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是「老闆」嗎?看研究生給導師「打工」

2020-12-25 網易教育
導師是「老闆」嗎?看研究生給導師「打工」
2004年01月12日21:53:31  逸文

  剛過元旦,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導師李教授終於出現在實驗室裡,小黃瞅準機會,硬著頭皮嚮導師請辭。小黃讀研的主攻方向是人工智慧,可是在兩年半的時間裡,他只能為了李教授承接的各類與研究課題無關的項目而疲於奔命,現在小黃開始備戰考博,只好冒著得罪導師的風險豁出去了。

  像小黃這樣不再甘於給導師「打工」的研究生絕不是個案,近年來隨著高校教授變相「下海」漸成大勢,越來越多的研究生成為賺錢的廉價工具。在網絡上,隨處可見他們發出的「學不對路」的呼聲。而且各大高校由於利益所系,大力支持教授走向「市場」,導致研究生這一類「儲備型」高級人才的含金量急劇下降。一些關心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急得火燒眉毛:一味向「錢」看,是在給我國的尖端科技自掘墳墓,為高校導師帶「徒弟」糾正方向已經迫在眉睫。

  學生?學徒?

  小黃是山東某高校計算機專業2001屆畢業生,當時他放棄一份試用期月薪6000元的工作,抱著「振興民族IT業」的理想,義無返顧地選擇讀研,導師李教授慧眼識珠,任命他為課題組組長。可是讀研後,小黃沒能如願以償地在所選擇的研究方向上繼續學習、深造。他做的第一個項目是一家公司的網站,接下來,李教授的「神通廣大」讓所有學生都吃不消了,管理的、測試的……五花八門的軟體項目接踵而來。「開始,我還有些受到重用的成就感,可是兩年多的時間裡,我沒有時間上一節專業課,而且所有的項目都跟我的研究方向風馬牛不相及。」小黃苦悶地告訴記者。

  作為給學生學徒般「賣命」的回報,導師在學生「荒廢學業」上大開方便之門。記者了解到,研究生學期考試普遍採取開卷的形式,考前老師劃出重點,「只要不白痴」,考試肯定能全部綠燈;平時的論文,或者在網上摘編整理,或者寫出些實際應用中找到的小技巧,就可以「交差」了,其實老師根本沒有心思看這些東西;畢業論文相對要求高一些,論文初審得經過其他教授過目,但是沒有哪一個教授願意得罪同事,而且項目越多的教授,在學校越是德高望重。

  「『打狗得看主人』,為難別人的門生是自找麻煩。」小黃這樣自嘲;最後的論文答辯更是走過場,導師看在學生幾年如一日不計酬的「幫工」上,哪能不放行?

  對於自身的評估,小黃的自信心已經動搖:「我們幹的活與本科生在公司幹的沒有區別,而且由於教材永遠落後於市場,導師又忙於跑市場把學問丟到九霄雲外,用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原始武器』,如果我們進入職場,必須經過再學習。事實上『合格』的研究生,一直是在為導師打工賺錢,並沒有具備相應的研究能力,理論上的優勢不能顯現。」對於與本科生的「角逐」,正在北京求職的西安市某高校電子專業研究生王某更有切膚之痛:「我讀研的主修方向是神經網絡,可是求學期間導師用許多毫不相干的項目佔據了我所有的動手機會,因此我的文憑與自身能力不匹配,而現在用人單位都是火煉真金,理想的工作太難找了!」

  那麼,既然導師不如意,有沒有學生炒導師「魷魚」?這單從規則上講很簡單,學生用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徵得導師同意,同時找到新的導師,然後學校將相關經費劃撥轉帳過去就大功告成,可是小黃給記者打了個比方:「導師帶研究生跟古時拳師收門徒差不多,『挖牆腳』的事違反『江湖規矩』,學生跳出門牆是自尋死路,兩頭兒不討好。並且天下烏鴉一般黑!」記者了解到,敢於這樣冒天下之大不韙者極為罕見。

  「既來之,則安之」,在導師面前,天長日久,研究生只能認命。小黃總結說:「一種人完全屈服了,埋下頭來辛辛苦苦給導師幹三年活,混個畢業證,順便掙個生活費;一種人在導師面前邀寵,力爭獲得歡心,希望畢業時導師能真正視為門生,給予推薦,利用導師的影響力,在有油水的地方覓得一席之地;第三種人理想還沒有完全磨滅,寄望於畢業後考博,繼續追趕理想。」老師?老闆?

