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勁挺秀:北魏楷書朱拓《程暐墓誌》書法欣賞

2020-12-20 騰訊網

《北魏程暐墓誌》高五十八點七釐米,寬五十九點八釐米,

志文刻十八行,滿行十八字。共三百零九字

本作為純正魏碑,以方筆為主, 姿態挺拔, 如「義」、「氣」、「亭」 等字,可謂「方筆之極軌」, 足可與龍門諸造像相抗衡也!

除此之外, 各字因字成體, 俯仰向背各有姿態, 結字稍扁;橫畫起筆出鋒斜按, 收筆下頓, 左低右高的欹斜之態十分明顯;捺筆開張, 有萬夫莫當之力。

故李松先生有言:「學魏者或以此志為範可也!未必學魏必寫《始平公》《張猛龍》。」

此志從書法風格來講,與北魏《元懷墓誌》相似,端勁挺秀,骨氣通達。加上該墓誌出土較晚,故保存完好,碑文未經風化,鐫刻細節清晰可見。

墓誌整體章法布局疏朗,開張有度,結體寬博,方正遒勁,用筆點畫精到,俊美莊重,圓筆與方筆運用嫻熟。

此志意態靈動,秀逸峻拔,可作為我們臨習楷書的上佳範本。

圖片原載《書法》雜誌2019年第4期

『楚王山書畫院 』搜集整理

內容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顏楷成因——北魏《元頊墓誌》?
    試從北魏《元頊墓誌》探尋顏楷成因文/莊輝2001年第7期《書法》雜誌曾刊出餘拙文《
  • 河北新出土一北魏墓誌,此作被埋藏1500多年,是魏楷中的「上品」
    說起楷書,大家都想想起唐楷,甚至是有的人覺得楷書就是那種方方正正、橫平豎直的書體,其實楷書並非只有唐楷,在唐楷之前,還有晉楷、魏楷。鍾致帥《雪軒書品》稱:「魏碑書法,承漢隸之餘韻,啟唐楷之先聲。」唐初幾位楷書大家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
  • 欣賞 | 墓志銘書法精選
    《張黑女墓誌》全稱為《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又稱《張玄墓誌》。張玄,字黑女,清人因避諱康熙皇帝諱,故又稱《張黑女》、《黑女志》、《黑女碑》。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刻。原石早佚,清道光初,何紹基得此志舊拓,號稱「天下孤本」,始知名於世。《元懷墓誌》志文楷書,十六行,行二十字。志石縱八一釐米,橫八十釐米,厚一九釐米。
  • 筆法厚重斂鋒內轉骨力內含,北魏《丘哲墓誌》欣賞
    北魏《丘哲墓誌》,高44cm,寬45cm,正書,凡19行,行19字,首題「魏故使持節徵虜將軍華州諸軍事華州刺史丘公之墓誌」,武泰元年(528)下葬。另有丘哲之妻《鮮于仲兒墓誌》,同為三原于右任所得,為「鴛鴦七志「」之一種,均藏西安碑林。
  • 郭沫若不愧為書法高人,深得魏碑楷書精髓,兩個字就值1000多萬!
    當代人學習書法喜歡從唐代楷書開始學起,並且很多人以為這就是書法的基礎了,其實不然,書法的基礎並不是指某一種書體,而是指的一筆法為核心的一系列結字章法變化的技巧。單純將楷書作為書法的基礎的人,可能一生也能以練好楷書。
  • 這就是楷書精神!
    北派書法,猶帶漢隸遺型,筆法古拙勁正,書風質樸雄強,長於碑版;南派書法,為「二王」一脈,多疏放妍妙,秀美典雅,長於尺牘;據不完全統計,北碑有數千種之多,著名的如《龍門二十品》《張玄墓誌》《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等。南朝禁碑,存世碑刻僅有《爨龍顏碑》《瘞鶴銘》等數十種。南北朝碑版既以魏為主,故統稱為「魏碑」。
  • 【學書】楷書,你了解他嗎?
    楷書作為書法五體極其重要的書體,1800年來,也同時承載著各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與文化氣節。隸楷|清新,高古,盎然楷書萌生於漢末,初期的楷書,仍殘留隸書的筆意,故名「隸楷」。北派書法,猶帶漢隸遺型,筆法古拙勁正,書風質樸雄強,長於碑版;南派書法,為「二王」一脈,多疏放妍妙,秀美典雅,長於尺牘;據不完全統計,北碑有數千種之多,著名的如《龍門二十品》《張玄墓誌》《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等。南朝禁碑,存世碑刻僅有《爨龍顏碑》《瘞鶴銘》等數十種。南北朝碑版既以魏為主,故統稱為「魏碑」。
  • 硬筆書法作品欣賞:《蘭亭序》《張黑女墓誌》
    臨摹是書法愛好者的必經之路,古代的書法經典值得我們學習,下面是卞老師臨摹的《蘭亭序》和《張黑女墓誌》,請大家賜教: 卞老師硬筆臨《蘭亭序》
  • 楷書是依據時代風格對楷書的簡單分類,你知道哪幾類?
    明清又有「臺用於官場、科考,但求所謂閣體 「館閣體」千人一面,萬字雷同,嚴重抑制了書法「烏方光」 ,的個性創作,遂成為拘謹刻板之書的代名詞。2.魏碑早期銘刻類楷書的形成與演進較寫體遲緩,且其真相為刀鋒所掩。魏晉是刻體由隸而楷的過渡時期。南朝宋、齊之際, 「銘石體」楷書已趨近成熟的寫體楷書尤其是士族書家的楷書。北朝石刻使用「斜畫緊結」的成熟楷書始於北魏遷洛前夕,幾乎與南朝同步。
