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家乳企納入「國家優質乳」 國內最早牛奶廠位列其中

2020-12-24 北晚新視覺網

昨天,具有90年歷史的中國最早的牛奶廠——衛崗乳業通過「國家優質乳工程」驗收,成為我國又一家巴氏鮮奶達到國際優質乳營養安全標準的乳品企業。截至目前,我國已有44家企業被納入優質乳工程。

據悉,「國家優質乳工程」是由農業部、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發起實施的工程,涵蓋了創建優質乳標識制度、推動奶牛養殖技術升級、全面實施乳製品加工工藝標準化監管等三方面內容。「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用嚴苛的品質標準要求企業層層提升、嚴格把控,用最優質的產品贏回消費者的信賴。」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王加啟表示,儘管很多消費者對進口液態奶情有獨鍾,但實際上為了滿足全球性遠距離運輸需要,進口常溫奶採用超高溫滅菌技術,嚴重破壞了奶中珍貴的「天然活性營養」,讓牛奶失去了本來的價值。「鈣與蛋白質僅是牛奶的基礎屬性,而天然活性營養才是牛奶真正的核心價值。」國家優質乳工程正是推動這種核心價值重回市場。

據了解,國家優質乳工程項目通過重點普及以巴氏工藝加工的巴氏鮮奶,還原牛奶特有的天然活性營養消費價值。2013年「國家優質乳工程」正式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王加啟表示,截至目前,包括此次通過的衛崗乳業在內,有27家乳企/液態奶生產廠家通過了優質乳工程的驗收,還有17家正在實施優質乳工程。

南京衛崗乳業前身是宋慶齡、宋美齡兩姐妹在1928年創辦的實驗牧場,至今已有90年歷史。「高品質、低溫新鮮是衛崗牛奶的關鍵詞」,衛崗乳業董事長白元龍介紹說,作為擁有近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民族品牌,衛崗乳業一直堅定自己的新鮮戰略,更注重低溫新鮮巴氏奶的開發,通過本地奶源在相對較小的半徑進行加工,主打新鮮概念供應區域市場。而這與行業內專家的觀點也不謀而合,在王加啟看來,本地化是新鮮牛奶的重要條件,中國本土乳企應該加強新鮮牛奶的優勢項目發展,用新鮮奶源生產出優質的新鮮奶才是中國企業的優勢。

 

