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怎樣才能做到真正地放鬆

2021-02-27 清慕辰qingmuchen

站樁放鬆的問題,今世有各種版本的說法,查薌老《意拳正軌》「樁法換勁」一篇對站樁的要求,並抄錄於此:「…… 夫樁法之學,最忌身心用力,用力則氣滯,氣滯則意停,意停則神斷,神斷則受愚。

尤忌揚頭折腰,肘腿過於曲直,總以似曲非曲、似直非直為宜,筋絡伸展為是。

頭宜頂,閭骨宜直,氣宜下沉,心宜靜思,手足指尖稍微用力,牙齒似閉非閉,舌卷似頂非頂,渾身毛孔似松非松。如是則內力外發,弱點換為強,自不難得其要領也」。

再查閱薌老《拳道中樞》(又名大成拳論)中關於站樁的要求:「……但切記,身心不可用力,否則稍有注血,便失松和。

不松則氣滯而力板,意停而神斷,全體皆非矣……」 ,這兩段文字意思明晰,不需再做解釋,薌老用心良苦,反覆強調松,未提一字緊,擔心誤導了後學,而且站樁篇裡面無「撐三抱七」的語句(這一句是技擊樁裡的要求),與秘靜克文章中的記述(環衛工人描述:雙手如投降狀)以及何鏡平書中的「站樁班老照片」的佐證,薌老所說的松與太極拳強調的「松沉」的松是一個意思。

薌老認為,站樁是為了「換勁,內力外發,弱者轉為強,拙者化為強」。

通俗一點兒說,站樁是為了改變人後天的用力習慣造成的脊椎與四肢的僵拙,即放棄肢體的局部用力習慣,恢復先天的脊椎用力習慣。

換勁後,每有動作都是脊椎在做功,胳膊腿兒都是掛在脊椎上的附屬品,完全地放鬆,絲豪不用局部力,即使在技擊時,胳膊腿也要放鬆,用的是胳膊腿的地心引力。

在養生健身上的道理則是:(脊)骨正筋柔百病消。

楊式太極名家鄭曼青先生說:「第一就是太極拳講『松』。

這個『松』字,我學太極拳五十年了,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為什麼松有這麼大的好處?當時只曉得講松、松、松,但究竟什麼叫做松;怎麼能松得很乾淨,這句話很難講明白。

前年悟通這個道理,我才想到我老師澄甫先生所講的。他不大會講話。一天到晚坐在哪兒,可以不發一言,不問他他絕不講話;但這個『松』字,每天總要講個幾百回,我甚至連耳朵都灌滿了。

他還講了一句話,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講這句話,你三輩子學不到的』。我就懷疑,難道講一個『松』字,我就三輩子學不到嗎?現在想起來,不但三輩子,也許六輩子還學不到」。

薌老站樁所強調的「松」,與太極拳裡的「松」是一個道理,打太極拳肩臂鬆開,講究肩臂象洋娃娃那樣一根線連在肩膀上,就是為了解放脊椎,大龍做功,不讓肢體的後天局部力做功的意思;在薌老的著作裡,這個放鬆的狀態叫做「脫肩松臂懶束腰」、「玉樹掛寶衣」。

陳式太極拳也有「四塊放鬆」的要求(陳照奎),即兩肩與兩胯的放鬆,目的也是為了解放脊柱。

只有真正做到放鬆,才能達到站樁換勁的目標,如何才能做到呢?經多年的求學與體認,至今方悟,現總結如下四點:

01

肩臂的放鬆

以兩手分別提起站樁者的兩個袖口,讓他放鬆,胳膊上一點力量也不許使,就這樣吊著,並記住這種松沉感覺。胳膊徹底放鬆後,站樁者會感覺到肩部肌肉徹底舒展開來。之後慢慢放開兩手,站樁者的肩臂會微微向下沉一下,但不會落下來。

這種狀態是「脫肩松臂懶束腰」,要記住這種感覺,以後自己站樁時,先吸一口氣,在呼氣的同時,肩臂松沉,找到這種感覺,並放鬆膈膜,讓心肺不受壓迫。

要注意腋下空涵(卷肱),切不可夾腋、聳肩。四肢關節總要似直非直、似曲非曲。

02

脊柱的放鬆

頭要虛靈,不可用力。

脊柱從大椎處掛畫,胸腔有橫開之意,肩胛有裹合之意(背如背鍋),腰間上下左右拉開、命門後靠,腰脊骨垂線似,尾椎垂放,臀部之下如有高凳,用臀部去夠它。脊柱從大椎吊起,兩肩臂垂掛在脊柱上。

