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半夜腹痛 是急性心梗發作
洪先生44歲,正值壯年。今年1月16日凌晨,他在睡夢中突然因胸腹部疼痛驚醒,當時以為胃病犯了就吃了些胃藥。到了當天下午3點,疼痛沒有緩解反而進一步加劇,家人立即將他送入寧醫大總院心腦血管病醫院急診科,經過檢查,心內科醫生迅速診斷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可以說是半隻腳踏入了鬼門關,搶救要與時間賽跑。與患者家屬及時溝通後,該院心臟內科主任仇玉民立即為洪先生實施介入手術。在造影下,仇玉民發現患者的心臟前降支近段急性完全閉塞,對角支、迴旋支均有50%左右的狹窄,他與團隊默契配合,抽吸出大量血栓並成功植入心臟支架,為患者打通了生命要道。但由於患者心功能差,心肌梗死面積廣,為確保安全,又為洪先生植入了主動脈球囊反搏泵,這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泵血輔助裝置,可以幫助一些危重患者維持生命體徵。
B、術後併發症 心臟出現硬幣大小的穿孔
手術成功,本以為洪先生脫離了危險,沒想到又出現了嚴重的心梗後併發症,他的心臟室間隔出現了如一元錢硬幣一般大小的穿孔,直徑達到25mm,同時還伴有室壁瘤形成。剛剛長舒一口氣的治療團隊又緊張了起來。仇玉民介紹說,廣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室間隔穿孔,隨時可能出現惡性心律失常,心臟破裂及心跳呼吸驟停。出現間隔穿孔的患者25%於24小時內死亡,50%在一周內死亡,70%在兩周內死亡。「要想讓患者存活唯一的辦法只有實施外科手術修復」。
很快,胸心外科主任蘇金林趕來會診,他認為此時洪先生正處於心肌梗死的早期,心臟內壞死組織水腫、脆弱、易碎,穿孔周圍心肌無法形成瘢痕,外科手術難以縫合,且術後容易出現殘餘瘻,強行實施手術可能會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為了讓洪先生的心臟達到手術條件,仇玉民團隊決定儘可能延長主動脈球囊反搏泵的運行時間,並制定了詳盡的預案,但面對兇險的病魔,誰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時間一天天過去,每一名在心臟重症監護室值班的醫護人員都時刻關注著洪先生的生命體徵,他先後出現呼吸衰竭、左心衰竭、心跳驟停等險情,但都有驚無險的闖了過來。
最終,主動脈球囊反搏泵在洪先生體內足足工作了30天,2月16日,蘇金林認為手術時機成熟了,在全麻低溫體外循環下,成功地為患者修補了25mm室間隔穿孔,並切除了室壁瘤。「主動脈球囊反搏泵使用通常不超過9天,像洪先生這樣連續使用30天的在國內也極其罕見。」仇玉民說。
C、青壯年心梗不少見 飲食作息不規律 吸菸熬夜都是血管殺手
洪先生是幸運的,但這樣的幸運並不常發生,仇玉民說,每年依然有很多心臟病患者因搶救不及時,錯過了最佳治療窗口,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患者多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加之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寒冷刺激、暴飲暴食等誘因,導致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阻塞冠狀動脈管腔,嚴重時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他介紹說,近些年來,像洪先生這樣的青壯年心梗患者在醫院裡越來越多見,這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年輕人飲食不健康,作息不規律,吸菸、熬夜,這些都會影響血管健康。「預防心梗平時一定要合理飲食,規律作息,儘量避免熬夜、吸菸等不良生活習慣,健康生活才能降低發病風險。同時他提醒,心梗發作有時會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患者自己可能會誤認為腸胃炎,從而錯過最佳急救時間。因此一旦感覺不適,一定要及時就醫,不建議自行服用藥物,耽誤治療。
醫生提醒,近些年來,青壯年發生急性心梗的案例屢見不鮮,這與不健康飲食、吸菸、熬夜、過度疲勞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此外,心梗發作會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患者可能會誤認為腸胃炎,錯過最佳急救時間。而預防心梗要從合理飲食,規律作息做起,儘量避免熬夜、吸菸等不良生活習慣,健康生活才能降低發病風險。一旦感覺不適,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