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ST段抬高未必是急性心梗,小心漏診!

2020-12-19 騰訊網

真相只有一個!

「卷首語」

《讀心術:學習心臟病診療的真功夫》,是「醫學界心血管頻道」和「哈特瑞姆心臟之聲」聯袂推出的精品欄目。

該欄目邀請北京朝陽醫院劉興鵬教授和田穎教授,精選有教學價值的案例進行解讀,每半月更新一次,於層層剖析中掌握臨床「讀心術」,於抽絲破繭中練就診療「真功夫」,旨在搭建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幫助臨床醫生提升診療水平。

照例,我們先從一個病例講起:

病例介紹

女,31歲,主因「咽痛9天、加重伴發熱7天、胸痛3天」於2019年4月22日入院。

9天前出現咽痛,自服頭孢類抗生素,咽痛無好轉;

7天前出現發熱,體溫最高達39.5℃,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考慮「上感」給予感冒衝劑等藥物對症處理,體溫波動在38.5℃左右;

3天前出現胸痛,為心前區針刺樣痛,當時行心電圖未見異常,血常規顯示:白細胞12*109/l,給予莫西沙星0.4 qd口服,胸痛仍未緩解;

1天前再次就診發熱門診,複查心電圖出現下壁導聯Q波,ST段廣泛抬高;

近期患者飲食睡眠差,出差較平時勞累;既往體健,無心血管危險因素。

體格檢查:

體溫39.5℃、心率125次/分、呼吸頻率25次/分、血壓94/57 mmHg, 神志清醒、精神狀態差,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右下肺少許溼羅音、律齊、未聞及雜音,腹部查體未部查體未見異常、雙下肢無水腫。

輔助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12.0*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75%;

心肌酶:肌鈣蛋白I(CTnI)47.8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4 ng/mL。

患者初診於發熱門診(4月19日)時,可見心電圖是大致正常的。而三天後患者複查心電圖時卻發現,下壁及前側壁導聯Q波形成,前壁及下壁導聯ST段弓背向上抬高。

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重,患者被轉入了CCU治療,複查時可見廣泛前壁、正後壁導聯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且正後壁導聯有Q波形成。

圖1 4月19日發熱門診、4月22日及轉入CCU時的心電圖

我們對患者4月22日至5月2日的心電圖進行了動態比較,發現心電圖的整個演變過程與急性心梗的演變過程幾乎是近似的。

那麼,當心電圖存在著動態演變、CTnI與CK-MB均有升高、胸痛症狀明顯時,會不會真的是急性心梗呢?

圖2 4月22日-5月2日的心電圖動態演變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患者其他的化驗結果,可見CTnI逐漸回落至恢復正常範圍,而腦鈉肽(BNP)、WBC、N%逐漸達到高峰後回落至正常範圍,谷丙轉氨酶(ALT)存在著一定的波動。

圖3 患者重要化驗的動態結果

患者進行了心臟彩超檢查,結果示舒張末期內徑:44 mm,射血分數66%,室間隔及左室壁厚度正常,左室後壁運動幅度減低,提示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

心肌核素檢查顯示,患者的左室心尖部局限性示蹤劑攝取減低,未見明顯的充盈缺損,似乎不太符合急性心梗的影像學特徵。

圖4 患者的心臟彩超及心肌核素檢查結果

另外,還對患者進行了心臟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左心室心肌瀰漫性水腫並強化,以基底段及中段側下壁心外膜下心肌為著,心尖部側壁可疑透壁性強化,符合心肌炎改變,建議3月後複查除外繼發性病變,左室功能未見異常。

圖5 患者的心臟核磁共振結果

患者的各項檢查結果看上去有些眼花繚亂了~

接下來,讓我們來總結一下這份病例的特點~

青年女性患者;

胸痛前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體溫39.5℃、心率125次/分、呼吸頻率25次/分、血壓94/57 mmHg,神志清醒、精神狀態差、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右下肺少許溼羅音、律齊、未聞及雜音、腹部查體未見異常、雙下肢無水腫;

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V4-V6、下壁導聯ST段水平型抬高, 下壁導聯可見Q波;

CTnI升高:存在心肌損傷;

心臟核磁共振:左心室心肌瀰漫性水腫並強化,以基地段及中段側下壁心外膜下心肌為主,心尖部側壁可疑透壁性強化。

那麼,問題來了~該患者ST段抬高的原因是什麼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再來分析下另外兩個病例~

Case1

患者,男,22歲,主因「胸痛3小時」來急診就診,既往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史,無吸菸、飲酒史,CTnI7.86 ng/mL。

