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規定的完全刑事責任年齡是多大?

2020-12-17 法公社

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為完全責任年齡。刑事責任年齡,是刑法規定的,行為人承擔刑事所必須達到的年齡。人的年齡與刑事責任能力有非常緊密的關係,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智力和知識的發展而逐步發育成熟的。

兒童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周圍的事物與自己行為的性質和意義,也不具有刑罰適應能力,對他們追究刑事責任既不符合刑法的性質,也達不到刑罰的目的。只有達到了一定的年齡,具備了相應的辨別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後,才能要求他們對其危害社會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年齡制度,就是根據人的智力和知識發展狀況,從年齡上劃定一個負刑事責任的範圍。如沒有達到責年齡,就算行為人的客觀行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主觀上具有過失或故意,也不用負刑事責任。

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我國刑法把責任年齡分為三個階段:

一、完全責任年齡

16周歲,在我國已死初中畢業或讀高中階段學習,具有一定的是非觀念和法制觀念,智力和各種知識已相當發展, 一般能夠根據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具備了刑法學上的辨認和控制能力, 原則上可以能夠犯刑法上規定的所有犯罪, 所以要承擔刑事責任。

年滿16 周歲者對一切犯罪均應當負刑事責任。生日的地二天,才算滿一周歲。如甲:2000年12月5日出生,2016年12月5日,這天還沒有16周歲,第二天既2016年12月6日,才算滿16周歲。

二、完全無責任年齡

不滿14周歲的人為完全無責任年齡。對任何危害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所以又稱為絕對無責任年齡或者完全無責任年齡。現實中,有的行為人,犯罪了既不講自己姓名,也不講自己年齡,咋辦?不講自己年齡的,司法機關可以進行骨齡鑑定,鑑定意見證明犯罪嫌疑人已滿14周歲,就應對八種重罪負刑事責任。

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三、相對責任年齡

不滿14周歲的人處於幼兒或青少年早期,身心發育不成熟,對自己行為的內容、社會意義與後果還缺乏明確的認識, 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對他們追究刑事責任是不人道的, 對他們適用刑罰也不能達到刑罰的目的。進入這個年齡階段的人, 一般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辨別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為的能力。 犯下列八種犯罪,要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 也稱相對無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 犯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 強姦、 搶劫、 販賣毒品、 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就上款而言,以下幾種情況,表面上不是以上八中犯罪,但實際上以這八種罪名處罰,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要負刑事責任。

1、姦淫不滿14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姦論,以強姦罪定罪處罰。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非法拘禁他人的,不構成犯罪,但如行為在非法拘禁過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傷或者死亡的,就要以故意傷害罪、 故意殺人罪論處。

3、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綁架他人以勒索財物或者用作人質的,不構成犯罪, 但如行為人在綁架過程中殺害了被綁架人,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4、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如果只是這八種罪的幫助犯,不負刑事責任。

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四、刑事責任年齡如何計算?

刑事責任年齡是指實足年齡而不是指虛歲。實足年齡也稱周歲。

周歲的計算方法為:

1、周歲一律按照公曆的年、 月、 日計算

2、周歲以12個月計算, 每滿12個月即為一周歲;

3、每滿12個月即滿1周歲應以日計算,從生日的第2天起計算,即過了幾周歲的生日,從第二天起,才認為已滿幾周歲。

如:小馬2000年2月12日出生,2014年2月12日是其14周歲生日,2014年2月13日零時滿14周歲,2014年2月12日23時59秒,仍屬於未滿14周歲.。小麼在14周歲生日當天殺人,被害人第五天搶救無效死亡,死亡的結果發生時小馬已滿14周歲,但小馬殺人時未滿14周歲,也不負刑事責任。

