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厚重斂鋒內轉骨力內含,北魏《丘哲墓誌》欣賞

2021-01-15 我寫故我在

北魏《丘哲墓誌》,高44cm,寬45cm,正書,凡19行,行19字,首題「魏故使持節徵虜將軍華州諸軍事華州刺史丘公之墓誌」,武泰元年(528)下葬。另有丘哲之妻《鮮于仲兒墓誌》,同為三原于右任所得,為「鴛鴦七志「」之一種,均藏西安碑林。《丘哲墓誌》二石,千唐志齋所藏與西安碑林所藏,文詞無異,字形章法也相同。孰為原石,尚未能確定。

丘哲墓誌書法欣賞特點是筆法厚重,斂鋒內轉,骨力內含,意趣天成。《丘哲墓誌》刻於北魏永安元年(528),高寬均四十五釐米,志文十七行,滿行十九。1927年河南省洛陽城東北馬溝村出土。于右任先生1938年捐藏西安碑林。

墓誌內容:君諱哲,河南洛陽人也。鎮西大將軍都督定州諸軍事定州刺史臨淮公庫堆之孫,乞銀曹比和真曹宿衛曹四曹尚書洛州諸軍事洛州刺史乞直之子。少質纓資,冠華藻望。高祖孝文皇帝,猥以照重。

七歲之年,擢為內行內小。然行錦群朝,冰心柱在。司未幾復轉為中散。而乩機運兆,遷鼎伊洛,萬服歸誠,千畿貶政。但邊吳逾越,遐息江南,硤石偏城,越趄□異。□世宗宣武皇帝以知仁不易,簡師必忠,遂名將軍從事□襄麾鉞兵,不時克剪東南。

