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前行|「南陳北李」雕像走進劇院,歌劇《晨鐘》即將敲響

2020-12-20 澎湃新聞

由上海歌劇院創排,以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釗為主人公的原創歌劇《晨鐘》,11月28日-29日將在上海大劇院上演,並分別由於浩磊和徐曉英、韓蓬和宋倩兩組演員擔綱主演。

《晨鐘》共分三幕,以「尋道、行道、殉道」貫穿全劇,重點突出了李大釗在革命之路上為共產主義慷慨赴死的革命精神,展現了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晨鐘》劇照四年多來,上海歌劇院與主創團隊、各方專家,針對《晨鐘》的劇本、音樂、舞臺呈現等各個方面展開探討,並通過音樂會版、舞臺版、巡演版、講演版等多個版本數十場的演出實踐,不斷總結、修改打磨。作曲家許舒亞介紹,相對於最初的版本,《晨鐘》的劇本做了重大修改,人物也有所增加,音樂也要相應調整,「《晨鐘》是一個正劇,但我個人希望不要給它太多口號,應該展示更多的柔情。歌劇裡有詩意的地方,也是作曲家最應該發揮和展開的地方,怎麼寫?你要根據劇本背景、人物性格,和此時此刻的細節來寫。」另外,「這部歌劇要有思想性,怎麼詮釋思想性,而不讓它生硬?我們加強了音樂藝術的表現力。」

同時,《晨鐘》邀請設計師豐江舟加入主創團隊,對多媒體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上海上海」「相約建黨」等多段場景的多媒體投影煥然一新,與此同時,調整了部分舞美、道具,兼顧歷史與當代審美的同時,也為演員的舞臺調度提供更大的便利。

《晨鐘》劇照今年七一期間,《晨鐘》在上海大劇院演出過一輪,導演熊源偉曾問現場的年輕觀眾,包括十來歲的青少年,喜不喜歡這部劇,他們都表示很喜歡。「藝術創作從來沒有題材的限制,我們做紅色題材,一定要讓普通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喜歡。」熊源偉說,尤其是那些深刻的部分,「你不能把它吊起來,要讓它貼近地面,貼近觀眾的心。」同時,「我們要把它詩化,有西洋歌劇的形式,也有東方的品味。」

熊源偉說,劇目一開始,李大釗28歲,犧牲時才36歲,背後始終有堅定的信仰在支撐著他,這部劇感人的地方正是信仰,「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我覺得,特別需要在他們心中點燃信仰的火焰,這恰是一部能點燃信仰火焰的歌劇。」

《晨鐘》劇照作為最早醞釀在中國創建共產黨的兩位先驅,李大釗和陳獨秀革命情誼深厚,「南陳北李 相約建黨」更是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史上的一段佳話。《晨鐘》對這段革命情誼有濃墨重彩的展示,在上海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南陳北李」雕像一直也是如潮的觀眾前去瞻仰的地方。

值此演出之際,又恰逢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休館翻新,上海歌劇院和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聯合策劃,讓「南陳北李」雕像首次走出紀念館,來到上海大劇院做特別展出。

