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傷奶牛 山東奶源緊缺乳企關停生產線(圖)

2020-12-20 齊魯網

本報記者 林媛媛 實習生 徐菁

  原標題:高溫傷奶牛 奶源緊缺乳企關停生產線

  「現在奶源缺得太厲害了,嚴重供不應求。」4日,山東某知名乳企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奶源緊缺的問題今年一直有所表現,前幾個月尤其嚴重。「上個月,是奶源最緊張的一個月,因為奶源不足我們的生產線甚至出現過暫時停產的情況。」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進入秋季之後乳品銷售將會迎來一個高潮,但是受奶源不足影響現在企業的庫存和生產線都很緊張。「我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出現斷貨的情況,現在我們也在到處尋找更多的奶源。」

  另一家山東乳企的相關負責人李先生告訴記者,奶牛對於生活環境非常敏感,最喜歡25攝氏度的天氣,而今年的持續高溫對奶牛的產奶量影響很大。「每年夏天,我們都會面臨短期的奶源緊張局面,但是今年尤其嚴重。」這位負責人說,雖然近期溫度下將迅速,但是奶牛還需要一個適應期,所以緊缺局面還將持續。

  奶源緊缺,隨之而來的就是價格上漲。「現在的奶源收購價跟去年同期相比,漲了一倍。」王先生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奶源的收購價一直呈現上漲趨勢,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奶源漲價,除了供求關係的影響,飼養成本的提高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李先生說,企業有自己的養殖基地,對於成本的上漲有著明顯的感知,所以對於合作飼養廠的漲價行為也比較理解。

  上百個風扇吹,產奶量還是降了10%

  2日15時,在山東大地乳業牛舍內,上百個風扇同時轉著,棚內的溫度計上仍顯示著32℃。「這兩天還好些,從7月底到8月中旬,氣溫持續三十七八攝氏度,下午2點牛舍最高溫度甚至達到45℃,別說是產奶,這對奶牛來說,能保命就不錯了。」山東大地乳業總經理楊曉勇說。

  飼餵工人李師傅告訴記者,牛舍內溫度高於25℃,奶牛就會出現煩躁症狀,30℃以上產奶量就會減少。李師傅說:「那段時間給奶牛上料也不吃,中午也不臥著睡覺,張著嘴耷拉著舌頭,不斷地分泌唾液、喘著粗氣。」

  據楊曉勇介紹,夏季奶牛產奶少是正常現象,但今年天熱持續時間比往年都要長。「平時這個時候每頭奶牛每天能產28公斤左右,而今年只能產二十五六公斤,整整減少了十分之一。」  楊曉勇說,大地乳業處在產奶期的泌乳牛在2000頭左右,按每頭奶牛少產5斤計算,一天就少產近5噸,按收購價每噸4800元計算,一天就少收入20000多元,7、8月份加起來至少損失100多萬。

  貨源緊張,原奶每噸漲價超過9%

  山東大地乳業總經理楊曉勇告訴記者,目前企業日產牛奶原料在50多噸,其中40多噸供給蒙牛和伊利等大型奶企,自7月底貨源緊張起,供貨價格開始緩慢上漲,截止到目前,每噸收購價從4500元一路漲到4800元,即使這樣還是迎來一批批採購乳品原料的企業。

  據楊曉勇分析,乳製品的市場需求一直都在增長,下一步原材料價格仍有上漲的趨勢。

  墾利縣勝坨鎮豐和農牧業奶牛養殖場共養殖奶牛500餘頭,處於生產期的泌乳牛在230頭左右,每天產6.6噸左右的奶原料直接供給得益乳業,可最近養殖場場長張洪濤卻總是迎來一撥撥的「尋奶」人。「最近奶原料確實很緊張,各大奶企普遍出現供貨不足的情況,伊利最近也來找我了。」張場長說,自6月份起,每噸奶原料的價格已經從4100元漲到4500元,漲幅超過9%。

  日產一噸的養殖場收購商也不「放過」

  2日上午,一大型中外合資知名奶企奶源採購經理正趕來大地乳業洽談奶源收購合作事宜。該經理表示,目前奶源出現缺口的現象,在奶企中普遍存在,他手上有山東大大小小的奶牛養殖基地的名單,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跟各大養殖場聯繫,一旦有合同外的貨源好及時掌握。