03

髖胯的放鬆

掖胯,尤忌挺胯,股溝之間定要放鬆,使股溝間經絡通暢,如同腋下要卷肱的道理。臀部下坐後靠,如下有帶靠背的高椅;腰脊骨垂線似,尾椎垂放,脊柱如鍾垂,髖胯如套筒,上半插在下半中。眼神往上高15度左右瞟(執著己身,一無是處;離開己身,無物可求),配合臀部的下坐後靠,髖胯自然放鬆。

此時脊柱起拔,肩背微微裹合,胸腹垂掛(腹如垂囊),臀部下坐後靠,重心向腳掌微靠,但不可有形(全在裡面,外形上看不出),把握尺度,似移非移,似傾非傾,若有若無,不可執著留痕。

04

上松下緊,下肢關鍵在膝蓋

下肢承受體重,膝蓋的要領很關鍵,方法出錯,容易受傷。練習不得法,站樁之後膝蓋痛,正確站樁之後膝蓋會發熱,而不是痛;膝蓋的要求,伏兔以上,筋肉往上用力;三裡之下,筋肉向下用力;膝蓋前頂(縱膝),膕窩反崩(拔地欲飛之感);大腿外側,向內裹合;大腿內側,向外撐頂,如夾一根水桶粗細的圓木。

在膝蓋這一點,上下左右前後,六面爭力,將膝蓋固定住,而膝蓋上下半月板之間,因六面力的互爭,反而得到放鬆,合力近乎為零。

膝為筋之府,膝蓋周圍,筋肉縱橫包裹,將膝蓋周圍的筋肉六面互爭抻緊,如鋼筋包裹保護膝蓋,則所承受的體重由鋼筋所順承,膝蓋半月板之間反不受力,膝蓋內部氣血循環加速,半月板得到滋養。

站樁放鬆,養足氣血,氣血充足,自動去滋養筋骨,筋骨不練自練。

如專門針對性地去做抻筋拔骨的鍛鍊,反而是揠苗助長,未得其利,反受其害,與拉筋、瑜伽、跆拳道、舞蹈壓腿,等等同流。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加強樁功訓練,雖未專門地強調抻筋拔骨,但卻真正符合了筋骨的季節變化的規律。

筋骨如同柳樹之枝條,在秋冬季節裡,氣溫轉冷,水液從枝葉回流至根部,枝葉因缺水而僵硬枯落;筋骨亦然,秋冬季節氣血藏於內,筋骨僵脆易折;春夏季節氣血川流於外,筋骨柔軟,此時加強站樁訓練,加速氣血流動,自然滋養筋骨,弱者道之用,慢慢地達到筋長骨重之效!君子務本,本固而枝榮,根據我的體認,此為站樁之根本!

