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澳大利亞鮮奶保質期到中國延長14天,這樣的巴氏奶你敢喝嗎?)
今天(9月6日)又有媒體曝出,一些進口巴氏奶在本國和中國的銷售保質期差別很大,在本國保質期為7天的鮮奶在中國長達21天。
近日,國家認監委在其官網上掛出《暫停澳大利亞巴氏殺菌乳企業註冊資格並全面加強後續監管》的通知,通知稱在近期質檢總局公布的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在多批次澳大利亞進口巴氏殺菌乳產品中發現不合格,並宣布暫停一家澳大利亞巴氏殺菌乳企業註冊資格。今天(9月6日)又有媒體曝出,一些進口巴氏奶在本國和中國的銷售保質期差別很大,在本國保質期為7天的巴氏鮮奶在中國長達21天。
據了解,巴氏鮮奶(低溫奶)早已成為全球最流行、保留牛奶營養成分最多的牛奶。據統計,發達國家飲用巴氏鮮奶佔液態奶比例95%以上,有著「世界上每消費4杯牛奶,其中3杯是巴氏鮮奶」的說法。巴氏奶(pasteurised milk)是以新鮮牛奶為原料,採用72 -85 的恆溫殺菌,相較於常溫奶,巴氏奶在殺滅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時完好地保存了營養物質和純正口感,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高端牛奶的印象。
進口鮮奶保質期應該是多少天?
據媒體報導,通過對線上線下渠道調查發現,包括巴氏奶在內的進口液態奶正在大舉進軍中國,但有意思的是,與本土巴氏奶5—10天的保質期相比,進口巴氏奶保質期卻在15天以上,最長的45天。特別是澳洲鮮奶,在該國保質期為7天,但賣到中國保質期就延長至21天,保質期比本土長了14天。
在一些城市的高端大型超市,進口鮮奶產地來源廣泛,包括澳洲、德國、英國、韓國等,各種品牌數量眾多。
有媒體採訪到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巴氏奶在70 -80 間殺菌,一般保持期就只有7天。現在工藝比較先進,保質期可能更長,但不會超過14、15天。」
長期在雪梨生活的人士也表示「從來沒見過21天保質期的鮮奶。在當地也有巴氏殺菌奶銷售,但保質期只有7天。所有鮮奶保質期都不會超過7天。」
線上渠道購買過的網友也稱:「21天的進口巴氏奶,是為中國製造的專供奶嗎?」
那麼,這些延長了「壽命」的進口巴氏奶的保質期標示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我國法律法規?
每經記者查閱食藥監總局網站,關於食品保質期,食藥監總局規定:
一、食品保質期是食品生產經營者根據食品原輔料、生產工藝、包裝形式和貯存條件等自行確定,在標明的貯存條件下保證食品質量和食用安全的最短期限。保質期是食品生產經營者對食品質量安全的承諾,保質期一經確定並在包裝上標註後,不得隨意更改。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關於食品含義的解釋,食品包括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均應當適用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
三、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原料、半成品包裝上標註的保質期,應當視為食品的保質期。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半成品作為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行為,應當認定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條第(八)項的規定。
根據該規定,食品生產者也是食品保質期的制定者,進口鮮奶自行確定其保質期在中國法律法規下無可厚非,但其在本土的生產工藝和銷往國外市場的工藝是否不同,其設定保質期時長的標準是否一致,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進口巴氏奶保質期延長一定有問題嗎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介紹,目前少數企業會採用膜過濾技術,即過濾掉芽孢、體細胞數,減少落菌數,再配合新包裝,有可能將保質期延長到20天。而澳洲的鮮奶可能是用了名叫「超巴氏的U P技術」。U P是指在超高溫130 以上瞬間殺菌,馬上冷卻,保質期可達20-30天;而另一家本土奶企負責人表示,「確實有可能是用了這一項技術,另外還有一種叫預巴殺技術,就是兩次巴氏殺菌,也可以延長保質期。但是,多次殺菌可能會對一些熱敏感性的微量元素有損害。」
那麼韓國的巴氏奶保質期相對澳洲為何又短一些?據分析因韓國距中國較近,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正是因為這種優勢,日本和韓國的產品才最先進入中國。也就是說,韓國的巴氏奶如果技術先進包裝好的話,確實可以有真的鮮奶進入中國。
