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班上的「熊孩子」鬥智鬥勇是每位新老師的必經之路,那麼,有哪些百試不爽的課堂管理黃金法則?來自美國的小媛老師分享了她的經驗,希望也能給您帶來啟發!
黃金法則1: 管理方法要貫穿始終
把「貫穿始終」放在第一條法則,因為它是課堂管理的基礎。很多新老師常常犯的錯誤:管理方法變來變去,或者同一條規則今天對Lucy有效,明天對Lily就沒效了。這樣小朋友都被搞暈了,他們怎麼能聽話呢?
但這裡提醒大家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是貫穿始終的。在執行時,要一視同仁,讓小朋友漸漸把規則當成一種習慣。
比如,「教室裡面慢慢走」。規則要和後果相配合:只要有人違反了規則,就要從犯錯的地方練習走路。漸漸地,「教室裡面慢慢走路」已經成為了學生的一種習慣,有時候孩子不小心犯規了,不用老師說,他們自己就知道從原來的地方再走一次。
黃金法則2: 積極暗示VS消極暗示 5:1
每個人都喜歡聽到被讚美的話,這對小朋友來說又特別重要。在課堂上,老師說一句誇獎的話,比說10句批評的話都要管用。
美國教育圈流行著PBIS(5:1)的積極行為幹預與支持的方法,即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行為的積極反饋和消極反饋的比例應保持在至少5:1的比重。
在課堂上不知有多少次想大罵:「..., 你能不能把腿盤好,眼睛看前面」,這時, 老師一定要深呼一口氣,克制住自己的情緒,把目光轉移到坐好的學生身上。「你們看,...坐的多好,眼睛看前面,身體挺得直直的」,相信我,這時剛才沒做好的小朋友這時一定也坐好了,甚至比剛才被表揚的孩子做的更好,因為他也想得到老師的表揚。
把消極的話用積極的語氣說出來也是老師的必修課。我們來比較下下面三組句子的語氣:
A:「準備好」
a:「別忘記拿起你的鉛筆」
B:「請把門安靜地關起來」
b:「別用力關門!」
C:「請認真聽老師」
c:「請別說話了」
黃色句子使用的是更加積極正面的語氣,這樣的句子既說出了老師的要求,又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聽起來更容易接受。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將表揚和批評的次數來計數,而是要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見機行事。這也是接下來要分享的課堂管理的黃金法則3。
黃金法則3: 觀察孩子的特點,見機行事
課堂管理考察的不僅是老師的業務水平,還有老師的情商。作為老師,要有一顆發現孩子「閃光點」的眼睛。
我們班的Mason是個十分調皮的小男生,在一開學的時候,我曾嘗試著對他很嚴厲,可是發現他變得更加叛逆,老師說東,他一定往西。
後來,我發現Mason雖然很皮,卻非常樂於幫助別人。於是我特別留意他的這個優點,每次看到他幫助別人,都當著全班表揚他。漸漸地,他和老師建立了比較好的關係(build relationship)。後來在他不守規矩被批評的時候,也更能聽得進去。因為當孩子知道老師是認可他的時候,他會更願意聽從老師的教導。
黃金法則4: 個人管理與集體管理相結合
課堂管理中,個人管理要和集體管理相配合,由上而下多層次的管理方法,讓孩子隨時有規可循。
對於個人管理。
學生每天的起始顏色是綠色,當學生有了好的表現時,可以移上一個顏色。如果當天可以達到粉紅色,小朋友可以得到一個貼紙。相反,如果做了錯誤的選擇,就要移下一個顏色了。
集體管理可以是全班管理,也可以是小組管理。小媛老師曾使用過很有效的Marbles in the Jar的全班管理方法,每當全班同學表現好的時候,老師會放一個彈珠或者豆子在罐子裡,當罐子填滿的時候,老師給孩子一個驚喜,比如:全班獲得一個冰激凌派對!
