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最南部的邯鄲市,有一處風景優美,歷史悠久的景區。它由南北兩座山組成,以千年歷史的石窟造像而聞名於世,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得名字,叫響堂山。
響堂山,位於邯鄲市峰峰礦區境內,由南響堂山、北響堂山兩山組成。這裡洞窟深邃,山巖堅實細膩,對之拂袖就能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因此得名「響堂山」。
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北齊王朝先後在鄴城、晉陽建都,文宣帝高洋時常往來於兩地之間,響堂山是必經之地。因此地景色宜人,山水相依,高洋便在這裡廣建宮苑,鑿窟建寺,使響堂山漸漸興盛了起來。
在此後的隋、唐、宋、元、明時期,歷代統治階級都對這裡進行了較為完善的修繕和擴建,使之成為河北省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石窟。這就是響堂山石窟的由來。
北響堂山石窟位於鼓山山腰處。開鑿在陡峭的崖壁上,共有九座,分南、北、中三組。中組石窟的外觀與樓閣相似,內壁浮雕有花草樹木、珍禽異獸以及佛像等造型,古樸而典雅。規模最為宏大壯觀的是大佛洞,其洞寬13.3米,進深12.5米,洞內供有一尊高約4米的坐佛雕像。它雖歷經千年的風雨侵蝕,仍光潔如新,莊嚴肅立。洞外遍布摩崖石刻及銘文,是整個響堂山最為壯觀的景點。
南響堂山位於鼓山南麓,比北響堂山規模要小一些,它依山開鑿,山前有千年古剎響堂寺, 這裡共開鑿大小石窟七座,分上下兩層排列,上層五座,下層兩座。最大的華嚴洞窟寬6.3米,洞內雕造的佛像千姿百態,造型優美。千佛洞內有佛像1000餘尊,洞頂浮雕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堪稱絕倫無比的藝術精品。
位於兩山之間蒼龍山石窟也屬於響堂山石窟的一部分。它分為東西兩處,規模雖不及南北響堂之勝,但亦存有不少雕刻造像及碑文題記,造型美觀精細,十分古樸大氣。
響堂山石窟是我國重要的名勝古蹟和藝術傑作,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僅次於我國四大石窟,素有「中國第五大石窟」之稱。如果您對石窟藝術感興趣的話,相信響堂山是不會令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