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衛健委網站消息,2020年7月5日,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溫更鎮1名牧民,在烏拉特中旗人民醫院就診期間,經專家組確診為腺鼠疫病例。患者發病前曾在鼠疫疫源地內活動。
圖片來源:巴彥淖爾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
目前,該患者已在當地醫院隔離治療,病情平穩。
7月7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官方通報,目前內蒙古發現3個鼠疫疫點,1名確診病例的15名密切接觸者已實施居家醫學隔離觀察。
內蒙古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伏瑞峰介紹,目前已在3個疫點檢出鼠疫菌,其中1個疫點即為確診患者所在地烏拉特中旗溫更鎮。這個疫點在6月18日發現4隻自斃鼠,後判定為疫鼠。
根據目前的流行病學資料看,患者日常生活以草場放牧為主,一直在該疫點附近生產生活。患者自述發病前10天未接觸鼠疫患者或發熱患者,未剝食過野生動物,未接觸過死動物和死鼠。
除了我國內蒙古地區現鼠疫病例,在其他國家也現鼠疫病例。
蒙古國發現1例鼠疫疑似病例
蒙古國衛生部那仁格日勒處長在7月6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蒙古國巴彥烏列蓋省發現1例鼠疫疑似病例,患者為烏蘭呼斯縣15歲公民,因接觸被狗叼來的旱獺而出現發熱症狀,目前在當地醫院隔離治療。該省中心醫院已派醫療專家組前往烏蘭呼斯縣開展消毒防疫工作。
7月1日,蒙古國科布多省車車格縣確診2例鼠疫病例,系6月23日捕食旱獺所致。經治療,目前2名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因2名患者密切接觸者均未發現感染病例,當地緊急情況部門已解除了此前在該省扎爾格朗特縣、車車格縣採取的戒嚴措施。
據路透社6日報導,在中國和蒙古國相繼報告腺鼠疫確診病例後,俄聯邦阿爾泰共和國官員6日表示,俄方已在中俄與俄蒙邊境附近加強巡邏,採取行動,嚴厲禁止任何狩獵旱獺的行為。
旱獺 人民視覺 資料圖
剛果伊圖裡已8人因鼠疫死亡
中國駐剛果民主共和國大使館微信公眾號7月6日發布消息:
剛果(金)伊圖裡省政府7月3日宣布,該省Djugu地區出現腺鼠疫疫情,目前已確診36例,8人死亡。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伊圖裡省是世界上鼠疫發生最活躍的地區,每年約出現1000例病例。
從2019年至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巴彥淖爾市先後發生數例腺鼠疫感染病例,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2019年11月12日,北京確認接診兩名來自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的鼠疫患者。這是內蒙古過去15年來首次發現人間鼠疫疫情。
圖片來源: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網站截圖
兩位患者的居住地為鼠疫自然疫源地,2019年8月他們所在鎮還在動物監測中檢出鼠疫菌。
據新京報報導,2019年4月,內蒙古衛健委副主任伏瑞峰就到錫林郭勒盟調研過鼠疫防治工作。4月27日,內蒙古衛健委官網披露,調研組實地查看了防治機構基本情況、疫情監測、宣傳教育等工作進展。
5月2日,「蘇尼特左旗微平臺」發布的文章顯示,今年全旗草原鼠害發生面積達90萬畝,其中嚴重發生面積為52萬畝。最高密度434洞口/0.25公頃,平均密度263有效洞口/0.25公頃。巴彥淖爾鎮有3個嘎查屬於鼠災主要發生區。
當地牧民王柳回憶,2019年8月,他在巴彥淖爾鎮北約33公裡的白日烏拉蘇木附近牧場上看到,幾十個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帶著專業設備,正在對草原上的死老鼠進行化驗:「當時還囑咐牧民,不能打耗子、不能吃兔子。」
鎮上多位老人說,上一次聽說鼠疫這個詞,還是上世紀70年代,當時附近也發生過一次鼠疫。「有個知識青年還是其他什麼人被隔離在大隊的房子裡,不讓我們接近。」,後來大隊的人還組織家裡大人去打老鼠。
錫林郭勒盟地方疾病防治中心的張思遠曾在2019年6月在《中國地方病防治雜誌》上發文:「近年來錫盟三型鼠疫(腺鼠疫、肺鼠疫、敗血症)疫源地動物間鼠疫流行頻繁。」該文還表示,全盟設鼠疫監測點13個,其中國家級鼠疫監測點3個,錫林郭勒盟新中國成立後發生過4次人間鼠疫,最近一次發生在2004年。
