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秦異人與西周君的生死博弈,你狠我比你更狠

2020-12-15 大大的世界小小的人

一. 秦與趙談判背景

公元259年,秦王稷發兵攻趙,開啟了長達三年的邯鄲之戰。

第三年戰事愈演愈烈,秦王之孫贏異人在趙為質八年,娶妻趙姬、生子嬴政,也就是後來統一六國的嬴政。

趙相平原君懷疑呂不韋與嬴異人預謀不軌,呂不韋察覺到危險,帶嬴異人逃出邯鄲,申越帶趙姬母子出逃。

最終嬴異人成功逃回秦國,在呂不韋的遊說下,拜華陽夫人為母,也就是秦太子的嫡子,未來的秦王。立為嫡子,改名為子楚。

西周君率六國聯軍攻秦,呂不韋向異人提出令贏摎繞過六國聯軍,直逼洛邑,與秦王在朝會上的計策不謀而合。秦王稷命太子安國君前往監軍,安國君身體羸弱不願前往,嬴異人代替安國君監軍。

函谷關的西周駐軍為保護周天子撤軍,秦王稷下令去信給子楚:準西周君求和,但西周君需獻出他轄下的36座城池及土地人口,少一座城,一寸土,都不可,周天子仍可居住洛邑,但土地歸我大秦,若西周君不答應,就打到他答應為止。

西周君求和,秦異人代替秦王與西周君談判。

二. 談判中氣焰的博弈

趙相平原君見是秦異人,談判開始便質問秦異人:「是何身份而來,有沒有資格與西周君商談?」

秦異人曰:「我代秦王而來」。亮明身份立場。

被趙相平原君嘲笑回到鹹陽,名字換了,語氣變了,和在邯鄲做質子的時候大不相同了。並嘲笑秦異人是被一個賤商帶走,拋妻棄子,惶惶如喪家犬一樣。

本是戰敗之君,見到是昔日的質子過來談判,自然氣勢凌人,並試圖從言語氣勢上壓倒對方。

秦將贏摎摔杯而起:還談個什麼,各回軍中,準備開戰。

西周君見狀,立馬說道:將軍息怒,息怒。

秦異人答道:質趙的原因是,趙國大敗於秦國,趙獻地求和,籤訂盟約,才為質於趙,趙國毀盟背約,還屢屢加害於我,如今還有何臉面於天下人面前談及信義。

針對趙相平原君的嘲笑,秦異人並未只是一味生氣,而是擺事實講道理,說明事情原委,錯在趙國,趙國先背信棄義,才有了自己逃回秦國之事。

一方是戰敗者,意圖利用言語羞辱人,打壓對方,一方是戰勝方,招到如此羞辱,本是你方求和,這會又如此囂張,豈能容忍,那就兵戈相見,一分勝負。

在實力上碾壓對方,又擺事實講道理,駁的對方啞口無言,無力反駁。可以說雙方在談判之初,在氣焰上打了個平手。

三. 與妻兒相脅,擺明立場寸步不讓

西周君出來打圓場,講明西周的求和立場:秦趙各退一步,秦兵撤除對洛邑之圍,歸還所佔城邑,一切只當未發生。

秦將贏摎這時急了,一切只當未發生,我那二十萬兵馬,辛苦攻城,行軍,全白幹了。

西周君:那你要如何方可退兵啊?

這時秦異人接著話茬,道:我王有詔,西君應允,洛邑之圍即日可解。

西周君趕緊追問:公子請講?

