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本期導讀】壽光的一場水災,讓全民都在擔心一個問題,已經漲了的菜價會不會繼續漲,漲價會不會蔓延到更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中?菜價上漲的背後是什麼在推動?通脹真的要來了嗎?沒有了房地產這個吸收流動性的「大殺器」,洶湧的資金是否會繼續推高商品價格?《金融街會客廳》邀請業內專家詳解通脹迷局。
【本期嘉賓】謝亞軒,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核心觀點】
1、 壽光水災對蔬菜價格影響有限,從7月份開始的菜價上漲與今年全國多地氣溫較高有關。這也符合「弱拉尼娜」導致「冬冷夏熱、南旱北澇」的特點。具體測算近期蔬菜價格上漲對8月CPI同比的影響幅度也較為有限。
2、 本次壽光災情對於蔬菜價格的影響更多體現為短期衝擊,此後相關影響便會逐步消退,從季節性來看,9月蔬菜價格環比漲幅便將有所回落。極端天氣對於鮮菜、鮮果價格主要僅起到短期的擾動作用,並非影響整體通脹走勢的核心因素。
3、 通脹壓力將在明年上半年更加凸顯。從中長期來看,未來3年可能全球的通脹水平都將呈現出一個緩慢抬升的狀態,這與更加倚賴財政政策的政策傾向以及勞動力成本抬升等因素都有關係。
4、 成本傳導渠道事實上並不顯著,從歷史數據來看,PPI對於CPI的傳導效率僅為49%左右;去年到今年以來,工業品價格的上漲與供給側改革、環保約束等供給端的因素更加相關。
5、 相比匯率貶值引發的輸入性通脹,我可能更加擔心匯率與中美利差之間的聯動關係。今年上半年的組合是「匯率貶值+中美利差收窄」,為防止單邊貶值預期的形成,「穩匯率」的需求在下半年大概率將有所加強,若美元指數、美債收益率進一步走高,中美利差預計難以繼續維持在此前50-60bp的低位。事實上,近期中美利差已悄然反彈至81bp,重回「舒適區間」。
第一節 謝亞軒:「拉尼娜」導致蔬菜漲價 對CPI影響有限
金融界:漲價是最近最熱的話題。對普通人來說,現在才深刻的感受到漲價。有人說,壽光水災是此次菜價上漲的導火索,您怎麼看?菜價上漲和壽光水災關係有多大(還有哪些因素在影響菜價)?
謝亞軒:壽光水災並非此次菜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首先,壽光地區蔬菜播種與生產在全國的佔比水平並不高。根據壽光市農業局的數據,壽光市蔬菜種植面積約為60萬畝,佔全國蔬菜播種面積僅約為0.2%,蔬菜年產量約為450萬噸,僅約佔全國產量的0.6%,從上述佔比情況來看,單單壽光地區的蔬菜供給變化可能難以左右全國的供求關係,對於全國蔬菜價格的刺激作用可能也將有限。
事實上,本次壽光的災情並非近期蔬菜價格上漲的起點,早自7月份開始,蔬菜價格便開始出現明顯上漲,7月份全國高頻數據已經累計上漲了12%,8月份17號之前也已累計上漲超過4%,蔬菜價格的持續上漲與今年全國多地氣溫較高有關,這與今年「弱拉尼娜」所導致的「冬冷夏熱、南旱北澇」現象有關,並不能簡單歸因於壽光災情的影響。
——訪談結束——
更多詳見訪談實錄。
《金融街會客廳》首席說277期謝亞軒:通脹之說不足為據 穩匯率下半年大概率會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