「南陳北李」雕像首次走出紀念館,來到上海大劇院做特別展出。不久前,上海召開全市重點文藝創作推進會議,吹響文藝戰線重大主題創作「衝鋒號」,圍繞全面小康和建黨百年主題,發布首批重點文藝創作項目39項,《晨鐘》是其中之一。此番演出,也是《晨鐘》入選上海首批重點文藝創作項目後的首度亮相。不僅如此,《晨鐘》也是「藝起前行·全國優秀新創舞臺劇目上海展演」的參演作品。9月以來,來自北京、江蘇、廣東、廣西、四川、陝西、上海等地的14臺優秀劇目集中亮相申城,《晨鐘》作為最後一部大戲,即將在11月底壓陣亮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壓軸「藝起前行」展演
    原創歌劇《晨鐘》片段(視頻來源:上海歌劇院)央廣網上海11月25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作為「藝起前行·全國優秀新創舞臺劇目上海展演」壓軸大戲,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11月28-29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 「陳獨秀」「李大釗」「光臨」上海歌劇院,只為敲響這一下《晨鐘》
    本周末走進上海大劇院觀看原創歌劇《晨鐘》的觀眾,將會身臨其境與「陳獨秀」「李大釗」驚喜相遇。 昨天來自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南陳北李」雕像首次離開「家門」,在劇場大堂裡,等待與觀眾在歌劇中一起重溫黨的歷史、重拾黨員初心、重振民族精神。
  • 四年潛心打磨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昨晚,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在上海大劇院上演,壓軸「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晨鐘》聚焦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展現了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今年10月29日,李大釗誕辰131周年紀念日,上海歌劇院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曾聯合定製歌劇《晨鐘》主題黨課。此次《晨鐘》在上海大劇院上演,恰逢一大會址紀念館修繕改造,紀念館重要展品「南陳北李」雕像也首次「走出」一大,在上海大劇院特別展出。《晨鐘》此番在上海大劇院連演兩晚,分別由於浩磊和徐曉英、韓蓬和宋倩兩組演員擔綱主演。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今晚上演 再現「南陳北李」崢嶸歲月
    圖說:《晨鐘》彩排照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下同「播火者把光明撒遍大地,丹柯的心化作晨鐘;播火者把光明撒遍大地,啟明的星,用他的閃爍呼喚陽光。」辛亥革命後的中國,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中國向何處去?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的收官之作,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今明兩晚在上海大劇院上演。《晨鐘》以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為主人公,以其在《晨鐘報》創刊號上的撰文《<晨鐘>之使命》為劇名靈感,將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主義先驅們喻為以生命喚醒民眾、呼喚黎明的「晨鐘」。
  • 《晨鐘》本周末上演於上海大劇院 讓年輕人「入耳入心」
    作為「藝起前行·全國優秀新創舞臺劇目上海展演」的壓軸劇目,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11月28、29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盪氣迴腸的一聲「晨鐘」,點燃觀眾的滿腔熱血與澎湃激情。值此演出之際,又恰逢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休館翻新,上海歌劇院和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聯合策劃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雕像陳列」,讓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原展廳中的重要展品「南陳北李」雕像首次「走出」一大會址,在上海大劇院作特別展出,「南陳北李」在劇中李大釗與陳獨秀等人的歌聲中再次「相會上海」。
  • 藝起前行|《晨鐘》:一百年後,我們要把晨鐘敲得更響
    海報設計 白浪9月13日,「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將於上海拉開帷幕,持續至11月。展演期間,來自北京、江蘇、廣東、廣西、四川、陝西、上海等地的14臺劇目,將集結亮相申城舞臺,所有參演劇目均為國內原創。
  • 「藝起前行」:十四臺新創大戲匯申城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從「陳奐生」進城到「新劉三姐」開網店,從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到崑曲《眷江城》……今年9月至今,上海發起的「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吸引了14臺國內高水準優秀新創作品匯聚申城舞臺。
