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只有一個!
「卷首語」
《讀心術:學習心臟病診療的真功夫》,是「醫學界心血管頻道」和「哈特瑞姆心臟之聲」聯袂推出的精品欄目。
該欄目邀請北京朝陽醫院劉興鵬教授和田穎教授,精選有教學價值的案例進行解讀,每半月更新一次,於層層剖析中掌握臨床「讀心術」,於抽絲破繭中練就診療「真功夫」,旨在搭建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幫助臨床醫生提升診療水平。
照例,我們先從一個病例講起:
病例介紹
女,31歲,主因「咽痛9天、加重伴發熱7天、胸痛3天」於2019年4月22日入院。
9天前出現咽痛,自服頭孢類抗生素,咽痛無好轉;
7天前出現發熱,體溫最高達39.5℃,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考慮「上感」給予感冒衝劑等藥物對症處理,體溫波動在38.5℃左右;
3天前出現胸痛,為心前區針刺樣痛,當時行心電圖未見異常,血常規顯示:白細胞12*109/l,給予莫西沙星0.4 qd口服,胸痛仍未緩解;
1天前再次就診發熱門診,複查心電圖出現下壁導聯Q波,ST段廣泛抬高;
近期患者飲食睡眠差,出差較平時勞累;既往體健,無心血管危險因素。
體格檢查:
體溫39.5℃、心率125次/分、呼吸頻率25次/分、血壓94/57 mmHg, 神志清醒、精神狀態差,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右下肺少許溼羅音、律齊、未聞及雜音,腹部查體未部查體未見異常、雙下肢無水腫。
輔助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12.0*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75%;
心肌酶:肌鈣蛋白I(CTnI)47.8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4 ng/mL。
患者初診於發熱門診(4月19日)時,可見心電圖是大致正常的。而三天後患者複查心電圖時卻發現,下壁及前側壁導聯Q波形成,前壁及下壁導聯ST段弓背向上抬高。
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重,患者被轉入了CCU治療,複查時可見廣泛前壁、正後壁導聯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且正後壁導聯有Q波形成。
圖1 4月19日發熱門診、4月22日及轉入CCU時的心電圖
我們對患者4月22日至5月2日的心電圖進行了動態比較,發現心電圖的整個演變過程與急性心梗的演變過程幾乎是近似的。
那麼,當心電圖存在著動態演變、CTnI與CK-MB均有升高、胸痛症狀明顯時,會不會真的是急性心梗呢?
圖2 4月22日-5月2日的心電圖動態演變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患者其他的化驗結果,可見CTnI逐漸回落至恢復正常範圍,而腦鈉肽(BNP)、WBC、N%逐漸達到高峰後回落至正常範圍,谷丙轉氨酶(ALT)存在著一定的波動。
圖3 患者重要化驗的動態結果
患者進行了心臟彩超檢查,結果示舒張末期內徑:44 mm,射血分數66%,室間隔及左室壁厚度正常,左室後壁運動幅度減低,提示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
心肌核素檢查顯示,患者的左室心尖部局限性示蹤劑攝取減低,未見明顯的充盈缺損,似乎不太符合急性心梗的影像學特徵。
圖4 患者的心臟彩超及心肌核素檢查結果
另外,還對患者進行了心臟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左心室心肌瀰漫性水腫並強化,以基底段及中段側下壁心外膜下心肌為著,心尖部側壁可疑透壁性強化,符合心肌炎改變,建議3月後複查除外繼發性病變,左室功能未見異常。
圖5 患者的心臟核磁共振結果
患者的各項檢查結果看上去有些眼花繚亂了~
接下來,讓我們來總結一下這份病例的特點~
青年女性患者;
胸痛前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體溫39.5℃、心率125次/分、呼吸頻率25次/分、血壓94/57 mmHg,神志清醒、精神狀態差、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右下肺少許溼羅音、律齊、未聞及雜音、腹部查體未見異常、雙下肢無水腫;
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V4-V6、下壁導聯ST段水平型抬高, 下壁導聯可見Q波;
CTnI升高:存在心肌損傷;
心臟核磁共振:左心室心肌瀰漫性水腫並強化,以基地段及中段側下壁心外膜下心肌為主,心尖部側壁可疑透壁性強化。
那麼,問題來了~該患者ST段抬高的原因是什麼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再來分析下另外兩個病例~
