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成龍的電影《十二生肖》裡,有這麼一個情節。
在拍賣國寶級古董的拍賣會上,有富豪拍到了一套古董郵票,這套郵票不僅意義特殊,而且世上僅此四枚,極其珍貴。
誰知道這個富豪拿到郵票的剎那,當著所有人的面,撕掉了其中三張,並帶走了最後一張。
當時第一次看的時候楞了一下,有點不理解,後來電影裡給出了答案,剩下那一張的價格,將會是這四張加起來的好幾倍,因為真正成為了絕品。
後來了解了經濟學,自然也了解了「稀缺」這個兩個字背後的真正價值。
不過舉這個例子,並不是想聊經濟學,而是前幾天羅胖在啟發俱樂部裡提到了另一個詞——退出者紅利。
被撕碎的三張郵票,是退出者,它們把所有的價值都讓給了剩下的那一張,這時候剩下的那一張自然也就享受了退出者給予的紅利。
羅胖說,任何一群人中,都會同時擁有兩種角色:退出者和堅持者,而其中退出者在補貼堅持者。
比如健身房,買了會員卡不去的人,在補貼天天去健身的人。
因為如果每個辦了會員卡的人,都天天去,那麼健身房必然得擴充設備,擴展空間,這時候健身房的運營成本就很透明,一個健身房容納多少人,需要配備多少教練和運營人員,設備成本按照一個月損耗算,一個月房租也加上,最後平攤到每個人會員手上。
這時候的健身月卡年卡,那可是天價。
商業世界裡也一樣,很多行業一出現風口,就烏央烏央的一群人衝進去,比如當年的千團大戰。
所有的團購網站都在瘋狂的補貼,一邊相互搶市場,一邊用補貼教育用戶認知。
慢慢的很多都退出去了,而剩下的那幾家呢?享受了所有參與者一起打下的江山——用戶的認知,完善的產品體系,成熟的商業模式等等。
這幾年的共享單車、出租公寓、O2O都一樣,資本、人才拼命的往裡面湧入,瘋狂的在裡面開疆拓土,最後這片肥沃的土地誰來收割?
當然是最後幾家還活在賽道上的企業。
還有比如書籍,有多少人買了書是不看的?
但是如果人人都是看了才買書,那麼作家的收入就少了,畢竟真正的讀書人不多,而且整個圖書市場也許就萎縮了,我們自然就看不到那麼多的好書了。
所以,羅胖說,如果不缺錢的話,買本書不管看不看,都在做好事,哈哈哈
從這個時間來看很多例子,你會發現堅持這個詞背後更多的含義。
在很多需要堅持的事情上,比如跑步,比如每天寫筆記,再比如每天閱讀等等,經常很多人會組一個群相互監督,為了讓相互鞭策更有效,每個人都得繳50塊立志費,如果30天裡放棄了,退出了,那麼錢就拿不回來了。
但是堅持到最後的人,則可以分資金池裡的錢。
這時候我們的「堅持」,就不僅僅是和自己的惰性戰鬥,也不僅僅是在和敵人戰鬥,我們還在等待著那些同行者「退出」。
同行者退出後,裝備和物資會變成紅利,補貼到你的身上。
最終,當你站在山頂,茫然四顧時,會發現身邊已經擁有了太多太多,遠超你戰勝自己,戰勝敵人的所得。
所以,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堅持呢?越堅持越能撿到退出者給予的裝備補貼,你離吃雞自然也不遠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