  • 藝起前行|線下藝術之旅不停步,全國14臺劇目金秋集結上海
    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指導,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演藝大世界主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支持的「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將於9月13日在上海拉開帷幕,持續至11月。此次展演活動也是今年上海舉辦的首個綜合性舞臺作品集中展演活動。
  • 藝起前行|話劇《朝天宮下》再現故宮文物南遷歷史
    海報設計 白浪9月13日,「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拉開帷幕,展演持續至11月。展演期間,來自北京、江蘇、廣東、廣西、四川、陝西、上海等地的14臺劇目,將集結亮相申城舞臺,所有參演劇目均為國內原創。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劇照。
  • 《朝天宮下》10月29日亮相「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
    中國江蘇網·新江蘇訊(通訊員 李卉)由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製作、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話劇《朝天宮下》獲邀參演2020年「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10月29日-30日將登陸上音歌劇院。《朝天宮下》是江蘇大劇院出品的第一部原創話劇,由江蘇文聯主席章劍華編寫。該劇主創主演團隊均由江蘇大劇院邀請並組建,結合了江蘇省最好的話劇團力量。
  • 上海歌劇院新演出季發布:民族歌劇《田漢》《晨鐘》講述中國故事
    唱響民族歌劇在男高音歌唱家韓蓬的帶領下,上海歌劇院合唱團獻上了歌劇《田漢》的選段「國之殤」。氣勢雄渾、充滿中國韻味的唱腔,給新演出季定下了「民族」的基調——上海歌劇院的三部原創民族歌劇《田漢》《晨鐘》《天地神農》將陸續在新演出季中亮相。
  • 從小劇場到戲劇場 國家大劇院歌劇《白雪公主》用藝術傳遞「真善美」
    國家大劇院原創兒童歌劇《白雪公主》即將迎來第二輪演出,將以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帶領青少年觀眾邁入了歌劇「高大上」的門檻,通過高雅藝術傳遞「真、善、美」的正能量。國家大劇院供圖中國網訊 5月30日至6月2日,國家大劇院原創兒童歌劇《白雪公主》即將迎來第二輪演出。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豐富多樣的視覺元素、生動有趣的劇情故事,兒童歌劇《白雪公主》將以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帶領青少年觀眾邁入了歌劇「高大上」的門檻,通過高雅藝術傳遞「真、善、美」的正能量。
  • 全世界最大的表演正歌劇的劇院,欣賞內部華麗的雕像、大吊燈
    巴黎歌劇院建於1875年,規模宏大、金碧輝煌,正面外牆布滿了大量的裝飾物,內部裝潢豪華,四壁和廊柱布滿巴洛克式的雕像、掛燈、繪畫等,就像是個裝滿了金銀珠寶的首飾盒。這裡也是著名電影和音樂劇《歌劇魅影》的原型。
  • 國家大劇院開歌劇沙龍 郭淑珍以歌會友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開歌劇沙龍 郭淑珍以歌會友   千龍網北京訊 「好些日子沒見,想你們啦!」4月19日晚,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老藝術家郭淑珍一句對觀眾濃濃的問候,拉開了國家大劇院歌劇節普及活動之「歌劇愛好者沙龍」的帷幕。
  • 千錘百鍊,把「晨鐘」敲得更響
    原創歌劇《晨鐘》於疫情中完成文本和音樂修改,重回排練廳打磨。
  • 探秘國家大劇院演出後臺
    建院至今,國家大劇院密集推出了87部自製劇目,通過聯合製作、獨立製作、原創製作「三步走」策略,迅速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活躍藝術生產機構,而今年對於國家大劇院來說是個製作大年,先後共推出了11部新製作劇目。  在即將到來的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前夕,新京報記者推出特別報導,獨家揭秘大劇院公眾開放日當天,觀眾在現場可以看到哪些不一樣的亮點。
  • 大劇院版全新歌劇《洪湖赤衛隊》衝刺首演
    10月1日至6日,國家大劇院全新創排的《洪湖赤衛隊》將隆重登場,作為大劇院與湖北省歌劇舞劇院聯合製作的歌劇作品,該劇由總導演張繼鋼領銜國內一線主創團隊精心打造;王慶爽、張其萍等在全國甄選中脫穎而出的實力唱將與來自湖北歌劇舞劇院的資深藝術家共同演繹;李琦、張譯、杜旭東三位影視明星跨界加盟。
  • 閻維文、王喆領銜歌劇《長徵》第九輪公演敬國家大劇院建院12周年
    2019年12月20日—12月23日,國家大劇院原創中國史詩歌劇《長徵》於國家大劇院精彩上演。12月22日,恰逢國家大劇院迎來12周年院慶,閻維文、王宏偉、王喆領銜再次成功出演《長徵》無疑是全劇組獻給劇院最好的禮物。
  • 5部歌劇15首名曲匯集上海大劇院2021新年音樂會「歌劇之夜」
    、上海歌劇院聯合製作的「別克大師系列」上海大劇院2021新年音樂會將在12月31日如約奏響。今年接棒前六位歐美指揮家的是享譽國際樂壇的中國指揮家、鋼琴家許忠,他將率領上海歌劇院的歌唱家、交響樂團和合唱團,從五部世界經典歌劇中精選經典選段,為觀眾傾力打造一場「歌劇之夜」。 12月21日下午,「別克大師系列」上海大劇院2021新年音樂會媒體見面會在大劇院貴賓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