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乳價格堅挺 上市乳企「得奶源者」得先機

2020-12-23 環球網

隨著原奶價格不斷走高,供給端出現缺口,提前布局自有奶源的上市公司有望在成本控制上搶得先機,從而止住業績下滑勢頭。有上市乳企的高管直呼,乳業上行周期又來了。

根據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為3.84元/公斤,同比上漲7.3%,漲幅為近5年之最。

「三季度原本就是傳統奶荒季,每年價格都會漲,但前兩年奶價太便宜,牧場養殖動力不足,存欄量慢慢就下滑了。」新疆地區一家乳製品上市公司的高管表示,牧場的存欄量尚處於回升期,預計到春節前,奶價都還會維持高位。

據該高管介紹,現在業內普遍認為已經進入了奶業的新周期,鮮奶採購價將節節攀升。當地鮮奶價格約為4.5元/公斤,而去年同期約為2.8元/公斤。奶企如今已到了有奶必爭的地步。

「這幾年出於環保原因,很多牧場被迫停產或者搬遷,這也是供給端出現缺口的原因,目前距離上遊新牧場集中釋放產能還有一段時間。」該人士進一步闡述了生鮮乳漲價的邏輯。

天風證券在其研報中表示,奶價上漲還有國際共振因素。苜蓿草等牧業飼料受關稅等因素影響,進口成本提高,間接抬高了生鮮乳價格。國際主要奶源地近年來遭遇大旱等因素,導致產奶量不足,國際奶粉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據券商分析人士表示,龍頭乳企在原奶漲價階段,會通過產品升級、控制銷售費用、提價等手段來緩解毛利率壓力。而原奶價格回落時,乳企一般不會調整終端商品的價格,企業的利潤空間也會相應打開。

在原奶價格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提前布局自有奶源的上市公司將在成本控制上搶得先機。

伊利股份今年完成收購紐西蘭第二大乳業合作社,其原奶供應量佔紐西蘭供應總量的4%,旗下產品銷往40多個國家。此外,公司今年1月至9月固定資產等投資支付的現金近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2%,主要用於液態奶產能建設。

燕塘乳業今年新工廠投產,公司產能不足的瓶頸得到解決。公司在三季報中預計全年淨利潤為1.22億元至1.56億元,同比增長190%至270%。

天潤乳業近年來一直在布局上遊奶源,目前公司自有奶源佔比為60%。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擁有16個規模化奶牛養殖場,擁有規模化養殖奶牛約2.31萬頭,生產優質鮮奶5.30萬噸。今年8月,公司對天潤烽火臺進行現金增資7000萬元,進一步完善上遊奶源布局。