  「現在奶源普遍存在不足的情況,競爭也很激烈,為了爭取更多的貨源,連日產量在一噸左右的小型養殖場也在我們的考慮範圍之內。」該經理說起這些的時候,臉上透露出掩飾不住的焦慮。

  超市牛奶最高漲了一元

  4日,記者走訪了東營部分大型超市發現,不少超市半月前就出現了液態奶缺貨現象,部分品牌的純奶和酸奶價格均出現上漲。在東城銀座超市,導購告訴記者,半個月前像金典、特侖蘇等高端奶一度出現斷貨情況,另外得益、佳寶等酸牛奶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浮。

  據介紹,較高端的得益200ml原味發酵乳漲幅最大,價格從3.5元上漲到4.5元,200ml的低糖無蔗糖酸牛奶和180ml的得益紫薯酸牛奶,價格從2.2元上漲到2.5元。在東城膠州路樂天瑪特,蒙牛、伊利品牌的純牛奶價格也出現了上漲。蒙牛純牛奶標價為2.7元/盒,與半月前的2.5元/盒相比上漲8%,伊利純牛奶2.9元/盒,較半月前的2.7元/盒也上漲了7%左右。

  記者從東營市價格監測中心了解到,在今年4月至8月15日,蒙牛和伊利250ml牛奶,市場價格均為2元,超市價格均為2.4元,自15日之後,蒙牛和伊利250ml牛奶,市場價格漲為2.4元,伊利超市價格漲為2.7元,而去年伊利和蒙牛250ml純牛奶同期價格為1.5元和1.8元。 

  新聞分析:暫停乳粉進口影響奶源供應

  對於近期集中爆發的奶源緊張,價格大漲現象,山東省乳製品協會理事長馬林慧認為有多方面原因。

  馬林慧告訴記者,「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養牛收益太低,出現很多奶牛被殺的情況。」此外,恆天然事件之後,中國暫停了從紐西蘭進口乳製品原料,這對中國很多乳企來說是很大的威脅,「因為國內大型乳企對進口原材料依賴性很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焦點