  在研究生懷著苦悶的心情「做工」時,許多導師發達了、風光了,甚至有的導師稱得上是飛黃騰達。2001年,小黃的導師李教授由於拉項目的成績冒尖,學校去掉了其頭銜前的「副」字;至2003年,李教授累計為學校取得的項目成績達到數千萬元,學校論功行賞,以「特殊貢獻」破格提拔其為博士生導師;伴隨著仕途步步高升,李教授購車代步,算是給知識分子掙足了面子。

  「『一將功成萬骨枯』。」小黃的聲音裡充滿悲涼,他給記者簡單勾畫了李教授的軌跡:「很難捉到他的身影,只有在召開項目會的時候,他才過來安排工作,然後又馬不停蹄去尋找新的項目,根本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業。像學校裡的成功導師都差不多,其實他們更像大企業裡分管市場的老總。」

  對此,一位仍在堅守學術崗位的教授很有感觸:「市場對學術界和高校的衝擊太大了,我自己就經常提醒自己,不能誤人子弟,不能讓真的『假博士』、真的『假碩士』走出實驗室。」他解釋,真的『假博士』、真的『假碩士』就是證件齊全,缺少真才實學的畢業生,現在社會上流竄的這類人不在少數。

  1月5日,徵得小黃的同意,記者以他的名義撥通了該校科技處的電話,一名工作人員很肯定地說:「學校鼓勵導師拉項目,至於導師培不培養學生的問題,只能學生與導師協調,學校概不過問。」對此,小黃以為記者多此一舉:「董事會只認企業的效益,能拉項目的導師受到特別嘉獎是最好的例證。」幾經努力,記者沒有調查到學校與導師之間的具體利益分成,但從兩者的皆大歡喜就可見一斑。

  力破「圍城」

  安於清貧,醉心學問,一直是我國知識分子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什麼原因導致連導師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都鑽進「錢眼」裡呢?中國科學院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教授分析:「導師們都滿腹經綸,但是做學問非一日之功,有時候需要長達數年、十數年的經營,眼看著其他人通過走市場功成名就,很多人就覺得面子上掛不住了,知識分子最看重面子的,不甘沉寂,他們只好跟進,而且相關的利好也是很誘人的。」這位教授認為,整個社會以金錢效益論英雄的價值取向,是致使導師「趟混水」的主要原因。

  「閉門造車是絕對不可取的,但現在完全圍著市場轉是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授的語氣沉重:「其實受傷的不僅僅是想求學的青年才俊,最終傷害的是我們的國家。前沿的尖端科學,必須要一部分人才,具有相當理論水平的高級人才去探究、繼承和突破,長此以往,必定出現人才斷層,後繼無力,接下來就是落後了,等著挨打了。」他指出,目前這種人為的消滅人才的情況,在計算機、電子等橫向課題比較廣泛、能取得短期效益的學科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對症下藥。」教授滿懷期望:「一方面,社會輿論上,尤其是媒體,可以在宣傳上傾斜,滿足知識分子求名的心理,要知道真正讓飛船飛上天的其實不是楊利偉;一方面從經濟上給予研究更多的傾注,適當滿足知識分子求財的心理;另外,受利益驅動,不能指望高校和在「跑錢」的導師自律,得出臺相關制裁措施,當師尊不守師道時,研究生、博士生有投訴之門。」他強調:「我們得儘快打破導師用市場砌在學生面前的『圍城』!」

  1月6日,記者電話聯繫小黃得知,「大度」的李教授放了他一馬,小黃長長吐出一口氣,他要全力以赴去考博,可是擺在他前面的讀博之路呢?希望不再彎曲、坎坷,能夠通達理想!(文中人物系化名)