圖6 患者的入院心電圖、重要化驗結果及入院第九天複查的心電圖

入院時因不能排除存在急性心梗,予行急診冠脈造影示未見明顯狹窄。然而在冠脈造影術後,患者出現了發熱,體溫波動在37.0℃至38.4℃左右,同時四肢出現皮疹,這引起了臨床醫生的重視,最終診斷為急性心肌炎,經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謝等治療後病情逐漸好轉。

圖7 急診冠脈造影

再次觀察入院後第9天的心電圖,我們可以發現下壁導聯ST段回到了基線水平,同時伴有T波倒置及雙向,這也符合急性心肌炎的心電圖表現

Case 2

患者,女,22歲,主因「持續胸痛45分鐘」,胸痛向後背放射,伴噁心、嘔吐、出汗入院;CTnI 29.5 ng/mL、CK 272 U/L 、CK-MB 32.8 ng/mL;

我們一起來對比下A、B兩份心電圖,可見A圖為患者胸痛時所記錄的心電圖,可見V1、V2導聯ST段升高0.05-0.1 mv,V2導聯呈雙相T波;而B圖為患者復發胸痛時的心電圖,可見V1-V3導聯ST段抬高達0.8 mv,V4-V6導聯ST段呈輕度壓低

圖8 胸痛時及復發胸痛時的心電圖

患者的冠脈造影檢查示未見有意義的狹窄。

來看患者的心臟核磁共振:

A圖的四腔、長軸和短軸收縮期末期的核磁共振成像(MRI)顯示:基底隔和前壁收縮期壁增厚減少(箭頭)。在釓DTPA給藥幾分鐘後,得到了長軸向的電影序列;

B圖為釓DTPA給藥15分鐘後,多個平面的倒置恢復MRIs顯示基底隔和前壁延遲增強。注意增強區的「心肌中部」位置,保留心內膜下區域(箭頭)——心肌炎的典型表現。

圖9 患者的冠脈造影及心臟核磁共振

以上所有的病例都指向了一種疾病——急性心肌炎!

我們再來學習一下,急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

相應的臨床症狀;

心電圖:房室阻滯、束支阻滯、室內阻滯、竇停、室速/顫、房顫、ST-T改變、Q波形成、低電壓等;

心肌標誌物:CTnI、CTnT升高;

心臟彩超或心臟核磁的表現:輔助鑑別。

圖10 急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

那麼,急性心梗與急性心肌炎如何鑑別呢?

急性心肌炎與急性心梗鑑別

下一步,急性心肌炎的治療策略呢?

最重要的是休息——在心肌炎急性期,不能進行體力活動,休息應持續到病情完全緩解。無論年齡、性別、症狀輕重和治療情況,競技性或娛樂性的體育活動都必須暫停。至少6個月後臨床症狀完全緩解時,經臨床評價後再嘗試運動,每半年再評估一次;

支持治療:如有心衰應按照心衰指南進行治療;

抗病毒治療:僅用於暴發性心肌炎;

免疫抑制劑:僅用於重症患者,如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三度房室阻滯、室性心動過速)及心肌活檢證實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應足量、早期應用。

本例患者的治療:

抗病毒:阿昔洛韋 0.5 ivgtt qd

抗感染:莫西沙星 0.4 ivgtt qd

改善心肌代謝:曲美他嗪 20mg tid po

支持對症治療:維生素C 0.2 tid po

那心肌炎預後如何呢?

心肌炎預後與病因、臨床表現和疾病程度相關;

巨細胞心肌炎的預後非常差,50%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2-4周內緩解,但仍有25%患者發生心功能不全,12%-25%可能急劇加重導致死亡或需要心臟移植。左右心室都受累的心功能不全是死亡或者移植的主要預測因素。

出院隨訪:

經臨床治療後,心肌炎患者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復,但部分患者可能多年後再次復發;對於沒有完全緩解的患者,可能會發展為擴張性心肌病;

對於本例患者,類似心梗的表現,冠狀動脈正常,心室功能正常,可以在心肌酶降至正常後出院並長期隨訪;

若患者心肌酶持續升高超過數周甚至數月,或者出現心室功能進行性降低,應該入院行心內膜活檢以鑑別是否存在特殊的疾病類型。

專家介紹

田穎

田穎,醫學博士後、副主任醫師,現就職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是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創始人之一。

田穎大夫心臟查房時間:一個病人可能有多個症狀,每種症狀又可能有多個病因,醫生如何打破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抽絲破繭找到解決患者當下問題的有效療法,「田穎大夫心臟查房時間」,在哈特瑞姆心臟之聲每周二15分鐘,1個臨床案例,培養您的全面診療思路。

想獲取更多心臟病診療知識?

