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巴氏奶」冒充鮮奶!大連、錦州三家乳企上「黑榜」

2020-12-23 騰訊網

鮮奶被認為是我們身邊

「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之一」

很多人都有早餐、睡前喝牛奶的習慣~~

點擊播放 GIF 0.1M

然而,遼寧省食藥監

近期公布了檢查報告

三大乳企被曝產品不合格

有很多人可能都喝過......

日前,遼寧食藥監局對大連、撫順、錦州、葫蘆島市共20家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了大範圍監督檢查。

被點名曝光

這三家企業分別是:

大連心樂乳業有限公司

大連三寰乳業有限公司

錦州益多樂乳業有限公司

大連兩家乳企被曝生產「偽巴氏奶」

大連心樂乳業有限公司大連三寰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所謂巴氏奶:

因生產巴氏殺菌乳的巴氏殺菌環節的溫度、時間與申請生產許可時提供的工藝流程不一致,而被認定為「偽巴氏奶」,也就是偽鮮奶。

眾所周知,巴氏奶又稱為「鮮牛奶」,由於採用巴氏消毒法滅菌殺死了牛奶中的有害微生物,很好地保留了牛奶中的營養成分,相比高溫滅菌法的常溫奶營養更為豐富。

錦州益多樂乳業有限公司:

因鮮牛奶出廠檢驗報告缺少淨含量項目而被通報,這意味著如果產品在終端出現問題,或者售後消費者出現不良反應,很難成功進行追溯。

奶源不達標緻「偽巴氏奶」渾水摸魚

問題產品的出現絕非偶然,偽巴氏奶的出現亦是如此。據乳業專家介紹,之所以乳企會生產出「偽巴氏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源於乳企的奶源

被用來生產「巴氏鮮奶」的原奶標準高,如果奶源不達標,可以通過調高殺菌溫度以放寬原奶標準。不符合生產標準的高溫熱處理對牛奶外觀、味道和營養價值都會產生不良後果,牛奶中的蛋白質經過高溫後將變性,更可能產生有害身體健康的其它物質。

另一方面從企業牟利的角度講

「偽巴氏奶」比照原本需要全程冷藏的鮮奶,運輸成本、存儲成本、周轉成本等大幅降低,而且因為易存儲也降低了返貨率,對企業來講更「省心划算」,利潤更大。

進口巴氏奶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好!

很多消費者喜歡選擇進口乳品,認為只有進口的才有安全保障,實則並非如此。

農業農村部奶及奶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此前檢測了4款進口巴氏奶:

其中2款採樣地點在廣州。檢測的結果是2款在廣州出售的進口巴氏奶不合格:1款含有復原乳,1款是非巴氏殺菌(殺菌溫度遠超80度)。

究其原因,目前進口的液態奶的主要方式是海運,而運至中國的海運時間大約要數周以上,期間還有進口檢驗程序,進入市場銷售時間大都在2個月以上。這無疑會導致進口液態奶的上架期更長,也是進口液奶為何保質期都很長的原因。

