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生研製感應設備 讓金魚玩電子遊戲

2021-01-19 騰訊網

[摘要]兩名美國大學生創造出感應設備,使水中的金魚也能試玩電子遊戲《寵物小精靈》。

小魚也能打遊戲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寵物小精靈」作為一種廣受孩子們歡迎的電子遊戲火遍全球,創造了1億多的銷量。如今,「寵物小精靈」又有了新的玩法。據美國雅虎新聞網報導,兩名大學生創造出感應設備,使水中的小魚也能玩這款電子遊戲。

只見這條名叫格雷森(Grayson)的小魚在貯水池中上下左右自由遊動,而它的每一個動作都被記錄了下來,成為操縱遊戲人物的指令。被放入水池150個小時之後,格雷森已經獲得了它的第一隻寵物小精靈——一隻小火龍,還給它起名為「AAAABBK」,並且贏得了至少一場戰鬥。考慮到它只是一條小魚,這樣的成績還是很令人讚嘆的。

這條消息一經在網上發布,就獲得了2萬次的點擊量。網友點評說:「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名玩家,海洋生物也可以!我現在算是見識過了。」

相關焦點

  • 遊戲哥:金魚都能打怪獸 菜鳥你還有希望
    在美國,兩名大學生閒來無事,拿著自家的金魚做實驗。創造出感應設備,使水中的金魚也能試玩電子遊戲《寵物小精靈》。據說這條金魚剛玩就獲得了第一隻寵物小精靈小火龍。一隻金魚都能跟上腳步玩遊戲了,是我沒趕上科技的時代,還是被全天下的大學生藐視甩出地球好幾圈了呢?閃瞎我的鈦合金眼!隔壁桌姑娘看到這消息都無奈表示:「看到這裡人家都相信愛了呢。話說金魚多少錢一條啊?」
  • 電子遊戲有毒?那是你沒玩對遊戲!
    比如,有人通過玩《我的世界》(Minecraft)從建築坑中學會了Photoshop,從紅石坑中重溫了「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這門大學課程。還有人在玩《文明5》對歐洲歷史了解了不少。看來,電子遊戲也不全都是「毒藥」,尤其是專門為學習設計的點子遊戲。不要以為這是小探說的噢。
  • 玩電子遊戲對孩子有好處嗎?
    (3)玩電子遊戲時要用到各種認知能力,比如注意、反應時、視覺追蹤、記憶、手眼協調、計算能力、視覺空間能力和語言能力,適度玩電子遊戲有助於這些能力的提升;(4)有證據表明電子遊戲使用情況與個體的創造性思維存在正相關。
  • 如何引導兒子玩電子遊戲
    只是我喜歡隨時記錄我身邊發生的點點滴滴,用流水的記憶溼潤那些枯燥的日子。我把去年應朋友之約寫的一篇文章整理出來,真誠地奉獻給我的朋友們,如果對你的孩子有哪怕一絲的啟迪,那便是我最大的滿足。《如何引導兒子玩電子遊戲》細心的你已經看出了吧,我的題目有兩個重點;一是引導,二是電子遊戲。俺先說第二個電子遊戲。
  • 美國科學家受章魚啟發 研製出新型變色紙張
    美國科學家受章魚啟發研製出新型變色紙張  據美國科技博客Gizmodo報導,科學家們受到章魚皮膚變色的啟發,初步製造出了一種變色紙,能夠根據它所偵測到的溫度改變顏色。這是我們人類向章魚學習變色的一小步。
  • 人機互動的樞紐,電子遊戲控制器的演變歷程
    現如今,在國內玩家的心目中,鍵盤與滑鼠是玩遊戲的最佳設備,在不少人看來,無論是在反應速度還是在精準度上,鍵鼠都要遠遠超過其他的遊戲控制器。而對於主機黨玩家來說,手柄的熟練門檻顯然要高於鍵鼠,但如果能夠熟練掌握,也能夠擁有不輸於鍵鼠的控制效果。
  • 和一個沉迷於電子遊戲的男朋友打交道
    休閒遊戲玩家與電子遊戲成癮者你看到他在玩電子遊戲時,先確定他是真的沉迷於遊戲,還是像普通人一樣欣賞遊戲。不要立即指責你的伴侶沉迷於電子遊戲,這只會讓你們倆的關係變得更糟。隨著電子遊戲和遊戲平臺的普及,誕生了三個層次的遊戲玩家,他們分別是:1休閒遊戲玩家。大多數喜歡電子遊戲的人都屬於這一類。他們只是偶爾玩電子遊戲,只是為了緩解無聊或消磨時間。
  •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喜歡玩電子遊戲:滿足感強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8日報導,研究顯示,越來越多低於本科學歷的年輕人選擇不工作,呆在家裡玩電子遊戲。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電子遊戲可以帶給他們更多的滿足感。
  • 淺談冷坩堝感應熔煉設備發展的幾點方向(上)
    冷坩堝感應熔煉,是一種通過感應加熱方式配合分瓣式水冷銅坩堝來進行熔煉的特種冶金方法。由於此種方法在熔煉時熔融的金屬會在坩堝壁和底部形成一層凝殼,所以國際一般稱為Induction skull melting(ISM),也有將其稱為CCIM(Cold crucible induction melting)。
