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久好久沒有談職場話題了,但讀者朋友時不時會有一些關於職場的提問:太太說,你再把襪子扔到洗衣機外頭,我就趁你睡著的時候,把它塞到你嘴裡。職場問題的尷尬之處在於——「有效答案」往往不是「標準答案」。越普適、越強調「人人都可以」,往往越雞湯,實踐意義越差。絕大多數的職場生存課,情商課,都是厚黑學的變種,只能練就一身陰陽怪氣。這位讀者的問題是——迎來了一件「自己不太適應的好事」:升職,但似乎沒加薪;服眾性存疑,自由度降低。它肯定沒有標準答案。積極一點的,說「平臺變大了,積極面對挑戰」當然可以;保守一點的,說「遵從自己內心,退一步海闊天空」也可以。我得對你足夠了解、足夠熟悉,才可能給出稍微靠譜一點的建議。而且很有可能,你自己已經有答案,只不過希望得到一些鼓勵罷了。之所以在諸多職場問題中選擇這一個,是因為這位讀者所描述的狀態,恰好和我的某個階段有極其類似之處:突然被提拔了,成為了某個管理崗位中,年齡最小的人之一;收入沒增加。為此我還找過更大的領導吐槽。更大的領導微微一笑,「雖然收入沒增加,但標準提高了呀」;服眾性存疑。新崗位中幾乎沒有熟悉的人,大多數是行業前輩,相當一部分也具備擔任這個管理崗位的能力;自由度降低。以前真的是「幹完自己的活兒就走」,還有大把的時間去造作,後來變成了「得看著大家幹完活兒才能走」。雖然我自認「做得還算合格」,但一直到今天我還有點疑惑:為什麼這樣一個崗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做呢?後來我發現,哦,原來我並不喜歡和更多的人打交道,也不喜歡開會。至於收入,原先的標準低,但我能搞得很驚豔,績效常常能乘以1.5,時間相對充裕,還能在外頭講課;後來的標準高了,讓我驚豔的餘地就沒了。再後來,家庭出現了一些變故,經濟壓力比較大,時間也不夠用,這個新的崗位就和個人生活出現了一些矛盾。但我又退不回原崗位,那個坑已經沒有了,所以它客觀上也催化了我的辭職。但事實是:當時我並沒有太為難或者不高興,甚至還有些得意。多厲害啊,史上最年輕的某行業「一把手」。所有的「不喜歡」,實際上是在我遇到實際問題後,比如家裡人手搗鼓不過來,進口藥買不起後,才浮現出來的。或者說,只有去經歷過,才能意識到自己原來「並不喜歡」。所以,如果非要給個建議,我覺得可以多琢磨琢磨工作與生活的關係,以及,這個新崗位有哪些「必載風格」是自己個性排斥的。如果有,謹慎考慮;如果沒有,升職肯定算好事,欣然接受就行。當然,最後還是有一個非常小的提醒,可能也很關鍵:
你有拒絕這次升職的權利嗎?或者說,你會選擇拒絕嗎?
如果沒有,那所有的擔憂,在外人眼中都是凡爾賽。硬著頭皮接受祝賀,然後去努力完成它就好了。
至於未來的事情。
那就交給未來。
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