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疫者 不一樣的「開學思政課」

2020-09-06 南方都市報

9月1日,全國萬千「神獸歸籠」佔據了朋友圈熱搜,喜迎「開學第一課」。廣州天河的16.3萬中小學生也迎來了一堂特別的「開學思政課」。

14時30分,上課「鈴響」,學生們端坐著,緊盯教室裡的大屏幕: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南都導覽團成員領著一行二三十人來到特殊的「教室」,迎接他們的,是500餘幅抗疫照片和121件抗疫見證物——這是開幕近一個月的《眾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專題展。這一行人中,有勇敢馳援湖北的廣東醫護,也有天河區天榮中學和天河第一小學的師生。

這堂以「開學思政課 致敬抗疫者」為主題的思政課,是由中共廣州市天河區委宣傳部、天河區教育局、南方都市報共同發起的。在這個開學時刻,以「雲逛展」的形式致敬抗疫者們,或將成為學生們記憶中最珍貴的「雲課堂」。

據悉,為了更好地講述戰疫故事,生動再現戰疫歷程,以迎接和服務這些慕名而來的觀展團,南都自8月中旬開始增派7名記者組成志願者導覽團,配合廣東省博物館進行全程義務講解。在這間超過1000平方米的展廳裡,導覽員邀請不同的「展中人」親臨展廳現身說法,回憶過往崢嶸、講述驚險歲月,感動無數觀眾。

走進展廳的「展中人」

首批出徵的「逆行者」

醫生吳義瞞著90歲母親去武漢奮戰

出徵時的行李箱、登機牌、工作證……展臺裡陳列的這些抗疫見證物,讓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吳義看得有些入神,眼裡泛光。這樣的神情,幾乎浮現在每一位到訪的「展中人」臉上。吳義是首批出徵的醫護代表之一,瞞著同是醫生的90歲母親,在武漢堅持奮戰近60天。

「您最初的心情會不會有些害怕?」天河第一小學六年一班的沈欣霖率先提問。吳義坦言,疫情暴發初期,由於對疫情認識有限,心中難免會緊張不安。「但從我們醫務人員的角度出發,在國家危難之際,在廣大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醫務人員必須要站出來,才能夠戰勝疫情!」

吳義還記得,第一天進入隔離病區,他看到了一個記者也在隔離病區,防護服上寫著「南都記者」,「我當時不認識他,驟然看到他時感覺很震撼。我們醫務人員進來,是因為我們的責任,這是我們職責所在。記者同志進來,我就覺得很難理解,非常震撼。」

吳義說的「記者同志」,是同在觀展現場的南都視頻記者趙明。

與吳義一樣,趙明也是南方都市報首個逆行武漢的記者。「剛進紅區(我)其實特別怕,當時,最多一天內兩個小時哭了8次。」趙明有些淚目,「但吳醫生那句話特別暖,他說醫護人員感染了,他們可以理解,但我們記者感染,作為醫護人員他心裡過意不去。」長期與醫護人員呆在最危險的病區,吳義與趙明在武漢結下了「過命」的交情。

護士彭淑輝重溫抗疫時光

數度潸然淚下

勇敢逆行馳援武漢的醫護越來越多。為了進一步充實武漢一線的救援力量,廣東持續增派醫護人員,竭盡全力支援湖北。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護士長彭淑輝就是後續馳援武漢的一員。「這是我」,她指著展覽牆上的照片,一眼就認出了自己。

那段日子裡,彭淑輝的任務是支援湖北四家重症醫院之一的武漢協和西院,每天目睹著生死離別。她分享說,有一位65歲的老年患者,雖然住院長達兩個多月都沒等到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轉陰,但還是每天堅韌地與病魔抗爭。

「任何環境之下,無論有多困難,你有一個樂觀向上的心態,就一定可以戰勝這些困難。希望你們也能學習這種韌性。」這次受邀來到《眾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專題展現場和孩子們共上思政課,彭淑輝用「心潮澎湃」形容自己的心情,數度潸然淚下。

呼籲大家「不要去武漢」

自己卻一路逆行的「鍾南山爺爺」

展廳裡一個顯眼的位置,掛著一張鍾南山院士的照片,那是他正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眼眶溼潤。現場參觀的學生們一走到這個位置,就認出了鍾南山,紛紛稱他為「鍾南山爺爺」。

