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3大會閉幕 庫布其沙漠綠色經濟模式寫入《鄂爾多斯宣言》

2021-01-09 環球網

9月15日晚,為期十天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13大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落下帷幕。此次大會達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成果——《鄂爾多斯宣言》。作為政府、私營部門、社區三方合作、共享成果的治沙典範,中國庫布其沙漠綠色經濟模式被寫入《宣言》。這也是時隔4年之後,庫布其再次寫入聯合國決議。

《宣言》共46條。其中第43條明確提出,「推廣政府、私營部門和當地社區三方合作模式,提供經濟和生態服務,使企業和受土地退化和貧窮影響的當地農戶能夠分享成果。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的『沙漠綠色經濟』就是此類合作的成果體現。」另外,《宣言》認可防治荒漠化、遏制土地退化、減緩乾旱、緩解沙塵暴危害與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糧食安全的密切關係。重申各國對有效實施《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堅定承諾,加強防治荒漠化、土地退化,修復和重建退化生態系統。肯定公約2018-2030戰略框架的重要意義,鼓勵各國採取行動,設定履約自願目標,在2030年之前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

庫布其作為中國防沙治沙的成功實踐被寫入190多個國家代表共同起草的聯合國宣言,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範,不僅說明中國治沙成果為世界稱道,更代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卓越成就受到世界矚目,中國生態文明戰略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獲得全球認可。

早在2013年9月召開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就曾通過決議:把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作為實現防治荒漠化公約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和平臺。

Cop13大會於9月6日至15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舉行。會議期間舉行了技術性會議、高級別會議、可持續土地管理商業論壇、全球防治荒漠化青年論壇等多項議程。本次大會期間,聯合國環境署發布了全球首份生態財富報告——《中國庫布其生態恢復與財富創造商業模式報告》,認定綠化庫布其沙漠969萬畝,讓10多萬群眾脫貧致富,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庫布其治沙帶頭人」王文彪把庫布其人民30年的汗水和心血寫成《沙漠經濟學——庫布其的實踐》,在大會期間發布,引發與會代表的熱烈反響,初版一千冊一搶而空;另外,來自65個國家的240多名與會代表專程前往庫布其,親眼見證了沙漠的綠意盎然,考察了獨創的綠化科技,品嘗了鮮美的有機果蔬,體驗了沙區牧民的幸福生活。

在cop13大會上,「庫布其」自始至終都是一個高頻詞,成為代表們關注的焦點。聯合國環境署經濟學家奧利維拉表示,庫布其作為中國防治荒漠化的突出代表,投資體制可複製,發展模式可推廣,技術創新可輸出。庫布其經驗可供全球荒漠化國家和地區借鑑,進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大會宣言實至名歸。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高級代表馬科斯指出,中國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提出並踐行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思想,對全球防治荒漠化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正如本屆大會可持續土地管理商業論壇主席王文彪所言:庫布其生態建設成果,歸功於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思想的正確指引,歸功於習近平主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我們將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永遠的追求。

