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醫學生 最全醫科高校轉專業政策來了!

2020-08-17 高考志願君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高考志願填報讓不少考生和家長犯了「選擇困難症」。萬一落選心儀專業,是否可以先踏入學校,再找機會轉專業?

我們了解到,醫科類不少高校均實行相關政策支持學生轉專業,並逐漸拓寬輔修條件,減少「高考定終身」的情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個性化發展。如果被不喜歡的專業錄取了怎麼辦?大學能轉專業嗎?轉專業政策是什麼?看看今天這篇文章或許你能找到答案。

天津醫科大學

轉專業政策針對於全日制本科一年級在讀學生,僅接收高考理科考生。在學期間必修、專業限選課程無不及格,不得有補考課程。

轉專業考核:轉專業考核為綜合課程考試,科目涉及系統解剖學、醫學基礎化 學、醫學細胞生物學、組織學、高等數學、醫用物理學。

錄取辦法:根據高考成績、CET4 成績、綜合課程考試成績計算轉專業總成績。按照轉入計劃數從高到低依次錄取,確定擬接收學生名單。

轉專業初審成績 = 百分制高考成績 * 40%+ 百分制 CET4 成績 * 20%轉專業總成績 = 百分制高考成績 * 40% + 百分制 CET4 成績 * 20% + 綜合課程考試成績 * 40%

南京醫科大學

要求平時成績(平均學分績點折算,不含公選課)不得低於總分的60%(總分=平時成績+面試成績)。

申請轉入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兒科、麻醉學、精神醫學專業的,平均學分績點排名不低於本專業年級前10%;申請轉入其他專業的,學校對成績不做限定性要求,由各學院自行設定轉入標準;高考文科招生學生不得申請轉入只招收理科考生的專業;臨床醫學八年制、臨床醫學本科(卓越創新班)、生物醫學工程(本碩連讀培養)暫不納入接收專業範疇。

申請轉入臨床醫學專業的,由第一、第二臨床醫學院共同組成面試小組,成員包括專家評委和學生評委,其中學生評委評分佔面試成績的20%。

徐州醫科大學

主要針對在校學習滿一個學期且完成計劃規定課程考核的在校一年級學生(不含定向學生、專轉本學生、「4+0」及「3+2」聯合培養學生)進行選拔。

申請條件:

1、申請轉專業學生已考試課程沒有不及格。

2、申請轉入臨床醫學(含方向)、兒科學、精神醫學、眼視光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所學課程(不含軍事、體育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內公選課)平均學分績點排名在本專業前20%。申請轉入除上述專業外的其他專業,不作排名限制。

3、麻醉學(5+3銜接)專業運行機制相對獨立,自身實行動態調整,不接受學生轉入,學生可以轉出。

4、學生申請轉入大類招生專業,轉入後具體專業按照轉入專業類分化方案進行分化。

麻醉學、臨床醫學(含方向)、兒科學、精神醫學、眼視光醫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臨床藥學專業,控制在當前年級專業總人數的10%以內(含);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康復治療學、醫學影像技術、生物醫學工程類、醫學檢驗技術、公共管理類、藥學類、護理學類、生物科學類、計算機類專業,轉出比例不限。

筆試:根據填報專業參加規定課程考核,考生按筆試成績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以錄取計劃總人數1:1.5的比例,進入面試環節。

面試:學校組織專家對成績符合轉專業條件的學生進行面試,學生隨機抽取試題。

學生總分=筆試成績(100分制)*80%+面試成績(100分制)*20%

溫州醫科大學

申請轉入五年制醫學類專業的,平均學分績點排名不低於本專業(專業大類)年級前15%。

申請轉入其他專業的,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做統一限定性要求。學生在校修讀期間有明顯專長,並已取得相應成果,且課程平均績點在3.0以上,可不受學習成績專業排名的要求限制進行轉專業申請。

南方醫科大學

申請轉入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兒科、麻醉學、精神醫學專業的,平均學分績點排名不低於本專業年級前10%。

申請轉入其他專業,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做限定性要求。學校宏觀控制轉專業人數,各學院提供的各專業轉入人數原則上不少於當年招生人數5%,對於就業率低和教學資源不足的專業,可適當控制轉入人數。高考文科招生學生不得申請轉入只招收理科考生的專業。臨床醫學八年制、臨床醫學本科(卓越創新班)、生物醫學工程(本碩連讀培養)暫不納入接收專業範疇。轉專業工作在每學年春季學期進行,轉專業學生可試讀一個月,如不適應,本人提出申請可回原專業學習,但在校期間不得再次申請轉專業。