  • 成本過高競爭激烈 中國乳企面臨奶源憂慮
    實際上,無論是2008年三聚氰胺危機,還是2011年黃麴黴素M1檢測結果超標,牛奶都是尚未進入工廠流水線,就已在奶源中出了問題。如今,消費者對國內乳製品安全尚未恢復信任,而乳製品安全首要就是保證奶源的充足和安全。  記者近日走訪了包括蒙牛、伊利在內的近十家國內乳企,發現三聚氰胺危機過後,中國乳企紛紛脫離過去的散養模式,或者打造「萬頭牧場」,或者標榜「進口奶源」。
  • 2020年頭部乳企為何加速奶源地投資建設?
    其實近幾年,養殖端規模化、加工端集中化、乳企兼併重組等加速進行,乳企上遊規模化、集中化格局愈加明顯。2020年雖受到疫情影響,但頭部乳企對奶源市場建設的熱情依舊未減,甚至更加明顯。另外據悉,蒙牛還將在巴彥淖爾市建設總投資逾1000億元的中國乳業產業園西部中心10萬頭奶源基地項目;蒙牛還在河北啟動了「河北萬噸奶源規劃」,圍繞六大生產基地,將在五年內增加奶牛存欄15萬頭,年產生鮮乳100萬噸;此外,蒙牛還將在豐潤區投資了嘉立荷萬頭牧場項目......
  • 爭飲低溫奶 乳企打響奶源爭奪戰
    在此背景下,伊利、蒙牛、飛鶴等頭部乳企紛紛加大布局上遊奶牛養殖力度,打響奶源爭奪戰。  壹 爭搶奶源地  今年以來,各大乳企對奶源的爭奪較為激烈。在業內人士看來,乳企向上遊擴張趨勢日趨明顯,奶源走勢也更加產業化、集中化,這是政策、市場、產業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  在政策方面,2018年12月,農業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優質飼草業,提高奶牛生產效率,加強奶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 生鮮乳價格堅挺 上市乳企「得奶源者」得先機
    隨著原奶價格不斷走高,供給端出現缺口,提前布局自有奶源的上市公司有望在成本控制上搶得先機,從而止住業績下滑勢頭。有上市乳企的高管直呼,乳業上行周期又來了。根據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為3.84元/公斤,同比上漲7.3%,漲幅為近5年之最。 「三季度原本就是傳統奶荒季,每年價格都會漲,但前兩年奶價太便宜,牧場養殖動力不足,存欄量慢慢就下滑了。」
  • 新希望乳業躋身現代牧業第二大股東 乳企巨頭奶源爭奪戰愈演愈烈
    每經記者:李詩琪 每經編輯:張海妮近段時間以來,對上遊原奶行業的爭相布局正成為各大乳企的新動向。7月18日晚,新乳業(002946,SZ)發布公告稱,擬以7.09億元認購及購買現代牧業(01117,HK)5.95億股股份。
  • 恆天然25億出售中國牧場群 乳企「爭奪」奶源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乳企布局奶源愈演愈烈,僅今年7月以來,蒙牛、伊利、中國飛鶴等龍頭就相繼加入「搶牛大戰」。對於此次三元和天然乳業收購恆天然在中國的牧場,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三方是各取所需。
  • 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來源:中國經營報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本報記者/孫吉正/北京報導牧業作為重資產的上遊產業,經歷了多年低谷,終於迎來了上升期。自今年以來,頭部乳企開始在國內大量入股和收購牧場,優然牧業等上遊企業也著手登陸資本市場。
  • 黃金奶源基地圈粉乳企「大鱷」
    今年以來,上海光明、新希望集團、君樂寶、小西牛等眾多乳企將目光鎖定寧夏,前來選購寧夏優質奶源。「寧夏日照充足、氣候乾爽、空氣純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奶牛既無冷應激、又無熱應激。」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歷經近60年的精心培育,形成了寧夏現代化的奶牛養殖和奶產業發展優勢,被業界譽為全國黃金奶源基地。
  • 乳企爭相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原標題: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牧業作為重資產的上遊產業,經歷了多年低谷,終於迎來了上升期。自今年以來,頭部乳企開始在國內大量入股和收購牧場,優然牧業等上遊企業也著手登陸資本市場。而眾多企業搶佔上遊資源的背後,是由於今年春節以來原奶價格的飛速上漲,壓縮了眾多乳企的利潤空間。
  • 乳企奶源危機:中小牧場不斷退出 原奶體量收縮50%
    如何破局中國乳企「奶源危機」  孫國強  中國的乳業行業正在面臨著重大挑戰。  奶源危機  自2008年以後,國內乳企都在自建、自控奶牛養殖牧場,雖然從源頭上保證了奶源品質,但同時也讓不少企業背上較重的財務負擔,輝山乳業(06863.HK)危機就是最好的註腳。  為此,業界不斷思考,乳企如何能夠在用最少資金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撬動養殖行業崛起,從而起到「一兩撥千金」的作用。
  • 恆天然25億出售牧場群 鮮奶市場擴大乳企加碼奶源布局