秦異人:西君將城下三十六座城邑,及土地、人口,悉數歸於秦國,洛邑之圍自解,天子與西君仍可居住於洛陽,起居一切如常。

西周君一聽,土地、人口都沒了,這是要廢天子呀,國家都沒了,自然是無法答應。

這時趙相平原君出來說道:提議讓秦王退讓一步,要一半城池,此事還可商議。

秦異人堅決說道:秦國只此一個條件,絕無迴旋之餘地,爾等若不接受,唯有一戰。西君不管同不同意,這三十六座大小城邑都是大秦之地,是秦國將士用鮮血換來的土地,要取,可以拿千百倍的鮮血來換。

擺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之堅決,並暗示西周君,不管你同不同意,這三十六座城池都是秦國將士用鮮血換來的,你要是想取,只有犧牲更多的鮮血來換,且我們有實力做後盾支撐,就看你答不答應。

受到威脅,趙相平原君拿出自己的殺手鐧,用趙姬母子做人質,逼秦異人讓步,條件是:送五城池,外加母子二人。若不答應,則一聲令下,趙姬母子則會手起刀落人頭落地。

平原君說:知道秦異人是重情之人,斷不會看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死在自己的眼前,趕緊答應,即刻籤約,馬上就可以帶他們回去團圓。秦王是明理之人,斷不會責怪於你。

秦異人重情義,面對眼前的妻子、兒子,在家、國之間難以抉擇,露出兩難之色。平原君無疑是抓到了其的軟肋,洋洋得意了一番。

然而秦異人卻出人意料,眼含淚花,聲音中有不舍,有決絕,又霸氣的說到:你說的對,我王知我為救妻兒性命,是不會責怪我的。可是我姓贏,大秦太子的嫡子,豈能置國,置王於不顧。我大秦二十萬將士,在這裡為國開疆拓土,灑下多少人的熱血,留下多少人的性命,我豈能用萬千將士的忠魂,換我妻兒的性命,王命不可違,將士不可負,國事更不可誤。三十六座城邑,土地、人口,必須全部歸於大秦,至於我的妻兒,平原君如何處置,由你決斷。

本是兩難的境地,自己是可以用妻兒性命換取,也不會被責怪,但是自己姓贏,立馬擺明了自己今天來意身份,不是以一個丈夫,一個一家之長而來,而是以秦國太子的嫡子身份,代表的是秦王,要心細大秦,不能置國,置王於不顧。

站在代表秦王的立場,自然是不能視二十萬將士為了開疆拓土,灑熱血,棄性命於不顧,來換取小家的團圓。

作為將領,王命不可以違背,將士不可以被辜負,國事更不能被耽誤。城邑、土地、人口必須全部歸於大秦。道明了自己的立場,被威脅後的抉擇,至於你的威脅,妻兒如何處置,任由你決斷吧。

平原君又進一步緊逼道:嬴異人,只要我這隻手落下,你的妻子兒子就要血濺當場,難道你真的忍心,看著他們死在你的眼前嗎?

秦異人道:今日你若殺我妻兒,來日我一定親率秦軍攻破邯鄲,毀你宗廟,你趙氏全族,上下一個也休想活,凡天下趙氏之人,皆要為我今日死去的妻兒償命。

可謂火花四濺,你今天敢殺我妻兒,以後我一定親自報復回去,讓你趙氏全族全部為今日死去的妻兒償命。你不讓我好過,總有一天我也不會讓你好過,互相比狠。

趙姬母子作為人質,是平原君談判的籌碼,平原君想靠趙姬母子獲得話語權,此刻看來已失去大半的希望了。

此刻只能孤注一擲,揚起手,在無奈、憤恨、權衡中,把手慢慢放下,終究沒有揮舞下去。因為他知道,自己手揚上去是在給秦異人最後做決定的反悔的機會,可秦異人把頭扭向別的地方,閉上眼睛,選擇不看,這一招徹底失效。

最終以趙割讓三十六座城邑,出讓土地、人口結束,秦談判成功。

四. get到的談判技巧

整個談判過程,相當精彩。感覺雖然是歷史劇,可裡面的所暗含的談判技巧,放到今天也一樣適用,只是今天不會再有生命受威脅這種重大威脅。更多的則是個人經濟利益,工作上資源、利益的爭取了,但也同樣適用,只是需要稍作變通,道理都是一樣的。

