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解題錦囊之推理法

2020-12-16 小小說整合學習

小學數學解題錦囊之推理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說理,養成學生推理有據的好習慣。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組織數學語言的過程,也是教給學生如何判斷的推理過程,而與語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繹推理,小學生解題時大多是不自覺地運用了演繹推理,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追問為什麼,要求學生會想、會說推理依據,養成推理有據的習慣。例如: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時,不要急於告訴孩子計算公式,而是通過孩子親自操作、計算,得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計算辦法。這樣運用演繹推理方法,經常進行說理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

教給學生正確的推理方法 小學生學習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範例,然後才有可能讓學生學會推理。小學數學中不少數學結論的得出是運用了歸納推理,教學時就要有意識地結合數學內容為學生示範如何進行正確的推理。例如,在教有趣的乘法時,計算多組算式:23×11=253、54×11=594,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找出這些算式的共同點:兩位數的乘法,另一個乘數是11時,歸納出積的規律。

要把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貫穿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能力的發展決不等同於知識技能的獲得。

例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中,兩步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裡的三個已知條件之間經常兩兩關聯,其聯繫呈交叉狀態。例6給出的三個已知條件分別是「每袋有5個桌球」(稱為條件①)、「每個桌球的價錢是2元」(稱為條件②)、「買6袋這樣的桌球」(稱為條件③)。顯然,條件①和條件②是有直接聯繫的,利用它們能夠算出每袋桌球要多少元,接著再算6袋桌球的價錢就容易了;條件①和條件③是有直接聯繫的,利用它們能夠算出一共買多少個桌球,接著再算買這些桌球一共要多少錢也方便了。其實,條件②和條件③也有聯繫,利用它們能夠算出買6個(每袋裡各買1個)桌球要多少元,像這樣買5次,也能算出6袋桌球的價錢。

正是由於已知條件之間的多重聯繫,兩步連乘計算實際問題有多條解答線索和多種解法,這對於發展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發散性很有好處。條件之間的多重聯繫往往會相互幹擾,使本應連續進行的推理中斷,從而難以形成系統的解題思路,這一原因造成例6教學的難點。

我們在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時一定要把握其層次性。另外,學生的思維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我們要把握一定的「度」,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學生的推理能力不斷躍上新臺階。