Case1
患者,男,22歲,主因「胸痛3小時」來急診就診,既往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史,無吸菸、飲酒史,CTnI7.86 ng/mL。
圖6 患者的入院心電圖、重要化驗結果及入院第九天複查的心電圖
入院時因不能排除存在急性心梗,予行急診冠脈造影示未見明顯狹窄。然而在冠脈造影術後,患者出現了發熱,體溫波動在37.0℃至38.4℃左右,同時四肢出現皮疹,這引起了臨床醫生的重視,最終診斷為急性心肌炎,經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謝等治療後病情逐漸好轉。
圖7 急診冠脈造影
再次觀察入院後第9天的心電圖,我們可以發現下壁導聯ST段回到了基線水平,同時伴有T波倒置及雙向,這也符合急性心肌炎的心電圖表現。
Case 2
患者,女,22歲,主因「持續胸痛45分鐘」,胸痛向後背放射,伴噁心、嘔吐、出汗入院;CTnI 29.5 ng/mL、CK 272 U/L 、CK-MB 32.8 ng/mL;
我們一起來對比下A、B兩份心電圖,可見A圖為患者胸痛時所記錄的心電圖,可見V1、V2導聯ST段升高0.05-0.1 mv,V2導聯呈雙相T波;而B圖為患者復發胸痛時的心電圖,可見V1-V3導聯ST段抬高達0.8 mv,V4-V6導聯ST段呈輕度壓低;
圖8 胸痛時及復發胸痛時的心電圖
患者的冠脈造影檢查示未見有意義的狹窄。
來看患者的心臟核磁共振:
A圖的四腔、長軸和短軸收縮期末期的核磁共振成像(MRI)顯示:基底隔和前壁收縮期壁增厚減少(箭頭)。在釓DTPA給藥幾分鐘後,得到了長軸向的電影序列;
B圖為釓DTPA給藥15分鐘後,多個平面的倒置恢復MRIs顯示基底隔和前壁延遲增強。注意增強區的「心肌中部」位置,保留心內膜下區域(箭頭)——心肌炎的典型表現。
圖9 患者的冠脈造影及心臟核磁共振
以上所有的病例都指向了一種疾病——急性心肌炎!
我們再來學習一下,急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
相應的臨床症狀;
心電圖:房室阻滯、束支阻滯、室內阻滯、竇停、室速/顫、房顫、ST-T改變、Q波形成、低電壓等;
心肌標誌物:CTnI、CTnT升高;
心臟彩超或心臟核磁的表現:輔助鑑別。
圖10 急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
那麼,急性心梗與急性心肌炎如何鑑別呢?
急性心肌炎與急性心梗鑑別
下一步,急性心肌炎的治療策略呢?
最重要的是休息——在心肌炎急性期,不能進行體力活動,休息應持續到病情完全緩解。無論年齡、性別、症狀輕重和治療情況,競技性或娛樂性的體育活動都必須暫停。至少6個月後臨床症狀完全緩解時,經臨床評價後再嘗試運動,每半年再評估一次;
支持治療:如有心衰應按照心衰指南進行治療;
抗病毒治療:僅用於暴發性心肌炎;
免疫抑制劑:僅用於重症患者,如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三度房室阻滯、室性心動過速)及心肌活檢證實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應足量、早期應用。
本例患者的治療:
抗病毒:阿昔洛韋 0.5 ivgtt qd
抗感染:莫西沙星 0.4 ivgtt qd
改善心肌代謝:曲美他嗪 20mg tid po
支持對症治療:維生素C 0.2 tid po
那心肌炎預後如何呢?
心肌炎預後與病因、臨床表現和疾病程度相關;
巨細胞心肌炎的預後非常差,50%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2-4周內緩解,但仍有25%患者發生心功能不全,12%-25%可能急劇加重導致死亡或需要心臟移植。左右心室都受累的心功能不全是死亡或者移植的主要預測因素。
出院隨訪:
經臨床治療後,心肌炎患者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復,但部分患者可能多年後再次復發;對於沒有完全緩解的患者,可能會發展為擴張性心肌病;
對於本例患者,類似心梗的表現,冠狀動脈正常,心室功能正常,可以在心肌酶降至正常後出院並長期隨訪;
若患者心肌酶持續升高超過數周甚至數月,或者出現心室功能進行性降低,應該入院行心內膜活檢以鑑別是否存在特殊的疾病類型。
專家介紹
田穎
田穎,醫學博士後、副主任醫師,現就職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是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創始人之一。
田穎大夫心臟查房時間:一個病人可能有多個症狀,每種症狀又可能有多個病因,醫生如何打破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抽絲破繭找到解決患者當下問題的有效療法,「田穎大夫心臟查房時間」,在哈特瑞姆心臟之聲每周二15分鐘,1個臨床案例,培養您的全面診療思路。
想獲取更多心臟病診療知識?
歡迎加入「讀心術」討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