本文相關內容:求學論壇』 『畢業論文







相關焦點

  • 研究生為導師「打工」很不正常
    研究生為導師「打工」很不正常周國平我在1月15日《新京報》上發表《導師豈能成「老闆」》一文,對現在大學裡導師讓研究生為自己打工的現象提出批評。1月22日,《新京報》刊登李寶元先生《研究生為導師「打工」很正當》一文,對我的觀點表示異議。近幾天我把我的文章貼在新浪博客上,引起較大反響,有許多贊同的,也有一些反對的。
  • 如何看待研究生為導師「打工」現象?
    在研究生與導師的多類關係中,存在這麼兩種關係:一種是「放養式」關係,即導師對學生不管不問;另一種是「壓榨式」關係,表面上導師很關心學生成長,想方設法讓其加入自己的科研隊伍,甚至進入公司坐班,而實際上學生成了導師的廉價勞動力。因而,研究生為導師打工,很容易讓人理解成這是導師在「壓榨」學生。
  • 研究生給導師打工調查:漸成常態 被比廉價勞力
    最近,北京大學一名研究生因抵制「科研苦力」而發聲明的事件引起網絡熱議。熱議背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高校研究生給導師「打工」、「當苦力」已成常態。學生們私下稱導師為「老闆」,不僅因為他們決定著學生們每月的收入補貼,更因為他們掌握著學生前途命運的「生殺大權」。
  • 研究生給導師打工成常態 被比廉價勞力—新聞—科學網
    最近,北京大學一名研究生因抵制「科研苦力」而發聲明的事件引起網絡熱議。熱議背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高校研究生給導師「打工」、「當苦力」已成常態。
  • 交大副校長論壇上指出:研究生不是給導師打工的
    交大副校長論壇上指出:研究生不是給導師打工的
  • 女研究生輕生:導師不喜歡就畢不了業,現行研究生導師制度合理嗎
    五一勞動節這天傍晚,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藝術學研究生黃靜怡選擇了墜樓。家人痛心的同時,在微博揭露了原因:因為黃同學曾經跟導師薛某意見不合,導師不同意其就此論題開題,也不肯在她的開題報告上簽字。後來黃同學輾轉請其他老師籤了開題報告。並耗費心血完成了論文。
  • 為什麼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喜歡稱呼導師為老闆?原因主要在這裡!
    小編專注高考、大學及考研的研究歡迎關注:考研大家現在確實有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喜歡稱呼導師為老闆。工科類專業,項目多,課題多,某些有本事的導師能拿到多個項目,甚至還可以和外面企業合作,拿到一些商業性應用項目。這個時候,就是導師去拿項目,拿到後就給自己的學生做,給學生一些補貼之類,導師成了「項目老闆」,而學生給導師打工,師生之間似乎形成了一種「僱傭關係」,學生往往會把導師稱為「老闆」。
  • 「老師」還是「老闆」?「學生」還是「學徒」?——導師和研究生的...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 題:「老師」還是「老闆」?「學生」還是「學徒」?——導師和研究生的那些事兒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楊思琪 柯高陽  近日,「寒門博士自殺」事件將「高校師生關係」這一話題帶到公眾視野之中,引發網友熱議。
  • 南郵研究生自焚身亡!女導師被撤職,導師成老闆,結局註定是悲劇
    南郵研究生自焚,只因女導師處在更年期?張宏梅教授未給出解釋南京郵電大學這段時間被許多人所關注,甚至上了熱搜,而之所以被人們關注,並不是因為這所大學取得了多麼顯著的科研成果,而是因為一名研究生在實驗室裡自焚身亡。
  • 那些年被導師坑過的研究生,你們還好嗎?
    編者按:一則學生為了給導師報帳,凌晨四點起床排隊的新聞震驚四座。本是寒窗苦讀異地求學,怎就變成了報帳的僕人?寒門立雪怎麼成了凌晨打工?問一問在讀的研究生,很多人把老師叫「老闆」,把研究補貼叫「工資」,好一副「勞資關係」的圖景!在這樣的大學體制下,也難怪「錢學森之問」一直難以解答了 。
  • 研究生的你,還在為導師「打工」嗎?
    現在的研究生學習都是導師負責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老師,老師的研究方向是什麼,你就跟著老師學什麼。研究生的學習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老師授課,同學聽課。在研究生和導師的多類關係中, 有兩種非常的典型。"放養式「,也就是說導師對學生不聞不問,學生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
