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News:兒童新冠感染者傳染性比成人重症患者更強

2020-12-27 東姐愛生活

不要再說兒童對新冠病毒絕對安全!據福克斯新聞網報導,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一項研究提出警告:兒童無症狀感染者病毒傳染性比躺在ICU病床上的重症患者更強。

麻薩諸塞綜合醫院兒科中心主任Lael Yonker博士介紹,研究人員對近期192名疑似新冠病毒感染或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的兒童進行檢測發現,49名兒童檢測呈陽性。與ICU重症患者相比,他們呼吸道中的病毒水平明顯更高。

Yonker說,所有年齡段感染兒童均含有很高的病毒水平,尤其是最初感染的兩天,很難想像病毒載量會這麼高。在醫院的ICU,我們為防控重症患者採取了非常嚴密的預防措施,但他們的病毒載量卻遠遠不如一個「健康兒童」的水平,而這個「健康兒童」卻在各種場所自由活動。

此前,芝加哥一家兒童醫院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布一項研究成果稱,他們在兒童和成人感染者的鼻腔採集病毒,發現5歲以下輕中度症狀患兒鼻咽部的病毒數量,是年齡較大的兒童和成人的10至100倍。5至17歲的兒童鼻咽部病毒量與成人大致相同。

義大利北部特倫託自治區一項調查發現,14歲以下兒童將病毒傳播給他人的風險是22.4%,是30—49歲成年人(11%)的兩倍多,導致家長感染。

Yonker說,當前,很多報告給出的結果具有誤導性,即主要的感染者是成年人,因為我們主要篩查各類有症狀的受試者。但是,兒童對這種病毒感染沒有很強的免疫力,他們在接觸和感染後不會產生症狀。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兒童並沒有得到免疫系統的有效保護,他們是這種病毒重要的潛在傳播者。他們可能不會發病,但會把這些病毒傳播給其他易受感染的成年人,尤其是學校中的成年人。

研究人員還發現,檢測結果陽性的兒童中,只有一半的人發熱,因此學校僅使用熱掃描儀不能完成良好的篩查效果。鑑於熱掃描儀只有50%的篩查效果,我們還必須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病毒傳播。

哈佛醫學院兒科教授Fasano說,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可能產生一種特殊的免疫反應導致心臟受損。這是一個嚴重的感染併發症,患者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另外,有一些成人也可能出現全身性的併發症,心臟也是免疫反應最常攻擊的靶器官。

研究人員建議,兒童應戴上口罩,保持社會距離,經常洗手,並結合面對面以及遠程學習的形式。如果秋季返校,他們要經常做測試。

Fasano說,這項研究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現實證據,即孩子是傳播病毒的重要原因,重開學校、託兒所或其他兒童服務機構都要根據這一點制定相應的防控措施。