雖蒙倫功廟授,未盡餘誠。昊天少鑑,絕我孤蘭,地廣無心,淪屠八桂。春秋五十有七以去,武泰元年正月廿一日薨寢於家。十一月戊寅朔十九日丙申葬在城西十五裡北邙之南。

然金玉摧感,增慕而流詠;松蘭湮殤,追痛以申抱。故作銘,其辭曰:皎皎之夫,陵雲自遠,灼灼三秀,漪漪器婉。

行質名華,如榮若卷,纓佩之資,冠組之儀。珪璋以惠,蘭竹之靡,抽文錦就,舊武霜奇,金玉爾懷,何期永斯。

相關焦點

  • 顏楷成因——北魏《元頊墓誌》?
    試從北魏《元頊墓誌》探尋顏楷成因文/莊輝2001年第7期《書法》雜誌曾刊出餘拙文《
  • 端勁挺秀:北魏楷書朱拓《程暐墓誌》書法欣賞
    《北魏程暐墓誌》高五十八點七釐米,寬五十九點八釐米, 志文刻十八行,滿行十八字。共三百零九字 此志從書法風格來講,與北魏《元懷墓誌》相似,端勁挺秀,骨氣通達。加上該墓誌出土較晚,故保存完好,碑文未經風化,鐫刻細節清晰可見。
  • 北魏《皇甫驎墓誌》:天真樸拙,饒有隸意,別具一格
    《皇甫驎墓誌》,全稱《魏故涇雍二州別駕安西平西二府長史新平安定清水武始四郡太守皇甫君墓志銘》,北魏延昌四年(515)刻立。志長116.8釐米,寬70釐米,楷書,23行,滿行40字。清代鹹豐年間出土於陝西省戶縣,曾歸端方、金浚宣等收藏,北京圖書館藏拓。
  • 於國光隸書書法欣賞古今結合用筆厚重果敢
    隸書典型筆法是主筆有波磔,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 折」,結體多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厚重端莊。它美觀的字形和 多姿的筆畫,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當代書法家於國光——隸書書法欣賞】 仔細觀賞他的書法,技法精熟,用墨濃厚,字體飽滿,墨色濃淡乾濕變化自然,筆力雄健,古拙蒼勁,筆斷而意連,彰顯風骨內含,是藝術性很高的作品。
  • 墓誌的前世今生,小小一塊石碑,承載悠久厚重的歷史
    墓誌的前世今生,小小一塊石碑,承載悠久厚重的歷史 魏晉南北朝時期喪葬禮儀制度發生的變化除了前文提及的相墓術傳播、佛事興起以及招魂葬習俗的流行之外,還有些其他方面的內容,本期文章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小小的水花,相對於奔騰的水流,他們雖然渺小,卻也真真切切存在過。
  • 北魏高道悅夫人墓誌考
    高道悅及其夫人李氏墓誌於1969年出土於德州。考古學界對高道悅墓誌進行了大量的考據,而李氏墓誌在面世近半個世紀以來卻很少有人問津。
  • 河北新出土一北魏墓誌,此作被埋藏1500多年,是魏楷中的「上品」
    其中河南曾多次出土過魏碑作品,比如說《元倪墓誌》、《元楨墓誌》、《穆亮墓誌》,而在河北曾出土過這樣一件北魏墓誌,此墓誌被埋藏了上千年年,一經問世便轟動書壇,此作可以說是超唐越晉,代表了北魏墓誌的最高水平。此作便是——《崔敬邕墓誌》。
  • 丘哲:櫛風沐雨見肝膽
    丘哲故居:喆廬(位於梅縣區松口鎮大黃村)1902年,丘哲考入梅州務本中學堂,一年後轉入鬆口初級師範講習所,畢業後任鬆口公學教員。鬆口初級師範講習所是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在潮、梅、惠地區總的組織活動地方之一,丘哲在講習所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薰陶,並積極向群眾宣傳革命精神。
  • 革命家丘哲:櫛風沐雨見肝膽
    左起:丘哲、伍竹林、鄧演達1929年底於倫敦1918年,丘哲從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學畢業回國,先後在廣東任金庫主任和銀行行長等職,此時他結識了人生中的兩個重要摯友:鄧演達和老鄉黃琪翔(梅縣水車人),此時鄧演達是粵軍第一師的青年將校,經人介紹認識後,二人相識恨晚,交往甚密。鄧演達很敬重丘哲,而丘哲賞識鄧演達。
  • 唐代手書墓誌《田行墓誌》欣賞
    《田行墓誌》第一磚 《田行墓誌》書寫於唐開元十一年(723年)。早年間出於河南洛陽,現不知所歸。墓誌內容直接書寫於兩塊大小相同的磚上,唐代墓誌石刻為大宗,墨跡少見,而中原腹地保存完好者更加稀見。該墓誌雖歷經千載而墨色如新,覩之唐人氣息撲面,具有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以及書法藝術價值。 磚長33.5釐米,寬34釐米,厚5.2釐米,字徑1.5釐米至1.9釐米。第一磚凡22行,滿行21字。第二磚凡16行,滿行18字。楷書,有墨書界格。
  • 硬筆書法作品欣賞:《蘭亭序》《張黑女墓誌》
    臨摹是書法愛好者的必經之路,古代的書法經典值得我們學習,下面是卞老師臨摹的《蘭亭序》和《張黑女墓誌》,請大家賜教: 卞老師硬筆臨《蘭亭序》
  • 書風凝厚穩健 劉炳森弟子於國光隸書書法欣賞
    隸書典型筆法是主筆有波磔,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 折」,結體多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厚重端莊。它美觀的字形和 多姿的筆畫,一直為人們所喜愛。【當代書法家於國光——隸書書法欣賞】於國光新品隸書《臨江仙》(作品來源:易從網)於國光隸書作品氣勢渾厚,雄健壯美,作品具有字體和諧勻稱、端莊整齊、生動活潑的優美之感。
  • 《張黑女墓誌》臨習指導
    《張黑女墓誌》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有稱《張玄墓誌》。
  • 《緱光姬墓誌》:字形寬博端莊,有廟堂氣象,魏碑一品
    緱光姬墓誌書法家薛元明稱此志書法字形寬博端莊,筆法端正雄強,點畫精嚴,筆力遒勁,風格為平正一路,有典型的廟堂氣象。緱姓墓誌,近年出土了三方,除《緱光姬墓誌》外,還有《緱顯墓誌》、《緱靜墓誌》,其中緱光姬與緱顯為姑侄。緱光姬、緱顯、緱靜其人皆不載史冊,但墓誌書法皆精美,屬上承魏碑,下啟唐楷過渡字體,可看出唐楷虞、歐、褚字體之所出。
  • 墓誌與姓氏文化
    墓誌是指一种放在墓葬裡的刻有死者姓名、裡籍、生卒年和生平事跡的石刻。墓誌的信息非常豐富,是研究古代歷史的第一手可靠資料,具有「補史之闕,正史之誤」的重要文獻史料價值。因此,學界對出土墓誌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地理及古代典章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考訂。實際上,墓誌還蘊含豐富的姓氏文化史料,是研究姓氏源流、演變、遷徙、分布不可或缺的文獻史料。
  • 欣賞 | 墓志銘書法精選
    《張黑女墓誌》全稱為《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又稱《張玄墓誌》。張玄,字黑女,清人因避諱康熙皇帝諱,故又稱《張黑女》、《黑女志》、《黑女碑》。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刻。原石早佚,清道光初,何紹基得此志舊拓,號稱「天下孤本」,始知名於世。《元懷墓誌》志文楷書,十六行,行二十字。志石縱八一釐米,橫八十釐米,厚一九釐米。
  • 走進梅縣區愛國民主人士丘哲故居喆廬,感受客家文化與革命情懷的融合
    愛黨愛國▷▷喆廬曾是農工黨、民盟聯絡點清晨,一縷陽光灑落在喆廬,站在近20米高的故居前,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飽經95年歷史的磨難和風雨的侵蝕依然堅固如初,斑駁的痕跡仍掩蓋不住它的雄偉。為了讓喆廬更好地承擔傳承弘揚愛國精神這一歷史使命,丘哲的子女不僅自籌資金按「修舊如舊」原則對喆廬進行修繕,還特意重新收集補充整理資料,在二樓布展設立丘哲紀念館,取名為思哲堂。
  • 田蘊章鋼筆楷書字帖欣賞,500個常用字筆法演示,練字的首選帖
    田蘊章不僅楷書比其弟更有骨力和韻味,行書更是非比尋常,遠非田英章所及,其學識涵養更是頗具大家風範,只是他為人行事低調,所以在名氣上比不上田英章,目前市面上所謂的田楷其實99%是田英章及其簇擁者所書,田蘊章的楷書一看就不同,兄弟二人絕不可同日而語。今天我們帶來的是田蘊章老師的硬筆楷書字帖,希望您能夠喜歡。
  • 書法用筆和筆法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用筆和筆法是兩回事。用筆的方法是永遠不變的,但筆法卻是可以改變的。筆法是在書寫中通過多變的手法,產生出不同的氣韻和氣象,反映了書寫者的藝術修養。用筆則是在書寫中永遠不變的方法,「善書者用筆,不善書者為筆所用」,合理的用筆,會產生出合理的效果,「筆力」、「骨力」甚至「趣味」、「風度」等都是由用筆所產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