廣州醫科大學

轉專業政策針對在讀一年級的全日制本科生,必修(含限選)課程第一、二學期平均學分績點分別不低於2.0, 且無緩考、缺考及考試不及格記錄。

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宏觀調控轉專業總計劃數:(1)少於60人的專業,轉入人數原則控制在專業現有人數15%-20%;專業也可以在此基礎_上適當增加轉入人數。(2)大於60人的專業,轉入人數控制在專業現有人數的10%-15%。學生可以在一年級的第二學期申請轉專業,且只可選報一個同年級專業,經批准後在二年級的第一學期轉入。

河北醫科大學

新生入學後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條件是全日制本科在讀學生在第一學期所學課程考試全部合格,無重修記錄,且必修課平均學分績在本專業年級排名前15%(含15%)的可以提交轉專業申請。最終轉專業接收的計劃數,是教務處根據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的實際情況和各專業計劃缺額數擬定的。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在第二學年開學第一周,優秀學生可按規定申請轉專業。申請轉專業的學生僅限於普通全日制一年級優秀本、專科有籍在校生(不含專升本、公費醫學生、「3+2」轉段、校企合作等特殊類型招生的學生)。普通本專科生第一學年必修課平均學分績點在本年級本專業排名前10%的學生,有資格申請轉入同年級同層次其他專業(不得跨文理大類)。學校根據當年的轉入計劃,按照專業志願優先的原則,依據必修課平均學分績點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內蒙古醫科大學

各學院要對申請轉專業學生的資格進行嚴格審核,各專業申請轉出學生人數原則上控制在該專業人數的20%以內。

申請轉專業的學生每生可申報2個專業,2 個專業筆試科目必須一致。轉入和轉出專業同屬一個專業類的學生不能申請轉專業。

筆試科目為:大學英語;大學數學(轉理工類專業) 或大學語文(轉文史類專業)或大學蒙古語文(轉蒙古語授課專 業)。學校將在教務處官網公布轉專業課程考試大綱,通過筆試的學生按照1:1.2的比例進行面試。

哈爾濱醫科大學

各專業轉出人數比例不得超過本專業本年級在籍學生總數的1~2%;

學校根據授予學位類別將專業分為授予醫學學士學位專業(Ⅰ類專業)和授予非醫學學士學位專業(Ⅱ類專業)兩類。

Ⅰ類專業:臨床醫學(含俄語班)、麻醉學、醫學影像學、兒科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衛生監督等7個專業。

Ⅱ類專業: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臨床藥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護理學、法學、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等9個專業。

轉專業只能在Ⅰ類專業之間、Ⅱ類專業之間互轉,Ⅰ類專業和Ⅱ類專業之間不能轉;

五年制的各專業學生不能轉入基礎醫學(「5+2」本碩連續培養)專業,基礎醫學(「5+2」本碩連續培養)專業學生可以轉入Ⅱ類專業;臨床醫學(「5+3」一體化)、臨床醫學(「5+3」一體化,專業碩士兒科學)專業暫不納入轉專業範圍。

學生轉專業僅限一次,轉入新專業後不得再次申請轉專業。

中國醫科大學

臨床醫學(紅醫班)、臨床醫學(「5+3」一體化)、臨床醫學(「5+3」一體化)(兒科學)及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不納入轉專業範圍。

各專業可轉入人數不多於當年報到入學人數10%。

成績要求:學年加權成績排名位於所在專業前15%。

轉專業綜合考核成績=100*(第一學年加權成績/專業第一名加權成績)*高考成績係數的平方。

加權成績=∑(單科必修課考試成績*該科學時數)/總學時數;體育和《軍事技能》訓練不計入計算但需考核通過。

大連醫科大學

處於入學第二學年第一學期初、學習成績優異,第一學年的考試課平均績點≥4.0,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成績在本專業排名前40%,且無緩考、缺考及不及格記錄的:

臨床醫學專業和口腔醫學專業可轉入的學生名額不超過該專業、該年級招生計劃數的3%,其它各專業不超過該專業、該年級招生計劃數的5%。

學生入學後第二學年第一學期初,按學校公布的時間正式提交轉專業申請,且在校期間僅此一次申請轉專業機會。

錦州醫科大學

學習成績優異,且第一學期期末或第一學年末必修課課程平均學分績點位於同專業前5%(含5%)的學生可以申請轉專業。

學生在大學一年級第一、第二學期結束時可申請轉專業,且只能選擇一個專業。

轉專業不允許跨文、理類別申請。

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麻醉學專業兩次轉入學生總數不超過該專業當年實際招生數的3%,其餘各專業兩次轉入學生總量不超過專業當年實際招生數的5%,具體以每年實際招生人數為準。

