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乳企廣告日均燒錢4250萬元 利潤空間被侵蝕

2020-12-25 中國網財經

  

資料圖:奶農擠牛奶。中新社發 任東 攝

  國內四大乳企上半年總共花費廣告宣傳費用高達77.42億元,按照上半年182天計算,平均每天四家企業的廣宣投入達到了4250萬元。但事實上,完全依靠廣告效應帶來的銷量不僅嚴重侵蝕了企業的利潤空間,而且究竟能維繫多久也很難說。

  隨著國內各乳企的半年報陸續披露,中國乳業的現狀也真實地浮出了水面。從各乳企的報表可以看出,目前國內乳企依然處於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的座次,其中伊利、蒙牛遙遙領先,營業收入均在向300億元邁進的路上;光明則剛100億出頭;位居第四的三元則僅為22億元。這顯示出目前國內乳企的品牌集中度還是相當高的,強者恆強的格局短期內還難以打破。

  現狀

  四巨頭上半年營收漲幅均為個位數

  數據顯示,這四大巨頭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均處於增長狀態,但漲幅均為個位數,蒙牛和光明甚至增收幅度不足1%。財報顯示,雖然幾大乳企營收增幅甚微,但多數盈利都有大幅增長,伊利、光明淨利增幅都在兩成以上,三元因特殊原因利潤實現2倍以上增長,唯獨蒙牛出現了超過20%的下滑。目前來看,伊利淨利在30億元以上,蒙牛在10億元以上,光明和三元則在一兩億元的數量級上。而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經連續虧損兩年的三元股份,雖然今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獲得了1.53億元的盈利。但仔細閱讀其財務數據可以發現,這部分淨利潤中其實有1億元來自政府補貼。另外,北京麥當勞還為其貢獻了3500多萬元的淨利潤,這樣算下來,三元上半年在主營業務上只賺了大約1500萬元。

  儘管從四大巨頭的報表上看,上半年國內乳企的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不過這只是行業領軍企業的狀況,整體而言上半年國內乳業的日子可謂艱難。比如貝因美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了23%,出現高達2.14億元的虧損,而根據公司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可能會有高達2.9億到3.2億元的虧損。在香港上市的現代牧業上半年更是出現了5.66億元的巨額虧損,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市場

  高端奶也開始「買一贈一」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市場上看到,目前幾大巨頭品牌都形成了常溫白奶、低溫酸奶、常溫酸奶幾大產品陣營。雖然各品牌在幾大領域都競爭激烈,但其實促銷人員的分布仍重點都在高端奶上,比如伊利的「金典」、「安慕希」;蒙牛的「特侖蘇」、「純甄」;光明的「優倍」、「賞味酪乳」等。但這些產品無論從外包裝形式還是促銷員宣傳的賣點都非常相似,更多的消費者對於這些產品主要是看價格和贈品,有時促銷員的主動推銷也能促成顧客的選擇。

  據一位廠家促銷員介紹,現在廠家的主要盈利點都在這些高端產品上,普通的常溫純牛奶基本不掙錢,所以各品牌的競爭焦點業都在這些高端產品上了。不過她也介紹,這大半年來各廠家的競爭明顯激烈了,很多原來很少打折的高端產品也開始降價促銷,有的甚至買一箱送一箱地搞活動。

  北青報記者在一家超市裡看到,某品牌一箱12盒的高端牛奶售價是68元,現在實行買一送一的促銷,相當於每盒250毫升售價2.8元,這其實比普通純牛奶的價格已經高不了幾毛錢。「沒促銷就賣不動,顧客基本都是看哪家的促銷力度大。」這位促銷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原來廠家對這種高端奶的促銷政策管控得非常嚴格,只有快到保質期的才允許做買贈促銷,而且最常見的只是每箱12盒送2盒。但後來逐漸發展到送4盒、6盒,最終變成了現在的「買一贈一」了。

  「現在看來,只有這種大力度促銷最管用,就相當於大家都降價了唄!」該促銷員表示,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現在很多品牌對於這些高端牛奶已經到了不敢不贈的地步,「如果別家促銷就你不促銷,你就真的賣不動!」

  關注

  四大乳企半年廣告費高達77.42億元

  中報顯示,三家龍頭奶企基本都是在靠高端產品賺錢。幾大乳企在財報中均表示,為這些企業支撐業績的主要是旗下的高端產品,但與此同時也花費了高昂的營銷成本,因為爭相巨額投放廣告已成為這些高端產品的營銷標配。數據顯示,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四大巨頭上半年的廣告宣傳費用分別為40.7億元、28.26億元、6.9億元和1.56億元。

