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從摒棄自以為是開始

2021-02-19 明教育
上周,和一個朋友見面,她的孩子才1歲,就為孩子的「起跑線」焦慮的不行,問我要怎麼教育孩子,該報什麼班?

也是上周,另一個朋友,女兒才幼兒園就給報了7個輔導班,還給我說孩子都特別喜歡,而且還有繼續報班!

前天,我和一位小學校長的朋友聊天,他給我講他學校裡一個五年級的孩子因為嫌學校的飯菜不好吃,媽媽每天送到學校門口,還經常在學校門口給自己的孩子餵飯。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勸說後,媽媽還振振有詞說,「孩子長身體,吃不好怎麼行?誰負責啊?」

還有一個更猖狂的,一個曾經給高幹做過秘書的老兄,為了讓孩子未來考個好大學,最終能進政治局,幾乎剝奪了孩子所有的除睡覺和上課之外的時間。我問,「孩子的童年失去了怎麼辦?」老兄給我說,「別擔心,付老師,我已經和孩子商量好了,我們苦這幾年,等考上了大學,給孩子請半年一年的假,把以前沒有玩的,失去的都補回來」。
因為承擔生命教育課程研發的原因,從去年4月上海一位高中生的跳橋事件起我開始對青少年自殺事件開始做深入研究。我從沒有像現在如此糾結,我寧願相信上面我舉的這些例子都只是極端的個案,更希望沒有。

