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部門的訂單管理要管的具體是什麼?總結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訂單管理要管的是:交付過程
訂單交付過程管理是訂單管理的基礎職能,包括訂單的生成,審核,信用審核和訂單交付日期的維護和出庫單生成,交付溝通以及訂單變更,取消以及退貨處理等等。整個過程更多以事務性工作為主,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是訂單信息是否真實,記錄是否準確和及時。整個訂單是否反映了客戶的真實意願,欄位定義是否清晰,執行規則是否明確。真實而及時的訂單信息對後端的運營至關重要。但是「真實」二字卻不容易達到,很多公司只是以為自己的訂單信息是真實的。
其中特別提一下訂單評審過程的管理,這點主要針對於客戶化產品。普通標準產品,訂單評審主要是交付時間和財務信用評審,而客戶化產品的訂單評審還包括產品評審,價格評審等,過程複雜周期長,涉及部門多,部分公司其訂單評審時間甚至佔去整個交付時間的三分之一。因此,縮短訂單評審時間能成為一個重要的優化項目。
其次,訂單管理要管的是:交付策略的設計
交付策略管理要回答的問題包括:產品交付都是接先到先得嗎?大客戶能不能資源傾斜,交付更快呢?小客戶的緊急訂單要處理嗎?缺貨的情況下,如何分配貨源呢?經銷商優先還是直營優先呢?和客戶約定過交付提前期嗎?交付批量有規定嗎?不同產品因製造策略和產品特性不同是否可以設置不同的交期呢?同一個產品是否可以基於客戶屬性不同或市場策略不同設置不同的交期呢?訂單評審規則是否可以量化呢?評審過程是否可以更加高效呢?是否可以定義相關獎懲措施推動執行呢?設計交付策略,而不只是關注交付執行,更多是幫助和推動銷售承擔起對客戶期望值管理的職責,實現公司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最後,訂單管理要管的是:交付策略的實施
如果已經有了完整,哪怕不是完善的交付策略,也需要得到實施才有價值。但是這個策略不是公司單方面設計就可以實施了,它不僅需要銷售的配合,更加需要客戶的配合。銷售是否願意執行這個對他們是一個約束的交付策略呢?如果沒有績效指標的正確牽引,應該說沒有銷售願意接受這個約束。而且讓銷售接受還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如何幫助銷售去和客戶進行解釋和溝通。從理性而言,所有公司都希望按規則進行交易,所有公司都希望這種交易是雙贏的和可持續的。所以,首先幫助客戶理解這個約定符合雙方的利益訴求,並要通過一些激勵措施鼓勵客戶逐步落實。
比如可以和客戶籤訂服務水平協議,強調如果訂單批量符合規則,訂單頻次符合規則,則能提供多少次免費的緊急訂單交付服務等。如果能夠提供預測,預測準確性達到一定的標準,則提供運費補貼或現金折扣等。為了推動交付策略的實施,應該優先幫助銷售去與關鍵客戶進行溝通,抓住和解決主要矛盾。對於非關鍵客戶其實有兩個選擇,一是按其要求交付,二是按公司意願交付。為何簡單處理呢?因為小客戶由於其內部管理本身缺乏規範化,再專業的溝通和教育短期內也是難以見效的,因為內部沒有控制體系支撐。
更多內容
倉庫安全管理的16個要點
倉儲管理實用改進21點
非紅微課|全面物流管理100分——運送價值(016)
「非紅微課」物流小白的職業規劃該怎麼做?
看歷史片,把握中國物流的變革發展脈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