  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乳企廣告費用與銷售收入的比例越來越高。北青報記者查閱資料看到,今年上半年幾大乳企的廣告費用較三年前已經大幅上漲。根據幾家企業2013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顯示,伊利2013年上半年的廣告宣傳費為25.9億元,比淨利潤高三分之二,而今年上半年廣宣費用已達到淨利潤的兩倍。蒙牛當時的廣宣費用將近是淨利潤的2倍,而今年其在28.26億元的廣宣費轟炸下,依然出現了近20億元的虧損。體量相對較小的光明乳業2013年上半年廣告費也達3.6億元,接近了同期淨利潤的兩倍,而到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則已經接近3倍。

  北青報記者計算,國內四大乳企上半年總共花費廣告宣傳費用高達77.42億元,按照上半年182天計算,平均每天四家企業的廣宣投入達到了4250萬元。

  分析

  乳企為何只能靠廣告維繫生存

  那麼為什麼這些產品需要如此強大的廣告投放作為支撐呢?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過度同質化是造成這些高端產品需要「出聲」的重要原因。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雖然普通消費者對於這幾家企業的高端產品都能提及,但究竟哪家是哪家的確有些分不清,更別提知曉各家的特色了。絕大多數普通消費者心目中,這些所謂的高端產品無非都是企業常宣稱的「有機」、「奶牛生長環境」、「乳蛋白含量高」等標籤。正是產品的過度同質化導致了「誰喊的聲音大誰才能好賣」,因而使得各家的廣告宣傳費用水漲船高、競相攀比。

  但事實上,完全依靠廣告效應帶來的銷量不僅嚴重侵蝕了企業的利潤空間,而且究竟能維繫多久也很難說。換句話說,未來這些企業在廣告費上的投入不可能無限增大,那麼當不能依靠廣告效應來提振銷量時,企業還能怎麼辦?

  有行業人士指出,這種依靠廣告攀比帶來的市場繁榮其實只是一種假象,因為最終被消滅的品牌很可能是缺少資金無力廣告競爭的,而勝出的品牌則未必是品質最好的。「其實這也恰恰說明了消費者對這些所謂的高端產品並沒有什麼品牌忠誠度。」

  財經聚焦

  上半年國內原料奶售價下跌11%

  現代牧業的巨額虧損折射出了我國乳業產業鏈前端的奶牛養殖業的難挨現狀。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日前表示,目前我國奶業全行業虧損面已經超過50%。據農業部定點監測,今年3月份我國奶牛養殖虧損面已達51%,同比增長5.8%。同時,我國的奶牛存欄量已經同比減少了11.9%,而且這種情況還在持續和蔓延,這意味著已經有一些奶牛養殖者開始有意減少養殖數量,有業內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殺牛就是重要手段之一」。而據北青報記者了解,目前一些銀行在放貸時已經將奶業列入「高危行業」。

  奶牛養殖企業殺入乳業市場

  雖然奶牛養殖業只是整個乳業鏈條的前端,但它不僅在原材料供給上聯繫到下遊製造業,而且近年來我國大型乳企為了保證原材料安全紛紛自建牧場養牛,因此奶牛養殖業的下滑已經威脅到這些曾雄心勃勃自建奶源基地等的大型乳企的全盤戰略。而還有一個值得警惕的跡象就是,受到原奶產能過剩沒人收奶的影響,如今很多奶牛養殖企業也紛紛推出自有品牌進入到成品奶市場,這無疑將使本已競爭激烈的市場再添戰火。而且這些品牌在產品工藝技術上是否成熟也值得關注,稍有閃失很可能會使好不容易重建起的市場信任度再度喪失。

  收奶價格目前已跌破成本價

  據了解,上半年國內奶價普遍下跌,每噸原料奶平均售價下跌11%。目前很多乳企的收奶價格一降再降,農戶交奶的價格已經跌至3.2元/公斤左右,如此價位根本無法實現盈利。儘管如此,進口大包粉和復原乳的價格仍具有優勢,導致國內原料奶不僅價低而且銷售格外困難。據了解,從年後開始,很多乳製品加工企業收奶的量就不斷地被限制,他們通過檢測牛奶體細胞等諸多理由把奶戶的奶拒之門外,就算是下遊生產企業很好地履行了合同按時收奶,目前的收奶價格已跌破成本價。

  乳企「噴粉」、殺牛應對售奶難

  為了應對售奶難,很多養殖企業不得不進行「噴粉」操作,即將原奶噴製成奶粉以易於長期儲存,未來可以再進行復原。但對於擁有大量原奶的企業來說,噴粉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先不論這項操作對原奶是否有營養損失的爭議,而噴粉本身也是有成本的。有行業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總產量5%的原奶都被噴粉。前述上半年出現巨虧的現代牧業是我國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財報顯示上半年其生產的原料奶中11%以上都被噴製成了奶粉。