疫情初期,84歲高齡的鐘南山呼籲大家,「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而自己卻擠上了高鐵,連個座位都沒有的他,只能坐在餐車,逆行武漢。牆上,一張鍾院士的行程表進入視線,從1月18日到2月29日,行程密密麻麻,在那段艱難的歲月,他馳援一線,為「抗疫」奔走。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意識到,防治病毒需要科學的精神、科學的研究和科學的知識。(要有)科研的支撐,關鍵是要打好基礎,才能進行科技攻關。」沒能親臨現場的鐘南山通過視頻寄語學生們,他說,「第一,學好基本功。一旦遇到有這樣的情況以後,就能夠利用自己的研究經驗、知識基礎,創造出新的方法,可以更快地解決問題。第二,學會多問幾個為什麼,要有質疑的精神。眼見為實、實踐為師,相信自己的實踐比相信權威更加重要。」

燈箱上醫護人員的「疫·痕」照片

護士鄧佳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海報

在此次展覽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當屬「疫·痕」。這裡展出的是南方都市報特派攝影記者鍾銳鈞為前線醫護人員拍下的珍貴影像。場內兩堵人物牆,做成高5米的巨大燈箱,燈箱上是一張張前線醫護人員摘下口罩的臉。

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皮膚一區護士鄧佳竟是第一次與自己的海報打照面,「以前都是從不同朋友發的朋友圈照片看到(自己)」。回顧抗疫歷程,鄧佳觸動最深的是團隊的力量。「一個人的力量其實是很有限的,但一個團隊的力量可以是無窮的。這次疫情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力量,身為中國人我很自豪。」

「看完這些照片,我內心觸動很大。就是因為有了白衣天使,中國的疫情才能及時遏制,不再蔓延,真心地謝謝您!」一名觀展學生向鄧佳深深鞠了一躬。隨著觀展接近尾聲,學生代表們為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代表、記者代表獻上鮮花,感佩英雄的奉獻。

學生們給戰「疫」英雄們的信

觀展期間,由南都特別策劃的視頻《2020,我愛的人,你還好嗎?》成了「催淚彈」,不少師生眼泛淚光。廣州市天河區四海小學六年一班的課室裡,有小女生在偷偷擦拭眼淚。

「英雄們的事跡也告訴我們,幸福安寧不是天生就擁有的,是無數人的付出和守護得來的。」六年一班的張越有了這樣的感悟。致敬逆行者的同時,他還表態應該聽從家長老師教導,在新學期努力學習,立志長大後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視頻畫面中,泰安中學初一六班的謝子墨又看到那些熟悉的鏡頭:湖北武漢前線的醫護人員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在醫院病房來回穿梭,雙眼不斷被汗水模糊,臉上被勒出了一道道傷痕。在給戰「疫」英雄們的一封致敬信中,子墨寫下,「現今國內疫情早已平息,這份功勞不僅包含了國家採取的有力措施,還多虧了一群白衣天使。」

天河區教育局副局長王建輝稱,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上好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關鍵。「如何選好思政課的題材,如何創新思政課程方式,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次和南方都市報合作舉辦的致敬抗疫者思政課活動,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嘗試。」