1.談判中要學會抓住對方的弱點,攻其不備。

2.先表明自己的立場,要三十六座城池,立場明了,對方知道了要求,才能知道自己接不接受,要不要討價還價。

3.談判是一個你來我往,互相殺價的過程,在過程中探究對方的底線,擺明自己的優勢。

4.滅他人志氣。

不管自己處於優勢劣勢,先從氣焰上戰勝對方,滅對方威風,長自己志氣,讓對方無心談判。如果你被對方的氣焰給嚇到,那從開始你就輸了。

5.擺事實,講道理,用實力做後盾。

面對對方的囂張氣焰,千萬不可動怒,亂了方寸。應該擺事實,講道理,說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你方先背信棄義在先,還有何臉面跟我談信義。

且我有大軍做後盾,能談就談,不能談就用實力決斷。道理和實力一樣都不可少的壓倒對方的氣焰。

6.明確自己的立場,堅定不移。

當對方加大威脅籌碼,進退兩難時,需明白自己此行的目的,以秦王的身份談判,當自己的身份定位、目的明確後,再難的抉擇也知道如何選擇了。

記住目的,抓大放小,同時面對對方的威脅,也不忘表明自己的態度。你若傷及到我的利益,你可以這麼做,但是我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早晚有一天,我一定會把今日你結下的仇,來日十倍萬倍的還回去。