歡迎加入「讀心術」討論群

相關焦點

  • 診斷急性心梗只會看ST段抬高?別忘了還有這6種心電圖!
    冠狀動脈急性閉塞的時候,多數情況下會表現為ST段抬高的心梗。也有一部分病人的病理生理機制是冠狀動脈急性閉塞,但臨床心電圖表現卻是非ST段抬高型的心梗,我們應該如何及時識別呢?1.超急性期T波60歲男性,主因「胸痛40分鐘」入院。
  • ST段抬高≠心梗,還有這9種心電圖必須鑑別! - 瀟湘名醫
    以往,當我們提及ST段抬高心電圖,第一反應通常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然而臨床中有許多心血管疾病雖同樣表現為ST段抬高,但並非急性心梗。那麼究竟如何鑑別、診斷心電圖表現為ST段抬高的非急性心梗疾病?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勉給出了她的「獨門妙招」。
  • ST段抬高一定是心梗麼?破解「惡性心電圖」謎題
    一位67歲的女性患者,有高血壓病史,無其他心血管疾病,醒來後出現嚴重呼吸困難並伴有胸骨中部壓迫感。患者既往身體狀況良好,在上述症狀發作前一周出現輕微胸部不適、勞累性呼吸困難、盜汗、噁心和嘔吐。 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什麼是心梗 出現這5大症狀要小心
    什麼是心梗心梗稱為心肌梗死,是心臟通過冠狀動脈供血才能夠搏動。然而,出現動脈硬化時,冠狀動脈的內腔變得狹窄,就會出現心絞痛。當變狹窄了的冠狀動脈又被血栓所阻塞(多因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體力勞動過累、飽餐),輸送往心肌的血流就會完全地斷流,這時就會出現心肌梗死。
  • 【醫學科普】乾貨 | 急性心梗的10個常見的疼痛部位及圖解!
    眾所周知,急性心梗疼痛的部位在心前區和或胸骨後,表現為突發性胸骨後或心前區壓榨性劇痛,可放射至左頸根部、背部或左上肢,持續半小時以上,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無效,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不敢繼續工作或活動。但有20%~30%的病人症狀不典型,首發症狀表現為胸外非典型部位疼痛,這種情況極易忽視,導致誤診或漏診。
  • 北京急性心梗介入比例提升,再住院率怎樣?安貞醫院趙冬等6.4萬心梗...
    研究發現,女性急性心梗出院病例30天再住院率(8.4%)高於男性(7.4%)。非ST段抬高型心梗出院患者的30天再住院率為9.1%,高於ST段抬高型心梗出院病例的6.9%。急性心梗住院患者30天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在各年齡組均呈增加趨勢,其中55~74歲年齡組的增加趨勢顯著。≥85歲年齡組病例的30 天再住院率最高(10.1%)。住院期間進行了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的患者30天因冠心病再住院率顯著較低,6年間30天再住院率從3.2%上升到3.9%,增幅低於未進行介入治療者。
  • 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症狀竟然是急性心梗
    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以為是吃錯東西患了急性腸胃炎,結果醫生告知是要命的急性心梗!近一周內,北侖區第二人民醫院接診了6個這樣的病人,家住大榭的70歲李阿婆就是其中之一。「嘔吐後症狀沒有任何緩解,吃了藥物也不起作用,血糖偏高,年紀這麼大,近期心梗病人這麼多……」比對李阿婆種種症狀,肖雲跑認為,這不像是普通的胃腸炎,可能是更危險的「胃腸炎型急性心梗」。肖雲跑立即給李阿婆重新做了心電圖、心肌酶譜、肌鈣蛋白等檢查,果然找到了線索。
  • 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精讀
    提示發生了ST段抬高型急性廣泛前側壁心梗(超急性期)。常規處理後胸痛緩解,準備再灌注(冠脈內介入)治療過程中,2h後(15:10)心電圖(圖1B):V1~V4出現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幅度減小,V4導聯ST段抬高下降幅度>50%(至0.2mV),T波振幅降低。2h內抬高的ST段下降>50%,胸痛緩解等表現均提示梗死區心肌已得到再灌注。
  • 寒冷季節是急性心梗高發期,這些救命知識你必須知道!
    通過冠脈造影顯示,郭先生不僅血栓多,且心臟右束支完全性阻滯,是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如果沒有及時手術,死亡率極高,即使救治過來,心功能也會受損嚴重,減損生命。 好在搶救及時手術順利,治療一段時間後,郭先生順利出院。
  • 糖友發心梗為啥沒徵兆?防心梗5招,趕緊學起來
    日前,他清晨出門鍛鍊,在路上突然昏倒,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經過全力搶救才轉危為安。張先生家屬趕到醫院後既欣慰又納悶,他僅有糖尿病並沒有心臟病,為什麼會突然心梗?心梗發病前為什麼沒有心絞痛的先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可以說是一對「難兄難弟」,常常相伴存在。糖友發生心臟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倍~4倍,約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被診斷初期就已經患有冠心病。