相關焦點

  • 站樁功怎樣才能做到真正地放鬆,體悟
    薌老認為,站樁是為了「換勁,內力外發,弱者轉為強,拙者化為強」。通俗一點兒說,站樁是為了改變人後天的用力習慣造成的脊椎與四肢的僵死,即放棄肢體的局部用力習慣,恢復先天的脊椎用力習慣。換勁後,動作起來是脊椎在用勁,胳膊腿兒都是掛在脊椎上的附屬品,完全地放鬆,絲豪不用局部力。
  • 站樁放鬆的不傳之秘,站樁松腰的訣竅,什麼叫做下盤紮根之感
    —— 以下是正文 ——咱這裡是給大家深入一下,不理解也很正常,對於放鬆來說,只要你真正放鬆好之後,你一定會深感站樁之魅力的!初學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要放鬆,但是往往不如人意,越想放鬆反而愈緊愈僵,這是因為我們說的放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看得見的肢體動作,另一個是看不見的精神方面,只有二者都放鬆了,才能做到自然。所以放鬆應該先從精神方面入手,因為如果你練功時總覺得自己哪裡站的不對,符不符合要領,感覺好像應該是這樣的·······然後你的思想就一直處於緊張狀態,肌肉反而不能放鬆,自然動作也就不自然了。
  • 站樁的正確姿勢(詳解),站樁功的正確練法,初學者怎樣站樁姿勢 站樁多長時間最好,中醫站樁正確姿勢 怎麼站樁 方法 姿勢
    沉肩墜肘有人會疑惑,沉肩墜肘不就是肩膀放鬆嗎?哪怕沒法放鬆,我直接想著讓它放鬆不就行了嗎?哪裡這麼簡單,且聽我徐徐道來。沉肩墜肘這一動作是直接與兩手抱圓,含胸拔背,虛靈頂勁這上半身的動作直接掛鈎的一個動作,看似簡單,但是如果方法沒有正確,那就手酸吧,等你酸到抬不起的時候,你就能沉肩了,這時自然墜肘,但是要做正確,一般很少會有這種手酸到抬不起來的情況,除非是初次練習,或者體質緣故。每
  • 正確的站樁姿勢初學,初學者怎樣站樁姿勢,中醫站樁正確姿勢
    站樁可以不需要任何意念,意是意,念是念,不可混淆,當你的念頭落下靜止,則思維停止,神活,就會找到心,心隨意起,故能明察二、周身放鬆,舒適得力,四肢、關節、軀體、內臟,都儘可能放鬆,但要「松而不懈",即能維持姿勢,又不得用力。
  • 站樁的原理:站樁是如何放鬆我們的大腦和身體?
    今天我再從植物神經的角度跟大家聊聊站樁背後的原理。植物神經,估計大多數人對這個名詞很陌生。但是他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卻有非常大的影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現在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身體素質反而更弱了。不知道多少人被失眠,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折磨,更有甚者被焦慮症弄的不能正常生活。
  • 站樁,肩膀總是放鬆不下來,怎麼辦?
    老師: 肩膀緊張,松不下來,是絕大多數新練習站樁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這個是站樁過程中,尤其是最開始練習站樁的時候,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 這個過程中,先不要刻意去追求沉肩,不追求肩一定要沉下去,因為很難做到。當然也儘量不要聳肩,聳肩本身就是不對的。
  • 如何克服站樁時害怕受傷的心理?
    早上有個學員問,老師,我在站樁時,視頻引導我往下蹲時,總有害怕膝蓋會過腳尖的心理,不敢往下。感覺身體容易前傾,怎麼克服?謝謝。不知道其他站友有這種心理嗎?我說,首先你在站樁的時候,你要保證自己站樁環境是安全的。這種心理就會慢慢沒有了。說到這個,大家站樁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比較安全和安靜的地方站樁。
  • 每天站樁的好處!
    那麼,站樁的秘訣是什麼呢?——八虛。八虛是指人體的八個部位要放鬆,這八個部位是兩肘、兩腋、兩胯和兩委中(膕窩處)。所以站樁時一定要做到沉肩、墜肘、松胯、膝蓋微微彎曲。中醫裡有「真氣之所過,周身三百六十五節」,就是全身上下這麼多關節,都是氣血行走的地方。相對來說,關節處都是人體比較虛弱的地方,也是人最應該放鬆的地方,要把它們虛下來。《黃帝內經》指出:此八虛為真氣之所過。
  • 站樁姿勢不正確會如何?道家站樁正確姿勢
