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鄲地名源說】峰峰礦區——北響堂山石窟
【邯鄲地名源說】峰峰礦區——北響堂山石窟 2019-09-30 1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927年河北省邯鄲南北響堂山石窟老照片,壁刻規模雖小則屬最優
響堂山,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境內,分南響堂山、北響堂山兩處,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山均屬太行山支脈,南響堂山原名滏山,北響堂山原名鼓山。2012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圖為1927年南響堂山全貌。
-
河北邯鄲這個景區,素有「中國第五大石窟」之稱,藝術價值極高!
它由南北兩座山組成,以千年歷史的石窟造像而聞名於世,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得名字,叫響堂山。響堂山,位於邯鄲市峰峰礦區境內,由南響堂山、北響堂山兩山組成。這裡洞窟深邃,山巖堅實細膩,對之拂袖就能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因此得名「響堂山」。
-
河北峰峰發現一瘞窟 為響堂山石窟研究增添新資料
新華社石家莊10月24日電(記者白明山)記者從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獲悉,近日在峰峰礦區南響堂森林公園的響堂金頂對面山坳裡發現一「黑洞」,據考證該「黑洞」為一座瘞窟,為研究響堂山石窟文化增加了新資料。瘞窟是埋僧尼和世俗信徒骨灰及屍骨的窟龕。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河北邯鄲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太行山東麓,因邯山至此而盡得名。邯鄲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3100年的建城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旅遊資源豐富,有眾多著名景點景區。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邯鄲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
「敦煌尋夢之五」北涼石窟探秘
莫高窟,即沙漠高處之石窟廟,是敦煌石窟中最精美的佛教藝術。樂僔和尚開鑿莫高窟的第一窟後,法良禪師在其旁邊繼續營建石窟,隨即引發了眾僧侶以及自王公貴族至庶民百工的波瀾壯闊的開窟造像活動。兩位高僧的石窟早已湮沒於塞外塵沙中,敦煌石窟最初始的模樣,停留在世人悵憾的遙想中。
-
是誰最早開鑿了須彌山石窟?盤點須彌山六大未解之謎
蔫紅雄峻的須彌山有「寧夏敦煌」之稱。在山麓東南向的崖面上,大佛樓、子孫宮、圓光寺、相國寺、桃花洞、松樹窪、三個窯、黑石溝等八個風景區的132個石窟,如一幅巨大而美麗的扇面徐徐展開。整個窟群共約113龕,大小造像980餘尊,其中保存較完好的有500餘尊。
-
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是石窟界的鼻祖,卻很少人知道其存在
在兩晉南北朝期間,中國開始出現大量名聞遐邇的佛教造像石窟。尤其是在甘肅,從來就不缺少精緻的石窟造像。中國四大石窟中的兩座——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就處於甘肅境內,也都是始鑿於那個時代。不過我國四大石窟卻不是最早開鑿的石窟,今天,筆者和朋友們介紹一下這座石窟界的鼻祖。在武威市南50公裡的祁連山脈中,有一片開闊的盆地。
-
山西省大同市城市標誌:雲岡石窟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地理位置為東經113º20』,北緯40º04』。石窟依山開鑿,規模恢弘、氣勢雄渾,東西綿延約1公裡,窟區自東而西依自然山勢分為東、中、西三區。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18000餘平方米,造像最高為17米,最小為2釐米,佛龕約計1100多個,大小造像51000餘尊。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後,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風範的佛教藝術寶庫,是公元5世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
-
一個王朝的背影:北響堂山石窟(下)
邯鄲北響堂石窟第24號(大佛洞)一代梟雄高歡在《敕勒川》蒼茫的長調中,消逝在歷史的風塵裡。史書只留下了「虛葬齊獻武王(高歡)於漳水之西,潛鑿鼓山石窟天宮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的片語記載。響堂山(鼓山)石窟從一開始便充滿了神秘色彩,沒有人知道開鑿石窟的真正目的,沒有人知道大佛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天機。鼓山周邊的村寨,乃至開鑿石窟的匠人,都只是感到這項工程不僅浩大而且異常神秘。重兵把守在鼓山的四邊,不允許任何人靠近。整個工地除了叮叮噹噹的鑿石聲,不允許任何人說話。所有工匠的心中都充滿了疑慮。
-
我們仨的旅行足跡-武威·天梯山石窟/鳩摩羅什寺
天梯山石窟,也稱涼州石窟。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由著名高僧曇曜開鑿,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故被譽為「石窟鼻祖」。景區入口處略顯狹小,停車場僅可容10餘輛車停放,沒有大景區的寬敞豪華。通過僅夠兩人並行的羅漢洞,為眼前所震撼,28餘米高的釋迦摩尼大佛像,背山面水,巍然端坐。大佛左手扶膝,右臂微屈、五指向天、掌心朝前,目視遠方。
-
邯鄲十大好玩的旅遊景點,廣府古城是必遊之地!