來源:北京晚報 楊濱

相關焦點

  • 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王加啟:16家乳企已通過國家優質乳工程驗收
    新京報快訊(記者郭鐵)6月29日,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王加啟在第六屆中國好鮮奶活動現場介紹,我國目前共有16家乳企通過國家優質乳工程驗收,但以鮮奶為代表的國產優質乳優勢並未被充分發掘出來。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經營低溫奶產品的企業數量已超過400家,其中區域龍頭乳企的低溫奶增速達20%左右。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表示,國內低溫奶與常溫奶的消費比例為3:7,而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6:4。這也意味著低溫奶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也可幫助中國乳業實現從安全向優質轉型過程中的優勢地位。
  • 乳企上半年業績出爐:雀巢居首位,伊利蒙牛國內領跑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20家乳企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總額約為5255.62億元,淨利潤總額約為75.73億元。從營收方面看,雀巢位居第一位,營收超過3000億元;達能位列第二位,營收超過1000億;伊利位列第三位,營收超過473億;蒙牛、光明、飛鶴、澳優、現代牧業、新乳業、雅士利國際進入前十位。
  • 洋奶粉出事了,國內乳企先別偷著樂
    這時候不少國內乳企大佬恐怕已經樂不可支了。不過,大佬們不要高興得太早。這次洋奶粉出事,其實也牽連了很多國內企業。昨天,國家質檢總局初步確定4家中國境內進口商進口了可能受肉毒桿菌汙染的紐西蘭恆天然集團產品,涉及娃哈哈、多美滋,可口可樂也被牽涉其中。相關企業已陸續發布召回公告。  事實上,這次出事的紐西蘭乳企恆天然集團,和國內的問題乳企難脫干係。
  • 歐盟取消牛奶配額制 國內乳企機遇與挑戰共存
    此舉意味著歐盟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奶農可自行決定產量,未來將有更多的進口乳製品進入中國市場。 資深乳業專家陳瑜在接受人民財經採訪時表示,歐盟取消牛奶配額制會對中國市場形成無形的競爭壓力,國內乳企只有進一步提高乳品品質,才能搶得先機。 取消牛奶配額制 歐盟意欲何為?
  • 正能量 | 飛鶴、聖元、伊利、貝特佳等103家乳企抽檢100%合格!
    粉哥導讀:前幾天,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信息,嬰幼兒配方食品抽檢合格252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主要是標籤標識不合格。2018年第一季度嬰幼兒配方食品抽檢合格率為99.9%,《奶粉圈》弘揚行業正能量,特重磅發布該信息,為同仁們共享!
  • 品類競爭火花四濺,乳企如何脫穎而出?
    各大乳企從立足發展嬰幼兒配方到延展到全家,正不斷實施從品牌到品類的戰略布局。隨著行業競爭不斷升級,未來,乳企到底該如何突破品牌和品類的發展也引起了筆者思考。在消費者需求日益多元化下,靠嬰幼兒乳粉打下的堅實地基也為各大乳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奠定基礎。受行業競爭與消費者多元需求的雙重影響,戰場便從品牌之爭延展到了品類。由此,本次奶粉圈也為大家統計了市場上一些品牌的品類布局,以便大家直觀感受。由表可見,在嬰幼兒牛奶粉、有機奶粉、羊奶粉、特配粉以及成人粉和兒童奶粉上實現全品類布局的乳企有4家。
  • 優質乳工程引領奶業發展方向 福建長富成優質乳工程示範企業
    8月20日,在武夷山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優質乳工程巴氏鮮奶發展論壇上,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授予長富全國首家「優質乳工程標杆示範企業」、「優質乳工程標杆示範牧場」兩項殊榮。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左)為福建長富頒發「優質乳工程標杆示範牧場」獎牌。福建長富乳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何水雙(右)上臺領獎。
  • 中國乳企臥薪嘗膽 把「奶瓶子」握在自己手裡
    8年來,中國乳企蟄伏積累,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發力,重塑行業格局:2009年,伊利打造第一個中國母乳資料庫;2010年,光明乳業購入紐西蘭乳企新萊特51%股份,成為國內首家海外收購的乳企;2013年,貝因美搭建產品全程管理與追溯系統;2015年,蒙牛與世界農業第一名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籤署協議,在營養健康創新以及食品安全領域展開全球合作……至今,中國奶源標準、硬體設施以及產品管理均達國際先進水平
  • 2018上市乳企業績風雲榜,市場格局或生變
    截至4月8日,多家乳企披露2018年報或快報:多數乳企營收理想;伊利、蒙牛兩大龍頭業績優勢明顯,但營收差距進一步拉大;「千年老三」光明利潤下滑,地位堪憂;地方乳企業績喜憂參半;一些「小而美」的企業趁勢崛起。2018年上市乳業業績風雲榜
  • 乳企忙結親:聖元購育嬰博士