  • 河南出土一件1400多年前的楷書,這字太美了,讓許多專家都看懵了
    北魏《元倪墓誌》到了北魏時代,拓跋氏為了鞏固政權,在北方推行「漢化」,自己也將姓氏「拓跋氏」改成了「元氏」,其都城便是今天的河南洛陽一代。曾經有一個河南洛陽的農民,在一次雨後下地除草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北魏墓誌,此作被譽為國寶級書法,這件作品問世之後,在整個書法界引起過巨大的反響。這個地點就是洛陽城北的邙山地區,這個地區乃是北魏拓跋氏的墓葬群,每一件墓誌都是當世最頂尖的書法家和刻工所制,流傳到了今天,可以說是完全超越唐楷的重要書法寶藏!
  • 北魏《皇甫驎墓誌》:天真樸拙,饒有隸意,別具一格
    《皇甫驎墓誌》,全稱《魏故涇雍二州別駕安西平西二府長史新平安定清水武始四郡太守皇甫君墓志銘》,北魏延昌四年(515)刻立。志長116.8釐米,寬70釐米,楷書,23行,滿行40字。清代鹹豐年間出土於陝西省戶縣,曾歸端方、金浚宣等收藏,北京圖書館藏拓。
  • 唐代手書墓誌《田行墓誌》欣賞
    墓誌內容直接書寫於兩塊大小相同的磚上,唐代墓誌石刻為大宗,墨跡少見,而中原腹地保存完好者更加稀見。該墓誌雖歷經千載而墨色如新,覩之唐人氣息撲面,具有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以及書法藝術價值。 磚長33.5釐米,寬34釐米,厚5.2釐米,字徑1.5釐米至1.9釐米。第一磚凡22行,滿行21字。第二磚凡16行,滿行18字。楷書,有墨書界格。
  • 書法入門字帖推薦,這才就是正路子!
    提示:請點上方藍字↑↑楷書行書硬筆書法 訂閱關注《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
  • 解讀唐代顏真卿書法碑刻《郭虛已墓誌》(第二期)
    中國書法是一種具有獨特民族藝術個性的文化形態, 表象上看, 它是最簡單的線條組合, 但它記錄了創作者生命流程瞬間的文化行為, 也是他長期文化積澱的直觀釋放。深入分析, 它又是最典雅的傳統文化承載, 它關係創作者的德行、學養、天賦和藝術創造, 是闡發書法真諦的藝術語彙。
  • 歐體楷書高手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1837--1918),字敬輿,號澹叟,湖南安化縣龍塘鄉人,清末書法家,實業家
  • 楷書欣賞[]成人書法班招生
    突破傳統「臨摹」的束縛,從學員的視角,將書法藝術與民俗文化、國學傳統等融入教學,通過美術、設計等形式,將書法創作變成富有趣味的活動形式,使學員潛移默化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
  • 西安旅遊,來到碑林博物館,書法愛好者的天堂!
    旅遊來到西安碑林,良多感觸,散記如下,留作日後紀念,也歡迎書法愛好者們一起欣賞觀摩。有個別圖片和標題可能張冠李戴,因為記不得了,供參考吧。,像張黑女、元楨墓誌、上官婉兒墓誌、柳公權迴元觀鐘樓銘等都是小字,歐陽詢的虞恭公碑、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懷仁集王聖教序等都是比較小的,約2公分左右吧,還有更小的,如十七帖、某些北魏佛造像的銘文等也就是1公分左右,年代進入宋,就開始出現了大字、但似乎少了很多雅韻,多了幾分江湖氣。
  • 于右任書法究竟好在哪?
    沒想到的是有朋友問:于右任的書法我真欣賞不了,誰能分析下?今天就借王海軍先生的文章來回答這個問題吧!中國書法,"無色而有圖畫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沈尹默語)"。故佳書往往非一眼看上去就能認定,而有一"心悟"過程,然後便越來越感其妙,終不能棄。  于右任書法早在20年代便名播遐邇,與鄭孝胥素有"北於南鄭"之稱。
  • 中書協理事張書範老師,柳體楷書欣賞,骨力遒勁結體嚴緊,好字
    柳體楷書用筆特點主要是方圓兼備,以方為主,橫、捺、提的起筆多用方筆,橫、點的收筆多為圓筆。用筆注重逆轉,強調誇張,乾淨利落,清剛中見圓厚,骨力凸現卻豐腴妍潤,結字疏朗大度,內緊外松。方筆多取隸意,圓筆多取篆意。使用方筆所造成的突出稜角以及堅挺筆畫,是謂之「柳骨」的主要原因。
  • 中國書法-楷書、行書與草書
    中國古代書法從古至今為世人所喜愛和推崇,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述楷書、行書與草書的相關收藏知識,使您對楷書、行書和草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一、端莊工整的楷書楷書產生於漢代的末期,成型於北魏時期,從東晉時期至唐代,盛行時間之久,並且如今一直沿用。楷書是從隸書逐漸演化而來。楷書的特點是端莊工整,書寫簡便,形態豐富,結構嚴謹,筆畫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