至於怎麼做,你自己衡量衡量吧,把立場擺明,把威脅還回去,剩下的就看對方怎麼接招,然後見招拆招了。

相關焦點

  • 西周早已滅亡,為啥大秦賦還有西周君橋段?背後隱藏一段恐怖故事
    ,號令天下諸侯國伐秦,哪知道秦昭襄王這老頭子更狠,不管伐秦聯軍,讓秦軍直接攻打西周君封地的三十六座城池,逼得聯軍只能回撤救援。劇中周天子和西周君兩老頭哭哭啼啼,嘆息周朝的時代很可能要被秦國取而代之了,精湛的演技讓人不禁發笑又心酸,同時了解些許歷史的觀眾也產生了一個疑問:西周不是早已滅亡嗎?怎麼西周君還在呢?難道是鬼上身了?雖然不是鬼故事,但這其中隱藏的故事也令人驚懼不已。
  • 西周秘史之笑裡藏刀:西周君與三晉國王之間的互相出賣與暗害
    魏王感到懼怕,於是果然沒有向西周君要東西,直接回了魏國。秦昭襄王十四年,秦王派左更白起在伊闕進攻韓魏,斬殺韓魏聯軍二十五萬人,俘虜了魏國將領公孫喜,並奪取了五座城池。白起俘虜公孫喜之後,又派兵進攻西周國,西周君轉而向魏王求救。魏王此刻自顧不暇,趕快把上黨塞給了西周君好甩掉這個燙手山芋。
  • 《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西周君的拙劣表演劇中,西周君出現在嬴異人成功逃回秦國,立為嫡子不久。公元前256年,西周君認為秦國到處徵伐,破壞了當初周朝分封天下的正常秩序,於是舉天子之旗,聯絡東方六國,集50萬大軍合縱攻秦。大軍包圍秦之伊闕,秦國形勢危急。然而,秦昭襄王舉重若輕,他根本不救伊闕,也不理會西周君及六國聯軍,而是令嬴異人與嬴摎帶兵直取西周君老巢洛陽。
  • 大秦賦毛遂被殺是因為什麼 大秦賦毛遂之死真相揭秘(2)
    大秦賦毛遂之死真相謀劃畢,毛遂果然去了秦國,憑三寸不爛之舌,促成了這一為害趙佾的陰謀。若干年後,趙偃做了趙王,他與兒子趙遷比著昏庸,終導致強大的趙國滅亡。(毛遂、趙偃在密謀中)《大秦賦》的這一橋段,讓身旁的侄兒大惑不解,侄兒正讀8年級,學過毛遂自薦的故事,他大發感慨:「這個毛遂,原來是這樣的人啊!
  • 大秦賦:「天作孽,尤可存;自作孽,不可活」,八百年的周朝滅亡
    周赧王姬延、西周君與東周君的「主動挑事」,加速了周王朝的滅亡。平原君趙勝以妻子生死相逼異人「春秋以後無義戰」,列國紛爭更是「利益至上」。「槍打出頭鳥」,秦昭襄王命王孫嬴異人與秦將贏摎統兵攻打周王畿。當秦國大軍一路攻城掠地,西周公國35城盡在其手,兵臨王畿時,攻秦聯軍做鳥獸散去,只有趙楚兩國軍隊陪西周君返回與秦軍談和。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君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比如,這部劇裡有周天子,還有西周君,東周君,一時令人傻傻分不清楚。 東周君聽聞後懊惱悔恨交加,不得不開城門向呂不韋投降。手持劍,額頭系白布,帶領眾人向著秦軍跪地請降,言道:「望大秦丞相善心,留我周王室血脈。
  • 滅西周退六國,死後敵人欣喜若狂,這個霸氣的老頭年輕時有多狠?
    #大秦賦#熱播電視劇《大秦賦》中,西周君舉天子旗號,合縱攻秦國伊闕,號稱五十萬兵馬,結果老秦王直接讓嬴摎二十萬兵馬直撲洛邑,攻其不備,不僅解了圍,還獲得西周君三十六座城池的土地和人口。劇中,老秦王說周天子「竟然糊塗至此,敢與我大秦作對」,交代嬴異人不用和他客氣,簡直霸氣側漏。他在位時,六國大王都忌憚秦國,日日擔驚受怕,聽到他的死訊後趙王丹竟然連呼「死了」,欣喜若狂。那麼,這位白髮蒼蒼的老頭,史上究竟有什麼過往能夠威震六國呢?
  • 大秦賦:談判輸給嬴異人,籤約被騙六城,史上平原君這麼不堪嗎?
    熱播電視劇《大秦賦》中,秦國佔領西周君三十五座城邑,將周天子包圍在洛邑,西君聯合趙、楚兩國提出和談。和談過程中,趙國平原君語氣輕蔑,看不起原本為質子的嬴異人,沒想到嬴異人語氣強硬,說退兵只有一個要求:西君的三十六座城池土地和人口全部歸秦。
  • 蠍子咋成了「狠角色」?食物鏈暗藏「蛋白質博弈」
    記者9月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賴仞研究組與國內外研究者合作,以蠍子參與食物鏈結構的形成與演變為研究範式,從分子水平揭示了食物鏈內在分子博弈的現象和規律,闡明了生物毒素對食物鏈結構和捕食關係產生的重要影響。
  • 珠三角紙板漲價再次流產 紙廠與二級廠陷入生死博弈
    面對紙廠「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強勢上漲,紙板與紙箱行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冷眼觀望和縮減庫存。因為在紙板行業老闆們看來,慘澹的市場需求撐不起如此虛高的紙價,一旦紙價大跌,自己將永無翻身的機會。  眼下,一級廠與二級廠之間的博弈已經走到了關鍵決斷階段,紙廠若成功漲價,二級廠將面臨著紙廠和終端用戶兩頭夾擊的生死困境。
