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秦與趙談判背景
公元259年,秦王稷發兵攻趙,開啟了長達三年的邯鄲之戰。
第三年戰事愈演愈烈,秦王之孫贏異人在趙為質八年,娶妻趙姬、生子嬴政,也就是後來統一六國的嬴政。
趙相平原君懷疑呂不韋與嬴異人預謀不軌,呂不韋察覺到危險,帶嬴異人逃出邯鄲,申越帶趙姬母子出逃。
最終嬴異人成功逃回秦國,在呂不韋的遊說下,拜華陽夫人為母,也就是秦太子的嫡子,未來的秦王。立為嫡子,改名為子楚。
西周君率六國聯軍攻秦,呂不韋向異人提出令贏摎繞過六國聯軍,直逼洛邑,與秦王在朝會上的計策不謀而合。秦王稷命太子安國君前往監軍,安國君身體羸弱不願前往,嬴異人代替安國君監軍。
函谷關的西周駐軍為保護周天子撤軍,秦王稷下令去信給子楚:準西周君求和,但西周君需獻出他轄下的36座城池及土地人口,少一座城,一寸土,都不可,周天子仍可居住洛邑,但土地歸我大秦,若西周君不答應,就打到他答應為止。
西周君求和,秦異人代替秦王與西周君談判。
二. 談判中氣焰的博弈
趙相平原君見是秦異人,談判開始便質問秦異人:「是何身份而來,有沒有資格與西周君商談?」
秦異人曰:「我代秦王而來」。亮明身份立場。
被趙相平原君嘲笑回到鹹陽,名字換了,語氣變了,和在邯鄲做質子的時候大不相同了。並嘲笑秦異人是被一個賤商帶走,拋妻棄子,惶惶如喪家犬一樣。
本是戰敗之君,見到是昔日的質子過來談判,自然氣勢凌人,並試圖從言語氣勢上壓倒對方。
秦將贏摎摔杯而起:還談個什麼,各回軍中,準備開戰。
西周君見狀,立馬說道:將軍息怒,息怒。
秦異人答道:質趙的原因是,趙國大敗於秦國,趙獻地求和,籤訂盟約,才為質於趙,趙國毀盟背約,還屢屢加害於我,如今還有何臉面於天下人面前談及信義。
針對趙相平原君的嘲笑,秦異人並未只是一味生氣,而是擺事實講道理,說明事情原委,錯在趙國,趙國先背信棄義,才有了自己逃回秦國之事。
一方是戰敗者,意圖利用言語羞辱人,打壓對方,一方是戰勝方,招到如此羞辱,本是你方求和,這會又如此囂張,豈能容忍,那就兵戈相見,一分勝負。
在實力上碾壓對方,又擺事實講道理,駁的對方啞口無言,無力反駁。可以說雙方在談判之初,在氣焰上打了個平手。
三. 與妻兒相脅,擺明立場寸步不讓
西周君出來打圓場,講明西周的求和立場:秦趙各退一步,秦兵撤除對洛邑之圍,歸還所佔城邑,一切只當未發生。
秦將贏摎這時急了,一切只當未發生,我那二十萬兵馬,辛苦攻城,行軍,全白幹了。
西周君:那你要如何方可退兵啊?
這時秦異人接著話茬,道:我王有詔,西君應允,洛邑之圍即日可解。
西周君趕緊追問:公子請講?