  • 研究生不堪給導師打工欲退學 專家稱機制有問題
    」對於這些質疑,發帖者回復道:「當你被迫因為老闆 (導師)的項目逃課,當你只能在機場複習的時候,你還會說科研是自己做的麼?當你的業餘時間乃至上課時間都被侵佔的時候,你不會那麼想的。 」他認為,這些困難不是自己可以搞定的,學校和導師也有責任。
  • 讓研究生擺脫對導師的「人身依附」,可能嗎?
    13日,江蘇省教育廳和省學位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確了研究生導師選聘制度、基本權利、主要職責和管理機制等。其中「不準安排研究生為自己(導師)『打工』」的規定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一些學生可以從導師的「貼身小秘書」的角色中「脫身」了。在不少高校裡,由於師生之間權利的不對等,學生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學校監督的缺位,原本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異化成了冰冷的「勞資關係」「僱傭關係」。
  • 高校教師經商 「導師老闆」和「研究生民工」合規嗎
    5月,一起研究生死於導師工廠的消息震驚全國。  2016年5月23日,華東理工大學研二學生李鵬意外死於導師張建雨的工廠裡。上海市安監部門對外發布消息稱,張建雨和李鵬攜帶危險物品,至上海焦耳蠟業有限公司違法違規「試驗」,導致爆炸事故發生。  截至目前,李鵬的父母仍停留在上海,不肯回河南老家,他們急切地想知道,兒子究竟如何死於爆炸的。
  • 南郵自焚事件,導師開公司瘋狂壓榨研究生!這樣的導師還有多少?
    某些不良導師,就會利用自己碩導博導的優勢,讓自己門下的學生充當自己公司的免費勞動力,幾乎給自己白打工,以此壓榨學生,獲取自己的最大化利益。這方面,南京郵電大學自焚事件的導師,那位張姓碩導,可以說,算是一個典型。南京郵電大學材料學院研究生譚某,於2019年12月26日凌晨在實驗室自焚。
  • 研究生導師:良師益友還是逼死學生的資本家老闆
    ,隨著研究生的擴招,一個導師每年會帶3個甚至更多的研究生成為常態。老闆型。有資源,可以拉到項目,尤其是橫向的項目,錢多,任務緊,基本是交給研究生完成;有的導師只有公司,研究生進來就以實習的名義在給導師做事,有的有報酬,有的則沒有。
  • 【導師「十戒」】最讓人討厭的十種研究生導師
    今天我主要談談作為導師所不應做或不能做的十件事,可稱之為「十戒」,作為導師應遵守的要則。一戒「光當老闆」最讓人討厭的十種研究生導師:光當老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讀研究生的時候,我們都稱導師為老師,很親切。八十年代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同學之間提到導師時亦有稱「boss」。
  • 【教育研究】研究生為導師「打工」不要一棍子打死
    研究生對導師指導的抱怨,通常有兩種情形。一是如新聞所說,一些研究生成為了導師公司的「員工」,感覺自己成為了「廉價勞動力」。而另一種情況則是,導師忙於自己的事務,對研究生的學習少有問津,但研究生要發表研究成果,還得掛上老師的名字,乃至一些研究生私下抱怨,不是導師培養自己,而是自己在培養導師。客觀而言,相對於「放羊」式的研究生指導,能讓研究生到自己的公司上班,這樣的導師還算負責。
  • 《研究生坑導師行為大賞》
    而導師坑學生、學生坑導師,甚至互坑的事情都不少。知乎上有兩個話題分別是「什麼樣的學生最坑導師」以及「什麼樣的導師最坑學生」。導師和研究生、博士生們各自現身說法,吐槽不斷。重點是吃瓜群眾進去看的時候,完全沒有立場,這個話題覺得學生好坑,那個話題覺得導師好坑,各自都有理。
  • 【考研深揭秘】學生:研究生就是導師的廉價勞動力
    這兩起事件的背後都是高校研究生給導師「打工」已成常態的事實。有人不禁要問:如此的研究生培養方式,中國科研創新究竟路在何方?  「我太臊皮了。」3月4日晚,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楊恆明在人人網個人主頁上留言。  2月下旬,楊恆明在人人網個人日誌中貼出《北京大學退學聲明》,聲明中介紹了自己給導師和實驗室做「苦力」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