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山裡的「針線情」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貴陽1月11日電 題:烏蒙山裡的「針線情」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段羨菊 劉智強 崔曉強

  隆冬時節,雲貴高原的烏蒙山裡,寒氣逼人。

  脫貧路上的村民們用手中「一針一線」,表達著心中樸實情感。

  一件背扇——「穿在孩子身上,暖在我們心裡」

  1月8日,常年雲霧繚繞的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鄉,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駐團結村的鄉幹部何平正忙著督促村民整治人居環境,琢磨合作社開春後發展養牛產業,確保13戶49人實現脫貧。

  貴州常見的背扇是母親背上的襁褓與搖籃。何平家中「二寶」出生時,收到了苗族婦女王智英贈送的背扇。

  何平在駐村,妻子楊洪帶著孩子住在鄉政府院裡的公租房內。記者趕去時,楊洪正用那件背扇包住孩子,系在背上。背扇呈長方形,上面有圖案、花紋,鮮豔漂亮,使用傳統苗繡手法,一針一線,透露著編織者的用心。

  記者聯繫上正在外地打工的王智英,她說聽說何平的二胎快要出生時開始動手的,花了一個多月的業餘時間。「不值錢,那就是一點心意。」性格爽朗的王智英輕描淡寫道。

  在王智英眼裡,何平是個好幹部,常來家裡串門、噓寒問暖,「看我們白天經常不在家,他就晚上來,幫助我們商量怎樣賺錢脫貧。」如今,王智英的丈夫做護林員一年收入近萬元,家裡養牛養雞,地裡還種了馬鈴薯,全家摘掉「貧困帽」,日子越來越踏實。

  「穿在孩子身上,暖在我們心裡。」回想起王智英送來背扇的情景,何平仍然非常感動,「面對真誠情誼,唯有奮力工作回報。」

  四雙鞋墊——「我要珍藏,要是用了不可惜了嘛」

  前不久,六盤水市水城縣駐村的縣文旅局幹部杜昌麗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照片是四雙手工縫製的鞋墊,配發文字:「再到杜興喬家走訪,衝洗得發亮的水泥地板、整齊擺放的家具,看到這些改變,心裡有些小歡喜。最感動的是杜興喬妻子甘白琴一針一線為我縫製的鞋墊,收下了,一份深厚的情誼。」

  回憶起第一次到杜興喬的家,杜昌麗還不由皺起眉頭。「家裡面的衛生那可真是糟糕:粘蠅板的旁邊擱著飯菜、衣服被子隨便堆放……」杜昌麗手把手著教他們打掃衛生,還叮囑當上村保潔員的甘白琴:「你要幹好保潔,首先家裡得乾淨,別人才不會說閒話。」

  全村剩餘40戶113個貧困人口,爭取2020年6月達到脫貧標準,這是杜昌麗念念不忘的幫扶工作目標。在她眼中,駐村幹部不僅要幫助貧困群眾提高收入,還要幫助他們提振精神面貌,才能形成脫貧內生動力。

  「她給我家買衣架、鞋架,我婆婆生病的時候還拎著牛奶去醫院探望,這樣的幹部總讓我心裡感覺暖暖的。我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就給她縫了四雙鞋墊。」 如今,甘白琴每天都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人也變得更自信。

  杜昌麗則把鞋墊珍藏了起來:「甘大姐手工縫製的鞋墊,就像是藝術品,要是用了不可惜了嘛。」

  一罐蜂蜜——「那些時刻,我的眼圈偷偷溼潤了」

  前不久晚上,駐村青年女幹部宋冰挨家挨戶給幫扶對象粘貼脫貧明示牌,第一家便給她準備了些紅豆,叮囑她過年回家帶給家人吃;第二家的鄉親給她準備了自家採的一小罐蜂蜜,說過年帶給家裡的老人。

  「那時,我的眼圈偷偷溼潤了。」宋冰說,自己會以適當的方式回饋贈送東西的老百姓,更會以全身心的工作投入,回報鄉親們的關愛。

  2017年,宋冰研究生畢業後到鄉裡工作20天,便被派駐威寧縣石門鄉泉發村幫扶。駐村兩年多,除了幾次外出培訓,幾乎每天都在村裡忙碌。「去年殺年豬的時候,有一天有三戶打電話讓我過去吃飯,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把門一關,躲在屋裡不敢出去。」她笑說,村民的關心時常讓她感動。

  受石漠化土地、大霧等自然條件限制,泉發村常年很多植物難以生長,只能種玉米、土豆,「窮根」難除。宋冰組織村民種過核桃,失敗後她愧疚不安。後來,她請來農業專家、開展試種後確證,草烏非常適合種植,近兩年,泉發村草烏產業從無到有,也讓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每天,宋冰都會用村委會的喇叭宣傳政策、引導村民。「要是哪天村裡的喇叭沒有響,很多村民就會給我打電話,問我是不是沒有在村裡。」她告訴記者,自己能體會到村民對她的「依賴」,更能感受到村民對自己的「疼愛」。

