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除了6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之外,還有很多的師範類高校,以及開辦師範類專業的學院。每年從教育相關專業畢業的上百萬的應屆生,最大的出路就是拿到相應教學段後報考教師招聘考試。近期社會上流傳著教師編制可能會取消的消息,這對教育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1月22日,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18年工作要點》中指出:教師職稱改革將從中等職業學校開始,待取得相關成效之後,再向各大高校展開。後期改革可能會實行按崗聘用、合同管理,並取消原來存在的津貼和補貼。
教師編製取消的消息確實是真的,但是不包括義務教學階段的教師,也就是說中小學教師的編制不會被取消。教師作為教育事業單位公職人員,需要增強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獲得感,從而推動人才發展和教育事業進步。
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其中指出:要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提升鄉村教師待遇,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政策;民辦學校與教師籤訂合同,保障其福利待遇,為教師足額繳納「五險一金」。
公招教師編制和教師聘用制有什麼區別?
教師公招指的是公立學校的教師招聘,各地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上報相應的人事部門,人事部組織當地的教師社會招聘考試。通過教師招聘考試的老師會進行相應的人事關係轉接,之後就成了教育事業單位的國家公職人員。對於大多數公招教師來說,雖然每月拿到手的工資不是很高,但好在工作穩定、福利齊全、補貼,以及較長的假期,也能吸引一大批優秀人才報考。
教師聘任制採用合同制形式,求職者直接與學校建立勞務關係。公招教師編制與教師聘用制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區別:
1、畢業生在離校前,學校會對每個學生的就業單位進行統計,如果應聘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銀行、國有企業等具有人事檔案管理權的單位,學校會郵寄人事檔案、報到證到用人單位;如果學生應聘的是外企、民企或者未找到工作,學校會將學生的人事檔案郵寄到考生生源地的人社局(人才市場)。公招教師的人事檔案在學校,由學校管理,即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聘任制教師的人事檔案在人才市場,人事關係和檔案不屬於單位管理,即事業單位非編人員。
2、公招教師和聘任制教師的不同體現在薪資支付上,在編教師的工資福利由國家財政局(地方財政局)統一撥款,且福利完善,享有各種勞保、職稱、學歷、幹部待遇;聘任制教師的工資福利由單位支付,根據教師工作內容差異性進行適當調整,節假日福利與在編教師類似,但補貼、工資會比在編教師低很多。
3、公招教師進入學校工作後,一般從事相對固定的工作,有較為完善的職業發展方向。聘任制教師有兩個工作方向,一是從事工作能力要求、技能要求較高的研究、科研工作,作為技術人才引起,這種福利較高,聘任制公務員的年薪能達到60萬;另一種就是為了彌補短期內師資力量的不足,即「代課老師」,這種用工時間較短,多為短期合同工,福利待遇比較低。
同樣為財政局的全職工作人員,非事業編制合同工的工資就要比編內人員低2000元左右。目前各地區都在積極發展教育事業,重慶下半年的事業單位招聘也以教育、醫療為主,引進優秀人才,增加教師數量。城鎮地區聘任制教師招聘數量極少,大多數都是公招教師!
很多人都說教師的工資太高,工作清閒,應該把他們的工資降一點。實際上,教師工作是否辛苦,只有自己試過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