乳品專家建議消費者,如果想要買到營養價值較高的鮮牛奶,一點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大品牌,選購有「優質乳」標識的產品,畢竟通過優質乳工程驗收的產品可以說是鮮奶中的「優等生」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偽巴氏奶」冒充鮮奶,涉嫌欺騙消費者
    日前,遼寧食藥監局對大連、撫順、錦州、葫蘆島市共20家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了監督檢查,其中有三家乳製品企業:大連心樂乳業有限公司、大連三寰乳業有限公司和錦州益多樂乳業有限公司被點名通報。  大連兩家乳企被曝生產「偽巴氏奶」  大連心樂乳業有限公司和大連三寰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所謂巴氏奶,因生產巴氏殺菌乳的巴氏殺菌環節的溫度、時間與申請生產許可時提供的工藝流程不一致,而被認定為「偽巴氏奶」,也就是偽鮮奶。眾所周知,巴氏奶又稱為「鮮牛奶」,由於採用巴氏消毒法滅菌殺死了牛奶中的有害微生物,很好地保留了牛奶中的營養成分,相比高溫滅菌法的常溫奶營養更為豐富。
  • 這幾款鮮奶出問題了!很多人都喝過!
    遼寧省食藥監對大連、撫順、錦州、葫蘆島市共20家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一輪「雙隨機、一公開」大範圍監督檢查三家宣稱「好鮮奶」的乳企被點名曝光這三家企業分別是大連心樂乳業有限公司大連三寰乳業有限公司錦州益多樂乳業有限公司他們的產品大連和錦州的小夥伴應該相對熟悉
  • 進口巴氏奶的網上「偽裝術」:用調製乳冒充鮮奶
    與國產巴氏奶2-8天的保質期相比,進口巴氏奶保質期普遍長達15-22天,澳大利亞保利(Pauls)巴氏殺菌全脂鮮牛奶保質期甚至長達40天。對此,一位乳企技術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進口巴氏奶漂洋過海到中國市場需要更久的保質期。通過檢測糠氨酸等指標,可以推斷這類巴氏奶通常應用100℃以上的熱加工處理,才能把保質期延長至15-40天。
  • 澳大利亞鮮奶保質期到中國延長14天,這樣的巴氏奶你敢喝嗎?
    今天(9月6日)又有媒體曝出,一些進口巴氏奶在本國和中國的銷售保質期差別很大,在本國保質期為7天的巴氏鮮奶在中國長達21天。據了解,巴氏鮮奶(低溫奶)早已成為全球最流行、保留牛奶營養成分最多的牛奶。據統計,發達國家飲用巴氏鮮奶佔液態奶比例95%以上,有著「世界上每消費4杯牛奶,其中3杯是巴氏鮮奶」的說法。
  • 「偽巴氏奶」充斥市場 本土優質奶如何衝出重圍?
    「偽巴氏奶」充斥市場 本土優質奶如何衝出重圍?但顧佳升同時指出,當生鮮乳加熱到75攝氏度以後,其中的乳鐵蛋白含量就開始下降,到了90攝氏度以後乳鐵蛋白就幾乎沒有。加熱溫度越高、時間越長,對於保留牛奶的天然活性成分就越不利。縱觀奶製品的國際貿易品種目錄,有許多保質期都在數月乃至數年之久的奶製品品種名列;也有部分在標籤上標識為「鮮奶」,但保質期是介於10~45天之間的另一種液態奶。只有生鮮乳和巴氏鮮奶沒有出現在國際貿易品種的目錄裡。
  • 低溫鮮奶:市場受寵 乳企競逐
    目前,這一鮮奶產品已經在線上線下渠道鋪開。「新人」入局在低溫鮮奶領域,身為河北最大乳企的君樂寶是一名「新人」。君樂寶乳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魏立華稱,這一布局是看重低溫鮮奶產品的市場前景。這家以低溫酸奶起家的乳企,「野心」不止於酸奶。據君樂寶乳業集團副總裁、低溫事業部總經理楊洪濱介紹,3年前,君樂寶即決定入局鮮奶領域。不同於常溫奶,保留了更多活性蛋白的鮮奶保質期較短,帶來的一大問題就是銷售半徑較窄。君樂寶方面坦言,為了延長鮮奶的保質期,過去3年,其投入了較多的人力、物力及資金。
  • 它將「偽巴氏」奶、復原乳酸奶高價賣給中國人,明治收購牧場要發力...
    據悉,澳亞牧場除了給各大企業提供原奶,也有自己的終端鮮奶、酸奶等餐品,並進入家樂福、大潤發等大型商超銷售。如今,明治以約合18億人民幣的價格入股澳亞牧場的母公司,在胡說有理看來,這算是賣了個好價錢,而這也進一步說明,外資乳企發力中國市場,也非常看重擁有自有奶源了。
  • 液態奶遭遇天花板,伊利蒙牛增速下滑,乳企發起鮮奶閃電戰
    好喝是目前鮮奶的一大賣點。從技術角度講,低溫鮮奶之所以好喝,是因為在85-75°低溫殺菌,全程冷鏈,保留了天然口感和更多的活性物質,比如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過氧化酶。光明優倍已經將巴氏殺菌溫度降到了75°,相比傳統的85°殺菌,活性物質更多,這也是現在主流巴氏奶乳企的發展方向。
  • 成本高奶價低,小奶農為何「敗」給了復原乳?
    董長林所在的浙江省寧波市橫街鎮某合作社原本有四家奶戶,1250頭牛,但如今只剩董長林一人養著最後的200頭牛。 他向本地乳企供應原奶。企業收購價是每公斤4.3元,但每公斤成本是5元,也就是說,每生產1公斤原奶就會虧損7毛錢。全算下來,一年虧損額高達100萬。 許多奶農只好選擇退出。
  • 5家煙臺乳企拿到生產許可證 主攻低溫殺菌巴氏奶
    為保證廣大市民喝上放心奶,去年12月以來,全市乳製品企業狠抓產品質量,嚴格執行工藝標準,共有5家煙臺本地乳企今年通過了國家審核,獲得了繼續生產乳製品的資格。    5家煙臺乳企獲生產許可證    「經過國家重新審核之後,僅完達山一家的生產能力就達到10萬噸。
  • 競相購買牧場、推新品鮮奶,乳企大公司都打的什麼算盤?
    從2018年至今,短短3年間,中國市場上的大牧場已經基本被下遊的乳業公司瓜分完畢。上述兩宗股份收購完成後,伊利蒙牛分別掌控3家規模化的牧場公司。另外,中鼎牧業與上陵牧業也主要為蒙牛供應原奶,儲備10萬頭左右。中國的乳製品行業素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行業共識,大型乳企收購上遊牧場股份、投資自有牧場是常見手段。但最近1年的上遊牧場收購規模之大仍然少見。在伊利、蒙牛兩大乳企外,陸續又出現了幾宗上億元的牧場併購案。這還沒有計算乳企近幾年公布的上遊牧場興建計劃。