中華文化和文明智慧中,把最美的語言詩句都給了父母親。尤其是自己有了孩子後,我能時時處處感受到為人父母的不一樣,尤其是那份無私深沉的愛。偉大的父母何以讓孩子的教育變得如此不顧一切地榨乾孩子所有的心氣和心力?為什麼接二連三的孩子跳樓、跳橋自殺都沒有真正喚醒父母?有人說, 「父母也無奈啊,考試指揮棒在那,父母怎麼辦?父母也可憐啊,我們是被逼的啊!」;有人說,「不就是因為愛孩子嗎?不愛才不這樣呢。」有人說,「父母又不是老師,對教育太無知了」。我想,之所以如此,不是無奈,也不是無知,更不是因為愛,更深層或底層是因為父母的「貪慾」,和由貪慾延伸出來的自以為是。自以為是的人自以為自己的以為都是正確的,甚至都是真理。這種人大都活在功利幻像和意志控制的世界裡。這些父母認為,從小多用力(不惜透支),多上輔導班,尤其是多上奧數、英語等輔導班,我的孩子就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從好幼兒園、好小學、好中學、最後到好大學,就能有個好工作,進而娶個好媳婦,最後有個幸福的一生。他們還說,我也想讓孩子去玩,但學習壓力這麼大,關鍵也不安全啊。曾親身遇到一個985院校的教授老師給我說,「孩子誰帶我都不放心,就在我身邊我才能踏實」。這位高知的媽媽有沒有想過,你能陪孩子一輩子嗎?你萬一有意外不在這個人世了,孩子也隨你走嗎?這是典型的自以為是的偏見。其實,無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無知,或從不承認自己無知。當下還有大量的父母不僅不認為自己無知,而且還覺得無所不知。尤其是一些高知的父母和一些身為老師的父母。她以為她懂孩子,最愛孩子,她認為她懂教育,她的作為就一定能得到好的結果。活在功利幻像裡的人,接近「零認知」的狀態,和佛法講的「無明」——完全黑暗的狀態差不多。這時候,需要有一盞燈,引領父母就看清前方的路。幻像即迷霧,只有撥開迷霧,去除幻像,才能去除意志的控制。愛因斯坦說,「問題不可能由導致這種問題的思維方式來解決」。我們的自以為是是由我們的認知導致的,你原來的認知是不可能破除這個局限的。首先要升級思維。升級思維,意味著先要破自己的沉舊思維,破「常見」和「斷見」,讓自己的身、心、靈全方位來個大「冒險」。破常見和斷見,升級思維,意味著更能接近本質。破除常見和短見後的思維升級,意味原本在一堆看不見的人當中,你突然能看見周邊的世界了,哪怕是個獨眼龍,也意味著你認知這個世界的維度是至高無上的。難就難在看不見的時候,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獨眼龍這麼個高級怪物。這個世界上的人有一元思維的,有二元、三元思維的,當然,更多的是亂元思維的人。思維等級的不對等過手對抗,如同兩者不在一個時代,更不在一個段位的對抗。父母思維的升級,意味著更能直擊教育的本質,先是撥開起跑線、分數、名校等附在教育上各種功利浮沉,讓真正的教育顯現出來。真的教育,好的教育,首先是生命,其次才是教育。教育是生命的一部分,應試和升學又是教育的一部分。考試好了,不能必然過好一生;任何時候,孩子的身心都比學習成績和好學校重要;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安全,承諾你這個世界有絕對安全的,要麼是瘋子要麼是騙子。如死守安全,其實意味著拒絕成長。我特別喜歡電影教父裡的這句話,「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今天的話題圍繞父母說教育的,那我們先看看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父母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本質是讓人成為人。成為怎樣的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何為完整?我的理解,完整的人起碼是「有獨立的生存能力,有相對健全的人格,會學習,有學習力的人」。對比下,我們的教育是這麼做的嗎?是符合這個本質的嗎?父母不僅是生物學上的意義,更是教育學和社會學上的意義。但父母和孩子,各自屬於自己,只有依存,沒有依賴,更沒有控制。其次是降低欲望,尤其是功利性的欲望。教育之所以焦慮,之所以恐懼,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問題,就是因為父母想要的太多了,要了不該要的東西,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東西。如果說前面的升級思維是為了「看透」,這裡的降低欲望就是「放下」。從小時候開始,在我在遇到問題,尤其是棘手的問題時,我的老父親給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最壞,最差能怎樣?每個人大不了不就一死嗎?」 這在心理學上叫「絕望療法」。您看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其實用的也是這一招,悟到了什麼?死不過如此嗎?當把生命的整個系統走完,再回看某個點,某件事,某個段,那個時候的思維水準就完全不一樣了。經常有人給我說,「我們不能和你比,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根本不了解做父母的難處啊」。這些父母自然有自己的道理,我也能全然理解他們如此認知和行為。但我一直在思考,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我們想怎麼就一定會怎麼嗎?如果真的能想怎麼就怎麼,那生命的精彩還能存在嗎?乞求安全,愛孩子,為孩子好,可以理解,有沒有想過,假如哪一刻你突然不在了,孩子就不活了嗎?愛孩子真正會愛孩子,是不是在你的活著的時候,最早讓孩子學會自己獨立?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比中華民族更重視教育,沒有比中國的父母更愛自己的孩子。但很悲催的是,父母傾盡全力幹了一場最不該幹的事情,最後傾其所有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完全沒有自己的樣子培養了連自己都嫌棄的孩子。萬事皆空,因果不空。看似呈現在孩子身上的點滴問題,其實在父母那裡都能找到。幾千年來,老祖宗給我們家庭教育留下的精髓其實就「言傳身教」四個字,但我們父母往往只學會了說大道理。有句話說,父母/教育者最需要被教育,父母還在貪圖舒適,還在苟且,卻做夢自己的孩子能成為龍、鳳,成為精英。我經常聽父母們念叨,「學了那麼多育兒知識,道理我都明白,卻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父母最為難移的本性在我看來就是自以為是。西方從工業革命以來興起的「童年革命」,核心目的是推翻教育上的以「成人為中心」,打破成人的自以為是,變成「以孩子為中心」。真正的以孩子為中心意味著,作為父母的我們,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放棄「自以為是」。今天,我在這裡講這個話題前我思考很久,更猶豫很久。我不是怕罵,也不是怕不被理解,我一直在思考我講的這個話題有沒有價值?我在講的時候是不是也在自以為是?本文根據作者2020年11月12日在第四界中國教育創新年會上演講錄音整理而成,文字有刪減和調整。

(END)