相關焦點

  • 劉武俊:建議調整我國刑法規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下限
    近日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以修正案的形式對刑法第十七條第二、三款作出修改,調整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從原來的十四周歲下調為十三周歲。我還注意到,此前也有人大代表建議下調至12周歲。請問:當前刑法相關規定對懲罰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作用有多大?是否到了降低未成年人刑責年齡起點的時機?降低刑責年齡與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有矛盾嗎?可否請專家給予解答。謝謝!
  • 你知道我國《刑法》關於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的劃分嗎?
    我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關於刑事責任能力《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鑑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 2020年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 刑事責任年齡具體規定是怎樣的?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 什麼是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我國刑法中,有14周歲以下的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這又是什麼意思?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又是什麼意思?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是什麼意思?民法和刑法都是用來規範和約束人們行為的法律,因此它們在各自的法律內容中分別有關於行為人年齡的規定。
  • 從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看刑事責任年齡的降低問題
    有醫學測算,國人的發育年齡較20年前至少提前了2-3年,而我國現行刑法所確立的刑事責任年齡制度沿用了1979年刑法的規定,將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下限確定為14周歲,即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對任何犯罪均不需承擔刑事責任。很多學者提出這一規定與現今未成年人的身體心智發展水平不相符,有必要修改刑法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以應對犯罪低齡化的實際困境。需要思考的是,當今青少年群體的心智是否真的比以往成熟?
  • 我國古代法律中的刑事責任年齡
    縱觀中華傳統法文化,其中蘊藏著處理刑事責任年齡問題的經驗與智慧。我國歷代法律制度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雖然各有不同,但也有規律可循,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一是完全無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七歲以下,九十歲以上,這一年齡段的人對個人罪行不負責任。
  • 如何看待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降低刑事責任年齡
    作者:葉庚清 陳思衡 近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其中,關於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規定的變化引起了社會廣泛的討論,草案二審稿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 人大代表建議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國外和我國古代怎麼規定
    這些案件都體現出了年齡達到13歲的男孩,無論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已經比較成熟,擁有承擔刑事責任所要求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對此有人大代表建議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起點為13歲。那麼國外和我國古代是怎麼規定的呢?如果對類似的未成年人犯罪刑法仍然無動於衷不修改條文,這無異於放縱和鼓勵這樣的未成年人犯罪。
  • 刑法修正案草案擬個別下調最低刑事責任年齡
    此次草案二審稿對社會各界高度關切的熱點、難點作出積極回應,擬個別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對涉未成年人性侵犯罪行為適用更重刑罰、將冒名頂替上學等行為入刑。  近年來,一些低齡未成年人實施犯罪引發嚴重後果,許多人呼籲應下調刑事責任年齡或設置「惡意補足年齡」。
  • 聽說有代表提議「下調刑事責任年齡」?
    目前,面對未滿14歲青少年實施的嚴重犯罪,教育、懲治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法律阻礙是圍繞刑事責任年齡為核心的一系列規範性法律文件之規定,故有人提出了修改刑事責任年齡或引入惡意補足年齡規定等主張,但這些舉措並不宜用來解決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青少年犯罪的問題,而是應當合理運用《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其他法律,系統化的解決問題。
  • 刑事年齡具體規定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 修改刑事責任年齡,不能抱著試一試心態
    有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關於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議案,建議將我國刑法所規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下限降低到12周歲;同時調整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2周歲到14周歲,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只對性質極其惡劣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相應地把完全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降至14周歲。這樣的提議再次引發刑事責任年齡之爭。
  • 借大連男童殺人案聊聊我國刑事責任年齡
    而由於我國刑事責任年齡制度,十四歲以下的兒童犯罪免責,因此該男童未被追究刑事責任。受害女孩照片殺了人卻未得到任何處罰,這樣的結果立即招致了許多人的不滿和怒火,也有許多法律人士提出應降低我國刑事責任年齡。那麼,什麼是刑事責任年齡呢?
  • 我國的刑法和刑事訴訟制度
    (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具體些說,也就是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和應負刑事責任,並給犯罪人以何種刑罰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範的總和。
  • 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治標還是治本?
    問法網小編獲悉,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 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定年齡:14歲、16歲、18歲是重要界限!
    從中國的刑法規定來看,將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二是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刑法規定的八類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三是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 年齡不是「護身符」,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將下調,關注未成年人犯罪
    目前,我國現行《刑法》對未成年人負刑事責任年齡主要區分為不滿14周歲、14-16周歲,以及16周歲以上。其中:不負刑事責任根據中國刑法的規定,不滿14周歲是無責任能力年齡階段。因此,不滿14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法益侵害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 刑法擬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調整,因個案而修法,管用嗎?
    即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擬「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
  • 【關注】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調整法定刑事責任年齡 加大對性侵...
    鑑於此,草案二審稿對姦淫幼女、猥褻兒童,以及特殊職責人員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規定作出修改完善。同時,對有關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和收容教養作出了規定。此外,草案二審稿進一步完善金融犯罪規定,對刑法有關洗錢、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單位集資詐騙等規定作出修改補充,並對冒名頂替、有關興奮劑違規等方面的犯罪進行了規定。
  • 刑事責任年齡下調,冒名頂替上大學入刑……刑法擬作這些修改完善!
    今天,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草案對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收容教養的規定作出修改,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因蔡某某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警方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特點,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遇到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14歲以下不負刑事責任,落後於現在的社會情況,甚至成為某些少年犯罪的有力的藉口。對於刑事責任年齡以及整個未成年犯罪預防與懲戒的討論,當然不能被極端案例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