  而噴粉還只是一項正常的行業操作,倒奶殺牛則對整個行業都具有殺傷力。有媒體報導,隨著奶價持續下行,一些地方已開始用鮮奶餵豬。雖然這些屬於極端現象,但減少奶牛存欄數則是很多養殖者已經採取的手段。比如現代牧業目前已經開始為奶牛減員,行業正常的奶牛淘汰率是28%,而現代牧業已經達到了46%。

  而事實上,奶牛的生長周期普遍較長,現在的殺牛就意味著未來數年我國都會受其影響減少原奶產量,這對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的乳業帶來的影響不難預想。

(責任編輯:毛凱悅)

相關焦點

  • 四川菊樂「酸樂奶」上市 區域乳企還有多少生存空間
    強者恆強,伊利耗資近58億大手筆回購,區域乳企菊樂股份還在艱難上市,中國乳企已經進入後乳業時代,留給區域性乳企的時間至多2-3年。  近日,四川菊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菊樂股份」)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擬於登陸深交所中小板。
  • 區域乳企困境:莊園牧場、皇氏集團預虧 燕塘乳業淨利下滑九成
    「隨著乳製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全國性乳製品企業有可能加快進入區域性市場,在全國性乳企品牌在西北地區投入力度的增大和本地乳品企業成長的背景下,公司市場營銷策略及新產品研發的壓力逐步增大,公司在甘肅、陝西和青海市場的競爭優勢將受到影響。」莊園牧場方面稱。
  • 生鮮乳價格堅挺 上市乳企「得奶源者」得先機
    有上市乳企的高管直呼,乳業上行周期又來了。 根據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為3.84元/公斤,同比上漲7.3%,漲幅為近5年之最。 「三季度原本就是傳統奶荒季,每年價格都會漲,但前兩年奶價太便宜,牧場養殖動力不足,存欄量慢慢就下滑了。」
  • 馬雲股票套現超430億,寺庫Q1淨虧損4250萬元
    今年通過改革建立了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基層的機制,要確保儘快見效、惠企利民;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進一步推動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運用現代技術手段發展普惠金融,做到既有效增加信貸投放量又明顯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 地方乳企牧同科技掛牌新三板,乳製品銷售靠當地教育局採購學生奶
    作為山西省大同市最大的區域性乳企,牧同科技近兩年取得了生鮮乳和乳製品業務的雙增長,但其背後仍有三大問題值得關注。2018年-2020年一季度,牧同科技因政府補貼確認的其他收益佔同期公司利潤的45%以上;在下遊乳製品銷售渠道中,地方教育局採購的學生奶成為第一收入來源;作為區域性乳企,大同市場營收佔比平均在50%以上,非大本營地區業務拓展存在難度。
  • 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來源:中國經營報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本報記者/孫吉正/北京報導牧業作為重資產的上遊產業,經歷了多年低谷,終於迎來了上升期。自今年以來,頭部乳企開始在國內大量入股和收購牧場,優然牧業等上遊企業也著手登陸資本市場。
  • 乳企爭相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原標題: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牧業作為重資產的上遊產業,經歷了多年低谷,終於迎來了上升期。自今年以來,頭部乳企開始在國內大量入股和收購牧場,優然牧業等上遊企業也著手登陸資本市場。而眾多企業搶佔上遊資源的背後,是由於今年春節以來原奶價格的飛速上漲,壓縮了眾多乳企的利潤空間。
  • 2018上市乳企業績風雲榜,市場格局或生變
    截至4月8日,多家乳企披露2018年報或快報:多數乳企營收理想;伊利、蒙牛兩大龍頭業績優勢明顯,但營收差距進一步拉大;「千年老三」光明利潤下滑,地位堪憂;地方乳企業績喜憂參半;一些「小而美」的企業趁勢崛起。2018年上市乳業業績風雲榜
  • 在線教育燒錢是個堅硬的泡沫局
    但實際上,頻繁的燒錢需要強大的資本做後盾,融資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或者說是唯一的方式,畢竟不是誰有都資本拿今天賭明天。據知情人士向「創業最前線」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9月初,幾家頭部在線教育機構僅在抖音平臺上的日均投放額便都超過了300萬元。其中,猿輔導投放最猛,日均投放高達927萬元。
  • 聚焦五大乳企半年報,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五家深度分析