福建醫科大學

第一學年第一學期平均學分績點(以必修課程第一次成績計)位於同年級同專業排名前15%(含15%)以內。

高考文科考生申請轉入只招收理科考生的專業;高考理科考生申請轉入只招收文科考生的專業;不分文理科招生省份,未選考物理的考生,申請轉入按福建醫科大學在閩招生本科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首選科目為物理的專業;

在學期間只能在第一學年第二學期提出轉專業申請,轉專業每次只能申請一個專業,在學期間只能轉專業一次。

各專業轉入學生數量控制在該專業當年實際招生數的5%以內,具體以每年公布的計劃指標數為準。「5+3」一體化相關專業不納入接收轉入專業範疇。

轉專業綜合成績=第一學期學習成績分((課程成績×課程學分)之和÷課程學分之和)*60%+轉專業考試成績*40%(公式中的課程不含任意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轉專業綜合成績相同,則按學分績點由高到低排序。

重慶醫科大學

專業選擇可在高考招生所在生源省同一錄取批次專業之間互選或者從上一錄取批次專業轉入下一錄取批次專業(註:四、五年制專業不得轉入「5+3」一體化臨床醫學專業)。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原則上只能在入學一年級末轉專業一次。教務處於每年 5 月中旬向全校公布轉入、轉出專業的名額。

學生申請轉出時,按學生所在專業第一學年的必修課平均成績進行排序,排名前 25%具有申請轉專業資格。

凡報名轉入臨床醫學、兒科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精神醫學專業的學生均須參加由學校組織的統一面試,面試成績佔綜合成績的30%,面試工作在下半年開學前進行。

接受轉入臨床醫學專業時,按綜合成績優先、參照志願的原則進行排名和錄取;接受轉入其他專業時,按申請轉專業學生的綜合成績進行排名和錄取。

綜合成績計算方式:

綜合成績=第一學年必修課平均成績*70%+面試成績*30%

遵義醫科大學

1、科類要求:體育類學生只能申請轉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或運動康復專業;公共事業管理、護理學、應用心理學專業文理兼收;其他專業原則上文理不能互轉。

2、課程要求:為保證轉專業後的學習效果,一年級學生申請同級轉專業,二年級學生原則上申請降級轉專業(課程設置相近的專業學生可申請同級轉入,如麻醉學專業申請轉入臨床醫學等)。

3、身體要求:申請者必須符合申請轉入專業身心健康要求。

考核錄取辦法:以課程成績(佔60%)和面試成績(佔40%)為主要考核依據,實行「專業清」錄取原則。

寧夏醫科大學

僅在校普通高等教育的全日制一年級本科學生可轉專業,各專業轉入、轉出學生的人數,原則上均不得超過本專業年級人數的5%。

理學與管理學學科門類的專業之間可以互轉。醫學學科門類的專業可轉入理學或管理學學科門類的專業。理學與管理學學科門類的專業不得轉入醫學學科門類的專業。文科類學生只能轉入文科類或文理兼收的專業。

轉專業學生選拔採取一年級必修課總平均成績(算術平均分)排名的方式。

廣西醫科大學

第一學年所學課程成績的平均學分績點在3.0及以上(平均分數達80分及以上) ;

第一學年的學分績點排序在該專業允許轉專業名額範圍之內(以申報轉專業的人數進行排序) ;轉出專業的學生人數嚴格控制在同年級本專業入學人數的10%以內。按照成績擇優錄取;學生申請轉專業應在第三年開學的第三周辦理完畢。

為了保障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國內大多數高校都推出了比較寬鬆的轉專業政策。一般來說,大部分高校轉專業多安排在大一、大二階段。很多學校也都降低了轉出「門檻」甚至無要求,但轉入會設置考核。各校具體轉專業政策、方式,大家可以查詢學校官網或諮詢招辦。

