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吃緊價格已明顯上漲,大型乳企有望趁機提價

2020-12-22 犀利點金

乳製品:奶源吃緊價格已明顯上漲,缺奶情況至少2年才能緩解,大型乳企有望趁機提價

過去兩個月乳製品行業延續前期的品類趨勢,白奶類產品需求依然強勁、酸奶和乳酸菌飲料等逐步恢復。下半年收奶價格中高個位數漲幅,成本驅動部分產品漲價。

原奶價格緩慢上行,雙寡頭競爭格局趨緩,下遊飲奶需求空間仍較大。上遊方面,目前我國奶牛存欄數及單產量處於國際中間水平,還有提升空間。原奶價格自2016年後進入長期小幅波動上行態勢,短期受疫情影響有所下滑,但長期終端需求不變,隨著疫情減緩,預計原奶價格將持續回升。中遊方面,雙寡頭競爭格局已經成熟,且因疫情影響集中度不斷提升。

01奶源吃緊,二季度後奶價明顯上漲

以內蒙古呼和浩特為例,大型牧業11月月均奶價4.5元左右,中小型牧場4.2-4.3元,整體上看三季度比二季度有幅度稍大的提升。往年當地奶價大型牧業4元左右,小牧場3.9-4元。從奶價可以看出奶源整體吃緊,比如參考散收牛奶價格,目前達到6元左右,說明當前奶源吃緊。

02缺奶情況可能要2年才能緩解

目前的缺口是比較明顯的,今年大多數時間原奶供應都是有缺口的一個狀態,短期缺口不太好補充。目前乳企都是在進行調整,不過大包粉能夠生產的產品是有限的,總的來說乳企會綜合考慮國外生產情況和國內外成本比較等因素調整原料來源。但即使考慮到進口情況,缺奶情況還是會長期存在。

供需缺口方面,預計最少需要2年原奶才能滿足需求,因為從建廠到投產再到滿足缺口至少需要兩年時間。

03明年也是價格上浮趨勢大,降價可能性極小

具體看,預計明年1-6月份奶價會在當前價格基礎上有一定回落,7月份後價格會回升。明年全年平均來看,價格處於緩慢上浮過程,但在不出現特別大奶荒情況下,也不會存在大幅上漲空間,因為當前價格已經處於近幾年的較高水平。

04對大型乳企,奶價上漲反而是好事

對於大型乳企來說,奶價高低都會有相應的應對措施。奶價高時說明銷售情況好,乳企可能提升銷售價格,提升產品檔次;奶價低時乳企奶源照收,可以加工成為奶粉,通過後期釋放庫存,同時因為成本降低乳企利潤會更高一些。對於伊利來說,目前主要重點是擴大營收、擴大規模,奶價浮動對於盈利能力影響不是特別大。

05總結

行業品類趨勢延續,需求逐步恢復提升,競爭環境也有所改善。成本驅動和部分產品漲價的情況下,龍頭的競爭優勢有望得到強化。

疫情對白奶類產品的需求提振具有長期、深遠影響;低溫酸和乳飲料的消費場景正逐步恢復;奶粉和其他品類也在發展壯大。未來2-3年收入有望繼續保持不錯的增長,盈利能力和毛銷差也有望得到改善。