相關焦點

  • 五百裡磅礴烏蒙山,哪兒才是真正的最高峰
    氣勢磅礴毛澤東主席「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詩句對烏蒙山最為著名的潑墨。烏蒙山是金沙江及北盤江分水嶺。烏蒙山居住著彝族、苗族、回族、布依族、穿青人等數十個民族,民俗和民族文化獨特,甚至是全國唯一。烏蒙山歷史文化悠久,貴州境內的烏蒙山區有幾千年奇蹟一般消失又奇蹟一般進入西南歷史重要地位的夜郎文化。雲南境內的烏蒙山有採礦、冶銅、鑄幣、銅運等連續幾千年影響全國的銅商和銅政文化。還融入了古生物化文化、古人類文化、紅色文化、礦業文化、古城文化。
  • 烏蒙山傳奇
    難道烏蒙山人註定要在石頭縫裡刨食吃?難道烏蒙山人註定就走不出這大山?  「小小馬兒修雄鬃,  心想帶妹路不通。  哪天哪日路通了,  把妹帶著耍昭通……」  雲南昭通,大山包紅旗梁子。  山坡上,呷一口酒,耿召富撕扯著嗓子唱情歌。  嘴一咧,他露出被菸草燻得發黑的牙。
  • 走出烏蒙山融入新工業
    千裡之外的烏蒙山腹,霧鎖重巒、翠木掩映。廣州港俯瞰圖懸掛在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實訓室。一旁,門座式起重機等港口作業大設備,可供學生們實戰演練。在這裡,來自貧困家庭、鮮少走出烏蒙山的34個孩子,如今正在廣州乘風破浪。更多的人,正在通過教育改變命運。
  • 淺談450公裡路線測試|KINETIK2020烏蒙山超級越野賽
    預設休息點在我測試線路前,我把休息點預設在小鎮,賓館的條件比村民家好些,奎香站點和發界站點的賓館裡有空調,可利用小鎮賓館將溼透的衣服晾乾。烏蒙山超級越野賽的休息站點在前進60公裡後就有設置,450公裡的賽道上至少有20個休息站點,我們提供足夠的帳篷和睡袋供參賽選手休息調整,每個站點至少可休息2個小時,這比我測試線路要幸福很多。2019年烏蒙山330組完賽 率74%,450組完賽率88%,這和我們設置多而廣的休息站點密不可分。
  • 道是無情卻有情——烏蒙山越野故事會
    烏蒙山越野賽剛好來得及時又迫切,出去走走吧。一踏上貴陽開往昭通的火車,車廂裡到處充斥著越野的味道,選手、志願者、大叔、小妹妹、群裡聊的、車廂說的,從裝備到補給,從神農架到八百流沙,我不時點下頭裝作有點像大神的派頭,其實連話都插不上。在這裡,大神論斤稱,菜鳥論筐賣,我大概是擠破頭皮也進不去筐裡的那一個。
  • 終要邁過那道坎兒:雲貴川代表談烏蒙山扶貧攻堅
    烏蒙山片區地跨雲南、貴州、四川三省,毗鄰片區含38個縣(市、區)。其中,32個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6個省重點縣。這裡貧困程度深,人口增長快;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人均耕地少,土壤極其瘠薄。2300元扶貧標準以下農村人口918.4萬人,貧困發生率47%。這就是烏蒙山片區的真實現狀。
  • 從烏蒙山到大灣區:那些被改變的命運
    後來,父親在電話裡向秦鵬提到了當地職業教育的新模式。貧困生可以免費就讀「廣州港班」,畢業後還有可能留在廣州港工作。正在餐廳打工的秦鵬聞悉後,落下了眼淚。 進入到該職教班,秦鵬力求上進。在學校的三年裡,他拿了三次一等獎學金。「我不一定很聰明,但我一定要很努力。」他說。
  • 抖音烏蒙山連著山外山是什麼歌 奢香夫人歌詞介紹
    抖音烏蒙山連著山外山是什麼歌?其實這首歌是鳳凰傳奇唱的奢香夫人,歌曲非常的震撼,非常有節奏感,氣勢磅礴,也是抖音上非常好聽的歌曲,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亮堂堂亮堂堂  女:越過綿綿的高山  越過無盡的滄海  如果期待依然在  總是春暖到花開  合:請你  女:輕輕留下來  合:讓夢  女:捲走這塵埃  合:香飄  女:在書廂之外  合:奏響  女:美麗的天籟  合:烏蒙山連著山外山
  • 古藺縣「首屆烏蒙山追夢學子——參訪行」主題安全教育活動成功舉行
    8月14日,由古藺縣關工委、共青團古藺縣委指導,古藺縣點燃公益組織的「首屆烏蒙山追夢學子14日上午、在古藺中學階梯教室內,講師對烏蒙山追夢學子有關網貸引導烏蒙山追夢學子提高自身認知水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 國社@四川|「80後」VS「90後」 烏蒙山深處一場特殊的扶貧對答
    地處川滇黔交界的三鬥米村所在的烏蒙山片區,貧困面大、程度深、原因複雜,是我國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9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發文章,記錄了「80後」老奶奶與「90後」老黨員的一場特殊的扶貧對答,給這個深度貧困地區扶貧攻堅戰增添了一段生動有趣的故事。
  • 「冰花男孩」:那麼多人關心我們 烏蒙山冬天不會冷
