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焦慮的年代,有人會躲進知識的海洋作為一個壁壘,以我要讀書的喊口號式狀態來不斷體驗知識焦慮。
其中有些人,拿起書來啃了,畢竟專業書籍,不得不看。
對專業閱讀困惑,你有什麼期待和感受呢?
於是,我們邀請了幾位小夥伴,聊了聊他們在讀分析心理學專業書籍-榮格書時,各自的感受:
A. 筆記狂魔
每次看書拿小本本摘錄的超級認真,寫完後無比感動,過陣子回翻感慨:
我靠,這麼精華精闢的概念、思想原來我如此慧眼識珠,早已遇見。
可是,特喵的,我怎麼這麼長時間完全沒有變現和應用,感覺只是記下了,和自己一毛錢關係沒有?
B. 混沌迷失者
字兒都認識,但串在一起就理解不了,各種稀裡糊塗和懵逼。
C. 雨露均沾者
很難讀完一本書,一本經典讀讀著就被棄置一旁,然後開啟下一本,而買的書越多,沒有看完的書也越多。
(小編語:讀其他書的好像也有類似的感覺,emmm……)
榮格的書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並存,是意識流的寫作風格。用邏輯性思維去讀嗎?
這就有個問題:你是用意識讀書?還是無意識讀書?
先來做個簡單的定義區分:
A.用意識
具體表現:他在表達什麼?對我臨床工作有什麼意義、啟發和借鑑?你會尋找其中的邏輯,並理清脈絡。
B. 用無意識
具體表現:跟隨,看完就看完,把自己的腦袋交給對方,看感覺。
C. 二者並存
可能表現:放空,可切換閱讀聯想。結束時摘取關鍵點,印象深刻的,不強求大而全
那麼對於「B類型-混沌迷失者」的困惑,可偶爾試試BC類無意識加入,鬆懈一些意識的防禦。
1. 原始階段:死記硬背
中國教育體制幹的事兒,讓90%人形成記憶性的知識網絡結構。在思想與理念籠罩之下會形成:知識防禦,產生知識力比多。
其中大多數人會形成強迫性記憶,還會有這樣的固有認知,即:如果自己沒有背下來,那就是不會。
並對知識掌握程度的區分涇渭分明:只有會和不會。
其中之一的副作用是:知識詛咒,就是你越來越不會說人話了。
而好處非常明顯,形成原始積累,古語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2. 整理歸類階段:知識宮殿秘法
大家有沒有看過《神探夏洛克》,劇中提到夏洛克的腦袋裡有個記憶宮殿,這個記憶宮殿裡存儲了很多知識,就像超級資料庫。
當你走過了死記硬背的階段,或許你就想要擁有這麼一個知識宮殿,將所學建造成宮殿,分門別類的整理出來為自己所用。
關於知識宮殿秘法,有一則小故事,據說:
中世紀西方國家沒有紙質書籍,還在用珍貴的羊皮卷,故而是不允許一般人讀書。那他們是有國家圖書館的,其中有個官位是世襲圖書館看管者,即守書人。
如果一般人來看書是不允許把書借出去的,那就需要一套記憶法,讓人能夠記下來傳給普通人。毫無疑問這需要強大的記憶能力,這時候就出現了知識宮殿秘法。
何為知識宮殿?
知識宮殿的記憶原理是利用內視覺—通過想像在腦海中看到虛幻畫面,將抽象信息加工成有了邏輯關係的圖像以便於我們快速記憶他們。
在使用記憶宮殿記憶的過程中,會把長篇材料處理成小塊進行記憶。
簡單模擬下,類似積極想像:師傅說想像有個巨大的知識宮殿,打開大門,走進去有個大廳,有5扇門,第一個門口寫著鍊金術密室;第二個中國史;第三個藝術史;第四個門口社會科學;第五個門口社會文化。
然後讓知識宮殿不斷擴展。
3. 觸類旁通階段:知識大融通
宮殿的門看似是獨立的,其實是有交叉的。即知識可以循環佐證,譬如用物理學來解釋文化學,用哲學來解釋美學。
這時候完全可以同時讀好幾本書,建立知識融合和結構。
這可能會緩解C類閱讀人群的困擾和焦慮。
4. 提煉升華階段:內化及輸出
最好的輸入是輸出。
這一階段讀書可回到無意識層次,試著去圖像記憶和自由聯想,關注夢。
具體可通過:寫作、講課、對談等方式。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咱試著用輸出去鍛鍊知識,化為真正的智慧。
而知識並不是用來秀淵博和賣弄的,它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心智的提升和心靈的淨化。
最後,你可能會被升華超脫狀態誘惑,卻被知識浩瀚的宮殿驚嚇到而駐足不前,發出了清流一般純真的提問:那我什麼時候讀呢?
參考答案之一:舒服的時候,具體吃飽喝足之後,可同時拿出基本感興趣的書開始,從最初每本翻3-5頁,到逐漸每本一章節,輕輕鬆鬆3.5本湊齊了100頁。
這就好比同時逛了知識宮殿好幾個間。
最後的最後,如果你也想加入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學習,申老師曾官方給過一份「榮格分析專業書籍」的書單,有一批後浪—「小熊星座諮詢師聯盟」的諮詢師們推薦整理了如下內容:
閱讀思路:根據自己的喜好,五階閱讀可以正讀或反讀。
亂入多少知識迷宮,方能建成你的知識宮殿?
期待你的閱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