在澳洲從事代購的李女士稱澳洲巴氏奶有特殊的快遞渠道,一天內飛到中國,個人代購才可以做到。
另據本土奶企相關人士介紹,正常情況下,奶製品從澳洲或歐洲進入中國,包括運輸,報關、清關等過程,怎麼都要花去30-45天的時間。一位在淘寶平臺銷售德國牛奶的店家告訴記者:「從德國海運過來大概40天到港口,還得報關、檢驗檢疫,之後才能從港口入倉再到運輸渠道。」
因此,進口巴氏奶在技術層面是可以做到延長保質期的,但在冷鏈運輸和報關檢疫等環節會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這也為進口巴氏奶埋下了不可知的安全隱患。
今年不合格進口巴氏奶全部產自澳大利亞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主管部門已經針對事件主角Camperdown Dairy在內的三家乳品企業進行調查,以回應中國監管當局的關切。受到消息影響,在澳大利亞市場上市的Australian Dairy Farms Group(Camperdown Dairy的母公司)股價上周五暴跌13%。
Australian Dairy Farms Group隨後寫給澳大利亞交易所的一份文件中稱,對於通過媒體得知Camperdown Dairy的巴氏奶出口到中國的註冊資格被暫停感到「既驚訝又失望」。該公司已經從中國媒體中了解到有關批次產品不合格的消息,但是認為這與獨立第三方對有關產品進行的檢測結果「不符」。
「向中國出口牛奶的業務佔我們銷售很小的一部分。」通報說,「我們每一個批次的產品都經過獨立的外部實驗室深入的檢測,這是一種常規做法,管理層也會對相關檢測結果進行複查和記錄。」該公司堅稱,無論在何時,上述檢測都沒有發現牛奶有什麼細菌。
雖然該公司在極力對自己進行辯解,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
記者通過對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進境不合格食品信息統計發現,今年1-7月,幾乎每月都有進口牛奶被檢出不合格問題,澳大利亞巴氏殺菌乳成為「重災區」。
Camperdown Dairy今年以來已經多次登上「質檢黑榜」,其生產的澳蘭吉系列牛奶在6月和4月各有3批次、2批次巴氏殺菌乳被檢出不合格,存在菌落總數超標、非脂乳固體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等問題。目前該企業已經在華的註冊資格已被暫停。
Camperdown Dairy官網顯示,該公司位於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並稱其牛奶產品從牧場到冰櫃不過24小時,其中不添加人工色素、香精和添加劑。
然而,Camperdown Dairy並不是唯一被查出產品不合格的澳方乳業。據中國網報導,2016年前7個月公布的不合格進口巴氏殺菌乳品全部來自澳大利亞。
1月,新南威爾斯全脂巴氏殺菌鮮奶、諾科全脂巴氏殺菌鮮奶共3批次產品被檢出大腸菌群超標;
4月,澳蘭吉小鎮澳滋牛系列全脂巴氏殺菌鮮牛奶、喬尼牧場巴氏殺菌乳2批次產品非脂乳固體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6月,喬尼牧場藍臻雷克特區巴氏殺菌乳、澳蘭吉小鎮全脂巴氏殺菌乳、澳蘭吉小鎮部分脫脂巴氏殺菌乳3批次產品被檢出大腸菌群超標、菌落總數超標;
7月,澳蘭吉小鎮部分脫脂巴氏殺菌乳、澳蘭吉小鎮全脂巴氏殺菌乳、澳斯淳全脂巴氏殺菌乳3批次產品經檢驗,存在標籤不合格、超過保質期等問題。
高溫消毒保質期延長 進口巴氏奶或成「偽巴氏」
加上包裝、冷藏、運輸、關稅等一系列成本因素,一般進口巴氏奶的價格都高於國內本土品牌價格。每經記者查閱某線上平臺商家,紐西蘭進口牛奶KOHA原裝巴氏殺菌全脂純鮮奶1L裝每瓶售價93-96元,價位稍低的品牌也要平均每升40元以上,而本土品牌線上銷售巴氏鮮奶的並不多,據了解,實體經銷店鋪銷售價格每升在20元左右。
中國乳業俱樂部發起人雷永軍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國對於進口巴氏奶的監管實際上存在漏洞。巴氏奶在進口過程中需經過長時間的運輸,還要進海關檢驗,大多無法滿足7天左右的保質期要求。「把很多保質期二十幾天、三十天的牛奶稱為『巴氏奶』是很可笑的」。此前也有媒體報導,有些進奶企為了延長鮮奶保質期而採用高溫滅菌,而這種工藝生產的巴氏奶實際上是「偽巴氏」。
業內人士表示:「進口巴氏殺菌產品最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環節有兩個,一是從廠家到機場,二是下了飛機進超市,如果中間冷鏈運輸不達標,很容易出現漏包、脹氣問題。同樣是巴氏產品,國產出現食品安全的概率是進口的1%。」
每經網綜合自南方都市報、中國網
(原標題:澳大利亞鮮奶保質期到中國延長14天,這樣的巴氏奶你敢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