    長江商報注意到,乳企布局奶源愈演愈烈,僅今年7月以來,蒙牛、伊利、中國飛鶴等龍頭就相繼加入「搶牛大戰」。  對於此次三元和天然乳業收購恆天然在中國的牧場,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三方是各取所需。
  • 奶源吃緊價格已明顯上漲,大型乳企有望趁機提價
    乳製品:奶源吃緊價格已明顯上漲,缺奶情況至少2年才能緩解,大型乳企有望趁機提價過去兩個月乳製品行業延續前期的品類趨勢,白奶類產品需求依然強勁、酸奶和乳酸菌飲料等逐步恢復。從奶價可以看出奶源整體吃緊,比如參考散收牛奶價格,目前達到6元左右,說明當前奶源吃緊。
  • 現代牧業評蒙牛、伊利收購上遊乳企:供需驅使 對乳業影響不大
    「蒙牛、伊利都在收購上遊乳企,說明市場對奶源有需求」,在現代牧業2020年中期業績交流會上,現代牧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高麗娜還就蒙牛、伊利兩個龍頭乳企近期都有收購上遊乳企動作,作出此評價,高麗娜稱,供不應求使得大乳企重視奶源,願意花很多錢來收購上遊乳企。
  • 六大乳企齊聚東北奶源帶 競爭加劇或致奶價上漲
    在一季度幹乳製品產量同比上漲的背景下,作為乳業高利潤領域的奶粉日益成為各本土企業競爭的焦點,而其中的奶源問題更成為重中之重。伊利上周公告稱,將出資5.52億元投資黑龍江杜爾伯特年產45000噸配方奶粉項目,而實現內蒙、黑龍江、新疆石河子三大黃金奶源帶的進一步布局之後,伊利奶粉總產能有望從15萬噸提升至20萬噸。
  • 頭部乳企扎堆入局,A2蛋白奶粉市場迎來高光時刻?
    僅兩年時間,A2蛋白嬰幼兒奶粉就成了國內外乳企的「兵家必爭之地」。繼a2公司、惠氏、達能、君樂寶後,飛鶴、伊利、雅培均在近期推出A2蛋白嬰幼兒奶粉新品。而下遊乳企的需求增長,也帶動了上遊奶牛養殖業在A2奶源領域的布局。業內認為,伴隨國內嬰幼兒奶粉增量市場消失,頭部品牌扎堆布局A2蛋白奶粉這一高端品類,意在細分市場佔據更多份額。
  • 奶農倒奶殺牛背後:專家稱乳企不能一味走高價戰略
    繼《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4年9月對山東膠東半島奶農困局率先報導後,深受進口奶粉衝擊的國內奶牛養殖現狀備受業界關注。日前,山東、青海等地的奶農紛紛向本報記者反映,部分乳企在當地以各種理由拒收、限收生鮮奶,在轉投無果後,只能靠倒奶殺牛這種極端方式來抗議合作乳企,並希望能夠引起社會的重視。
  • 紐西蘭奶源走下「神壇」 國產牛奶傳聞漲價
    新華網上海8月23日電(記者 周蕊)一面是紐西蘭乳企在過去的20天裡連續發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一面是多個國產液態奶品牌傳出應聲漲價的消息。是純屬巧合還是趁火打劫?  紐西蘭奶源信譽大減國內乳企難成替代品  深陷「肉毒桿菌門」的恆天然22日證實,其今年5月出口中國的一批奶粉被檢出硝酸鹽含量超標,涉事奶粉總重量42噸,這是恆天然8月以來的第三起負面事件,曾經以「純淨100%」享譽世界的紐西蘭奶源也再度遭遇質疑。
  • 競相購買牧場、推新品鮮奶,乳企大公司都打的什麼算盤?
    中國的乳製品行業素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行業共識,大型乳企收購上遊牧場股份、投資自有牧場是常見手段。但最近1年的上遊牧場收購規模之大仍然少見。在伊利、蒙牛兩大乳企外,陸續又出現了幾宗上億元的牧場併購案。這還沒有計算乳企近幾年公布的上遊牧場興建計劃。
  • 少數牧場奶價低至5毛 山東督促乳企不要拒收
    進口奶粉增加致原奶過剩,國內乳企減少致原奶無法「消化」  對於奶價急劇下跌的原因,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分析,廉價奶粉大量進口,導致國內乳製品供應過剩,對國內原奶價格形成了直接衝擊。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在歷次奶業生產波動中,由於部分乳品企業僅考慮短期利益,忽視與農戶之間的長遠合作,也出現了一再「傷農」的情況。部分乳品企業以自我為中心,隨意拒收、限收、壓級、壓價,導致上遊養殖戶利益無法保障,成為國內生鮮乳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和動搖奶業生產基礎的不穩定因素。
  • 44家乳企納入「國家優質乳」 國內最早牛奶廠位列其中
    據悉,「國家優質乳工程」是由農業部、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發起實施的工程,涵蓋了創建優質乳標識制度、推動奶牛養殖技術升級、全面實施乳製品加工工藝標準化監管等三方面內容。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王加啟表示,儘管很多消費者對進口液態奶情有獨鍾,但實際上為了滿足全球性遠距離運輸需要,進口常溫奶採用超高溫滅菌技術,嚴重破壞了奶中珍貴的「天然活性營養」,讓牛奶失去了本來的價值。「鈣與蛋白質僅是牛奶的基礎屬性,而天然活性營養才是牛奶真正的核心價值。」國家優質乳工程正是推動這種核心價值重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