    眼看著國家補貼無望,行業優勝劣汰式競爭愈演愈烈,國內奶粉企業再也坐不住了。重組後,育嬰博士將被納入聖元品牌體系,並將於明年上半年推出全新形象的產品。不過,雙方拒絕透露交易價格。據介紹,聖元創立於1998年,是國內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母嬰營養品製造公司。聖元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張亮昨日透露,目前聖元在國內的嬰幼兒奶粉市場的份額為5%,排在第10位。育嬰博士則是家族企業,品牌創立於2009年,目前的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
  • 國外還在倒奶,國內乳企為何集體搶建萬頭牧場
    來源:一財網疫情帶來的國際奶源的不確定性加劇,國內乳企再次開始密集建設萬頭牧場。 當美國奶農還在為牛奶賣不掉而倒進下水道,多家中國乳企卻開始重新投建新的萬頭牧場。國內乳企興建萬頭牧場的熱情突然高漲,記者今日從多家乳企確認,近一個月來,國內有多個超大型牧場項目或乳業園區投建,部分乳業園區的設計產能高達10萬頭。在業內看來,與上一輪資本驅動的牧場虛熱不同,本輪乳企意在穩固上遊供應,同時化解世界疫情可能帶來的原料供應風險。
  • 四川老牌乳企菊樂重啟IPO,七成營收靠含乳飲料
    乳製品企業四川菊樂的產品包括含乳飲料、滅菌乳、調製乳、巴士殺菌乳、發酵乳、複合蛋白飲料等。公司最早註冊於1985年,1996年推出了「菊樂純牛奶」,在四川地區的乳製品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作為區域乳企,菊樂體量不大。
  • 爭飲低溫奶 乳企打響奶源爭奪戰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原奶的價格自今年5月開始上漲,至10月中旬漲幅達10.67%。在此背景下,伊利、蒙牛、飛鶴等頭部乳企紛紛加大布局上遊奶牛養殖力度,打響奶源爭奪戰。  壹 爭搶奶源地  今年以來,各大乳企對奶源的爭奪較為激烈。
  • 本土乳企持續撬動奶酪市場
    在國內乳企加碼奶酪業務下,國內奶酪產量快速增長。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奶酪行業市場需求前景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零售奶酪終端市場規模約65.5億元,2010—2019年複合增速達到22%,預計2024年將達到112億元,預計2020-2024年年均複合增速12%。毋庸置疑,奶酪消費的逐年增加,也為國內乳企發展奶酪業務留下了空間。
  • 5家煙臺乳企拿到生產許可證 主攻低溫殺菌巴氏奶
    為保證廣大市民喝上放心奶,去年12月以來,全市乳製品企業狠抓產品質量,嚴格執行工藝標準,共有5家煙臺本地乳企今年通過了國家審核,獲得了繼續生產乳製品的資格。    5家煙臺乳企獲生產許可證    「經過國家重新審核之後,僅完達山一家的生產能力就達到10萬噸。
  • 國務院將推動乳企兼併重組 原有127家保留87家
    在《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優化企業兼併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公布後,很快《乳粉企業兼併重組》方案也將出臺,乳業專家表示,乳品行業2014年新一輪的整合潮已經開始,隨著政策浮出水面,乳企間兼併重組的步伐正在加快。  目前,乳粉企業兼併重組大的方向是怎樣的?另外,現在乳粉企業的兼併重組的情況如何?
  • 區域乳企為搶「鮮」頻出招
    乳企巨頭布局低溫鮮奶領域,在推動這一品類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讓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區域乳企若要保持低溫鮮奶的品類優勢,「新鮮」仍然是核心競爭力。宣傳鮮奶優勢之前,國內乳企大多都是以生產低溫鮮奶為主的,但是由於冷鏈體系不夠完善、鮮奶產品不易保存,使得銷售半徑有限,因此低溫鮮奶是區域乳企的傳統優勢品類。
  • 低溫巴氏奶將成為大中型乳企標配:繼光明之後 蒙牛和君樂寶入局
    來源:五穀講壇2019年11月26日,首屆中國奶業新鮮峰會在上海舉行,這是國內首次聚焦低溫巴氏奶(鮮奶)為主題召開的奶業峰會,峰會由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主辦,光明乳業及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承辦。光明乳業董事長濮韶華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發展,大力發展鮮奶(低溫巴氏奶),大力推行優質乳工程,不僅是行業的風口,是市場的選擇,更是振興奶業,健康中國的必經之路。據《五穀財經》獲悉,作為光明乳業旗下的核心單品,優倍鮮奶2019年銷售將達20億元,這將是國內銷售最大的鮮奶單品!
  • 中國優質乳工程在閩發布共同行動綱領:讓中國孩子喝上本土優質奶
    廈門網訊 據東南網報導,8月20日,在福建武夷山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優質乳工程巴氏鮮奶發展論壇上,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吹響新時代奶業優質發展的號角:「優質奶只能產自於本土奶!」
  • 被「隱身」的復原乳 新希望等6家企業添加復原乳卻不標註
    「沒想到喝了這麼多年酸奶,還不知道有復原乳。」「復原乳?難道我們喝的其實不是鮮牛奶?」11月29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最新通報顯示,10家乳企在復原乳標籤標識上存在問題,其中新希望等6家企業明明添加復原乳卻不標註。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不少消費者的關注,也使復原乳使用、標註問題再次成為行業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