邯鄲在河北同樣是屬於非常有歷史性的一座城市,曾在歷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經濟的中心,那麼在如今的邯鄲有哪些必到的景點呢?下面就整理了十個邯鄲好玩的地方,一起來看看吧! 三、媧皇宮景區 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它是非常有參觀價值的,景色的話確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景區懸在半空中的寺類建築,簡直就是讓人為之感嘆
-
海原天都山石窟:西夏王朝的皇家寺院
再往西7.5公裡,從山口循溝進約2.5公裡,抬頭可見山勢奇峻,一座寶剎依山而建,石壁上雕鑿著石佛洞窟,這便是天都山石窟。現任海原縣文化旅遊廣播電視局副局長李進興是一名從當地成長起來的學者,在蒙元文化等方面的獨家研究受到業界的高度重視和認可。此行,由他做嚮導。天都山之名,起於西夏。有一種說法,「天都山」是西夏語「上吉之地」之意。
-
古涼州的一處千年石窟,號稱石窟鼻祖卻少有人知
自南向北而流的黃羊河,發源於祁連山,融化的冰雪為河流源源不斷的注入水流,滋養了大地。在群峰如聚的盆地北緣,始建於1600多年前石窟群鑿於絕壁,這裡山路崎嶇,登臨如上天梯,故而有了天梯山的名諱。作為我國開鑿最早的佛教石窟之一,天梯山石窟是龍門石窟和雲岡石窟的源頭,在學術界人們一直稱天梯山石窟為「石窟鼻祖」。身為「涼州八景」之一的天梯山石窟,最早開鑿於距今1600多年前的北涼時期(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割據政權)。
-
這就是雲岡石窟!
其水又東轉逕靈巖南,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新眺。從北魏文成帝復法啟開鑿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間終結營造這片盛景大致歷經了近70年之久而如今透過45個主要洞窟、209個附屬洞窟
-
中國四大石窟—-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裡,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
雲莊石窟和雲莊寺
雲莊石窟和雲莊寺(又名雲轉禪寺) 在距今永昌縣(古稱番禾縣)南壩鄉正南約6公裡處的祁連山中,有一處方圓約五公裡的山巒,叫雲莊山,山上有一處在南北朝時期就很出名的石窟寺,叫山石窟和雲莊寺。站在峰頂遠眺,山北有東大河從西向東環繞,山南是廣袤無際的草原和銀裝素裹的雪嶺。石窟寺四周儘是奇峰峽谷縈迴相系。
-
「你的樣子開始栩栩如生」 武威天梯山石窟搬遷壁畫彩塑完成修復
1天梯山石窟被譽為「石窟源頭,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也稱涼州石窟,始建於北涼沮渠蒙遜時期(412年),距今約1600餘年。天梯山石窟自北涼大規模開鑿後,北朝至隋唐陸續都有興造,西夏至明清仍有重修。據明正統十三年《重修涼州廣善寺銘》記載:「天梯山石窟在明代還有26窟,並在大佛窟前建有寺院樓閣,窟頂建塔一座,壯觀宏大」。經過千百年滄桑之變,尤其是1927年當地發生的大地震,造成窟前大部分寺院建築和石窟損毀,有的掩埋於地下。到解放初期,僅存洞窟18窟。
-
邯鄲這一公園走紅,斥資5800萬,門票僅25元,被稱京冀「後花園」
邯鄲是河北省的一座城市,位於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以東,地理位置極其優越,與山西、河南、山東三省相連,本港交通發展良好,各種鐵路和高速公路穿過本地,是華北重要的交通樞紐,經濟發展也不錯,它是中原的經濟中心,除了現代經濟和交通的發展,邯鄲也是一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歷史名山中佔有重要地位
-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以氣勢宏偉,內容豐富,雕刻精細著稱於世。古代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這樣描述它:「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這是當時石窟盛景的真實寫照。前定南壁鑿成八角列柱,東西壁上部雕出三間訪木構建築的佛龕,餘壁滿雕佛像、飛天。後室窟門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釋迦佛。這兩窟都是以華麗的浮雕為主,說起「浮」來,不得不佩服古代藝術家的整體設計能力,淺淺的浮雕如何「浮」得起來而有立體感?他們通常利用上層明窗的光來設計浮雕的深淺和位置,這樣浮雕在側光照射下就玲瓏浮凸了。9窟室壁刻佛龕、樂伎、舞伎,造像生動,動感強。第10窟主像是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