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女孩在生日那天的深夜被公司叫回去加班,在網約車上崩潰大哭的視頻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大家紛紛表示,成年人的情緒崩潰往往只在一瞬間,仿佛看到了自己。為了幫助市民正確認識情緒問題,記者來到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進行探訪。
市第一專科醫院一療科醫生許冰嵐介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國有超過2億的人存在心理問題。從醫院門診來看,容易出現情緒問題的人群主要包括青少年、打工人和老年人。
父母關係不和、奶奶施加壓力,
13歲男孩出現情緒障礙
洋洋(化名)今年13歲,因為父母關係不和,經常吵架,且母親有抑鬱傾向,總覺得洋洋哪都不好,導致洋洋從小就覺得生活很不開心。
「我自己不開心,看到別人開心我也會覺得煩。而且我看到的天空不是藍色的,是黑色的。」洋洋告訴記者,為了緩解情緒問題,他便用刀劃自己的左臂,他很享受流血的過程,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好受一點。
洋洋的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很少管他,所以洋洋都是和奶奶一起生活。近日,奶奶發現洋洋手臂上的刀痕,情緒也瞬間崩潰了。「我供你吃喝,給你找興趣班讓你學了七八種樂器,你就是這麼回報我的?」聽到這樣的話,洋洋只感覺壓力更大了,在自己手臂上一次性劃了20多刀,嚇得奶奶趕緊帶他來到了市第一專科醫院就診。
經過檢查,許冰嵐診斷他為童年情緒障礙,與家庭和奶奶給的壓力都有關係。許冰嵐介紹,很多父母都有誤區,就是覺得自己工作忙,便用金錢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來補償孩子,但其實孩子最需要的便是愛和陪伴。父母的愛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金錢買不到陪伴孩子的時間。在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他們需要父母去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三觀,才能更好的了解這個世界、接受這個世界,所以父母無論多忙,都建議多陪伴孩子。
其次,家長一定不要把孩子當做情緒的發洩對象。孩子的努力,要給予認可;孩子做錯的事,不要一味指責或抱怨發洩,應及時指導並糾正。面對學習壓力,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善於發掘孩子的閃光點。
打工人壓力太大,
甚至想出車禍逃避工作
王女士今年30歲,工作性質的原因,她手機總是24小時開機,經常半夜來電話她就得起床幹活。近日,她正要開車去單位時,便接到了兩個電話。一個是領導催交任務的,一個是媽媽打來催婚的。
「我習慣一個人生活了,感覺這種生活很好,為什麼催我?領導也是,一直催催催,我已經加很多天班了,為什麼不理解我?當時真的想,出場車禍吧,這樣就能無壓力了,誰都不會催我。」王女士告訴記者,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有問題,她趕緊來到市第一專科醫院就診。經過檢查,許冰嵐診斷她有抑鬱傾向,因為發現早,糾正效果也較好。
許冰嵐表示,「打工人」會出現情緒問題多是由於對未來規劃不夠清晰和自我定位不夠準確。當一個人的內心想法和所面對的現實生活有差距的時候,內心想法很美好,現實生活很骨感的時候,就會出現落差,從而出現心理反應和生理反應。
許冰嵐建議,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市民應有正確的認識。首先找準自己的定位,從事符合自己能力範圍的工作。要用積極的心理應對方式處理問題,主要包括求助、傾訴、發洩、積極解決問題等。擴大自己的眼界和交際圈,當了解的事情多了以後,很多自認為困難的問題會簡單很多。
老人總頭疼、頭暈、後背冒涼風,
原來是抑鬱症鬧的
不僅是年輕人,老年人也是情緒問題喜歡「下手」的對象。孫女士今年69歲,近半年來她總覺得頭疼、頭暈、後背冒涼風,為此去過多家醫院檢查,但都診斷無器質性疾病。查了半年都沒查出病因,孫女士就經常折騰家人要去其他城市就診。家人懷疑她可能是精神、心理疾病後,便帶她來到市第一專科醫院就診。
「詢問病情時我們了解到,原來患者是個比較挑剔的人,對兒媳態度很不好。兒媳不僅要工作還要把家裡所有家務都做到完美,就這樣患者還是會指指點點。兒媳被說生氣後,便不理她了,兒子工作忙,很少關心她,所以也很少關心。時間久了,老人就從不開心變成了抑鬱症。」許冰嵐介紹,老年人是情緒問題的高發人群,一是因為年齡增長後,中樞神經系統會有所下降。二是年紀大了,對疾病、死亡的恐懼。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缺少關愛。
「我接診過很多有情緒問題的老人,兒女都忙,要麼是不關心老人,要麼是老人捨不得『折騰』兒女,不適都自己挺著。」許冰嵐提醒,當老年人出現失眠、無器質性病變的身體不適時,要警惕情緒問題。家人要多關心老年人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
該如何避免情緒問題困擾?許冰嵐建議,市民應學會發洩不良情緒,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增加運動量,可以培養一門興趣愛好,彈琴、下棋、跳舞、計算機等。當出現不良情緒持續無法緩解,甚至出現過度使用成癮物質(主要為酒精、菸草等)、攻擊行為、自殺和自傷等情況時,建議及時就醫。
貼士:
許冰嵐提醒,保證充足睡眠對精神健康很重要,如何保證睡眠,可以進行以下幾點。
1.生活應該有規律,作息時間應相對穩定。
2.睡前30分鐘應有一個放鬆的過程。
3.睡前不易做劇烈的體育鍛鍊和高強度的腦力運動。
4.睡前避免飲用咖啡和酒。
5.在已經出現睡眠不好以後,採取順其自然,能睡多少就是多少的態度,聽任睡眠的自然來臨。
6.不論晚上睡得如何,都應在早上固定時間起床,這樣可以固定睡眠——覺醒節律。
7.避免白天打盹或午睡。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劉菊
編輯:劉鋮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