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建立中國第三個王朝,分封王族公卿於諸國,拱衛周天子,希望國祚綿延萬世。家門不幸,出了個「烽火戲諸侯」只為美人一笑的周幽王,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鎬京,幽王被殺,西周滅亡。
公元770年,鄭、衛、晉等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即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當時出現了「兩王並立」的局面,公元前759年,晉文侯殺死周攜王餘臣,結束這場鬧劇)。
史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東周以"三家分晉"(公元376年,魏趙韓三家瓜分晉國)為節點,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而《大秦賦》的歷史背景開始於公元前259年,此時周赧(nǎn)王姬延在位,雖為天下之主,整個天下他能做主的只有周王宮,名副其實的「名義天子」。周赧王姬延、西周君與東周君的「主動挑事」,加速了周王朝的滅亡。
01西周公國與東周公國的建立
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姬嵬,公元前441年,殺害其兄周思王自立為王,在位15年)分封其弟姬揭於王城,建立周國(西周公國)。姬揭為西周桓公,其死後傳位兒子威公,威公之後為惠公。
惠公死後長子繼位,史稱「西周公」,但是惠公的兒子姬根叛亂,獲得趙國與韓國的支持,兩國逼迫周顯王姬扁封公子根於鞏城(今河南鞏縣西南),史稱「東周公」。
後面西周公國與東周公國小戰不斷,周王朝王畿(首都洛邑及附近城池土地)分屬兩個公國,周天子僅僅擁有王宮,寄居在東周公國。(周赧王可以說是史上最窮、最憋屈的天子,天子的生活都要靠諸侯過節時送的禮物,沒有生活來源。)
02天作孽,尤可存;自作孽,不可活
公元前256年,「妄自尊大」的周赧王仍然做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美夢,以天子名義召集五國(齊國偏安一隅,坐看戰國風雲)出兵伐秦,希望一舉滅亡秦國,然後一統六合重建王朝。
「春秋以後無義戰」,列國紛爭更是「利益至上」。「槍打出頭鳥」,秦昭襄王命王孫嬴異人與秦將贏摎統兵攻打周王畿。當秦國大軍一路攻城掠地,西周公國35城盡在其手,兵臨王畿時,攻秦聯軍做鳥獸散去,只有趙楚兩國軍隊陪西周君返回與秦軍談和。
但是平原君趙勝與春申君黃歇不會為周天子損兵折將,與秦國開戰。由於趙楚兩國的作壁上觀,公元256年,西周公國轄下36座城池、3萬人口及土地盡數歸於秦國(周天子與西周君僅僅擁有洛邑的居住權),「王權象徵」的天下九鼎也被運回鹹陽。雖然周赧王姬延仍然在世,但是這個長達八百年的王朝,事實上在這一年已經滅亡。
公元249年,東周君忘記了「前車之鑑」,派使臣聯絡楚魏趙韓燕五國,意圖再次合縱攻秦。剛剛繼位不久的秦莊襄王,命令丞相呂不韋統兵五萬,上將軍蒙驁協助攻打東周公國。
孤立無援的東周君,望眼欲穿期盼五國派遣軍隊來援,不曾想迎來的卻是「狼」——韓魏乘機攻打東周公國的城池(兩國為了一座城池更是開戰)。最後在秦軍的兵鋒下,韓魏退兵,而東周君自作自受,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出城投降,東周公國滅亡。
「識時務者為俊傑」,西周君與東周君,身為君主,不辯大勢,不識人心,妄圖捋一捋秦國的虎鬚,也不想一想列國合縱攻秦的結果,他們只能自食惡果——國破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