死!如今,曾有「老年病」之稱的心梗開始肆無忌憚地「盯上」年輕人。
48歲東莞男子範先生(化名)也不幸突發心肌梗塞致心臟破裂。幸運的是,港大深圳醫院急診科、ICU、心臟外科、心內科、醫學影像科、麻醉科、臨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科、物理治療部、神經內科等多學科團隊攜手開展救治,成功把他從「鬼門關」搶了回來。
東莞48歲男子突發胸痛,疑心臟破裂
48歲的範先生家住東莞塘廈鎮。有一天下午,他在工作的過程中突然感覺胸悶胸痛,以為只是小毛病,他去藥店隨便買了張膏藥外貼在胸口。當天凌晨,他不幸昏厥在洗手間門口。
當鎮上的救護車趕至其家中時,雖然他已經甦醒過來了,但依舊唇色蒼白大汗淋漓,胸痛不止。據介紹,心臟是人體中需要血液量非常大的一個器官,它在給全身供血的同時自身也需要血液供應,心臟上共有3條冠狀動脈,只要其中任何一條冠狀動脈發生堵塞(即心肌梗死),就會迅速導致局部的缺血、壞死。而心臟破裂是心梗引發的一種致命併發症。
範先生被送至當地醫院搶救後,初步診斷為急性心梗,已伴有心包積液,懷疑心臟已經破裂。通過聯繫轉診,他被緊急送到港大深圳醫院急診科。
心臟破口6-8mm,心臟修補是唯一辦法
當天早上七點到達港大深圳醫院時,他已陷入深度昏迷狀態,並出現心臟驟停、血壓監測不到、頸靜脈怒張等危急情況。港大深圳醫院急診科聯手心內科醫生迅速展開搶救,半小時內進行了兩次心肺復甦,同時進行氣管插管、升壓藥維持血壓等措施,以維持病人生命體徵,一次又一次從「鬼門關」搶人。
隨後,範先生被直接轉入ICU重症監護中心,由ICU及心臟外科醫生繼續搶救,經診斷後,疑右心室側壁心尖部有小破口同時伴有心包腔積液填塞。在醫學影像科超聲醫師精準定位引導下,心臟外科副顧問醫生張浩迅速開展心包穿刺引流,血壓和心率很快恢復,頸靜脈壓力也明顯降了下來。然而,心臟的破口始終有血液不斷湧出,患者的血流動力學仍然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需要ICU醫護人員謹慎地持續控制心包穿刺引流量。
經ICU、心臟外科、心內科醫生開展多學科協作討論,同時與家屬溝通病情後,決定使用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以維持患者生命。由於他的心包填塞情況越來越嚴重,隨時可能造成心臟再次停跳,ICU醫護人員在搶救的同時,還要分工明確地熟練操作ECMO上機流程,最終,患者的血流動力學達到穩定狀態,為等待進一步救治爭取了時間。
只有通過心臟外科手術將破裂的心臟修補好,才是範先生唯一活命的機會。當天下午5時許,剛從另一臺胸腔鏡瓣膜置換手術下來的心臟外科魏民新教授到達ICU,此時,手術室醫護及麻醉醫生已在患者床旁做好術前準備。當手術刀劃開患者皮膚,電動鋸破開胸,電刀分離前縱隔,搏動無力的心臟顯露出來。根據心臟超聲提示的位置很快找到破口,只見6-8mm的破口之中鮮紅的血液還在持續不斷湧出。在助手的配合幫助下,魏民新教授一手抵住破口、一手精巧縫合,手術沒有應用體外循環,全程心臟不停跳,兩小時後順利完成。
60-80%心臟破裂患者即刻死亡,多學科協作「鬼門關」搶人
「心臟破裂屬於非常兇險的病情,60%~80%心臟破裂患者可即刻死亡,幸運的是該患者破裂處不大且為右心室游離壁破裂,對於能存活至到達醫院的就診患者,應儘快地明確診斷,而進行手術止血及心臟修補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港大深圳醫院心臟外科魏民新教授介紹。
來自香港的ICU主管唐澤君教授是參與本次救治的主要成員之一,「急診心臟破裂患者在ICU治療期產生多種術後器官功能障礙,曾多次召集不同專科包括心臟外科、骨科、物理治療部、神經內科、心內科、臨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多學科會診,同時行胸腔穿刺引流、纖支鏡吸痰治療、急診胃鏡、連續腎臟替代治療(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小腿骨筋膜室切開減壓+VSD引流等多重治療。類似這樣的危急重症案例,只有具有迅速準確的反應、精湛高超的技術、強大專業的多學科協作團隊,才能通力合作救治成功。」她說。
術後34天,範先生已基本脫離危險轉入普通病房,由心臟康復團隊持續監測並進行康復治療。從各項化驗檢查指標來看,患者精神體力各方面已經逐步好轉,無需進行特殊治療,可以轉入下一級醫院繼續做康復治療。「如此嚴重的病情能獲得成功救治已屬極端幸運。其實,患者在發病前只要定期做好體檢,及時發現問題,及早治療,就可以避免發生如此更嚴重的病情。如果一旦發生胸痛症狀,要儘快撥打120急救,送到最近的胸痛中心定點醫院救治。」港大深圳醫院心臟外科張浩副顧問醫生介紹。
大力推行MDT多學科模式,二期建設將打造多學科中心
此次成功救治離不開多學科團隊協作的力量。自2012年7月開業以來,港大深圳醫院即大力推行多學科團隊協作模式,針對某一疾病進行臨床討論會,從而制定出治療方案。2019年6月,港大深圳醫院正式開放包括肺結節多學科門診、鼻咽癌多學科門診、母胎多學科門診在內的多學科聯合門診,現已成功幫助多位患者。
據了解,該院未來二期建設將打造多學科中心,基於多學科會診模式的多學科聯合門診是醫學發展的趨勢,MDT模式在打破學科之間壁壘的同時,可以有效推進學科建設,實現各科資源和優勢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診治質量;從患者體驗的度來說,建設多學科中心的最大好處是,患者無須反覆掛號多個科室便可體驗「一站式」檢查服務,讓數據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路。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