相關焦點

  • 小學數學解題錦囊之假設法
    小學數學解題錦囊之假設法 —在雞兔同籠中的應用當應用題用一般方法很難解答時,可假設題中的情節發生了變化,假設題中某個數量增加了或減少了,然後在假設的基礎上推理,調整由於假設而引起變化的數量的大小
  • 小學數學錦囊之閱讀法
    小學數學錦囊之閱讀法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 中學數學 十種最常用的解題思想方法 讓數學更簡單!
    數學是一種比較抽象的學科。不少中學同學覺得數學太難,不會獨立思考解題。其實,數學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只要學習方法、思維技巧得當,所有的學習問題都不是問題。下面給同學們分享中學數學十種最常用的解題思想方法:
  • 小學數學解題實用招數之一:利用線段圖法解決小學數學應用題
    在最近幾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總是感覺有很多學生都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弱點,那就是不喜歡動手畫圖。實際上,有些看似稍難的題目,只要學生把線段圖畫出來,那就變得簡單很多。我經常會說:「如果你把線段圖畫出來,想做錯也不容易。」
  • 隆興小學開展首屆數學教師素養(解題)大賽活動
    紅網時刻株洲11月17日訊(通訊員 李吉)為了提高我校數學教師的解題技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並為11月底舉行的全區數學教師素養大賽做準備,11月16日中午,我校舉行數學教師素養(解題)大賽。老師變考生,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教研。
  • 小學數學必須掌握的典型應用題解題技巧之「歸一問題」
    「小升初必掌握的28種典型應用題」小學階段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單就小學數學來講,就需要掌握28種典型應用題。掌握這些題型有什麼用?可以幫助孩子鍛鍊思維,為初中打好基礎,畢竟初中的很多解題思路就是在小學的基礎上加深加強。歸一問題題型介紹歸一問題在小學數學中佔有極其重要地位。
  • 錘鍊素養 助力成長——天元區2020小學數學教師解題能力比賽
    11月24日下午,在白鶴小學,以天元區教育科學研究室主辦,天元區在編在崗的專任小學數學教師共370人,參與了天元區小學數學教師解題能力比賽。據了解,作為湖南省「義務教育現代化」十三五教育科研基地,天元區教育局制定了《天元區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此次數學教師解題能力比賽也是屬於規劃內容之一,後續還將組織教師講題、說題比賽,將教師廣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能夠潛移默化地對新時代的學生產生十分積極、有效的影響。
  • 數學 |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策略歸納(純乾貨)
    我們是來自7座城市的10名小學生家長在此交流科學、實用的教育經驗歡迎加入我們家委會:解答應用題一直是許多孩子做數學題的「心頭大患」,因為它既要綜合應用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識,還要具有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能力。
  • 小學數學運用題奧數題,解題技巧和方法,讓孩子輕鬆學數學
    實際上之所以孩子怕數學應用題和奧數題, 主要是孩子沒有掌握數學應用題和奧數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如果你的孩子掌握了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你的孩子就根本不怕數學應用題和奧數題了。下面老師就把小學數學最難的數學應用題和奧數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歸納匯總解答給大家看,家長和孩子看了以後就知道數學應用題和奧數題非常的簡單
  • 小學數學非常有效的「畫圖」解題法!快速解題的「金鑰匙」
    01小學數學到底學什麼?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思維方式的運用在學習數學這一科目上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的數學主要培養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從形象思維逐步過度到抽象思維的過程,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將基礎打牢,那麼等孩子上初中後面對更複雜的學習內容,就會變得更吃力。
  • 小學數學立竿見影的「畫圖」解題方法!教給孩子
    1 小學數學到底學什麼 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思維方式的運用在學習數學這一科目上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的數學主要培養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從形象思維逐步過度到抽象思維的過程
  • 小學數學立竿見影的「畫圖」解題方法,教給孩子
    小題大做工作室 每一小題都有大學問 01 小學數學到底學什麼 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思維方式的運用在學習數學這一科目上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的數學主要培養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 小學數學立竿見影的「畫圖」解題方法!教給孩子!
    小學數學到底學什麼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思維方式的運用在學習數學這一科目上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的數學主要培養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從形象思維逐步過度到抽象思維的過程,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將基礎打牢,那麼等孩子上初中後面對更複雜的學習內容,就會變得更吃力。
  • 小學數學:經常會考到的奧數題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技巧
    小學數學應用題和奧數題在小學數學考試中,佔的比例非常的大, 因為小學數學奧數題和應用題是檢驗孩子學習數學知識的綜合利用能力, 如果孩子對小學數學的奧數題和應用題掌握得非常的好,說明孩子的基礎就打得非常的牢固。
  • 小學數學:經常會考到的奧數題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技巧
    小學數學應用題和奧數題在小學數學考試中,佔的比例非常的大, 因為小學數學奧數題和應用題是檢驗孩子學習數學知識的綜合利用能力, 如果孩子對小學數學的奧數題和應用題掌握得非常的好,說明孩子的基礎就打得非常的牢固。
  • 天元區舉行2020年小學數學教師解題能力比賽
    紅網時刻株洲11月25日訊(通訊員 謝光華 李芳 劉琦)為提升全區小學數學教師的學科素養和專業技能,加速專業成長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打造一支師德優良、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11月24日下午,天元區舉行2020年小學數學教師解題比賽。
  • 9個期末數學複習錦囊,學霸都在這樣複習!(家長必讀)
    俗話說的好,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複習可謂是考試前最為重要的一環了。練習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提高解題的靈活性 有些題目,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會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一題多解可以培養孩子分析問題、靈活解題的能力。 有些應用題,雖題目形式不同,但它們的解題方法是一樣的,故在複習時,要多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對各類習題進行歸類,這樣才能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解題靈活性。
  • 小學數學:應用題21種類型總結(附例題+解題思路),攻克難點
    小升初:小學數學應用題21種類型總結(附例題+解題思路)建議收藏小學階段數學的學習除了計算,概念定義的考核,最為重要的就是應用題了,解答應用題在小學6年了一直都是很多孩子的攔路虎「攔路虎」讓孩子十分懊惱。
  • 僅用15句「解題口訣」「小學數學精編公式」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奧數一直都是學生們學習的重點,但同時也是一個難點。但是不難發現,很多學習了奧數的學生,他們的數學成績都會更加優異,並且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更加的出眾。  實際上,奧數的學習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解答奧數題目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提升數學思路。
  • 小學數學「畫圖」解題立竿見影!給孩子收藏!
    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思維方式的運用在學習數學這一科目上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的數學主要培養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從形象思維逐步過度到抽象思維的過程,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將基礎打牢,那麼等孩子上初中後面對更複雜的學習內容,就會變得更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