相關焦點

  • 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來源:中國經營報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本報記者/孫吉正/北京報導牧業作為重資產的上遊產業,經歷了多年低谷,終於迎來了上升期。自今年以來,頭部乳企開始在國內大量入股和收購牧場,優然牧業等上遊企業也著手登陸資本市場。
  • 乳企爭相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原標題: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牧業作為重資產的上遊產業,經歷了多年低谷,終於迎來了上升期。自今年以來,頭部乳企開始在國內大量入股和收購牧場,優然牧業等上遊企業也著手登陸資本市場。而眾多企業搶佔上遊資源的背後,是由於今年春節以來原奶價格的飛速上漲,壓縮了眾多乳企的利潤空間。
  • 恆天然25億出售中國牧場群 乳企「爭奪」奶源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乳企布局奶源愈演愈烈,僅今年7月以來,蒙牛、伊利、中國飛鶴等龍頭就相繼加入「搶牛大戰」。對於此次三元和天然乳業收購恆天然在中國的牧場,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三方是各取所需。
  • 成本過高競爭激烈 中國乳企面臨奶源憂慮
    實際上,無論是2008年三聚氰胺危機,還是2011年黃麴黴素M1檢測結果超標,牛奶都是尚未進入工廠流水線,就已在奶源中出了問題。如今,消費者對國內乳製品安全尚未恢復信任,而乳製品安全首要就是保證奶源的充足和安全。  記者近日走訪了包括蒙牛、伊利在內的近十家國內乳企,發現三聚氰胺危機過後,中國乳企紛紛脫離過去的散養模式,或者打造「萬頭牧場」,或者標榜「進口奶源」。
  • 黃金奶源基地圈粉乳企「大鱷」
    今年以來,上海光明、新希望集團、君樂寶、小西牛等眾多乳企將目光鎖定寧夏,前來選購寧夏優質奶源。「寧夏日照充足、氣候乾爽、空氣純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奶牛既無冷應激、又無熱應激。」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歷經近60年的精心培育,形成了寧夏現代化的奶牛養殖和奶產業發展優勢,被業界譽為全國黃金奶源基地。
  • 奶源吃緊價格已明顯上漲,大型乳企有望趁機提價
    乳製品:奶源吃緊價格已明顯上漲,缺奶情況至少2年才能緩解,大型乳企有望趁機提價過去兩個月乳製品行業延續前期的品類趨勢,白奶類產品需求依然強勁、酸奶和乳酸菌飲料等逐步恢復。從奶價可以看出奶源整體吃緊,比如參考散收牛奶價格,目前達到6元左右,說明當前奶源吃緊。
  • 乳企奶源危機:中小牧場不斷退出 原奶體量收縮50%
    現代牧業、輝山乳業類似的全產業鏈乳企,養殖頭數達到了20萬頭,當然這些乳企資本驅動做得也非常好。但隨著整體快速推進,其實整個行業進入了一個分化階段,就是上遊的中小牧場在大量退出,大型牧業巨額虧損。  三聚氰氨時,是上遊的奶源品質不好。現在,品質好了,養牛的卻在減少,或者養牛的都在虧損。這影響到了產業的根基,發展出了問題。
  • 爭飲低溫奶 乳企打響奶源爭奪戰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原奶的價格自今年5月開始上漲,至10月中旬漲幅達10.67%。在此背景下,伊利、蒙牛、飛鶴等頭部乳企紛紛加大布局上遊奶牛養殖力度,打響奶源爭奪戰。  壹 爭搶奶源地  今年以來,各大乳企對奶源的爭奪較為激烈。
  • 2020年頭部乳企為何加速奶源地投資建設?
    其實近幾年,養殖端規模化、加工端集中化、乳企兼併重組等加速進行,乳企上遊規模化、集中化格局愈加明顯。2020年雖受到疫情影響,但頭部乳企對奶源市場建設的熱情依舊未減,甚至更加明顯。另外據悉,蒙牛還將在巴彥淖爾市建設總投資逾1000億元的中國乳業產業園西部中心10萬頭奶源基地項目;蒙牛還在河北啟動了「河北萬噸奶源規劃」,圍繞六大生產基地,將在五年內增加奶牛存欄15萬頭,年產生鮮乳100萬噸;此外,蒙牛還將在豐潤區投資了嘉立荷萬頭牧場項目......
  • 價格漲十倍 得乳鐵蛋白者得天下?
    在此背景下,能夠提升嬰幼兒免疫力的乳鐵蛋白,成為眾多企業嬰幼兒奶粉配方申請表上的「常客」,也成為一塊進入國內奶粉市場的「敲門磚」。據了解,這塊「敲門磚」在受到奶粉企業熱捧的同時,由於供不應求,價格正在一路飆升。近日,一位乳企內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乳鐵蛋白售價已從2017年的3000元左右/千克,飛漲至目前的3萬-3.2萬元/千克。
  • 恆天然25億出售牧場群 鮮奶市場擴大乳企加碼奶源布局
    長江商報注意到,乳企布局奶源愈演愈烈,僅今年7月以來,蒙牛、伊利、中國飛鶴等龍頭就相繼加入「搶牛大戰」。  對於此次三元和天然乳業收購恆天然在中國的牧場,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三方是各取所需。