2004年,同樣是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發生了一起鼠疫疫情,因為社區醫生懷疑並及時上報,最終患者在旗醫院就診痊癒,疫情未擴散。2007年出版的《醫學動物防制》期刊詳細地記錄了這一案例的處理和分析。
蘇尼特右旗位於錫林郭勒盟的西南部,東北部與發生鼠疫疫情的蘇尼特左旗緊鄰,擁有著面積廣闊的天然牧場。
2004年11月5日,蘇尼特右旗疾控中心接到轄區內賽漢塔拉鎮一例疑似鼠疫病例報告,報告人為呼木吉勒社區一名曾經接受鼠疫培訓的門診醫生,患者段某某則是該鎮牧民。
66歲的段某某於10月27~28日在自家放牧點附近撿到兩隻死草兔,並與羊倌一同剝皮煮食。
草兔內蒙古亞種
自當年11月1日起,段某某開始出現發熱、寒顫、渾身疼痛等症狀,5日被診斷為疑似人間鼠疫病例送到蘇尼特右旗醫院隔離診療。接受治療9天後,患者病情平穩,12月8日,在經過一周內三次連續分泌物檢查無鼠疫菌後,患者痊癒出院,解除隔離。
流行性調查顯示,這起人間疫情的傳染源是染疫的草兔,患者因剝食死草兔而感染鼠疫。蘇尼特左旗的保護性滅鼠滅蚤工作領導小組在病發地賽漢塔拉鎮及周邊五公裡內進行了大規模滅鼠滅蚤工作。患者居住地兩公裡範圍內的貓和狗被捕殺後,經生石灰消毒深埋處理,而旗醫院等患者曾長期停留的地點也被徹底消毒。
關於鼠疫,這些知識需要了解↓↓↓
鼠疫是一種傳染性強、病死率高的烈性傳染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強制管理的甲類傳染病,該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染疫齧齒動物,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染疫蚤叮咬。
200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原衛生部制定的《國家鼠疫控制應急預案》,其中要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根據報告的鼠疫疫情危害性和緊急程度,及時發布、調整和解除預警信息。預警信息包括鼠疫型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警示事項、應採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按鼠疫疫情分級,預警級別對應如下:
特別重大鼠疫疫情(Ⅰ級)、重大鼠疫疫情(Ⅱ級)為Ⅰ級預警,較大鼠疫疫情(Ⅲ級)為II級預警,一般鼠疫疫情(Ⅳ級)為Ⅲ級預警。
動物間鼠疫疫情達到下列強度時為IV級預警:在某一類型鼠疫疫源地發生動物鼠疫大流行(黃鼠疫源地流行範圍≥200km,黃胸鼠、齊氏姬鼠疫源地流行範圍≥500km,沙鼠、田鼠、旱獺疫源地流行範圍≥1000km);或局部地區出現動物鼠疫暴發流行,且波及到縣級以上城市;或動物鼠疫發生在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地區,對人群構成嚴重威脅。
我國有哪些鼠疫疫源地?
目前,我國有11個鼠疫疫源地,多數分布在西北、西南,尤其是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區。東部達烏爾黃鼠鼠疫、南方家鼠鼠疫疫源、西部旱獺鼠疫疫源地、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長爪沙土鼠鼠疫疫源地。
鼠疫如何傳播?
鼠疫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
鼠疫傳播方式(圖片來源:生命時報)
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後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糾正一個誤區:鼠疫不僅是老鼠傳播的,自然界很多動物都可以感染鼠疫,尤其以齧齒動物(鼠類、旱獺等)最為常見。
▲旱獺(也叫土撥鼠)也會傳播
接觸傳播是指人在宰殺、剝皮及食肉時接觸染疫動物,或接觸鼠疫病人的排洩物、分泌物時,病菌通過皮膚表面傷口或黏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時釋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飛沫而短時間懸浮於空氣中,此時他人吸入時也可造成感染。
鼠疫症狀如何?
