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讓我感觸頗深的問題:
之所以感觸頗深,是因為這就是我在一兩年前的真實寫照。
而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也正是因為看到了周圍還有太多像這位題主和曾經的我一樣的家長。
先貼一下我的回答:
首先恭喜你,你還知道焦慮,還知道想想追不追得上,起碼說明你知道思考。而不是一根筋的篤信自己。
我身旁就有很多人上了小學,甚至初中依然還在奉行所謂快樂教育的人。他們的孩子一二年級都已經快要不及格了。。。。
其次,我家老大的成長過程大概跟你的孩子一樣。但我並不是聽別人說了以後才知道一線牛蛙的厲害。而是在上學後發現自己的育兒方法有問題後,主動研究一線育兒經驗才了解了這些事情。
所以我這一年多以來一直在認真學習,努力糾錯。目前有了一點成效。而我家老二則是乾脆完全按照一線的經驗來,效果明顯。身居二線,直接對一線經驗奉行拿來主義,感覺不要太爽。
還有,我相信你是對自己當年的學習過程有一些領悟,加上某些渠道的宣傳,才形成了快樂教育等同於啥也不學的育兒觀。我也一樣深受其害。
事實上,人家一線真正的牛蛙都是無痛學習,跟我們記憶裡那種學習並不是一回事。所謂揠苗助長,多數情況下也不存在,以為大家都在近似的框架下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做調整,隨時都會動態調整。
其實,無論你真的選擇所謂的「快樂教育」,還是一線的雞娃模式,都應該在全面透徹了解兩種模式的利弊後,才能做出負責任的選擇。但很可惜,多數家長都只是想當然就做了決定。這本身就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很可惜,我也曾經是其中之一。
也很慶幸,我現在不再是其中之一。
寫完回答後,覺得說得還不夠透徹,所以想借本文就我的回答裡面的一個核心觀點稍微展開一下:摒棄偏見是一個合格家長的基本素質。
「快樂教育」這些年真的是大行其道,以至於很多家長已經將此當做聖經一樣堅信不疑。畢竟,誰不想給孩子「快樂」呢?尤其是當你自己的過往和現在摻雜了種種不快樂的元素時……
這也造就了很多奉行「快樂教育」的家長在聽說牛娃之後的「嗤之以鼻」。在他們看來,所有的牛娃都是棍棒和填鴨的產物,所有的牛娃都是抑鬱纏身。
在他們眼中,這些牛娃必定跟「快樂」毫不沾邊,稍有不順就會跳樓自殺,甚至反殺父母。
因為,新聞上經常這麼寫……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知乎上的那位題主恰恰說明了許多盲目奉行「快樂教育」的家長在聽說或眼見牛娃後的震驚。
但真正令他震驚的並不是牛娃們的知識(他們對此早有心理準備),而是精神狀態。這也是讓他「深深的懷疑我的選擇」的重要原因。
他原以為,整天雞娃的孩子就是像新聞裡看到的那樣:身心不健康,除了填鴨式的學習,什麼都不懂。
所以,當他聽說或眼見牛娃除了在知識上超越自己「快樂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外,還在自信心、眼界和毅力方面全面碾壓時,不懷疑人生,才真的令人震驚。
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他們不是我想像的那種病懨懨的樣子?
為什麼我的「快樂教育」教育出來的孩子,還不如人家「棍棒雞娃」教育出來的孩子快樂?
答案很簡單: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完全源自家長的偏見。很多家長兒時學習毫無快樂可言,所以,他們自然會把學校教授的傳統知識與痛苦關聯起來。然後投射到孩子身上,於是就形成了「快樂」與「雞娃」對立的思維。
在他們的思想裡,只要多學習,就一定不快樂。
所以,當他們真正看到從小就存在於童話裡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牛娃,竟然在他們嗤之以鼻的雞娃家庭裡批量生產出來時,自然心裡不再淡定。懷疑人生就成了唯一的選擇,焦慮也就如影隨形。
沒錯,我說的就是曾經的自己!
正因為我曾經是其中一員,所以才能深刻理解他們的想法。也正因如此,我才能洞察到「偏見」在其中的負面作用。
新聞媒體在其中自然「功不可沒」。每天看到各種苦學的孩子跳樓自殺,殺害父母的消息,怎能不懷疑傳統填鴨教學的弊端?這是人之常情。
但媒體很少告訴你,現在的牛娃多數都跳出了我們兒時的怪圈,已經不再單純填鴨了。
「寓教於樂」並不是神話,無痛學習是真實存在的可能。
而很多家長依然生活在自己過去的偏見中,依然只從「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中看到了一個「苦」字。
那麼,合格的家長是什麼樣子?
摒除偏見是必備素質!
養不教,父之過。這裡的「教」不只是直接傳授知識,輔導作業那麼簡單。而是要從整體上規劃孩子的路徑,在他們沒有選擇能力的時候為他們打好基礎,站上更高的平臺,讓他們在今後有能力迎接更多的人生選擇。而不是只能順著一條路摸黑前行。
所以,身為父母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你所聽說的「快樂教育」和「雞娃模式」的本質和真諦。多了解二者的利弊和方法。尤其要通過真實的案例來親身感受。
我們的父母受制於信息閉塞,許多選擇都是想當然的拍腦門決定,充滿了偶然性。但對身處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來說,只要真心想要了解育兒和教育方法,信息只會過剩,絕不會匱乏。
當你真正了解了這兩種模式的利弊得失後,再做決定不遲。
但太多的家長僅僅看到了「快樂教育」中的「快樂」,甚至連什麼叫快樂教育、怎樣去快樂教育、如何具體實施都完全沒有概念,就急衝衝地放下一切獲取知識的可能,一味放養自己的孩子。
人的思維都有慣性,當你習慣了一種概念之後,想要接受新的理念絕非易事。所以,秉承開放的心態就顯得難能可貴。
當然,想要180度扭轉觀念並不現實,也未必符合所有家庭的現狀。
但起碼,當你下一次看到別人雞娃時,不要斷然否定,可以嘗試著了解一下雞娃的方法和理念,最重要的是多看看實際效果,而不要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想像中。
我們常說,父母的眼界孩子的未來。這句話,絕大多數家長都不會否認。
可是,如果你依然固執地活在學習與快樂對立的思維裡面,你的眼界又在哪裡?你孩子的未來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