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765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今年世界上發生了太多事情,從我們身邊的疫情,到日益緊張的國際關係。我和先生經常會在飯桌上對剛發生的新聞聊幾句,還看到新聞說,美國要求關閉休斯敦中國大使館!
先生很憤慨:「他們還真的是無視外交規則啊!」
還沒等我接話,坐在一邊的哥哥就說:「就是,美國太討厭了,就應該把他們大使館也關了!」
我一驚,隨即問道:「那不是等於,別人打了你,你覺得不對,但是又用同樣的手段打別人嗎?」
哥哥沉默地想了一會兒說:「可是國家和國家之間,應該和我們不一樣吧。」
其實我知道,如果不是我和先生總在一起討論這種事情,哥哥是絕對不會主動關注的。因為他覺得:「跟我有什麼關係?」有次和哥哥的老師聊天,她說:「這代孩子對政治時事就是這個態度,若非考試需求,他們才不會將目光從遊戲和二次元中抽出來關注!」
滑世代的「兩耳不聞窗外事」
哥哥這代人,被稱為「滑」世代,從出生以來智能終端就已經很普及了。他們只需要從海量的信息中,低頭「滑」走那些自己不關心的,就能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虛擬世界中。可以不和父母過多的交流,也可以不關心外面發生了什麼。
甚至很多家長都抱有這樣的觀點:那些新聞跟我有什麼關係?隨著知識積累和閱歷的豐富,我們會漸漸發現,這個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發生的事情,都在或多或少,以自己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換句話說:「世界的各部分是密不可分的。」
我用繪本跟孩子聊「時事」
在父母課堂中,我建議父母們定期和孩子討論熱點事件,有些父母就說:「孩子的時間應該用在學習上,跟他們聊時事新聞,也聽不懂啊!」而另外一些家長,卻在抱怨:「我真不知道應該和孩子說點什麼!」
這裡有一些小建議:不會和孩子聊天的爸爸媽媽,或許可以試試跟他們討論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小到所在城市某條街道的翻新,大到大洋彼岸的遊行。如果找到方法,這種聊天會讓孩子大有收穫哦!
1、 用一個新聞拓展知識
當我和先生聊一條新聞時,遇到熟悉的知識領域,就可以直接和我們一起討論。而妹妹則有點跟不上節奏,比如上次我們聊到中印在班公湖的對峙,我和先生去那裡旅行過,而哥哥是資深地理愛好者。
我們就找出地圖,給妹妹看,這邊是中國,那邊是印度。以這件事兒為出發點,妹妹靠瀏覽網絡,自己補全了關於印度的大部分知識。
2、 討論鍛鍊孩子表達觀點
如果是社會新聞,我建議父母可以給孩子簡化一下整個事情發生的經過,用他能懂的語言表述一遍。尤其是跟他切身相關的,比如別的學校發生的事情。聽完之後,我們可以問問孩子的觀點。或者用幾個問題來引導他思考,說說自己怎麼看。這樣不但能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還能鍛鍊他的表達能力。
3、 引導孩子深度思考
就像文章開頭,我和哥哥的對話一樣。在進行鍛鍊之前,孩子的思考比較直接。你打我,我就打你。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無論是歷史還是政治科目的學習,都需要更多的思考能力,甚至材料聯想能力。所以這種就時事新聞的討論,可以多來幾輪問答,引導孩子更深入地思考問題。
六大公民議題培養未來領導者
前陣子去南方拜訪一位朋友,她女兒正在準備劍橋的面試,我們聊起來這些世界名校的選拔標準。朋友對我說:「他們很關注孩子的眼界,有一種培養世界公民的感覺。」
即便不去考世界名校,我認為這種格局和眼光孩子還是要有的,正如雨果獎科幻作家郝景芳在其《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中所提到,解決人類大問題,才能成為影響世界的傑出人物。這往往是我們的教育中缺失的一環。
然而這些大問題,並非只有大孩子才能去了解和討論,而是需要從小潛移默化地讓孩子了解。如果新聞太過抽象,爸爸媽媽不如從繪本著手,幫孩子更具象去接觸這六大公民議題。
第一:保護我們住的地方
繪本推薦:《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
適合年齡:3-6歲
在跟孩子討論環保議題時,可以開一個腦洞,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會發生什麼事情。可愛的企鵝掉進海裡,北極熊的眼神絕望,水龍頭不再有水...
即便不認識字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地球被「吃掉」後的悲傷。這時就可以告訴孩子,你只要做好節約用水,不用塑膠袋這些小事兒,也能保護地球不被「吃掉」。
第二:動物,是最好的朋友
繪本推薦《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
適合年齡:3-7歲
動物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但是該如何對他們好呢?給他們穿上人的衣服嗎?在保護動物時,我們總在從人的角度考慮。但真的站在動物的立場上,才算是真正的尊重。讀過這本書,或許孩子就會拒絕小型室內動物園了。
第三:守護你的家園
繪本推薦:《街道是大家的》
適合年齡:6-10歲
孩子的公德心,應該從守護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開始。繪本講述的是委內瑞拉發生的真實故事。小朋友們活動的空間被越來越多的房子侵佔,孩子們決定聯合起來,喚起大人們的注意,建造一個專屬遊樂場。
我們可以用這個故事讓孩子明白,即便是孩子,也有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力和義務。
第四:女生和男生到底有什麼不同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很容易發現自己的身體與爸爸媽媽不同,日常生活中也會發現個其他異性小朋友不一樣,或許還有一些問題比如說:我是從哪裡來的;叔叔親我我不喜歡怎麼拒絕,你會怎樣和孩子解釋呢?每個孩子都是寶貴的生命,教給她該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繪本推薦《不要隨便摸我3本》適合年齡:2-6歲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很容易被社會刻板印象貼上標籤。我們通常比較關注女生的獨立和自由。卻忘了讓男孩知道,女生也可以很強大。這本書最讓我動容的是上面這部分。性別只是生理不同,並不代表女生必須懦弱,男生必須強大。
第五:為什麼我們不一樣
繪本推薦:《我想有個家》
適合年齡:3--6歲
怎麼向孩子解釋,這個世界有人需要我們救助,需要伸出援手。這部繪本從一個流落街頭老鼠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誇張的拼貼風格,和讓人忍俊不禁的情節中,讓孩子明白為什麼有人和我們不一樣。
第六:什麼叫生而平等呢?
繪本推薦:《呼喚自由:Fannie Lou Hamer的黑人民權運動精神》
適合年齡:9-12歲
前陣子美國黑人為了權力遊行,哥哥不大明白,我們就找了這個繪本給他看。這是美國人權鬥士Fannie Lou Hamer的人物傳記。文字部分是充滿節奏感的詩歌體,從書中的內容既能了解到主人公的勇氣和力量,也能幫孩子了解到"平等是爭取而來"的基本觀點。
凌晨媽媽來叨叨:
今天的內容或許看來有點像"屠龍術",但其實,孩子從學前到小學這個階段,學習任務並不重。正是培養他們對公共事務,世界局勢興趣和思維的最佳時刻。在繪本的閱讀中,抽象的概念化身具體的故事,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記憶。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只要成績不關心孩子的感受,家長這樣「畸形」的愛,給還不如不給
模仿遊戲提升孩子「雙商」,心理學家:出現這種行為要及時幹預
3歲寶寶暖心安慰媽媽,哈佛教授:情商是孩子未來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