鼠疫開始的症狀與體徵是無特徵性的發熱、畏寒、不適、頭及四肢疼痛、噁心、喉痛。鼠疫的潛伏期較短,一般在1~6天之間,多為2~3天,個別病例可達8~9天;肺鼠疫和敗血症型鼠疫潛伏期較短,約為1~4天。
根據不同的感染部位和臨床表現可以將鼠疫分為腺鼠疫、肺鼠疫、敗血症型鼠疫和其他少見類型鼠疫。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均會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敗血症型鼠疫,病死率很高。
下面這段兩分鐘的視頻,帶你了解鼠疫的流行簡史↓↓↓
視頻來源:生命時報微信公眾號
鼠疫是人類的身體災難,防疫和衛生制度是人類克服鼠疫的制度化。沒有這一制度(包括傳染病信息的匯報制度),在鼠疫面前,人類的身體更不堪一擊。而防疫和衛生制度只是近代以來的產物。在晚清時期,一場局部鼠疫就像更早的歐洲一樣會造成大量人員死亡。
人類歷史上一共經歷了三次鼠疫大流行:
歐洲因黑死病而建立的人骨教堂
第一次是查士丁尼大鼠疫,於6世紀中葉開始至8世紀消失。起源於中東自然疫源地,後經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陸海商路傳到北非、歐洲,幾乎殃及當時所有國家。這次流行持續近60年,流行最嚴重時每天死亡5000-1000人,死亡總數近1億人。
第二次鼠疫從14世紀中葉開始,前後持續300年,遍及歐亞大陸和非洲北海岸,這次鼠疫令歐洲大陸喪失1/3~1/2的人口。
第三次鼠疫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流行,曾經一直被認為是雲南省地方病的腺鼠疫在廣東傳播(後來認為源自中東的可能性更高),1894年在香港流行。在香港流行後,腺鼠疫波及上海、福建、臺灣及其他中國沿海地區,最後匯聚於我國東北。
至20世紀30年代達最高峰,共波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60個國家,死亡達千萬人以上。這次流行傳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區之廣,遠遠超過前兩次大流行,這次流行的特點是疫區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區。
時至今日,在科學防控的基礎上,全球絕大多數地區鼠疫已得到有效監測與控制。最近一次較大規模流行是2017年印度洋島國馬達加斯加。
目前,我國鼠疫已非常少見,但並未絕跡,只在2009年出現12例,此後10年,每年僅有幾個病例,甚至沒有。
圖片來源:生命時報
那麼,近兩年數次出現的鼠疫會大流行嗎?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獸醫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侯勇躍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與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不同的是,人類已經運用科學武器與鼠疫進行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鬥爭,並取得了勝利。換言之,鼠疫早已可防可治,而要避免鼠疫流行,預防為主。幾個月來,內蒙古出現的幾例鼠疫病例並未造成大規模傳染流行,就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
我國早有嚴謹科學精準的鼠疫防治流程,如發現疑似或確診病人,應立即按緊急電話和網絡報告疫情,城市不得超過2小時,農村不得超過6小時;同時將病人嚴密隔離,禁止探視及病人互相往來,病人排洩物應徹底消毒,病人死亡應火葬;各型鼠疫病人應分別隔離,肺鼠疫病人應單獨一室,不能與其他鼠疫病人同住一室;腺鼠疫隔離至淋巴結腫完全消散後再觀察7天,肺鼠疫病人要隔離至痰培養6次陰性。鼠疫接觸者應檢疫9天,對曾接受預防接種者,檢疫期應延至12天等。
面對甲類傳染病之首,如何保護自己?
專家提醒廣大公眾:我國在抗擊鼠疫方面有豐富經驗,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防控措施,疫情一經發現,幾乎都能快速控制。
增強預防意識
由於肺鼠疫主要通過呼吸系統傳播,擔心的人近期出門可以戴上口罩,最好選擇專業醫用口罩;
勤洗手,儘量不去人群擁擠和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生活中多運動,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增強免疫力。
嚴格按照鼠疫防控「三不三報」的要求,切實做好個人防護,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
1、「三不」:不私自捕獵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
2、「三報」:發現病(死)旱獺及其他動物要報告、發現疑似鼠疫病人要報告、發現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急死病人要報告。
3、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就診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
4、若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可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報,取得專業指導,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淋巴結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我家有老鼠,會感染鼠疫嗎?
一般老鼠感染人類需要鼠蚤這個媒介,直接接觸病鼠也有感染的機會。如果你不在疫區,一般感染風險不大,不用太擔心。
但是若屋內老鼠較多,會引發一些其他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等的感染,建議做好室內衛生,消滅老鼠。
總監製:陳良傑
監製: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