往期精選


因微信公號改版,為防錯過明教育的推送
請【星標】或文末點【在看】

相關焦點

  • 教育領域的「自以為是派」!
    為這樣的父母點讚!有些家長是火爆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會的也就是些拳腳功夫了。有些家長很佛系,教育不教育,孩子就在那裡、生氣不生氣,孩子都慢慢長大。還有一類是今天我想重點說說的「自以為是派」。這類家長大多都有以下特徵:1、他要他以為,不要你以為。說簡單,就是「霸權」、「控制」。
  • 舊的「把尿」剛摒棄,「新型把尿」又露頭,父母不在意孩子很遭罪
    文|秘籍君以前的孩子沒有紙尿褲穿,在不會上廁所的年齡,父母會用尿布結合把尿的方式,幫助孩子排便。但是,後來生活條件變好,父母了解的育兒知識更加多了,知道給孩子把尿,如果姿勢不當,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脊椎健康,而且不利於孩子排尿習慣的養成,所以就慢慢開始摒棄了「把尿」這種行為。可以說,父母放棄對孩子把尿,算是一個新時代育兒向舊時代育兒告別的過程,是一件好事。
  • 請放下你的自以為是 聽醫生的話!
    是認真聆聽並且謹遵醫囑還是自以為是不置可否?只想說,有些時候大人們老人們的自以為是真的很麻煩,有些時候你的好心真的可能辦了壞事。請放下你的自以為是 聽醫生的話!前段時間朋友的孩子病了去醫院看他,小孩子才四歲生了一場病一下子消瘦了不少,讓人心疼,而更讓人心疼的是因為生病什麼東西都不能吃,最開始連水都不能喝,後面慢慢可以喝一點清淡的粥吃一點土豆還要只能放少量的油和鹽,其他都不可以進食,醫生說如果吃了其他東西很可能造成過敏甚至扎破腸子必須謹遵醫囑。
  • 孩子這些行為本質是缺愛,父母卻自以為是高情商,實在可悲
    孩子這些行為本質是缺愛,父母卻自以為高情商3歲應該是在父母呵護下痛痛快快玩耍的年紀,而這位媽媽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愛,孩子無法像同齡孩子一樣放開了玩,媽媽卻自認為孩子是&34;&34;,實在可悲。2.習慣於察言觀色孩子的這種能力在多個孩子的家庭中更為常見,尤其是父母偏心的家庭
  • 萌娃因名字難寫大哭,家長的自以為是可能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萌娃因名字難寫大哭,家長的自以為是可能會害了孩子的一生好聽又好寫。小編還見過禤矚龘(xuān zhǔ dá)這個名字,之前就曾在網絡上走紅。雖然家長的意願是想讓孩子有個好未來,有個好寓意,可是這樣的名字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生活,比如身份證上的名字就不好打,買飛機票,學生證等等都不好弄。還有就是做試卷的時候,別的同學都做好幾題了,這名字筆畫多的還在寫名字呢!
  • 10年前,美國父母試圖摒棄「直升機育兒」,如今中國父母貫徹到底
    這篇文章的本意在控訴過度養育、直升機育兒,這也意味著,十年前,美國人逐漸意識到過度育兒的問題,但許多人都已經開始了這樣的育兒方式,驟然改變,唯恐孩子們「跟不上進度」,「不得已之下」,他們繼續。然而,在十年後的今天,2019年,直升機育兒,被中國父母奉為上上策。
  • 快開學了,監督孩子摒棄4種壞習慣,培養4種好習慣,受益終生
    習慣的重要性即將開學,讓我們摒棄4種壞習慣,養成4種良好的好習慣。2.重視練字:一手好字對孩子而言很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從重視練字開始。3.制定計劃:預則立,不預則廢。培養孩子做事有計劃的習慣,這對孩子的一生發展都很重要。4.高度自律:自律是孩子迎接開掛人生的最佳姿勢,凡是自律的孩子,背後肯定站著自律的父母。
  • 孩子喜歡跟父母作對?家長應摒棄命令式口吻,讓孩子變得乖巧伶俐
    就比如說父母從小叫我們不要私自去遊泳、不要去外面曬太陽,孩子總是會在父母放鬆警惕的時候天天偷偷溜出去。更有甚者,孩子直接當著父母的面頂撞起來。孩子會提出各種問題,可能在長大的過程中,會出現與父母意見不統一的情況時,孩子就會唱反調與父母作對。所以對於這階段的孩子來說是身體和思想上往成熟的過渡的一個重要時期,意味著孩子真正的在成長。
  • 學會摒棄偏見是成為合格父母的重要一課
    1寫完回答後,覺得說得還不夠透徹,所以想借本文就我的回答裡面的一個核心觀點稍微展開一下:摒棄偏見是一個合格家長的基本素質。 「快樂教育」這些年真的是大行其道,以至於很多家長已經將此當做聖經一樣堅信不疑。
  • 摒棄造句和解釋_摒棄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鄒韜奮《抗戰以來》:「嚴禁因黨派私見,而摒棄國家有用之人材。」] 摒棄參考例句: 1、人若能摒棄虛偽則會獲得極大的心靈平靜。 2、摒棄吸菸陋習,創造健康新時尚。
  • 養狗這兩個誤區,自以為對狗狗好,其實會害了它
    文/逗一會兒貓養狗往往會有這些誤區,自以為對狗狗好,其實會害了它!所有藥物它都是有時效性的,過了時效性它的藥性就沒有了,就起不到免疫的作用了,所以要定期的給狗狗接種好疫苗,才能確保健康。驅蟲更是如此,驅蟲的時效性更短,需要定期安排狗狗驅蟲。以上的這些誤點,主人們都知道了嗎?
