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01:20 稿源:中安在線-安徽商報
9月以來盛傳中的奶荒潮,終於在銷售市場爆發。 11月15日三元乳業明確表示下月提價,多家奶企也跟風表示漲價。而為了保持銷售量,一些經銷商不得不壓縮利潤,有的開始加強利潤較高的洋奶粉的促銷力度。
三元公告將提價
11月15日,三元股份發布提價公告,今年以來,原料奶收購價格同比增長幅度已逼近50%,而且仍在持續上漲。其他成本也在持續上漲。因此,公司自12月起上調部分產品價格,加權平均漲價幅度為8%。
與此同時,蒙牛相關負責人受訪時表示,鑑於近期成本持續上漲,公司會適度調整產品價格。不同品類的漲幅和調整時間會有所差異,請關注終端價格變化。
而另外一家大型食品企業光明集團,對於奶製品漲價一事表示只是時間問題。
此前9月份,市場曾盛傳出現「奶荒」,但一些奶企對此予以否認,因此,此前的放風或許正是為此輪漲價所做鋪墊。
一箱奶利潤僅2元?
事實上,即將刮來的漲價風已絕非首次。國內牛奶部分品牌自8月份以來已漲價兩次,而且漲幅均在15%左右。作為銷售鏈的中間環節,省城批發商對不斷壓縮的利潤空間頭痛不已。
一位不願具名的批發商坦言,今年夏天氣溫高,奶牛產奶量下降;加上飼料成本增多,大量散養戶退出市場;紐西蘭奶粉肉毒桿菌烏龍事件後,中國禁止從紐西蘭進口奶源,引起區域性鮮奶供應緊張。這確實是事實,但情況並非那麼嚴重。
但無論如何,上遊要提價,下遊消費者也要「拉攏」,中遊的批發商只得壓縮利潤。合肥某食品公司相關負責人舉例說,「國內兩知名品牌奶企,一箱6升盒裝奶,8月份批發價38元/箱,到目前55元/箱,雖然價格漲了,但為了維持銷量只得壓縮利潤,現在一箱的毛利潤只剩下2塊錢。」這位負責人同時告訴記者,「公司已收窄國內奶企液態奶的批發份額,轉而多推進口奶品,因為利潤相對較高。 」
上述不願具名的批發商說,漲價仍會慢慢傳遞至終端,特別是「兩節」即將到來,在火熱的銷售勢頭下,奶品漲價影響將被淹沒,「消費者會再一次習慣」。 (記者龔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