執行統籌:裘萍 江英 陳成效 李湘瑩

採寫:南都記者 莫郅驊 夏嘉雯 王美蘇 葉斯茗 鄭雨楠 實習生 徐慧瑩 黃澤敏 高明月

出鏡:賀蓓 王美蘇 葉斯茗

直播:衛志凌

設計:李毅然

攝像:李孟麟 譚慶駒 鄧啟祥 關鍵

實習生 鄭可兒

攝影:南都記者 梁煒培 實習生 成梓健

相關焦點

  • 【戰「疫」思政課】人民網:高校思政大課 講好戰「疫」故事
    全國各高校紛紛跟進,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聚焦全國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一線防控疫情的生動實踐,聚焦師生關心關切的政策解讀、健康教育,精心組織思政課教師在線備課、在線教學,學生在線學習,通過多種形式講好抗「疫」故事,引導學生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決心。
  • 藉助抗疫之勢,提升思政課教學效能
    藉助抗疫之勢,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優勢與思政課教學實踐高度融合,守住思政課教學主陣地,以線上教學平臺為輔,是未來改善思政課教學風格、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課程和課堂吸引力的重要路徑。
  • 華中科技大學:抗疫精神成思政課最生動教材
    華中科技大學:抗疫精神成思政課最生動教材從對未來生涯的迷茫到堅信「學習的知識就是手中的槍」,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學生吳逸桐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後思想態度發生轉變,毅然選擇赴西部基層支教一年。這些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已成為學校思政課堂最生動的案例,激勵和影響著更多華科人。科研攻關助力戰疫一線李元元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一所以工科和醫科優勢突出的綜合性、研究型重點大學,武漢疫情形勢嚴峻,華科責無旁貸。
  • 安徽大學雲端思政課 講好抗「疫」故事
    安徽大學雲端思政課 講好抗「疫」故事因勢利導:分層分類做好線上教學為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安徽大學迅速行動,周密部署,按照「分層分類,分段實施,線上線下,實質等效」的原則,整合校內外課程資源和平臺,做到延期開學不停教、不停課,確保教學質量。
  • 校長曾青生為輔導員與學生幹部講授戰「疫」思政課
    6月9日15時,曾青生校長在濂溪校區辦公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中國戰「疫」:大國擔當與青年使命》為題,講授了一堂戰「疫」思政課。濂溪校區各二級學院輔導員、學生骨幹近150人參加學習。此堂戰「疫」思政課從「中國擔當」和「青年使命」兩方面開講,通過層層梳理和分析,運用詳實的數據和鮮活的事例,生動闡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採取果斷、有效措施,以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組織動員,開展了一場規模宏大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為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深刻詮釋了我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
  • 宣傳抗疫精神 凝聚中國力量 天津持續推進抗疫思政課
    該活動從即日起持續至2020年底,針對不同學段特點和學生接受習慣,聚焦抗疫鬥爭中展現出來的眾志成城、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等「抗疫精神」,遵循思政教育規律,從「知、情、意、行」四個環節,將組織高校思政課「教授團」宣講、「抗疫精神進課堂」主題宣傳、抗疫精神實踐教育等「十二項」宣教行動,在全市大中小學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講好「抗疫課」,弘揚抗疫精神,增強學生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 華北理工大學:以「疫」為「材」,開展戰疫思政課
    新學期伊始,華北理工大學推出戰疫思政課——戰疫故事大講堂,邀請附屬醫院曾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擔當主講人,以親身經歷,深情講述戰疫一線的感人故事,生動展現醫者仁心的責任與擔當,深刻詮釋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為全校大學生上了一堂堂生動活潑、充滿正能量的思政課。
  •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有溫度有感悟的戰「疫」思政課
    》 ,第十講 李代弟 《疫情面前的中國力量-致敬最美逆行者》。網絡教學平臺設戰「疫」思政課專欄與此同時,學院思政部再次組織老師線上集體備課,分享備課成果、錘鍊教學內容,精心準備課程資源建設。老師直播平臺化身主播講思政課隨著學院開啟線上「開學第一課」,思政部的老師們化身主播講思政,引導學生思考大學生的使命擔當等問題。
  • 天津市網上「抗疫思政課展館」開館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了解新冠肺炎知識,學習疫情中的自我保護和救助常識,觀看抗疫思政公開課,傾聽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近日,天津市網上「抗疫思政課展館」正式開館,成為全市大中小學生暑假裡進行網上學習的新場所。
  • 「雲打卡」抗疫專題展致敬逆行者