  • 出現特殊疼,可能要心梗
    心梗來臨前,胸部壓榨感是最典型的症狀,但據統計,我國急性心梗及心絞痛患者中,超過1/3的人會出現不典型的疼痛症狀,稱為不典型心梗、無症狀心肌缺血;還有約20%的急性心梗患者沒有任何疼痛症狀,稱為無痛性心梗。
  • 如何區分心絞痛和心梗?遭遇急性心梗時如何正確急救?
    心絞痛屬於血管不完全閉塞的狹窄,因供血不足出現了胸悶、胸痛等症狀,也就是說心肌還沒有壞死,所以應用這類藥是能夠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的。心絞痛發作周期頻繁,可反覆在類似情況下發作。急性心梗發作時,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後無明顯緩解,發作周期不頻繁。如果吃完以後20分鐘以上症狀不能緩解,一定要趕緊想辦法到最近的醫院(最好能做介入治療)就診。
  • 上吐下瀉以為是中暑竟是急性心梗前兆
    沒想到,從下午5點鐘開始,肚子開始不舒服,緊接著就出現了嘔吐和腹瀉,2 小時之內,反覆多次。晚上7點半,家人撥打120,被送到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經過治療,嘔吐和腹瀉的症狀有所緩解。  「留院觀察到第二天上午10點,當醫生建議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我還是很排斥的。」
  • 一小時快速診斷急性心梗 高敏肌鈣蛋白T助力提升心梗診療水平
    隨著高敏肌鈣蛋白(hs-cTn)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診斷與治療方面的臨床實踐經驗和循證醫學證據的不斷豐富,證實hs-cTn能幫助臨床大大縮短早期排除或確診AMI的時間,其對實施積極有效的幹預治療和患者預後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 這種典型心電圖竟不是急性心梗,那是什麼呢?
    在病程中,患者出現了多器官功能衰竭並接受了相應的支持治療:因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創機械通氣;因急性腎衰行血液淨化;因膿毒性休克予去甲腎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藥物維持生命體徵。一切按部就班,突然……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有序的進行,但是心電監護上卻突然出現了大家意想不到的 「彩旗飄飄」——ST段弓背向上抬高!而12導聯心電圖也證實了這一點(圖1):I、aVL、V1-V6導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T波倒置;伴有II、III、aVF導聯ST段下斜型壓低。
  • 中國急性心梗規範治療,5年進步巨大,但遠未達到指南要求……
    報告顯示,我國2002~2017 年急性心梗死亡率總體呈上升態勢,從 2005 年開始,急性心梗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趨勢,2013 年農村地區急性心梗死亡率超過城市平均水平。
  • 【盤點】心梗近期重要研究進展匯總
    這裡長海醫院心外科整理了近期關於心梗的重要研究進展與大家一同分享。1.無症狀的心梗心衰的發生風險未必低儘管寂靜型心肌梗死(SMI)佔了心梗患者的近一半,但是目前對於SMI患者發生心衰的風險如何尚屬未知。
  • 知名段子手、作家突發心梗去世!|急性心梗|心肌梗塞|今晚80後...
    8個你意想不到的心梗預兆心梗的典型症狀是胸骨正中間或中間偏左的地方出現心絞痛,有瀕死、壓迫感,可持續5~15分鐘或以上,還有人伴有出汗、噁心等。但有時心梗也會出現不典型症狀。雖然很多症狀現在還不能從醫學理論上作出很好的解釋,但患者手術前後症狀的明顯變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它們與心肌缺血間存在相關性。
  • ST-T改變形態學特徵解讀
    2.1.2.1 上凹型(新月形)ST段抬高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多伴T波直立。見於急性心梗早期、急性心包炎、早復極症候群、電擊復律後、顱內出血、高血鉀症及左心室舒張期負荷過重等。2.1.2.3 弓背形ST段抬高ST段上凸升高似弓背形,ST段與T波相融合,兩者之間無明顯界限可見,構成一條凸起在基線以上的弓形曲線,故又稱為單向曲線。見於急性心梗早期、變異型心絞痛、心室壁運動異常或室壁瘤形成等。
  • 圖文詳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判讀
    (1)ST段較長時間抬高ST段抬高持續數天後逐漸下降,提示心肌微循環未再灌注,常見於罪犯血管未獲得早期有效的再灌注幹預治療(溶栓或PCI),或幹預治療無效(溶栓不成功或PCI術後出現無複流現象),血栓也未發生自溶。當ST段持續抬高2周以上時,室壁瘤可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