相關焦點

  • 新冠無症狀兒童比成年病患更具傳染性 攜帶高水平...
    周四發表在《兒科學雜誌》(Journal of Pediatrics)上的這項研究顯示,麻薩諸塞州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和麻薩諸塞州兒童總醫院(Mass General Hospital for Children)的研究人員發現,在192名兒童中,有49人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他們呼吸道中的病毒含量明顯高於重症監護病房的住院成人患者
  • FoxNews:老人和重症患者易產生新冠病毒抗體
    據福克斯新聞網(FoxNews)網站6月17日報導,Medrxiv預印本平臺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稱,並非所有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有抗體反應,老人和重症患者產生抗體的比例更高。在產生抗體反應的人群中,抗體在病毒確診後兩個月內在血液中保持穩定存在。
  • FoxNews:美國一男子因新冠肺炎重症截掉幾乎所有的手指
    據福克斯新聞7月29日報導,美國加州一名男子因新冠肺炎重症接受了兩個月的住院治療,出院時他幾乎全部的手指都被截掉了。新冠感染導致截肢並不罕見,此前美國影星Nick Cordero因新冠感染導致右腿截肢,還有大量的「新冠腳趾病(感染後腳趾青紫潰爛)」病例報導。洛杉磯雪松西奈醫學中心的整形外科醫生David Kulber博士解釋,新冠病毒對血管功能和血流運動有負面影響,在疫情過程中,我們看到患病的年輕人卒中發作率明顯增高。
  • 是什麼導致新冠患者發展成重症?這種幹擾素缺失可能是原因之一
    大多數患者將出現發熱、乾咳或者疲乏等並不致命的症狀。英國一項研究甚至指出,新冠核酸陽性者中有76%是連咳嗽、發熱、味覺喪失等症狀都沒有無症狀感染者 [2]。然而,即便如此,如今有111萬人因新冠病毒不幸離世,約佔已知感染者的2.8% [1]。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症狀差異?哪些人的病情更易發生惡化?
  • 川崎病例全球出現 兒童感染新冠也易轉成重症?
    兒童重症患者的新增有可能推翻此前關於他們不易感染COVID-19的認識,而他們的奇特症狀也有助於醫學界進一步了解這種新型病毒,更重要的是,家長和醫生都有必要了解這些新症狀,世界衛生組織(WHO)冠狀病毒專家瑪麗亞·范科柯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上周的一次通報會上就表示,「我們要求全球臨床醫生網絡對此保持警惕,確保他們系統地捕捉到兒童的信息,以便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兒童患病情況,從而更好地提高我們的認識和指導治療
  • 高齡、基礎病外的重症原因:幹擾素缺失或致13%的新冠重症
    大多數患者將出現發熱、乾咳或者疲乏等並不致命的症狀。英國一項研究甚至指出,新冠核酸陽性者中有76%是連咳嗽、發熱、味覺喪失等症狀都沒有無症狀感染者 [2]。然而,即便如此,如今有111萬人因新冠病毒不幸離世,約佔已知感染者的2.8% [1]。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症狀差異?哪些人的病情更易發生惡化?
  • 新冠病毒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發布: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國家衛健委網站8月19日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的通知》,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工作,組織專家在總結前期新冠肺炎診療經驗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診療指南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
  • 第八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新冠肺炎發病5天內傳染性較強 接觸新冠...
    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進一步完善,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新冠病毒汙染物也可造成感染」。全文如下:據國家衛健委消息,19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 全國首例兒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武漢治癒
    記者剛剛得到消息,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1歲2個多月的劉新已治癒,今日可出院。據了解,劉新小朋友是全國首例治癒出院的新冠肺炎兒童重症患者。劉新小朋友家住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春節前出現感冒、拉肚子等症狀。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探討兒童新冠感染:比成人輕,無症狀不少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探討兒童新冠感染:比成人輕,無症狀不少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03-20 15:26 來源:
  • 「群體免疫」闖下大禍,致新冠發生變種,世衛:傳染性變得更強了
    在全世界抗疫的大背景下,英國政府卻在早前就宣布將實施「群體免疫」政策,因為英國政府的財政情況不容樂觀,並且對新冠還抱有「大號流感」的僥倖心理,於是就放任新冠病毒在英國的肆虐,但就在12月14日,英國BBC報導稱英國衛生部門確認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型變種,傳染性相比原來的病毒更更強了,
  • 新冠病毒跟流感病毒有什麼不同?傳染性等很強
    科學家們在努力尋找更多關於新冠病毒的信息,隨著新信息的出現,我們對這種病毒及其危險性的理解可能會發生變化。根據目前(2月19日)所了解的情況,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進行了比較。症狀和嚴重程度季節性流感病毒(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和2019新型冠狀病毒都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染性病毒。
  • 新冠肺炎病毒變異了,傳染性更強了嗎?我們應該怎麼辦?
    通過對迄今最大規模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進化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有兩個亞型,作者認為兩種亞型的傳播能力有差異,致病力或許也有差別。曾醫生來解讀一下,這篇文章大概講了一些什麼?新冠病毒是越來越強了嗎?所以,作者推測,L型病毒的傳播力應該是更強的,更容易引起人類感染,傳染性或者致病性會更強。那麼,作者的結論靠得住嗎?是100%可靠的嗎?
  • 關於兒童、青少年新冠病例的「已知」與「未知」
    HCSP指出,在PCR病毒檢測(來自鼻腔內的樣本)以及血清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患者中,兒童的比率很低,就算在兒童確診比率最高的區域也只是和成人比率相當。在法國,一項研究顯示,在3月初至4月底之間進行的50,000多次PCR病毒檢測中,兒童的陽性率比成年人低3.5倍。
  • 新冠病毒感染者到底隔離多久才安全
    還是應該延長隔離時間,防止任何潛在病例傳播新冠病毒。當然後者會給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美國疾控中心建議,從發病開始計算,感染者至少要隔離10天。 他們從79項新冠病毒研究、11項中東呼吸症候群研究和8項非典研究中獲得數據後發現,無症狀患者與有症狀患者攜帶的新冠病毒數量似乎差不多,但無症狀人群似乎能更快地將病毒從體內清除。 該研究總結稱,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出現症狀前一兩天至約5天後傳染性最強。然而,患者的鼻子和喉嚨中攜帶的病毒基因片段的平均存活時間為17天,在某些情況下,最長可達3個月。
  • 深圳一幼兒園多名兒童感染諾如病毒!傳染性強,無疫苗預防
    更準確地說,它的症狀應該是「上吐又下瀉」。 兒童:嘔吐為主 成人:腹瀉居多 劃重點:若是頻繁嘔吐或腹瀉,有極少患者會因脫水而發展為重症,甚至死亡!
  • 傳染性更強!這裡發現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 - 資訊詳情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9例(境外輸入14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6例(境外輸入3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3例(均為境外輸入);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229例(境外輸入187例)。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9175例。
  • 新冠病毒潛伏期即有傳染性 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
    五、臨床分型對成人和兒童重型病例診斷標準進行了適當修改。六、增加「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的判定標準七、調整了成人和兒童「重型/危重型早期預警指標」八、鑑別診斷增加「兒童患者出現皮疹、黏膜損害時,需與川崎病鑑別」。
  • 最新研究:症狀較輕的新冠患者感染初期傳染性最強
    來源:新浪科技在對7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析中,發現感染第5天時達到病毒傳播峰值期,此時比SARS病毒傳染性強1000多倍。在對7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析中,發現感染第5天時達到病毒傳播峰值期,此時比SARS病毒傳染性強1000多倍。對於兩例重度感染患者,其病毒傳染峰值期是在感染第10天或者第11天,他們肺部首次出現相關症狀。在輕度感染患者中,在感染第5天後傳染性穩步下降,到感染第10天,患者可能不再具有病毒傳播性。
  • 日本東京嚴防「蘋果病」 傳染性強患者身長紅疹
    中新網6月26日電 據日媒報導,近日,一種被俗稱為「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病,開始在日本東京都內流行。為此,東京都政府於近日發布警報,要求當地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孩子多洗手、勤漱口,防止感染。  據了解,因兒童在感染該病之後雙頰會發紅,所以該病被稱為「蘋果病」。該病由人類微小病毒B19型引起,在類似輕感冒症狀持續一周之後,患者臉頰即變成紅色。並且胸腹和背部出現紅疹。成人患者則會出現關節疼痛,症狀嚴重者甚至整天無法動彈。  研究者稱,該病的病毒存在於患者的唾液中,並可能通過唾液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