  • 供需共振致原奶價格上行 乳企或掀漲價潮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實習記者 餘佩掀經上海奶業協會召集本市奶農代表、光明乳業代表三方充分討論協商,鑑於當前各地奶價和牛奶消費市場情況,奶農和乳企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上海地區生鮮乳收購基礎價由3.92元/公斤漲至4.03元/公斤,生鮮乳價格執行期從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1月7日,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對外確認了上述信息。
  • 高溫傷奶牛 山東奶源緊缺乳企關停生產線(圖)
    本報記者 林媛媛 實習生 徐菁  原標題:高溫傷奶牛 奶源緊缺乳企關停生產線  「現在奶源缺得太厲害了,嚴重供不應求。」4日,山東某知名乳企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奶源緊缺的問題今年一直有所表現,前幾個月尤其嚴重。「上個月,是奶源最緊張的一個月,因為奶源不足我們的生產線甚至出現過暫時停產的情況。」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進入秋季之後乳品銷售將會迎來一個高潮,但是受奶源不足影響現在企業的庫存和生產線都很緊張。「我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出現斷貨的情況,現在我們也在到處尋找更多的奶源。」
  • 河北建立奶業利益聯結機制 生鮮乳一年三次超標解除合同
    推進奶源基地標準化建設。河北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加強政策引導,整合項目資金,大力發展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奶牛小區向規模場管理模式轉變,提升質量安全水平;乳企配合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引領奶牛養殖場(小區)標準化建設,採取多種模式,加快自有(自控)奶源基地建設。
  • 四川老牌乳企菊樂重啟IPO,七成營收靠含乳飲料
    乳製品企業四川菊樂的產品包括含乳飲料、滅菌乳、調製乳、巴士殺菌乳、發酵乳、複合蛋白飲料等。公司最早註冊於1985年,1996年推出了「菊樂純牛奶」,在四川地區的乳製品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作為區域乳企,菊樂體量不大。
  • 西部牧業收購天山廣和疑雲陡生 賣掉生鮮乳資產今又買回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作者:周月明近段時間,上市乳企西部牧業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連連,先是5月18日宣布收購新疆天山軍墾牧業有限責任公司部分養殖公司100%股權,標的公司資產總額約11億元,後又於6月1日稱要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天山軍墾
  • 乳企競購輝山乳業背後:負債與上遊資產的選擇題
    在眾多乳企爭相競購的背後,是上遊奶源正成為當下乳企競爭點,而輝山乳業存欄奶牛等上遊資產也成為了「香餑餑」。現新「接盤者」 9月19日,有消息稱,在今年4月伊利退出重組之後,輝山乳業又迎來兩個潛在投資方,分別是自越秀集團和新希望集團。作為輝山乳業的潛在投資方,越秀集團和新希望集團已經分別提交了重整計劃方案。
  • 超市低價奶為何斷了頓兒 乳企:奶源流向高端奶
    8月份,蒙牛、伊利剛剛將液態奶的價格上調,最大漲幅達17%。  「今年以來市場需求旺盛,與往年相比有大幅增長,的確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三元牛奶有關負責人給本報記者發來說明稱:因為奶源「增量有限」,無法滿足產銷要求,因此市場上偶爾會出現缺貨和斷貨現象。三元否認了「醞釀漲價」的說法,表示近期沒有調價計劃。  伊利也表示,超市的缺貨「可能與訂貨量和品類有關」。
  • 歐盟取消牛奶配額制 國內乳企機遇與挑戰共存
    資深乳業專家陳瑜在接受人民財經採訪時表示,歐盟取消牛奶配額制會對中國市場形成無形的競爭壓力,國內乳企只有進一步提高乳品品質,才能搶得先機。 取消牛奶配額制 歐盟意欲何為? 歐洲牛奶生產配額制度於上世紀80年代公布,至今已在歐盟國家執行了30餘年,最初目的是為了保護各國乳製品產業,避免過度競爭。
  • 13家乳企今年扎堆闖關IPO可持續經營能力成上市「硬指標」
    12月17日,浙江乳企一鳴食品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初步配售結果,即將成為又一家登陸A股的乳企。今年以來,「乳酸菌飲料第一股」均瑤健康、「進口牛奶第一股」品渥食品、「煉乳第一股」熊貓乳品以及乳企益生菌原料供應商科拓生物相繼在A股敲鐘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