  • 小時候經典的電子遊戲,玩過三種證明你已經老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電子遊戲也是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然而這麼多的遊戲卻經常有讓人提不起勁來的感覺,電子遊戲已經更新換代了好幾波,小時候根本都想不到現在的電子競技如此火爆,還真的是玩遊戲都可以掙很多錢。今天就給大家盤點曾經的電子遊戲。
  • 中老年人玩電子遊戲可防老年痴呆~那到底該怎麼玩?
    在該項研究中採用的電子遊戲可提高玩家的記憶力、空間導航能力和決策制定能力。玩這種遊戲的老年人與沒玩過的同齡人比,能夠站得更穩、走得更快,而跌倒受傷的風險也變小了。 另有研究發現,通過玩健身類電子遊戲,有 1/3 中老年志願者的抑鬱症狀減輕了 50%,甚至更多。
  • Take Two CEO批評美國總統將槍擊案歸咎於電子遊戲
    Take Two CEO批評美國總統將槍擊案歸咎於電子遊戲 時間:2019-08-06 11:03:16 來源:3DM編譯
  • 電子遊戲可以治療過動症?EndeavorRx遊戲獲得美國FDA認可!
    對於一般家長來說,電子遊戲是影響孩子的元兇,社會上也不乏電遊上癮的青年荒廢學業,甚至通宵暴斃的事件。但電子遊戲也並非完全百害而無一利,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電子遊戲可能是一種健康的社交消遣。
  • 當殘障人士想玩電子遊戲,他該做什麼?
    在最初的半個月,我把一直沒時間玩的遊戲都玩了個遍,包括快遞擱淺和不斷重生的蓋儂,都被我努力通關 —— 甚至學生時期的《鋼鐵雄心 3》都被我翻了出來 ——《文明 6》真的不敢再玩,那恐怕需要我再當一次學生。事已至此,我突然想起了 mud,於是下載了 Zmud 客戶端,準備玩一會兒北俠。因為年代久遠,很多基本操作都忘得一乾二淨,就上網搜索、想要依葫蘆畫瓢,卻意外發現了一個新天地。
  • 中小學生與電子遊戲的調查
    自編問卷中有17個題,1、2、3、6題調查了玩電子遊戲的時間頻率、最初時間、地點、種類;4、5題調查了被試對電子遊戲的看法;7~14題調查了被試對電子遊戲的迷戀程度;第15題調查的是父母間的關係。   把自編問卷的題目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測驗》量表題目設計在一起,自編問卷的答題卡附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測驗》量表答題卡的後面,讓被試以無記名方式回答。
  • 我的生活與電子遊戲:啟蒙
    包括很多次跟家裡人視頻,他們也會時不時地叮囑我,少玩遊戲,當回到家中,看到我在玩遊戲也會說上一句「都多大了,還玩什麼遊戲」。雖然他們的這些話,並不能澆滅我對遊戲的熱情,但時不時的聽也總會覺得不舒服。我想他們這樣想的原因,有著對電子遊戲的不了解,也有著害怕我成迷電子遊戲的擔心,那麼,我就來說說我跟電子遊戲的故事,說說我到底為什麼愛上電子遊戲,為什麼玩電子遊戲,以及為什麼電子遊戲不應該被那樣的排斥。
  • 長期玩電子遊戲對於孩子大腦有哪些影響和傷害,你一定要知道
    雖然適當的玩兒益智類的電子遊戲將有助於大腦的發育。但今天我們著重了解一下長期玩電子遊戲對於孩子大腦有哪些影響和傷害。第一,從幼兒園或者小學低年級開始,每天玩電子遊戲一到兩個小時的孩子。如果一直玩到上大學,在他們的大腦中。代表著大腦清醒以及活躍程度的一種腦電波。也就是貝塔波將大量減少甚至消失。
  • 北京大學開了電子遊戲選修課,「爆」到沒地方坐
    ▲圖/視覺中國   王者榮耀、吃雞遊戲、旅行青蛙……電子遊戲已滲透進現代人的日常,當然,社會上仍有不少觀點認為遊戲是洪水猛獸,玩遊戲是不務正業。這個學期的北京大學,新開了一門關於電子遊戲的課《電子遊戲通論》,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學到遊戲相關的知識,業內的行家也會到課堂跟同學分享遊戲「乾貨」。   授課老師陳江說,開設這門課並非是「反傳統」「為了挑戰而挑戰」。遊戲產業高速發展,很多同學將來都是要去這個行業的,這是一個很大的人才市場。
  • SuperData:超過一半的美國人在防疫封鎖期間轉向電子遊戲
    隨著2020年幾乎全部被COVID-19疫情所消耗,超過一半的美國居民只能在家玩電子遊戲來打發時間。根據尼爾森公司SuperData的2020年回顧,55%的人拿起了鍵鼠、手柄、手機,無論目的是出於無聊、逃避現實世界、社交。這深刻改變了娛樂領域,原來的電影院、體育、戲劇等等,基本上是無法進入的。
  •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遊戲 鬥雞打彈珠滾鐵環 甚至好玩過電子遊戲
    說起遊戲,很多人就會想到如今很火的電子遊戲,人們在電腦,電視,甚至手機顯示屏上,操作著手指,控制著屏幕中你所扮演的那個小人兒,打著團戰,但是遊戲可並不只是電子遊戲這麼簡單,遊戲分為著很多種類,人們會玩遊戲,也是一種很奇妙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