相關焦點

  • 中國·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汽車那達慕成功舉辦
    烏蘭牧騎熱場演出 5月1日上午,杭錦旗境內庫布其沙漠彩旗飄揚、車輛如梭、人潮湧動,中國·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汽車那達慕暨越野e族北京大隊五一愛在弓弦「汽車星球杯」沙漠T3挑戰賽隆重開幕。
  • 庫布其:一個沙區的生態巨變
    庫布其沙漠,中國第七大沙漠,橫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達拉特、準格爾三旗,自西向東綿延360多公裡,總面積1.86萬餘平方公裡,距北京直線距離僅800公裡。新中國成立之初,庫布其沙漠每年向黃河岸邊推進數十米、流入泥沙1.6億噸,直接威脅著「塞外糧倉」河套平原和黃河安瀾。  治理庫布其沙漠,宛若搭在維護祖國北方生態安全這根弦上的箭,不得不發。
  • 億利沙漠研究院落戶庫布其沙漠
    中國網9月12日訊 2014年9月10日,億利沙漠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庫布其沙漠舉辦。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鄂爾多斯市政府、杭錦旗政府有關領導出席活動。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額爾敦代表自治區政府致辭。他表示,研究院的成立對充分引進國內外國內外荒漠化防治的先進科學技術,帶動我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新型科學技術研發平臺的成就和水平,提升治理荒漠化的水平和速度,發展綠色經濟和沙產業具有深遠的影響。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創新型內蒙古,需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的新型科研機構,億利沙漠研究院的組建,是探索與嘗試,也是典範之措。
  • 德國地理學家:庫布其沙漠經濟學成果顯著 建議種植原生植物
    【環球網赴內蒙古特派記者戴妤芮報導】來自65個國家、20位副部級以上官員,以及學者、專家共244位嘉賓出席了9月10日由億利集團組織的庫布其沙漠生態之旅。來自德國的地理學家延斯文德利希(Jens Wunderlich)在參觀後接受了環球網記者的採訪。
  • 在庫布其沙漠上踐行錢學森理論的「父子兵」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在庫布其沙漠上踐行錢學森理論的「父子兵」  中新社鄂爾多斯8月9日電 題:在庫布其沙漠上踐行錢學森理論的「父子兵」  中新社記者 趙永厚 李愛平  「我是趙永亮的長子,2007年從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畢業,學習的專業是工商管理,為了能夠從事治沙
  • 《焦點訪談》庫布其的綠色奇蹟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已經有三分之一的沙漠得到治理,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沙漠變綠了,讓生活在那裡的人們也變富了。今天,我們就走進庫布其沙漠腹地,看看沙漠裡的綠洲,沙漠裡的生活。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這裡的景象與人們通常印象中的沙漠有很大的不同,不僅有樹林、草地,還有湖泊,大片的沙丘被周邊的綠植鎖住,不再流動。
  • CCTV4《中國新聞》推出系列報導《走進庫布其沙漠》!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的第七大沙漠,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北部,曾經是華北地區沙塵暴的主要沙源地。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這裡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CCTV4《中國新聞》推出系列報導《走進庫布其沙漠》,展示當地治沙成果,探尋庫布其模式的成功原因。7月30日播出系列報導第一集《甘草平移種植技術推動產業發展》。
  • 荒漠化治理的鄂爾多斯經驗:鄂爾多斯綠將浸染「地球村」
    央廣網鄂爾多斯9月10日消息(記者鄭穎 金建軍)9月6日至17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鄂爾多斯召開。如此高規格的會議,為何花落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北有庫布其,南有毛烏素,東為丘陵溝壑區,西部為波狀高原硬梁區,沙化面積最高曾達到90%之上。沙漠像一塊會傳染的牛皮癬,向四周擴散。「風起明沙到處流,沙壓房子人搬走」,「大黑風颳起來,人坐在馬車上,愣是看不到自己的馬」……沙子在和人搶地盤,怎麼辦?  鄂爾多斯人堅定了一個信念:要生存,先治沙。
  • 告別黃沙漫天是如何做到的——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荒漠化治理...
    茫茫無際的沙漠,是人類面對的最可怕也是最頑固的敵人之一。在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荒漠化治理一直是困擾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的一大難題。經過幾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昔日的「不毛之地」變身綠色家園,煥發新的生機。生態美則產業興,沙區人民不僅探索出了一條科學治沙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還通過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實現增收致富,為當地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
  • 庫布其沙漠深處藏著一個「深呼吸」小鎮