相關焦點

  • 生鮮乳價格堅挺 上市乳企「得奶源者」得先機
    隨著原奶價格不斷走高,供給端出現缺口,提前布局自有奶源的上市公司有望在成本控制上搶得先機,從而止住業績下滑勢頭。有上市乳企的高管直呼,乳業上行周期又來了。根據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為3.84元/公斤,同比上漲7.3%,漲幅為近5年之最。 「三季度原本就是傳統奶荒季,每年價格都會漲,但前兩年奶價太便宜,牧場養殖動力不足,存欄量慢慢就下滑了。」
  • 供需共振致原奶價格上行 乳企或掀漲價潮
    「我們認為跟2020年相比,2021年(行業發展)最大不同就是乳企加強上遊奶源的建設,以推動上遊奶業產業鏈機制的順利實現;其次,市場集中度提升後,今年龍頭企業可能會有重大併購行為;最後,今年的奶粉價格戰會更激烈,尤其是龍頭企業。」宋亮稱。乳業龍頭提價減促農業部數據顯示,當前生鮮乳價格已達4.18元/公斤,接近2014年的價格高位4.27元/公斤。
  • 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而眾多企業搶佔上遊資源的背後,是由於今年春節以來原奶價格的飛速上漲,壓縮了眾多乳企的利潤空間。為了保證獲得原奶價格的穩定以及利潤,很多企業選擇繼續強化上遊產業。此外,自去年巴氏奶升溫以來,眾多乳企包括伊利、蒙牛在內均加入了競爭。
  • 乳企爭相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原標題: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牧業作為重資產的上遊產業,經歷了多年低谷,終於迎來了上升期。自今年以來,頭部乳企開始在國內大量入股和收購牧場,優然牧業等上遊企業也著手登陸資本市場。而眾多企業搶佔上遊資源的背後,是由於今年春節以來原奶價格的飛速上漲,壓縮了眾多乳企的利潤空間。
  • 高溫傷奶牛 山東奶源緊缺乳企關停生產線(圖)
    另一家山東乳企的相關負責人李先生告訴記者,奶牛對於生活環境非常敏感,最喜歡25攝氏度的天氣,而今年的持續高溫對奶牛的產奶量影響很大。「每年夏天,我們都會面臨短期的奶源緊張局面,但是今年尤其嚴重。」這位負責人說,雖然近期溫度下將迅速,但是奶牛還需要一個適應期,所以緊缺局面還將持續。  奶源緊缺,隨之而來的就是價格上漲。「現在的奶源收購價跟去年同期相比,漲了一倍。」
  • 多家乳企跟風提價
    11月15日三元乳業明確表示下月提價,多家奶企也跟風表示漲價。而為了保持銷售量,一些經銷商不得不壓縮利潤,有的開始加強利潤較高的洋奶粉的促銷力度。  三元公告將提價  11月15日,三元股份發布提價公告,今年以來,原料奶收購價格同比增長幅度已逼近50%,而且仍在持續上漲。其他成本也在持續上漲。
  • 六大乳企齊聚東北奶源帶 競爭加劇或致奶價上漲
    在一季度幹乳製品產量同比上漲的背景下,作為乳業高利潤領域的奶粉日益成為各本土企業競爭的焦點,而其中的奶源問題更成為重中之重。伊利上周公告稱,將出資5.52億元投資黑龍江杜爾伯特年產45000噸配方奶粉項目,而實現內蒙、黑龍江、新疆石河子三大黃金奶源帶的進一步布局之後,伊利奶粉總產能有望從15萬噸提升至20萬噸。
  • 爭飲低溫奶 乳企打響奶源爭奪戰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原奶的價格自今年5月開始上漲,至10月中旬漲幅達10.67%。在此背景下,伊利、蒙牛、飛鶴等頭部乳企紛紛加大布局上遊奶牛養殖力度,打響奶源爭奪戰。  壹 爭搶奶源地  今年以來,各大乳企對奶源的爭奪較為激烈。
  • 雀巢奶粉稱成本上行再漲價 奶源價格卻不升反降
    然而另一方面,有奶農則指出奶企價格壟斷,導致奶農收入下降,廠商有兩頭吃利的嫌疑。  但實際上,從漲價開始以來,主要成本之一的奶源價格卻是不升反降。「在過去一年,我國原料奶價格上漲了30%多,而我們的零售價格只上調了不到5%。」  而雀巢的上一次漲價則在今年元旦。當時雀巢方面給出的漲價理由與此次差別不大,均是中國和海外的原材料價格一直持續攀升。  但黑龍江當地的媒體則爆出,雀巢在華奶源地黑龍江雙城的奶價遠低於其他地區,不少奶農蝕本賣奶。
  • 乳企奶源危機:中小牧場不斷退出 原奶體量收縮50%
    奶源危機  自2008年以後,國內乳企都在自建、自控奶牛養殖牧場,雖然從源頭上保證了奶源品質,但同時也讓不少企業背上較重的財務負擔,輝山乳業(06863.HK)危機就是最好的註腳。  為此,業界不斷思考,乳企如何能夠在用最少資金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撬動養殖行業崛起,從而起到「一兩撥千金」的作用。
  • 完達山美贊臣奶粉將提價10% 乳企銷售費暴增