    他說「捧紅」了自己的校長很「逗」,「說我一不小心就白了頭,」同時,在這篇標題為《「冰花男孩」有話說~》的微信稿件裡,這位最火的「小網紅」還回顧了事情的前前後後。「由於忙著往學校趕,忘了加衣服和帶雨傘,氣溫變低了,走了40多分鐘的路,臉冷得通紅,頭髮也凍得毛茸茸的。老師把我的照片傳到網上,我就成了『網紅』。
  • 「烏蒙山戀 紅土情深」劉雲斌:烏蒙的星光作見證
    劉雲斌我原在會澤捲菸廠安全保衛科工作,是工廠的安全守護兵,因為常常值班執勤,已見慣了烏蒙山的星光銀河絢爛之美。還因為在那份純粹又略帶原始的安靜裡,我會思念自己的家人,也會思考一群與我非親非故的貧困群眾,更會感到自己的價值被放大了太多,自己肩頭的擔子從未如此沉重。
  • 雲南省聚焦聚力迪慶州、怒江州和烏蒙山片區、石漠化片區等深度...
    記者 陳飛 攝 打開雲南地圖,「三區三州」區域內高原、雪山、大河縱橫,從烏蒙山到石漠化片區,自然條件惡劣導致經濟基礎弱、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深度貧困地區是難中之難、堅中之堅,不攻克深度貧困地區這個山頭,難以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 小草莓走出烏蒙山 讓雲南閘塘村民吃上「定薪丸」
    尹永權 攝中新網會澤9月2日電題:小草莓走出烏蒙山讓雲南閘塘村民吃上「定薪丸」作者 李曉琳 李翕堅 張雯初秋清晨,地處烏蒙山腹地的閘塘村霧氣繚繞,氣溫僅15℃。8點鐘,田間大棚裡已有不少村民在忙著採摘草莓。
  • 【僑雲南】傾力扎進烏蒙山 畫出最大同心圓
    會澤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烏蒙山片區集中連片特困縣,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是全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7年底,全縣105萬人口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0459戶246062人,貧困發生率27.21%。
  • 在烏蒙山深處見證鍋廠村的變遷
    在烏蒙山深處見證鍋廠村的變遷。供圖  在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的關心支持下,還實施了「點亮山村」項目,在村組道路沿線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群眾晚上出行再也不用打手電筒了。夜幕降臨,部分群眾支起音箱,在路燈下跳起了「廣場舞」,做完作業的孩子,也溜出家門,三五成群的在路燈下嬉戲玩耍,山村的夜晚變得熱鬧了起來。
  • 磅礴烏蒙山,雞鳴三省界——畢節七星關
    畢節市位於省的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烏蒙山腹地,總面積2.69萬平方公裡。轄七星關區、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赫章縣8個縣(區、自治縣)和百裡杜鵑管理區、金海湖新區2個正縣級管委會,278個鄉(鎮、街道),3701個村(居),居住著漢、彝、苗、回等46個民族。
  • 曲靖市有望「撤縣設市」的縣,烏蒙山支脈貫穿全境,煤儲量78億噸
    而接下來要說的,有望「撤縣設市」的縣就是曲靖下轄的富源縣,富源位於曲靖的東部,管轄面積為3251平方千米,也是屬於山區縣,烏蒙山支脈貫穿全境,區域內部最豐富的資源就是大山。2017年這裡的人口達83.38萬人,屬於雲南地區人口較多的縣。而且縣的形狀是西北和東南方向的長條狀,中部被旁邊羅平縣突出的土地佔據一部分,好像被掐斷了腰一樣。
  • 烏蒙山的孩子唱了首300年前的小詩 一夜之間唱哭了很多人
    ——苔·[清]袁枚  「《經典詠流傳》裡我和孩子們唱的《苔》播放結束後,有一位好朋友發來微信說:我感覺你做事情的力量來自安靜,安靜地做吧。這話把我帶回了教室裡。在教室裡,我們安靜地唱著的那些簡單的詩歌。安靜的心,真的有一種不可言說的力量。」——摘自梁俊朋友圈  這幾天,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一首名叫《苔》的小詩刷屏?
  • 看了《烏蒙山下,那一雙雙期盼的眼睛》這篇報告後
    看了《烏蒙山下,那一雙雙期盼的眼睛》這篇報告後,我有著深深的感觸。我們雖然都生長在藍天下,但對於命運的安排,卻是迥然不同。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享受著現代化教學時,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會在幹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