  • 百億市場規模,乳企巨頭紛紛入局,巴氏奶之爭誰是贏家?
    來源:子彈財經作者 | 劉靜 王力緯 責編 | 蛋總出品 | 子彈財經2020年,乳企巨頭們紛紛盯上了巴氏奶這頭「現金牛」。隨著巴氏奶在市場上「逐年升溫」,無論是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還是新希望、光明等區域性企業,或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巨頭,紛紛布局巴氏奶市場,一時間巴氏奶領域硝煙四起。1、乳企巨頭髮力巴氏奶巴氏奶行業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過。
  • 爭飲低溫奶 乳企打響奶源爭奪戰
    現代牧業董事長高麗娜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奶源供給上,現代牧業給蒙牛的供奶量約80%,給新乳業的供奶量約10%」。  政策和市場紅利雙重推動下,奶源成為國內乳企發展的重要籌碼。  業內人士說,低溫奶的拓展依奶源地遵循「圓心—半徑」理論,奶源地為圓心,冷鏈為半徑。低溫奶對品質要求高,需要高品質的分布式奶源和冷鏈物流配送儲運體系配合,保質期一般也不超過7天。當前技術水平下,覆蓋半逕往往不超過300公裡,因此低溫鮮奶也是區域乳企的專利,各乳企劃片而治。
  • 44家乳企納入「國家優質乳」 國內最早牛奶廠位列其中
    昨天,具有90年歷史的中國最早的牛奶廠——衛崗乳業通過「國家優質乳工程」驗收,成為我國又一家巴氏鮮奶達到國際優質乳營養安全標準的乳品企業。截至目前,我國已有44家企業被納入優質乳工程。據悉,「國家優質乳工程」是由農業部、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發起實施的工程,涵蓋了創建優質乳標識制度、推動奶牛養殖技術升級、全面實施乳製品加工工藝標準化監管等三方面內容。
  • 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王加啟:16家乳企已通過國家優質乳工程驗收
    新京報快訊(記者郭鐵)6月29日,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王加啟在第六屆中國好鮮奶活動現場介紹,我國目前共有16家乳企通過國家優質乳工程驗收,但以鮮奶為代表的國產優質乳優勢並未被充分發掘出來。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經營低溫奶產品的企業數量已超過400家,其中區域龍頭乳企的低溫奶增速達20%左右。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表示,國內低溫奶與常溫奶的消費比例為3:7,而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6:4。這也意味著低溫奶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也可幫助中國乳業實現從安全向優質轉型過程中的優勢地位。
  • 恆天然25億出售牧場群 鮮奶市場擴大乳企加碼奶源布局
    長江商報注意到,乳企布局奶源愈演愈烈,僅今年7月以來,蒙牛、伊利、中國飛鶴等龍頭就相繼加入「搶牛大戰」。  對於此次三元和天然乳業收購恆天然在中國的牧場,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三方是各取所需。
  • 重磅:中國或再現100億乳企!剛剛,「鮮奶爸爸」出手,新乳業17億收購...
    為了打破低溫鮮奶難以全國布局的禁錮,多年前新乳業就開始通過併購方式全國公開資料顯示,新希望乳業通過控股或參股杭州雙峰、河北天香、鄧川蝶泉等區域型乳企,完成全國第一輪布局;2015年以來,新乳業先後收購蘇州雙喜、湖南南山、西昌三牧乳業品牌,進行第二輪全國布局。
  • 中國鮮奶市場爆發前夜?中資外資乳企都在「跑馬圈地」
    新民晚報訊(記者張鈺芸)隨著中國市場的消費升級,營養損失更少、口味更好的低溫鮮奶增長快速,瞄準這一塊市場,中資外資乳企都在加大投入,跑馬圈地。今天下午,光明乳業宣布,旗下優倍、致優、暢優等均有升級版新品上市,而在一周前,恆天然公司旗下的安佳品牌也在上海推出了首款自有品牌低溫鮮奶。
  • 區域乳企為搶「鮮」頻出招
    乳企巨頭布局低溫鮮奶領域,在推動這一品類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讓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區域乳企若要保持低溫鮮奶的品類優勢,「新鮮」仍然是核心競爭力。9月份,餓了麼發布的鮮奶外賣報告顯示,2019年低溫鮮奶滲透率超過30%,部分城市滲透率能夠達到38%和40%,這也說明低溫鮮奶市場正在不斷擴大。乳企巨頭自然也看到了低溫鮮奶的發展前景,早就開始紛紛發力這一市場。無論是乳企巨頭還是區域型乳企,低溫鮮奶基本已經成為「標配」。
  • 河北奶農因奶價狂跌每日倒奶 養豬戶買鮮奶餵豬
    經歷了2013年下半年的「奶荒」之後,鮮奶價格曾一路飆升至5元/公斤,很多奶農都花高價買入了奶牛。但2014年下半年以來,鮮奶價格進入下行通道,鮮奶收購價格一路下跌至3.3元/公斤,而與此同時,飼料售價居高不下,養殖成本上升,奶牛頓成了燙手山芋。  更要命的是奶企鮮奶用量減少,奶農的鮮奶交不上去,把交不上去的鮮奶倒掉,甚至把剛剛懷孕的奶牛賣掉成了奶農們不得已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