    同樣,每年的這個時候,在庫布其沙漠裡,當地群眾、志願者們都會頂著大風走進大漠,或植樹,或採集數據,或播種,幾十年來從未間斷。今年庫布其沙漠恩格貝生態示範區裡的治沙熱情不減反增。恩格貝生態示範區北靠黃河,位於鄂爾多斯市境內庫布其沙漠中段北緣,總面積約30萬畝。40年來,這裡從寸草不生的大漠,變成了植被覆蓋率78%、森林覆蓋率達到41%的沙漠綠洲。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屆青少年夏令營落戶庫布其沙漠
    ,將在中國庫布其沙漠舉辦GEO5首屆青少年夏令營。而中國的庫布其沙漠從美麗草原退化成第七大沙漠,通過25年的努力,在沙漠中恢復出5000多平方公裡的綠洲的傳奇歷程,會使青少年們在對全球環境狀況了解的基礎上,體驗庫布其人工綠洲對改善環境的貢獻,更有啟發意義。
  • 鄂爾多斯登上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大...
    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庫布其沙漠億利生態示範區榮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也是截止目前全國僅有的29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之一。
  • 中國最美的24小時,庫布其國家沙漠公園承包你的早晨和夜晚!
    早晨 6:00內蒙古庫布其國家沙漠公園(七星湖景區)「沙漠印象,塞上綠洲」,庫布其國家沙漠公園(七星湖景區)以庫布其沙漠為依託,七個美麗的湖泊與雄渾的沙漠景觀完美融合,一簇簇頑強的綠色,從道路兩邊沿著綿延起伏的黃色沙丘鋪展,全面展示了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的顯著成效, 讓暢遊沙漠綠洲變為現實
  • 鄂爾多斯追求「綠富同興」(綠色家園)
    通過治沙的生動實踐,鄂爾多斯為世界提供了治沙的「中國經驗」。    全民治沙  經過20多年艱苦不懈的治理,有效控制了沙漠擴展趨勢  提到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穿沙公路,內蒙古幾乎無人不曉。這條全長115公裡的黑色油路,從杭錦旗錫尼鎮出發,猶如一把利劍,徑直插入庫布其沙漠腹地,硬生生將沙漠攔腰「劈斷」。
  • 【庫布其的呼喚】我是一粒沙
    央廣網鄂爾多斯8月9日消息(記者鄭穎 寶音 金建軍)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庫布其沙漠地區各族群眾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守望相助」的囑託,齊心協力堅守家園,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撓、科學創新、綠富同興」的庫布其精神。請聽系列報導《庫布其的呼喚》第四篇《我是一粒沙》。
  • 內蒙古包頭庫布其沙漠東線 3天負重徒步穿越
    如果你愛一個人,帶他去穿越沙漠,因為那裡壯美如天堂……  如果你恨一個人,帶他去穿越沙漠,因為那裡艱苦如地獄……  一、路線介紹: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西、北、東三面均以黃河為界,地勢南部高,北部低。
  • 鄂爾多斯登上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大名單!
    >,向全國乃至世界全景呈現了庫布其大漠變綠洲的綠色奇蹟,在國內外引起熱烈反響。▲2018年7月19日—28日,15家中央主流媒體100餘名記者走進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地區進行了蹲點採訪。▲2018年7月19日—28日,15家中央主流媒體100餘名記者走進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地區進行了蹲點採訪。
  • 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諮委會會議在京舉行 聚焦治沙生態價值應對氣候...
    聯合國環境署原執行主任、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諮詢委員會外方執行主席埃裡克·索爾海姆出席會議,部分在京的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諮詢委員會成員應邀出席,建言獻策。會議認為,應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將第六屆、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賀信指示精神落到實處,更高水平辦好第八屆論壇,聚焦治沙生態價值、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向「一帶一路」沿線推廣中國治沙經驗,推動全球沙漠生態價值創造與減貧、荒漠化地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與低碳減排等國際合作。
  • 生態大漠 綠色長城——鄂爾多斯在毛烏素沙地綠色實踐中書寫世界奇蹟
    若把時間坐標拉長,新中國成立之時,鄂爾多斯則是另一番景象:佔國土面積48%的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浩瀚無垠、風沙肆虐,被稱為「死亡之海」;48%的乾旱硬梁、丘陵溝壑區,也是一片荒寂。習近平主席發給大會高級別會議的賀信,體現了中國在防沙治沙上的大國擔當。  沙海巨變,舉世矚目。會議達成《鄂爾多斯宣言》,鄂爾多斯作為中國防沙治沙的成功實踐被寫入190多個國家代表共同起草的聯合宣言,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範。
  • 鄂爾多斯舉行體育旅遊發展論壇 品鑑休閒旅遊
    依託鄂爾多斯體育中心、鄂爾多斯國際賽車城、伊金霍洛國際賽馬場,精心打造了以賽車、賽馬為主的體育競賽表演品牌,每年舉辦世界超級跑車錦標賽、中國賽馬大會、國際馭馬文化節等賽事,吸引了很多國際國內賽車、賽馬愛好者,目前基本形成了具有鄂爾多斯特色的體育旅遊發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