還有一個很常用的全班管理方法是學生和老師比賽。如果全班同學表現好,學生得到一分,如果學生表現不好,老師就得到一分。到周五的時候,如果學生贏了,他們可以得到獎勵,比如一起看個電影。如果老師贏了,他們要失去5分鐘的課間活動時間。
接下來是小組管理。我們班的孩子四個人是一組,每組用一種顏色代表。在學生做功課時,我會給小組分數:
得分最多的小組,老師可以給他們不同的獎勵。我常使用的是給獎券raffle ticket,得分最多的小組成員可以獲得一張獎券,他們將名字寫在獎券上。等到周五的時候,老師會隨機抽取5張獎券,被抽中的小朋友可以從寶藏盒裡選取一個禮物。
黃金法則5: 少說教,多用視覺提醒
老師在學生耳邊念叨100句,可能也不如一個眼神和一個手勢來的管用。怎麼講呢?
我想每位老師班上都有幾個愛插嘴的小朋友,如果每次有人插嘴,老師都要停下來教導一番,小朋友聽著煩,老師也會耽誤上課時間。
這裡有個百試不爽的方法就是多用視覺提醒和手勢,比如: 我會在教室的顯著位置擺上課堂規則的圖片,如果有人插話,我就移近那個學生,然後指指「不插話」的規則卡片,提醒他要注意了。同時,我的講課還在繼續。這樣整個的提醒過程沒有很明顯,目的達到了,學生也不會覺得難堪。
美國老師管上課愛插嘴叫做"blurt"。這裡分享個很有趣的方法,老師將B-L-U-R-T五個字母寫在小正方體的積木上,學生的目標是保持這五個字母全部向上。如果上課時插嘴,老師就用肢體語言(如在胸前畫一個字母B), 告訴他你違規了,要將Blurt的一個字母反過來。
Blurt的正方體積木放在桌子上,作為很好的視覺提醒,幫助孩子改掉愛插嘴的壞習慣。
黃金法則6: 分工明確,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我喜歡在課堂中多給學生一些權力,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課堂的主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創建一個積極的課堂環境負責。
比如,大家輪流當小組長,擔負起發鉛筆,發材料,發獎券等任務。在做功課時,小組長還要負責提醒組內愛說話的小朋友。你會驚奇的發現,有的小朋友雖然不喜歡老師管,卻非常聽小組長的話。
我們班的組長是每周更換的,小媛老師從美國老師Stepanie Jones那裡學來這個非常方便的換組長方法:星星的笑臉指向誰,誰就是組長。這樣小朋友都有機會做組長,再也不會出現「為什麼組長總是他」的情況!
除了組長,還安排不同的教室工作:如圖書管理員,排隊領隊,擦白板小助手,材料小幫手,開關燈小幫手,收作業小幫手等等。課堂就像一個小社會,小朋友不僅要學知識,還要從小培養自己的責任感。有了這些職責,老師管理起來也容易多了,因為當學生忙起來的時候,他們也就沒有時間來調皮搗蛋了。
黃金法則7: 有愛並有原則
美國老師常說課堂管理要"Loving but Firm", 有愛並有原則,這是課堂管理的精髓。
一切的課堂管理都是源於愛,因為老師關心你,愛護你,所以嚴格要求你。可是對於小朋友來說,他們對於老師管他的原因是模糊的,他們最直接的反應是老師不喜歡我,所以總是批評我。
小媛老師的經驗是,我們應該用語言向孩子直接的表達:老師因為愛你,才會批評你。美國老師表揚孩子時常常會說Good for you, 翻譯成中文就是「對你有益」。所以,老師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當然,有批評更要有表揚,當孩子有一點點進步的時候,我們要在全班面前給他嘉獎,讓他明白,老師是愛他的,他的一點點進步老師都會看在眼裡。
課堂管理精髓的另一方面是Be firm,獎懲分明。做的好了要表揚,做的不好了就要有後果(consequence),而且這個後果教育是一視同仁,貫徹始終的,而且我們一定要讓學生看到後果。比如,當學生只看到同學因為「用手打人」而失去5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後果),他一定會記得自己以後不要那樣做了。
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可以給在課堂管理的道路上探索的老師們一些啟發。最後想說的是,課堂管理是一個take time的過程,如果你也曾被熊孩子們氣到發瘋,幾近絕望,請千萬不要氣餒!有過這種經歷的絕不只是你一個人,各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