    上市乳企報表顯示奶粉銷售成本居高不下  記者昨日了解到,廣州多家賣場最近已接獲美贊臣計劃推新包裝並提價的消息,而國產品牌完達山奶粉也在近日下發調價通知。分析認為,原料成本今年來已有「鬆動」,但奶粉營銷費用居高不下也讓企業有衝動將之轉移給消費者。
  • 各地乳企紛漲價 合肥奶價尚淡定
    2013年12月01日 16:53  稿源:中安在線     近年來,國內乳製品的漲價潮可是此起彼伏從未平息,11月15日,隨著三元乳業公開宣布對產品提價,隨後不久各乳業巨頭跟風漲價,在各地掀起了新一輪的乳品漲價風,記者走訪了合肥市場後發現,合肥市場的純奶價格暫時還沒有變動。
  • 伊利、蒙牛打頭陣提價!喝牛奶又要多掏錢了?
    蒙牛方面也表示自從2020年8月份以來,相關產品的價格有所調整。那麼,伊利蒙牛兩大乳企巨頭紛紛漲價,是不是意味著整個乳業行業都要開啟漲價模式?新一輪乳品漲價潮來襲根據市場各方反應情況來看,目前有部分乳企表示沒有漲價的計劃,產品價格也沒有調整,但也有部分乳企表示要進行提價。
  • 完達山美贊臣奶粉將提價10% 乳企銷售費用暴增
    上市乳企報表顯示奶粉銷售成本居高不下記者昨日了解到,廣州多家賣場最近已接獲美贊臣計劃推新包裝並提價的消息,而國產品牌完達山奶粉也在近日下發調價通知。分析認為,原料成本今年來已有「鬆動」,但奶粉營銷費用居高不下也讓企業有衝動將之轉移給消費者。
  • 紐西蘭奶源走下「神壇」 國產牛奶傳聞漲價
    新華網上海8月23日電(記者 周蕊)一面是紐西蘭乳企在過去的20天裡連續發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一面是多個國產液態奶品牌傳出應聲漲價的消息。是純屬巧合還是趁火打劫?  紐西蘭奶源信譽大減國內乳企難成替代品  深陷「肉毒桿菌門」的恆天然22日證實,其今年5月出口中國的一批奶粉被檢出硝酸鹽含量超標,涉事奶粉總重量42噸,這是恆天然8月以來的第三起負面事件,曾經以「純淨100%」享譽世界的紐西蘭奶源也再度遭遇質疑。
  • 光明乳業部分冷藏奶價格上調5% 超市上漲"不明顯"
    超市看看好像不明顯啊。」昨天,杭州網友在新浪微博評論了上海網友發布的一條「漲價信息」,上海網友稱:「光明優倍牛奶從16.5元漲到17.4元,漲了近1塊錢。」  據悉,漲價確有其事。光明乳業17日稱,鑑於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等成本上升原因,公司自2012年12月18日起適當上調部分新鮮牛奶、新鮮酸奶的價格,加權平均上調幅度為5%左右。
  • 民生證券食品飲料年度投資策略:提價預計將是明年主線!
    2020年前三季度食品飲料板塊營收、利潤增速相較於去年同期有明顯降速,但仍處全市場前列。總結來說,在疫情系統性衝擊下,儘管食品飲料板塊於2020年收入及利潤端指標方面相較於2018-2019年有系統性降速,但基本面的較強韌性以及全球性資金寬鬆以及資金偏好使得整個板塊估值抬升的趨勢更加顯著。
  • 成本過高競爭激烈 中國乳企面臨奶源憂慮
    實際上,無論是2008年三聚氰胺危機,還是2011年黃麴黴素M1檢測結果超標,牛奶都是尚未進入工廠流水線,就已在奶源中出了問題。如今,消費者對國內乳製品安全尚未恢復信任,而乳製品安全首要就是保證奶源的充足和安全。  記者近日走訪了包括蒙牛、伊利在內的近十家國內乳企,發現三聚氰胺危機過後,中國乳企紛紛脫離過去的散養模式,或者打造「萬頭牧場」,或者標榜「進口奶源」。
  • 奶價風波一觸即發,未來價格還會漲嗎?
    與之相對應的是,飼養奶牛的精飼料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在2020年整體上漲,其中豆粕2020年尾價格相比2020年1月上漲7.72%;而玉米2020年尾價格相比2020年1月價格上漲26.79%,達到十年來價格新高點。拉長時間線,因為生鮮乳價格在上半年都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季節性回調,所以我們分別對比了2011年—2020年6月和12月生鮮乳均價變化。
  • 伊利帶路漲價潮,牛奶新一輪價格上漲來了,我們還有牛奶自由嗎?
    根據金陵晚報的報導,國盛證券1月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利公司於去年12月29日添加到日程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3%-5%。這是一次久違的提價,伊利上一次直接提價,還要追溯至2013年。據了解,本次提價的直接誘因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國盛證券指出,根據農業部數據,當前生鮮乳價格已達4.18元/公斤,已經接近2014年歷史峰值4.27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