今日話題討論

如果你被不喜歡的專業錄取了

編輯:劉孟如

審核:李大囂張

終審:Derek

相關焦點

  • 準醫學生 最全醫科高校轉專業政策來了!
    萬一落選心儀專業,是否可以先踏入學校,再找機會轉專業? 我們了解到,醫科類不少高校均實行相關政策支持學生轉專業,並逐漸拓寬輔修條件,減少「高考定終身」的情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如果被不喜歡的專業錄取了怎麼辦?大學能轉專業嗎?轉專業政策是什麼?看看今天這篇文章或許你能找到答案。
  • @醫學生 最全醫科高校轉專業政策來了
    萬一落選心儀專業,是否可以先踏入學校,再找機會轉專業?我們了解到,醫科類不少高校均實行相關政策支持學生轉專業,並逐漸拓寬輔修條件,減少「高考定終身」的情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個性化發展。如果被不喜歡的專業錄取了怎麼辦?大學能轉專業嗎?轉專業政策是什麼?看看今天這篇文章或許你能找到答案。
  • 河北醫科大學成立全科醫學系 招收定向免費醫學生
    絕大部分專業面向選考「物理+化學+生物」的考生  轉專業需滿足一定條件  「學校主要以理科專業為主。」何龍提醒,作為一所醫學類院校,物理、化學、生物這三門科目在醫學類專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想要報考醫學類院校的同學如果選擇「物理+化學+生物」的組合,那麼在填報志願時,絕大部分專業都不受限制。他認為,新高考改革後高校專業間錄取最低分差明顯增大,「冷門」專業將有可能遭遇生源危機,因此高校不僅要重視學校的知名度,也要重視專業的知名度。  關於學校支不支持轉專業?
  • 國內部分醫科高校專業轉換政策匯整
    正值高校錄取時,卻怕專業難心儀。萬一你被調劑到非直接心儀專業或者錄取後發現不喜歡當初選擇的專業,你該怎麼辦?我們上一期為你轉換專業做了指導並給予了支招。今天我們就醫科類高校專業轉換政策進行了收集匯整,供需要專業轉換的考生查找專業轉換政策。
  • 【公費生】公費師範生、醫學生、農科生政策解讀
    截至2016年底,全省每千人口基層衛生技術人員1.86人;醫師隊伍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僅佔18.85%;全省基層醫療機構註冊全科醫師2850人,僅佔執業(助理)醫師的4.9%,遠低於國際上30-60%的平均水平,遠遠不能滿足群眾衛生健康需求。2017年省屬公費醫學生政策應運而生。
  • 重磅 | 關於公費醫學生,這些政策要知道!附2018年公費醫學生錄取分數!
    昨天為大家解讀的是公費師範生政策,除了公費師範生之外,還有公費醫學生以及公費農學生也是每年不少學生和家長頗為關注的政策,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公費醫學生的政策解讀
  • 今年山東公費醫學生新增預防醫學專業 專科醫學生設在普通類常規批
    7月24日,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了解到,我省繼續實施師範生、醫學生、農科生(以下統稱為「公費生」)公費教育政策,以及市級政府委託高等院校培養師範生(以下簡稱「委培師範生」)試點,擴大計劃成為公費生在今年的一大看點。
  • 重慶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把「醫學生」培養成「好醫生」
    圖為神經內科專業醫師正在教學。        從「醫學生」到「好醫生」的角色蛻變,絕不是一紙大學畢業證那麼簡單。從2014年開始,國家大力推進以「5+3」為主體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這意味著,一名醫學生想成為一名醫生,在經過五年的本科系統培養之後,首先要到國家認定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進行三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通過考核並獲取職業資格許可之後,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臨床醫生。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是重慶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具有完善的學歷教育和畢業後醫學教育體系。
  • 錄取的專業不合心意怎麼辦?來雙一流高校轉專業政策匯總
    不少同學在志願填報的時候,為了提高錄取機會,選擇服從專業調劑。但是,如果入學後發現選的專業不合心意,那能不能轉專業呢?今天,小編就跟同學們聊一聊「大學轉專業的政策」。雖然有的高校轉專業比較容易,但高考直通車建議考生不要頻繁地轉專業,尤其在新高考改革之後,有的專業對考生的選科還有要求,如果相應科目的基礎知識不牢固,轉專業更要「三思而後行」。
  • 廣東2015屆高校畢業生醫學類招聘會在南方醫科大學舉行
    昨天來招人的不僅有省內醫療機構,還有四川、浙江等外省單位。  昨日,廣東省2015屆高校畢業生醫學類專場供需見面會,在南方醫科大學校舉行。  為配合這一政策,今年8月底,廣東省內40家三甲醫院成為首批培訓基地,按照國家要求,進入基地培訓的畢業生們,特別是本科生,將作為住院醫師在臨床崗位上輪轉三年。培訓結束後再找工作。  昨日招聘會上,上海長徵醫院2015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計劃招收臨床醫學專業140人。培訓時間為本科生三年、碩士生兩年、博士生一年。然而,一個上午才收到20份簡歷。