    原標題:聚焦五大乳企半年報,貝因美漸落下風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隨著最後一家乳企光明乳業半年報的亮相,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五家上市乳企的上半年成績單出齊。這五家乳企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711.16億元,淨利潤44.68億元,除貝因美外,其他四家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長。因為渠道改革而一波三折的貝因美再度受到行業關注。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儘管每個乳企成長的路徑不一,貢獻板塊也各有特色,但作為快消品,乳企的廣告推廣費用不容小覷。
  • 奶源吃緊價格已明顯上漲,大型乳企有望趁機提價
    原奶價格緩慢上行,雙寡頭競爭格局趨緩,下遊飲奶需求空間仍較大。上遊方面,目前我國奶牛存欄數及單產量處於國際中間水平,還有提升空間。原奶價格自2016年後進入長期小幅波動上行態勢,短期受疫情影響有所下滑,但長期終端需求不變,隨著疫情減緩,預計原奶價格將持續回升。中遊方面,雙寡頭競爭格局已經成熟,且因疫情影響集中度不斷提升。
  • 乳企跨界分食烘焙「大蛋糕」
    同源數據顯示,另一方面,2017年中國人均烘焙食品消費量僅6.9公斤,遠低於18.7公斤/人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的人均烘焙食品消費量仍具有2~3倍增長空間。乳企做法從餐飲渠道切入光明試水開店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烘焙行業已經從起步期、市場培育期、市場認可度提高期逐漸過渡到品牌集中期。面對迅速崛起的烘焙市場,乳品企業也開始瞄準這片藍海。
  • 本土乳企持續撬動奶酪市場
    在伊利、蒙牛兩大公司外,地方乳企也相繼跟進。今年7月,三元設立特渠事業部,旗下擁有以奶酪為主的全乳製品產品線,主要面向餐飲、學校、西式快餐、烘焙、茶飲市場提供一站式乳品採購方案。光明食品在2015年收購了以色列最大食品企業Tnuva,以藉助其技術發力奶酪新品類的開發。
  • 飛鶴、君樂寶、惠氏、貝拉米、合生元、菲仕蘭等乳企接連出新,有機...
    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大部分乳企的計劃都被耽擱,因此後疫情時代,我們看到不少乳企扎堆推新品。綜合來看,今年有機奶粉依然是乳企的重要戰地,特別是對於部分中大乳企而言。
  • 奶粉行業面臨二次淘汰,乳企探路大健康
    不過記者了解到,由於配方註冊的單次有效期為5年,如今已經過去三年,各乳企已經在準備第二次註冊配方。乳企營養品業務提速對於奶粉企業而言,當下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即面對整體萎縮的奶粉市場,如何維持業績持續增長問題。
  • 三元和雅士利等多乳企患政府補助依賴症 該如何斷奶?
    「上期子公司河北三元收到1億元河北省乳粉企業發展補貼,本期無此項政府補助,利潤同比下降。」對於原因之一,三元坦言。  事實上,乳企患上「政府補助依賴症」,三元不是個案。  法治周末記者統計了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乳業在內的24家乳品行業上下遊企業在政府補助方面的情況。
  • 四川老牌乳企菊樂重啟IPO,七成營收靠含乳飲料
    乳製品企業四川菊樂的產品包括含乳飲料、滅菌乳、調製乳、巴士殺菌乳、發酵乳、複合蛋白飲料等。公司最早註冊於1985年,1996年推出了「菊樂純牛奶」,在四川地區的乳製品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作為區域乳企,菊樂體量不大。
  • 臺媒爆臺灣元宵燈會燒錢4億 等同小學40年經費(圖)
    原標題:臺媒爆臺灣元宵燈會燒錢4億 等同小學40年經費(圖)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臺灣2014元宵燈會將於14日登場,根據臺當局採購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元宵節各地花費不少,公務預算總體編列4億(新臺幣,下同)多元,換算下來相當於一所偏鄉小學40年的經費,其中燈會主場南投縣就耗資2億,臺北市和高雄市分別花掉8500萬元及4250
  • 2020疫情消費大數據:美贊臣、愛他美、a2等乳企線上銷售增速亮眼
    雖然生產端奶價下行,奶農壓力倍增,消費端線下市場仍未完全煥活,但令人欣慰的是,線上布局較好的乳企並未受影響,綜合電商平臺公布的數據來看,疫情期間,嬰幼兒奶粉銷售額快速增長,其中美贊臣、a2、美素佳兒、惠氏、飛鶴等影響力較大的品牌銷售額亮眼。
  • 一箱奶利潤僅2元? 多家乳企跟風提價
    11月15日三元乳業明確表示下月提價,多家奶企也跟風表示漲價。而為了保持銷售量,一些經銷商不得不壓縮利潤,有的開始加強利潤較高的洋奶粉的促銷力度。  三元公告將提價  11月15日,三元股份發布提價公告,今年以來,原料奶收購價格同比增長幅度已逼近50%,而且仍在持續上漲。其他成本也在持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