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未成年人犯罪可免責?借大連男童殺人案聊聊我國刑事責任年齡

2021-01-10 法學生隨堂筆記

2019年10月,11歲的女孩王某的屍體在小區綠化帶裡被發現,身中七刀且脖子上有掐痕。經過警方追查,兇手是一名13歲的男童。而由於我國刑事責任年齡制度,十四歲以下的兒童犯罪免責,因此該男童未被追究刑事責任。

受害女孩照片

殺了人卻未得到任何處罰,這樣的結果立即招致了許多人的不滿和怒火,也有許多法律人士提出應降低我國刑事責任年齡。

那麼,什麼是刑事責任年齡呢?

01概念

刑事責任年齡,是指刑法所規定的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而必須達到的年齡。

在我國,刑事責任年齡以14周歲和16周歲為界限,分為三個層次: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14周歲以下的兒童

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已滿14周歲不滿16的未成年人

3.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已滿16周歲的人

其中,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比較特殊,指的是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只對8種罪行負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是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作出上述罪行之一的犯罪行為,即是罪名不在以上八個之中,仍然要定罪處罰。

02為什麼要建立刑事責任年齡制度?

刑事責任年齡制度的初衷是由於未成年人資歷尚淺,沒有獨立的人生觀,可塑性較大,因此設立此種制度來保護未成年人權益。

至於設立此種制度的根據,則是由於低齡兒童的三觀沒有健全,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沒有完全的認知能力、辨別能力和控制能力。雖然有可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但他們無法從刑法意義上理解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帶來的後果,這也是精神病患者免責的原因之一。

同時,刑罰的目的不止是懲罰,還有教育和改造。而未成年人正處於接受教育的年齡段,如果直接接受刑罰(如坐牢),會直接掐斷其受教育和改造的可能性。因此14歲以下的兒童雖然不負刑事責任,但犯罪後多會由收容所進行教育管理。

03一些看法

近些年來,未成年人犯罪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無論是被曝出的校園欺凌事件還是大連男童殺人案,都引起人們極大的憤慨和對未成年人犯罪減輕刑事責任甚至免責的不滿。

事實上,我國的刑事責任年齡劃分,在世界範圍講還是比較科學的,我們不能因為極端個案來判斷整個制度的合理性。

不過隨著近些年資訊時代的到來,兒童心理逐漸早熟,刑事責任年齡或許確實有提前的必要,但仍不應該極端地削減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對未成年人應始終秉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觀念,悉心培育祖國的未來。