    9月1日,全國萬千學生喜迎「開學第一課」。迎接他們的是500餘幅抗疫照片和121件抗疫見證物。這是開幕近一個月的《眾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專題展現場。而這行人中,有馳援湖北的醫護,也有天河區天榮中學和天河第一小學的師生。9月1日,南方都市報聯合中共廣州市天河區委宣傳部、天河區教育局共同發起以「開學思政課 致敬抗疫者」為主題的思政課活動。天河區16.3萬中小學生參與了這場生動的思政課,以「雲逛展」的形式致敬抗疫者。
  • 武漢市蔡甸區4.8萬餘名中小學生同上一堂戰「疫」思政課
    9月16日,武漢市蔡甸區教育局組織開展了一堂生動鮮活的戰「疫」思政課,全區48000餘名中小學生以思政雲課堂為平臺,同時在線聆聽了蔡甸戰「疫」故事。下午2:30分,在武漢市蔡甸區幸福路中學思政課主會場,同學們剛剛坐定,就被蔡甸戰「疫」中湧現出的先進人物事跡、典型故事吸引得目不轉睛:樂於助人的最美社區志願者張安欣,見義勇為的90後警察燕佔飛,默默奉獻的環衛工韓繼芳,照亮千家萬戶的普通電力人高文攀,快剪理髮師宋忠橋,以及以楊魁、李琤為代表的最美教育志願團隊。
  • 寶安32萬中小學生同上一堂戰疫思政課
    貫穿一條根本主線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戮力同心抗擊新冠肺炎的關鍵節點,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一周年之際,怎樣以思政課堂為戰場講好抗疫故事,怎樣更好創新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怎樣更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名師講堂 | 開學第一課,一堂全民受教的思政課
    陳薇、張文宏等抗疫英雄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戰「疫」故事在全民齊抗疫的背景下這一堂課顯得特殊又讓人難忘有何感想一起來聽一聽吧崔世峰琥珀名城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一堂全民受教的思政課今年開學第一課,真讓人感動、激動和撼動,可謂是一堂全民受教的思政課。
  • 錦州醫科大學:雲端戰」疫」思政課從前線走進學生心中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玉)3月20日上午,錦州醫科大學馳援武漢醫療隊的7位醫務人員,在抗疫一線用手機建起簡易「直播間」,與後方錦州醫科大學實時連線,開啟了一堂有6000餘名師生共同參與的疫情防控思政大課。
  • 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現場會舉行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李依環 實習生謝怡君)14日,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現場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舉行。來自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各區中小學思政課教研員代表、大中小學思政課骨幹教師代表共200餘人參加。
  • 戰「疫」思政課 厚植家國情懷,鄭州102中學政治課堂中的心靈滋養
    作為政治教師更要以疫情防控為主題,上好思政課,發揮好思政課的育人功能。隨著疫情的發展,102中學政治組全體教師迅速做出反應,教研組開展了細緻的網上研討:網上教學教什麼?怎麼教?如何在特殊時期給學生上好思政課?大家一致認為:思政課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理論,更要傳達一種家國情懷。
  • 天津中小學多種形式開展「開學第一課」主題教育 講好中國故事...
    內容提要:市教育兩委重視運用開學第一課加強學生教育,除了《大自然在說話》的開學第一課、張伯禮院士的抗疫第一課,還通過多種形式延伸開學第一課教育效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天津北方網訊:開學第一課、抗疫第一課……從4月20日至今,全市大中小學生分四批全部複課開學。市教育兩委重視運用開學第一課加強學生教育,除了《大自然在說話》的開學第一課、張伯禮院士的抗疫第一課,還通過多種形式延伸開學第一課教育效果。
  • 如何上好思政課?西安市教育局召開座談會
    如何上好思政課,讓老師愛講、學生愛聽,西安市教育局召開的這場座談會分享了很多好經驗、好做法。12月23日下午,西安市教育局召開思政課建設工作座談會,各區縣、開發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思政課創優行動相關工作,就思政課教學研究、教師團隊建設、特色課程等進行了分享和交流。
  • 遼寧全面恢復教學秩序 抗疫英雄走進「開學第一課」
    為讓返校的學生們重啟久違的校園生活,當日,遼寧省實驗學校邀請抗疫英雄走進教室,為學生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普外科主管護師馬璐璐是瀋陽聯保中心醫療隊的一員,春節伊始她到達武漢火神山醫院支援,憑藉各項精通的業務與同事熟練配合,也憑藉過硬的技術得到了患者的認可,截至4月末,她圓滿地完成了馳援武漢的工作。
  • 高校思政大課 講好戰「疫」故事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汪凌蔚表示,在這次戰「疫」中深刻認識到了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如此萬眾一心,克難攻堅,創造奇蹟,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高校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 北京組織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