  • 昌他亡西周:如何防範他人的「反間計」?
    東周·昌他亡西周昌他亡西周,之東周,盡輸西周之情於東周。東周大喜,西周大怒。馮且曰:「臣能殺之。」君予金三十斤。馮且使人操金與書,間遺昌他書曰:「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來亡來。事久且洩,自令身死。」因使人告東周之候曰:「今夕有奸人當入者矣。」
  • 推薦3本小說,主角堪稱狼滅,對敵人狠對自己更狠
    這次給大家推薦3本主角堪稱狼滅,一個賽一個狠的小說,對敵人狠不可怕,怕的就是能對自己下狠手的人。評論區推薦非常高的一本書,我一直以為我推薦過了,後來發現我是推薦的作者另一本書,這本我只在評論裡推過搞混了。
  • 微讀二十四史 馮天瑜:西周封建
    封建制的確立完成於西周(以往多將西周起迄定在前1066—前771年,李學勤等專家的「夏商周斷代工程」考訂,西周建國於前1046年),本目著重概述中國封建制的典型形態——西周封建。西周封建制生成於較為後進的周人徵服較為先進的般人及東方諸部族的過程中,封建制從周人的氏族制過渡而來。
  • 「國人暴動」為什麼沒有像古羅馬一樣,給西周人帶來共和政體?
    而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共和」也便成了「君主」的反義詞,那麼西周時期是否真的實行過無君的共和制?厲王被驅逐後,共伯和被大臣們迎入王室,暫居君位,代行王命,所以他攝政的這十四年稱為「共和」。這樣,先秦古籍與《史記》存在兩處矛盾:一、《史記》認為厲王出奔後,主持朝政的大臣是周公與召公,先秦古籍認為是共伯和;二、《史記》認為在厲王出奔之後,宣王繼位之前,西周朝中沒有國君,先秦古籍則認為有一個攝政的國君,他就是共伯和;那麼究竟哪種說法更接近歷史的真相呢?
  • 西周,奴隸制?封建制?
    西周的封建二字本意是指「封邦建國」,這沒錯。但在長期的初高中基礎歷史教學中,通常將西周歸為奴隸制社會,這其實是不完全正確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以下說的封建一詞都是來源於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概念,與上文之封建不同。首先,我想說說我們熟知的封建時代。中國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始創於秦朝,但是一般認為從戰國時期開始至清朝滅亡為我國的封建社會時期。
  • 西周君如鯁在喉
    西周君如鯁在喉 《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在《大秦賦》開篇中,頻繁提到了兩個古地名:伊闕、洛邑,好多人不大明白怎麼一回事,更不明白伊闕的戰略位置有多麼的重要。小編就從歷史的角度出發,結合洛陽地理為大家普及一下《大秦賦》中「伊闕」的戰略地位重要性。
  • 《大秦賦》中東、西周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後來都怎麼滅亡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一、戰國時期的周王室進入戰國時期以後,東周王朝更加衰弱,其實際上的意義和作用,只保存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
  • 中國歷史中的大博弈和小博弈
    實際上,你去觀察歷史機理的話,你會發現歷史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那麼暢快淋漓。歷史上的大人物,不管多麼偉大、多麼了不起,他們往往都有各種各樣的不得已。如果你能把這些「不得已」讀出來的話,你就找到了解讀歷史更深層的法門。 身處「結構」中的人這一系列的不得已是基於什麼呢?實際上,每個人都處在一個特定的「局」當中。
  • 火影第一病嬌君麻呂:我為你付盡一生,你卻只當我是個過客!
    ,君麻呂的眼神讓大蛇丸充滿了興趣,他為君麻呂指明了霧隱村的位置,鮮血與生命的消逝織就了這改變君麻呂命運的一夜,對於輝夜一族來說,這場戰鬥沒有戰術沒有目的,更像是一場隨性的殺戮和自我價值的體現,無疑問的戰鬥最終以輝夜一族的全部覆滅而結束了。
  • 成人課一:博弈不同的男人,具體應該怎麼做?
    (若不能理解,可換位思考)當我將氣場調節到柔和狀態時,那些異性又將我視為女神。我還是我,但我傳輸出去的信號發生了變化,導致外界給我的回饋也發生了變化。柔和會不會讓他人覺得自己很好拿捏?大概率是不會的。如果你一無所有,柔不柔和,給人的信號都不會特別難啃。如果你還有很多東西加持,那柔和的你比不柔和的你,更有觀眾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