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因果?「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2021-03-05 大福地傳統文化教育中心

在《尚書》上也有關於因果的教育。比如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自然的災害你通過積德修善還可以避開,如果你自己作孽,自己做壞事不知道回頭,不知道懺悔,災難就不可以避開了。這也是在講因果的教育。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認為的宿命論。它並不是說有一個人或者有一個天主宰著你的命運,它恰恰認為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你自己應該承擔你行為的後果,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在《易經》上也有因果教育。例如我們經常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在《左傳》和《國語》上記載著很多有學問、有道德的讀書人,他們觀察一個人現在的所作所為,觀察一個家庭現在的狀況,觀察一個軍隊現在的作風,就能夠推斷出這個人以後有沒有發展,這個家族以後的興衰成敗,這個軍隊能不能夠打勝仗,最後都無一例外地被他們說中。他們是根據什麼來看的呢?其實,根據的就是這兩句話。

中國人看問題都是以發展的眼光,看的是趨勢。比如說這一家雖然很貧寒,但是兄弟姐妹團結互助,勤奮好學,孝敬父母,你看了之後,就能推斷出過幾年這個家庭就會興盛起來。相反,另一個家庭,現在有錢、有勢,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自以為是,還作奸犯科,做很多貪汙受賄的事,認為自己很聰明,別人都不知道,那你就會知道,過一段時間他們家一定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我們再看現在有很多的高官,做到了省部級的官員,突然鋃鐺入獄。我們想一想,這也印證了「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這句話。就是他的惡積累得太多了,才導致了今天的身敗名裂。這些都是像物理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樣自然而然。

正是因為中國古人重視因果教育,所以人們害怕做惡事得惡報,一般人們都不敢去作惡。而現在有的人是無法無天。這個「法」就是自然的規律,這個「天」就是自然的因果。現在有的人既不承認有世間的法律可以起作用,也不承認有自然的因果道理,結果做事就沒有底線了,作惡多端。

(摘自《群書治要十講》)

回復關鍵字:活著,可查看活著全部六集節目視頻。

感恩學習歡迎轉載

  大福地傳統文化教育中心(www.chinadfd.com)微信號:chinadfd。添加微信方法: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輸入「chinadfd」,出現的界面再點擊「關注」;想閱讀本微信所有文章,請打開「大福地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微信的右上角,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能閱讀本網微信平臺已發所有文章。

大福地傳統文化教育中心,主要面向社會進行傳統文化的普及教育,形式為免費地定期組織開展傳統文化學習班。學習班以學習《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等聖賢典籍和傳統文化論壇光碟《聖賢教育改變命運》為主,兼有學習傳統文化深受其益的老師們現場為大家分享,旨在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認識傳統文化,幫助人們找到一條身心和諧、家庭和諧、企業和諧 的和諧之道,最終實現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

相關焦點

  • 天作孽,猶可違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詩經》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這裡引古書為證:天然災害猶可避免,若是自己作孽,就無可挽回。
  • 天作孽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活
    若想聽音頻者 請點擊播放鍵收聽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
  • 民間故事: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原來,這姑娘叫白麗雪,父親是個縣令,只因秉性剛直,不阿諛奉承,觸怒了上司,被逮捕入獄,結果冤死獄中,白麗雪孤苦無依,只好來投奔叔叔,沒想到嬸嬸卻要把她賣入青樓,她偷偷逃了出來,準備一死了之。鄭好問收留了她,並結為夫妻。從此以後鄭好問更加發奮讀書,妻子在家操持家務。一晃大半年過去了。
  • 談儒家的因果教育.天作孽 ,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很多人覺得儒家並不說因果。其實不是,古之聖賢教育向來比較隱晦,必須要用心領悟,所以非是儒門不言因果。《尚書•太甲》曰:「天 作 孽 , 猶 可 違 。自 作 孽 , 不 可 活 。」  過去之因,不可追,此是天所作,因果之道也!過去所造「猶可違」也!還有改過自新的機會。何以見得?只因這「自作孽,不可活」即是說「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矣。前世之造作不可追,今世甘願承受,但修善因,猶可違也。若是死不悔改,則「不可活」也。此是聖人言因果自作自受之理也,豈謗儒門不言因果?況稍用心的人,則會發現,這儒門是把上古聖賢的精華,加以總結闡述。
  • 《孟子》-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詩云:『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  今國家閒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褔無不自己求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已」,沒文化真可怕,被罵都不知道
    這種做法既不道德,也不負責任,而且對美國本國的疫情防控工作絲毫沒有幫助……」 在回答完記者的問題後,耿爽又接著說了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諸已」,並反問記者,知道什麼意思嗎?耿爽一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表情,然後露出了迷之微笑,火爆了整個網絡。
  • 英國藝術大師認定的小天才,6歲就因畫小貓聞名,如今卻不敢畫了
    如今46歲的阿西,卻不敢畫貓了,也不願示人,因為已沒有之前的感覺。這三四十年來,他究竟經歷了什麼?《尚書·太甲中》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孟子·公孫丑》亦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饒,縱然是宙斯的兒子也要承擔惡的後果
    善惡有報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是很常見的主流思想,雖然有些人會質疑,但是從心底來說,誰都希望世間好人多,所謂「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做好事」。也常常勸誡心存不善的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隱忍寬容的東方文化裡,對待惡人,直到最後一刻,還是要給他一次機會,而在古希臘神話裡,惡人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即使他是神的兒子,但他的惡行,還是讓他受了最嚴厲、永恆的懲罰。
  • 《說文解字》第267課:「君子好逑」中,「逑」不是追求是什麼?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逑為怨匹,而《詩》以為美詞者,取匹不取怨也。渾言則不別,析言則別。」逑的另一個意思是怨匹,但《詩經》多以為美詞,只取匹而不取怨。怨匹放在一起就是「配偶」的意思,分開講,則怨與匹是兩個意思。實際上,配偶多是歡喜冤家,你看,在古漢語裡,配偶就是「怨匹」。《詩經》裡用到這個意思時,用的也是好的意思。
  • 天眼揭秘前世真相,因果輪迴!
    世人不信因果, 因果何曾饒過誰? 正所謂: 人在做,天在看, 舉頭三尺有神明, 多行不義必自斃! 奉勸大家手下留情! 願看完此視頻的每一個人, 都能向我們傷害的眾生真誠懺悔解怨!
  • 大秦賦:「天作孽,尤可存;自作孽,不可活」,八百年的周朝滅亡
    02天作孽,尤可存;自作孽,不可活公元前256年,「妄自尊大」的周赧王仍然做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東周君請降「識時務者為俊傑」,西周君與東周君,身為君主,不辯大勢,不識人心,妄圖捋一捋秦國的虎鬚,也不想一想列國合縱攻秦的結果,他們只能自食惡果——國破家亡。
  • 星雲大師 : 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信佛重要,還是信因果重要?像三皇五帝、文武周公、孔孟諸子,並非出身權貴世家,但由於懂得「因果」,知有所為,所以能成聖成賢,模範千古。夏桀、商紂、周幽王、秦始皇,乃至大建佛寺,擁護佛教的石虎、隋煬帝等,雖然掌握政權,坐擁山河,但由於違背「因果」的善惡法則,專制暴虐,殘忍成性,所謂「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最後逃不過「因果」定律的制裁,所以不但自己喪失性命,遺臭萬年,甚至招感國家滅亡、朝廷傾覆的厄運,寧不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