大家好,我是小法,一名新晉法律系大學

文章是我對上課內容的整理和思考,如果你對法律知識感興趣,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人大代表建議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國外和我國古代怎麼規定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問題逐漸成為人們討論比較激烈的一個話題,主要是近年來發生了眾多未成年人弒母案、未成年人強姦殺人案等一系列惡性案件。如前些日子發生的13歲男孩殺害10歲堂妹拋屍後仍閒逛的案件,以及發生在東北的大連13歲男孩殺害女童案。
  • 未成年人犯罪:降低刑事責任年齡?還是制定區分「惡意」程度規則
    今天我們主要來談2點:1、刑法中刑事責任年齡的爭議:一味降低還是其他辦法?2、關於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修訂:收容教養制度何去何從?我國《刑法》規定,滿16周歲未成年人犯罪需負刑事責任,而故意殺人等八類刑事犯罪,追責年齡放寬到14周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 劉武俊:建議調整我國刑法規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下限
    近日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以修正案的形式對刑法第十七條第二、三款作出修改,調整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從原來的十四周歲下調為十三周歲。我還注意到,此前也有人大代表建議下調至12周歲。請問:當前刑法相關規定對懲罰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作用有多大?是否到了降低未成年人刑責年齡起點的時機?降低刑責年齡與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有矛盾嗎?可否請專家給予解答。謝謝!
  • 未成年人犯罪觸目驚心,兩會代表提議下調刑事責任年齡至12歲
    的確,現在的刑事責任年齡不僅對一些作惡的少年沒有任何威懾力,反倒成了他們逃脫罪責的「護身符」。這已經違背了法律的本意,應該及時修訂了。中國目前刑責年齡還是1979年刑法的規定。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身體發育普遍提前2-3年。在身體素質上已經擁有實施犯罪行為的客觀可能性。
  • 建議最低刑事責任年齡降低到12歲?多位人大代表關注未成年人犯罪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還未開幕,未成年人犯罪和與之密切相關的刑事責任年齡問題已經引起部分全國人大代表的討論。有代表建議將刑事責任年齡下調為12歲;也有代表認為,一味較真刑事責任年齡問題並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手段。
  • 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刑事責任年齡起點可否降至13歲?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特徵,2019年校園欺凌題材電影《少年的你》上映,讓是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再度引發熱議;針對這些熱點話題,14日,大河報記者獲悉,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最新回應。【現象】「少年的你」雙手卻伸向罪惡,有代表建議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起點據廣州日報報導,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擬於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議案,建議以修正案的形式對刑法第十七條第二、三款作出修改,調整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從原來的十四周歲下調為十三周歲。
  • 十歲女童慘死,刑事責任年齡是否需要修改?
    作者/高慶律師【案情簡介】 2019年10月20日3時許,大連沙河口區發生一起故意殺人案。當日下午3點22分,被告蔡某某(13歲男童)將本小區小淇(十歲女童)騙至家中,下午3點28分,僅僅6分鐘之後,蔡某某就將小淇殺害。這6分鐘裡,蔡某某進行了摟抱、性侵未遂、毆打、掐脖、刀刺7刀等一系列行為。
  • 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爭議:如何有效應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問題 | 新...
    近年來,是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點議題。一方面,法學界很多學者認為未成年人司法的底線不能突破,目前的刑事責任年齡不應調整;另一方面,部分人大代表、媒體呼籲儘快降低,特別是在網絡平臺上,網民幾乎一邊倒地支持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近年來,媒體每披露一個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幾乎都會引發洶湧輿情。
  • 年齡不是「護身符」,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將下調,關注未成年人犯罪
    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10月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表示,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下一步,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將作個別下調;並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
  • 人大代表建議:調整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年齡下限為12歲
    在四川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四川省人大代表、省法院特約監督員、四川瀛領禾石律師事務所主任曾文忠認為,對未滿14周歲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是否該追究刑責,實質是我國現行刑事責任年齡下限應否下調及下調多少的問題。他認為應當下調至12周歲。
  • 人大代表:建議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降至13周歲
    廣州日報5月10日消息,未成年人的犯罪問題一直備受關注,關於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問題,也時常引發討論。「相比上世紀七十年代,現代未成年人的心智更加成熟,鑑於目前犯罪日漸低齡化的現狀,下調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 兩會觀點:建議下調未成年犯罪刑事責任年齡,「小惡魔」或被嚴懲
    近些年來,未成年犯罪現象頻發,其中不乏一些十分嚴重的犯罪行為,但是由於未成年犯罪者的年齡不足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所以出現了犯罪了,卻無法被嚴懲,只能被教育後釋放的現象。13歲大連男童殺害10歲女童的案例讓人觸目驚心,但是最終卻只能被收容管教三年草草了事,這樣的現象不改變,未成年保護或將成為一番空談。在今年兩會中,就有聲音提出要下調未成年人法律責任年齡。
  • 兩會代表聯名提議,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或可以下調至12歲
    人大代表提出降低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等30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關於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議案。《議案》關注了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具體建議:將我國刑法所規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下限降低到12周歲;同時調整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2周歲到14周歲,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只對性質極其惡劣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相應的調整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4周歲。
  • 刑責年齡擬調整到12周歲,大連13歲男孩殺人案追責不再尷尬。
    去年的一則「大連13歲男孩性侵、殺死10歲女孩的案件」處理結果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相關部門鑑於該男孩案發時只有13歲,尚不到法定的刑事責任年齡。無法對該男孩追究刑事責任,只能根據相關規定對其執行3年收容教養。社會普遍反響該處理結果處罰太輕,對被害人及家人都是不公平的。對社會也起不到警示作用!
  • 論擬調整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之肯定
    在大連女孩被害案中,案犯者蔡某某從身形上看其身高1.7米以上,體重達70公斤;在案發調查過程中為了洗脫嫌疑假裝蹭到了淇淇的血液;並在事後責怪自己大意留下指紋,並道「我才14歲不會被抓」,從中可以看出其對《刑法》17條關於刑事責任年齡是有一定了解的。[2]因此,從犯罪意識的產生到犯罪行為的實施,在一定的情形下未成年人可以為對自己所實施的犯罪行為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 下調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為何獲得多數人支持?
    下調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為何獲得多數人支持?上述案例都屬於未滿14周歲少年故意犯罪的案例。由於我國刑法明確規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為14歲,因此,即使上述案例性質已經十分惡劣,我們依舊不能讓其負刑事責任。畢竟也很有可能是因為近年來網絡傳播範圍較廣、媒體的渲染之故導致我們主觀上覺得未滿14周歲少年故意犯罪逐漸增多。因此,如果有真實的數據支持說未滿14周歲少年故意犯罪逐漸增多,那麼下調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就是確實有必要的。
  • 【法律熱點】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12至14歲故意殺人等犯罪或將負刑責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10月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 刑事責任年齡下調,冒名頂替上大學入刑……刑法擬作這些修改完善!
    對於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的爭議不絕於耳本次刑法修正案草案擬將刑責年齡下調、性同意年齡上調意在修補法律漏洞在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與懲罰之間尋求平衡最低刑責年齡下降至12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嚴重犯罪的事件曾多次引發熱議。
  • 眾望所歸:刑事責任年齡擬下調至12歲
    13歲大連男孩殺害女童拋屍卻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的案例或將成為歷史。隨著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年齡段越來越年輕化,這個現狀即將被改寫。 近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次審議。針對低齡未成年人實施犯罪這一社會熱點問題,草案擬下調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
  •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不再「一律免責」!刑法為何如此修改?
    中國網: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完善了有關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這意味著,在「特定情形、特別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歲未成年人或將不再是刑事「免責人群」。如何看待刑法修正案對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的修改?能不能有效解決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本期節目,特別邀請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院長趙天紅教授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