秦異人:西君將城下三十六座城邑,及土地、人口,悉數歸於秦國,洛邑之圍自解,天子與西君仍可居住於洛陽,起居一切如常。
西周君一聽,土地、人口都沒了,這是要廢天子呀,國家都沒了,自然是無法答應。
這時趙相平原君出來說道:提議讓秦王退讓一步,要一半城池,此事還可商議。
秦異人堅決說道:秦國只此一個條件,絕無迴旋之餘地,爾等若不接受,唯有一戰。西君不管同不同意,這三十六座大小城邑都是大秦之地,是秦國將士用鮮血換來的土地,要取,可以拿千百倍的鮮血來換。
擺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之堅決,並暗示西周君,不管你同不同意,這三十六座城池都是秦國將士用鮮血換來的,你要是想取,只有犧牲更多的鮮血來換,且我們有實力做後盾支撐,就看你答不答應。
受到威脅,趙相平原君拿出自己的殺手鐧,用趙姬母子做人質,逼秦異人讓步,條件是:送五城池,外加母子二人。若不答應,則一聲令下,趙姬母子則會手起刀落人頭落地。
平原君說:知道秦異人是重情之人,斷不會看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死在自己的眼前,趕緊答應,即刻籤約,馬上就可以帶他們回去團圓。秦王是明理之人,斷不會責怪於你。
秦異人重情義,面對眼前的妻子、兒子,在家、國之間難以抉擇,露出兩難之色。平原君無疑是抓到了其的軟肋,洋洋得意了一番。
然而秦異人卻出人意料,眼含淚花,聲音中有不舍,有決絕,又霸氣的說到:你說的對,我王知我為救妻兒性命,是不會責怪我的。可是我姓贏,大秦太子的嫡子,豈能置國,置王於不顧。我大秦二十萬將士,在這裡為國開疆拓土,灑下多少人的熱血,留下多少人的性命,我豈能用萬千將士的忠魂,換我妻兒的性命,王命不可違,將士不可負,國事更不可誤。三十六座城邑,土地、人口,必須全部歸於大秦,至於我的妻兒,平原君如何處置,由你決斷。
本是兩難的境地,自己是可以用妻兒性命換取,也不會被責怪,但是自己姓贏,立馬擺明了自己今天來意身份,不是以一個丈夫,一個一家之長而來,而是以秦國太子的嫡子身份,代表的是秦王,要心細大秦,不能置國,置王於不顧。
站在代表秦王的立場,自然是不能視二十萬將士為了開疆拓土,灑熱血,棄性命於不顧,來換取小家的團圓。
作為將領,王命不可以違背,將士不可以被辜負,國事更不能被耽誤。城邑、土地、人口必須全部歸於大秦。道明了自己的立場,被威脅後的抉擇,至於你的威脅,妻兒如何處置,任由你決斷吧。
平原君又進一步緊逼道:嬴異人,只要我這隻手落下,你的妻子兒子就要血濺當場,難道你真的忍心,看著他們死在你的眼前嗎?
秦異人道:今日你若殺我妻兒,來日我一定親率秦軍攻破邯鄲,毀你宗廟,你趙氏全族,上下一個也休想活,凡天下趙氏之人,皆要為我今日死去的妻兒償命。
可謂火花四濺,你今天敢殺我妻兒,以後我一定親自報復回去,讓你趙氏全族全部為今日死去的妻兒償命。你不讓我好過,總有一天我也不會讓你好過,互相比狠。
趙姬母子作為人質,是平原君談判的籌碼,平原君想靠趙姬母子獲得話語權,此刻看來已失去大半的希望了。
此刻只能孤注一擲,揚起手,在無奈、憤恨、權衡中,把手慢慢放下,終究沒有揮舞下去。因為他知道,自己手揚上去是在給秦異人最後做決定的反悔的機會,可秦異人把頭扭向別的地方,閉上眼睛,選擇不看,這一招徹底失效。
最終以趙割讓三十六座城邑,出讓土地、人口結束,秦談判成功。
四. get到的談判技巧
整個談判過程,相當精彩。感覺雖然是歷史劇,可裡面的所暗含的談判技巧,放到今天也一樣適用,只是今天不會再有生命受威脅這種重大威脅。更多的則是個人經濟利益,工作上資源、利益的爭取了,但也同樣適用,只是需要稍作變通,道理都是一樣的。
1.談判中要學會抓住對方的弱點,攻其不備。
2.先表明自己的立場,要三十六座城池,立場明了,對方知道了要求,才能知道自己接不接受,要不要討價還價。
3.談判是一個你來我往,互相殺價的過程,在過程中探究對方的底線,擺明自己的優勢。
4.滅他人志氣。
不管自己處於優勢劣勢,先從氣焰上戰勝對方,滅對方威風,長自己志氣,讓對方無心談判。如果你被對方的氣焰給嚇到,那從開始你就輸了。
5.擺事實,講道理,用實力做後盾。
面對對方的囂張氣焰,千萬不可動怒,亂了方寸。應該擺事實,講道理,說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你方先背信棄義在先,還有何臉面跟我談信義。
且我有大軍做後盾,能談就談,不能談就用實力決斷。道理和實力一樣都不可少的壓倒對方的氣焰。
6.明確自己的立場,堅定不移。
當對方加大威脅籌碼,進退兩難時,需明白自己此行的目的,以秦王的身份談判,當自己的身份定位、目的明確後,再難的抉擇也知道如何選擇了。
記住目的,抓大放小,同時面對對方的威脅,也不忘表明自己的態度。你若傷及到我的利益,你可以這麼做,但是我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早晚有一天,我一定會把今日你結下的仇,來日十倍萬倍的還回去。
至於怎麼做,你自己衡量衡量吧,把立場擺明,把威脅還回去,剩下的就看對方怎麼接招,然後見招拆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