  • 異性緣「賊好」的3類女生,自以為被嫌棄,實則很容易讓男生心動
    異性緣「賊好」的3類女生,自以為被嫌棄,實則很容易讓男生心動 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有這種好優勢,有一些女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已經學會了化妝,還覺得這才是時尚,其實在很多男生的眼裡,那些濃妝豔抹的女孩子看起來太過浮誇浮躁,反觀那些長得不算出眾,但是還會打扮自己的女生更容易引起男生的注意。這樣的女孩子異性緣才非常好。
  • 傳統婚禮的儀式,要不要被摒棄?
    傳統婚禮的儀式,要不要被摒棄?我的觀點是:留其精華、棄其糟粕。 婚禮,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具有意義的一次轉折儀式。那麼,我們傳統婚禮的儀式,在新時代面前,要不要被摒棄呢? 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科技在發展,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不管社會怎麼發展,歷史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底蘊,傳統民俗文化,有其厚重的思想在裡面,也包含了很重要的人文哲理。生活中任何被傳承下來的儀式,都是有生命力的,我認為一刀切,我們骨子裡的民族之魂也一定是有痛感的。
  • 原創美文:別自以為是評判他人
    「哼,知人知面不知心,再好的朋友,也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她不回答我,卻自顧自地發洩起來。「到底怎麼了?又遭誰的打擊了?」我拽著她的手,追問道。「我真沒想到小謝是這樣的人,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為了自己儘快調上來,背著我去找陳主任了。」
  • 女生這3個習慣自以為增添「魅力」,其實會讓嘴唇變厚,看著還傻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賈又正聊影視,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女生這3個習慣自以為增添「魅力」,其實會讓嘴唇變厚,看著還傻。自從社交平臺朋友圈的廣泛運用,很多女生都喜歡拍照或者拍視頻到朋友圈上,為了讓別人看到自己多有魅力,也有的是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生活,而其實女生喜歡在拍照時做的3個自以為能增添「魅力」的習慣,其實會讓你嘴唇變厚,看著還很傻,來一起看看吧!首先,用便宜的化妝品。
  • 寶媽經常用溼巾給寶寶擦屁股,自以為對孩子好,卻讓孩子苦不堪言
    而且小劉發現溼巾的確要比紙巾更加好用,畢竟給孩子擦屁股的時候,溼巾會清理得更加乾淨一些。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天小劉就發現孩子的屁股變得特別紅,這也讓小劉變得特別擔心。於是小劉趕緊到寶媽群裡進行求助,希望大家能夠幫助她找到孩子屁股紅的原因。 可是當其他的寶媽們說出這件事情的真相之後,小劉忽然覺得自己一開始就是錯的。
  • 初中生自以為「帥氣」,其實卻很low的3種行為,女生很嫌棄!
    初中生自以為「帥氣」,其實卻很low的3種行為,女生很嫌棄!讀初中的時候是我們最美好的青春時期,不過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處於叛逆期,那個時候我們非常天真和幼稚。抽菸其實初中生抽菸並不是因為上癮也不是因為有什麼壓抑的事,很多抽菸的初中男生一開始都只是覺得大人們抽菸的姿勢很帥氣,認為是個男人就應該抽菸,所以就學著大人的樣子開始抽菸,在學校抽菸的男生總是會圍繞著很多人的目光,但這樣的目光並不是崇拜,而是厭惡。2.
  • 這張家庭教育表,值得父母好好看!
    孩子的表現家庭的表現自卑、懦弱父母其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幹涉型家庭教育結果)喜歡暴力或奴性十足有一個喜歡打罵的家長(幹涉型家庭教育結果)膽小害羞管得過多,時常責怪,包辦代替(幹涉型家庭教育結果)不善良父母必有一個人缺乏同情心(暴力型家庭教育結果)不懂是非必有一個專制,喜歡替孩子做決定的家長。
  • 摒棄雜念,安心備考
    還要摒棄內心時不時冒出的衝動。剛看到汪峰2018-2019「就這樣」演唱會巡演即將在廣州拉開帷幕,現已進入彩排階段。這些年一直在聽汪峰的歌,大部分的旋律都爛熟於心,上一次因為孩子太小,錯過了北京站,然後一直在期待下一次開演。
  • 日本年輕人摒棄「我慢」文化
    日本年輕人摒棄「我慢」文化 編譯 溫莎   青年參考  ( 2019年04月11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