    老師曾說,拳可以少打,站樁則是一輩子的事情。萬事有難有易,主要在一個「恆」字。持之以恆,是一件看似簡單、單一,但是卻是極難做到的事情。對於初學太極拳的朋友,其實不必給自己立下太過宏偉的目標和任務。很多習練太極拳的朋友都是在盤架子。不妨就從每天盤架之前安靜的站一會兒,盤拳結束之後別著急走,再安靜站會兒,作為開始。慢慢如能有機緣遇到明白的老師指點,則不難窺得太極門徑。滴水成河,百川匯海。
  • 太極站樁,站的是什麼樁?
    從《黃帝內經》解讀生命,肯定生命自身不共的價值,認識內在的「神氣」,自然本然地遵循生命規律運化。太極拳習練之時,也應建立在這個「神氣」的層面上,正念、正思維地觀照運化,放空智見和人生所謂的定解,立足腳根豎起脊,拓寬眼界放平心。站樁時脊背要放鬆。
  • 精選 | 站樁最難過的一關,你過了嗎?
    筋骨關第一處為肩頸拙力,由於普通人的用力習慣都是端著肩膀讓肩頸肌肉用力,所以松肩頸為站樁入手第一步。記得我剛開始站樁的時候,最累的不是腿而是肩和脖子,腿累了會發抖,但我還可以堅持,畢竟腿的力氣要大,而肩膀累了卻酸痛難當,忍不下去了。此關如何過?無他,放鬆。將這些酸痛的肌肉放鬆,讓肩胛後背的肌肉發揮作用,去支撐肩膀的重量。
  • 放鬆的原理站樁打坐通用(試著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會緊張)
    放鬆很重要,重要到排在站樁的第一要領,打坐的第二要領,打坐第一要領是止。今天我們只談放鬆的問題。
  • 站樁的好處有哪些?
    一、站樁的好處增強上實下虛的體質,增強平衡能力,造就不空狀態。所謂不空狀態,就是身體處處具備不定向支持力,具體表現為打不壞、拆不散的高穩定間架結構。造就機體內在貫通狀態。使力量傳導暢通無阻,以形成軌跡複合運動所造就的「勢」的極大限度的發揮。培養精神氣勢。
  • 站樁:一種簡單的補氣法教學
    如果下面的地虛了,森林被亂砍濫伐,水土流失,那麼,上面的天就變實了,沙塵暴會籠罩天空。 那麼如何來改善這一狀況呢?國家的政策是植樹造林,讓下面先實起來,下面實了,上面自然就虛了。 中醫養生的道理也一樣,要讓上焦的心肺之氣降下來,先要讓下面的肝腎之氣充實起來。方法之一就是站樁。
  • 功效:站樁對焦慮症等情緒症狀有效嗎?
    我們在練習站樁的過程中,只要保持好正確的姿勢,便會使濁氣下沉,清氣上升,大腦也可以得到適當的放鬆,相對地減弱植物性神經系統活動,降低生理的喚醒程度,從生理的角度調控了情緒。因此,站樁是可以通過適當的主動性調身和調息來調整練習者的生理因素,從而很好地改善練習者的情緒狀況。
  • 站樁的根本是讓人氣機中和,讓虛實整合
    真正的功夫在於內圈,內圈表現出來的是含、是養、是整體、是根本。我們站樁是為了更好地調整虛實關係,調整母體與用的關係,所以我們的虛不是整體的虛,我們的松也不是整體的放鬆,就是在屬於陰、屬於內圈的這塊,必須要放鬆到照海穴。所以我們放鬆時要從眉間放鬆,脖子放鬆,下頜內扣脖子內藏使心氣放鬆下來,小腹放鬆。
  • 站樁:循序漸進,假以時日,必有所成
    第五、調整樁架的時候可以用點勁,站樁的時候不要用勁了!調整樁架,肯定是要用點力氣的。但是調完之後,要在保持樁架的基礎上,把肌肉慢慢放鬆下來,一絲絲的放鬆。剛開始一放鬆,樁架就散了,又恢復原狀了。不要急,也不要怕,這是正常的。
  • 腎氣不足練站樁,每天站樁10分鐘,腎氣充足,元氣滿滿,好處多
    ,是精神和形體儘量的放鬆。首先應該是思想和意識的放鬆,站樁的時候,要放下所有的主動思慮,摒棄雜念。其次是形體上的放鬆,從頭到腳,從臟腑、骨骼、肌肉到皮膚、毛髮,再到體表,全身上下應當無處不松。2. 靜站樁的時候,要選擇比較安靜的環境,其次是要身心清淨,專注於眼前的事物,心不要想著其他事情,眼睛不外視,耳不外聽。
  • 意拳堂—站樁主題生活館:邯鄲首家傳授站樁養生的主題生活館
    站樁,不受時間、地點、年齡、性別的限制,隨時隨地,只要能站立的地方就可以練習。站樁,不守丹田、不講周天,只需身心放鬆、呼吸自然、撐起間架即可鍛鍊身體。站樁,不需要任何器械輔助,不會出現任何偏差,是真正意義上純天然綠色體療方法! 二、通過站樁能達到什麼效果呢?
  • 每日站樁 | 每天都站樁,不知道要領和禁忌可要吃大虧了!
    以腰肌勞損為例,腰肌勞損的病人腰部肌肉沒有一個是鬆軟的,站養生樁的放鬆作用、肌肉的張力性運動和使血液循環旺盛的機制都是治療腰肌勞損的好方法。練站養生樁一周左右就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好處,感到輕鬆愉快,而且這種感覺是隨著進程逐日增長的。下邊分享站樁的要領,不懂這些要領就等於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