  • 最新@山東免費醫學生最全的介紹:本科5年
    2、免費醫學生為5年制本科生,3、在校學習期間每年可享受4000元補助,4、畢業後須到鄉鎮衛生院從事不少於6年的醫療工作。1、根據該《辦法》,免費醫學生為5年制本科生,培養專業是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2、免費醫學生在校期間免除學費、住宿費,並由省財政撥款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首招179名公費醫學生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今年將招收179名公費醫學生。圖為建設中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資料片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獲悉,2019年山東公費生及委培師範生招生方案出臺,根據計劃,全省安排公費師範生招生計劃5000人,公費醫學生招生計劃1300人,公費農科生招生計劃360人。啟動委培師範生招生工作,招生計劃637人。
  • 公費生和委培生招生政策來了!首招公費專科醫學生和委培師範生!(附招生計劃)
    今年三類公費生與委培師範生招生計劃為7297人,在政策上,公費專科醫學生和委培師範生均從今年開始首次招生,也就是說大家可選擇的形式更多啦!具體政策是如何規定的,計劃有多少?一起來看吧!公費本科醫學生培養任務由山東中醫藥大學、濱州醫學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濰坊醫學院、濟寧醫學院等5所高校承擔;公費專科醫學生培養任務由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3所高校承擔。
  • 為防醫科成"跳板" 交大醫學院只允許高分專業轉低分專業
    以2013級交大轉專業學生為例,機械動力類、經濟類、電氣工程與自動化、船舶與海洋工程、信息安全等是熱門轉入專業。  這些數字讓人看到隱憂,也是教書育人並致力培養優秀人才最終走向治病救人之路的醫學院普遍的痛。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醫改政策研究專家李玲透露,近幾年,我國每年培養的醫科畢業生都在60萬人以上,最終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約六分之一。
  • 浙江首批全科醫學生畢業後去哪了
    吳麗萍和陸南都是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定向培養的全科醫學生。按照規定,他們畢業後都將前往當地基層醫療機構服務。  但畢業後,兩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前者紮根基層,履約做了一名全科醫生;後者繳了違約金,考上浙大醫學院外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 2020年大學轉專業最新政策公布
    2020年大學轉專業新政策已經公布,現將政策圖文進行分享。供考生們查看。醫科類高校轉專業政策醫學類專業不得轉至非醫學類專業
  • 國內5所頂尖的醫科大學,醫學生做夢都想考入
    近幾年,醫學生就業環境門檻變高,有些地市級的好醫院都有碩士學歷要求,而且在職位晉升方面,本科生取得醫師資格證後,需要工作5年才能晉升為主治,而碩士畢業生只要2年即可晉升,因此考研成了大多數醫學生的選擇。
  • 醫學生前途如何?是否本科畢業即失業?看醫科大學錄分就知道了
    很多勸高三學生不學醫的人會經常說,專科或者本科醫學專業生,畢業即失業,大概每年有8成的醫學生改行, 如果在一二線城市,專科本科基本是畢業即失業,二三甲醫院想進基本不可能,三四線城市才有一點點機會,還要關係硬,現在縣醫院都要碩士了,當然就算你是碩士博士,如果二年沒考到執業醫師證一樣要失業,雖說碩士博士學歷高,但考證也不一定能過,每年有大量醫學生畢業,競爭非常激烈,那麼為何還有這麼多人學醫呢?
  • 【招生政策】2020年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招生政策
    我縣今年獲得4個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名額,其中本科3個,專科1 個,培養專業為臨床醫學專業(全科方向)、中醫學專業(全科方向)。本科學制5年,專科學制3年,以全日制形式進行普通高等醫學學歷教育,定向醫學生(包括本科、專科)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本科生還可獲得每人每年2500元生活費補助等相關優惠政策。
  • 美國醫學生回饋社會的3大方式,準留學生注意了!
    作為醫務人員後備軍團的醫科學生,除了在遇上這種緊急狀況外,他們又是怎樣回饋社會呢?讓美國英文學院(AAE)為大家分享一下美國醫學生幾個常見的「回饋途徑」。1.這導致很多患上小病(如:感冒,發燒,咳嗽等常見症狀)或者來自貧困家庭的人,根本無法在最有需要時,及時就診,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因此,為數不少的醫學生會選擇與自己學校有關係的診所(合作或直屬)進行義診。根據診所規模及資源的不同,義診的醫學生所負責的工作也相對不同,其中包括:收集病人資料&病歷,為病人進行體檢,抽血,試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