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消費者買單,「人造肉們」還差得很遠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有報導稱,幹細胞培育的人造肉成本為現在市場上普通肉類價格的1000倍以上。其他植物肉產品,如「人造肉獅子頭」「人造牛肉漢堡」等,其價格折算下來,一斤「肉」高達80—150元。人造奶的成本則是普通牛奶的兩倍以上。有公司將人造雞蛋定價為340克56元,這些都讓網友大呼「吃不起」。視覺中國

  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火龍果月餅、藤椒牛肉月餅等挑戰味蕾的奇物層出不窮,其中一款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的素肉月餅脫穎而出,上線的1000份很快被一掃而空。這款月餅被很多人稱為「人造肉」月餅,著實在人造肉的風口上火了一把。

  今年5月,一家人造肉公司於美國上市,在食品界掀起了一場熱潮,人造奶、人造雞蛋也紛紛「入群」。近日據外媒報導,矽谷乳製品創業公司Perfect Day利用酵母菌發酵,制出了人造奶。以植物為原料的人造雞蛋早在多年前就在美國超市中出現,近日另一家公司也開始緊跟潮流,生產人造雞蛋。

  人造肉、蛋、奶,這些「人造食品」真的能代替農牧戶花費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時間辛辛苦苦養出來的成果嗎?推廣普及時會遭遇哪些「攔路虎」?

  科學家調配方做培育,創造肉蛋奶「替身」

  據報導,月餅中的人造肉是「植物肉」,由大豆等植物蛋白加工而成,實際上是肉味的豆製品,通常被認為是人造肉兩大種類中的一種。據試吃人造肉月餅的民眾介紹,肉餡的外觀仿真度很高,擠壓有彈性且會溢出類似脂肪的油脂,實為植物油和椰子油,未告知的情況下確實很難分辨這是一款人造肉月餅。

  有食品從業者表示,實質為植物肉的人造肉本質上跟豆制的辣條等產品無太大區別,但工藝更加複雜。另外一類人造肉是真正的肉,卻不是取自於飼養的豬、牛、雞等,而是在實驗室或工廠裡由動物幹細胞為原料製造而成,這些幹細胞通常被「投餵」以糖、胺基酸、油脂、礦物質等,不斷「長大」。2013年,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生理學教授馬克波斯特將這種實驗室培育出的「肉」推到了閃光燈下,在近200位記者的見證下,大廚煎了價值25萬歐元的人造牛肉漢堡。後續,很多學者也開始加入到實驗室「養殖肉」的隊伍中。「這種方式產生成本非常高且不可控,尚處於研究階段。目前普遍採用的都是植物肉。」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巖表示。

  和人造肉一樣,人造奶也不是真正的牛奶。人造奶是在實驗室中利用各種化學和生物方法進行調配,研發出的與普通牛奶口味相同的「奶」。「這更像是一種加工類飲料,只是在口味、營養價值等方面仿照牛奶。」航空總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張田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除了肉和奶,雞蛋也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人造雞蛋在外觀上變化最為明顯,出於成本和運輸等多方因素考慮,人造雞蛋沒有殼,以瓶裝液體方式進行出售。製作時,其以綠豆等富含植物蛋白的豆類為主要原料,可以在平底鍋上做成炒蛋或者雞蛋卷。

  「假」肉解決真問題,人造食品成熱點

  近年來,人造食品已經成為科學界的研究熱點,市場在追求「高仿」風味的同時,也更加注重生態環保,甚至是講關於健康的故事。人造肉、人造奶、人造蛋的背後,反映的是人們對於健康生態與生活的憧憬。

  「人們對健康的飲食結構越來越重視,與真實的肉蛋奶產品相比,人造肉蛋奶可在膽固醇、脂肪、熱量等方面有所控制,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些人造食品也為消費者多提供了一種選擇。」張田說。例如,人造奶可製作成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的「奶」,人造肉也可以做到「零膽固醇」,對於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人群」來說,可能更為健康。

  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人造肉的量產,對於人類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薛巖表示。有研究顯示,由於人們對於肉蛋奶製品消費需求巨大,未來禽畜養殖產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將對地球的生態系統造成極大的負擔。而人造食品的發明,或將減少對資源的消耗。

  此外,人造食品還有助解決全球食品短缺問題。美國漢普頓·克裡克公司研發人造雞蛋的初衷就是因為其創始人喬希·泰特裡克在非洲參加一個減貧項目時,目睹了那裡食物短缺的嚴重性,才萌生了要製作人造雞蛋的想法。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如果全球人口增長狀況一直保持目前的速度,而食品生產力和飲食偏好不發生任何改變,那麼到2050年前人類將遭遇嚴重的食品短缺。

  既要獲得能量,又要健康,既要滿足口腹之慾,又要環保綠色,於是人造食品近幾年就成為了資本圈裡的「香餑餑」,全球很多資本大佬,對於在人造食品領域的投資十分看好。

  引起消費者興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麼,人造肉等人造食品,會有消費者為之買單嗎?

  「如果有營養、價格低,我會考慮。」9月15日,科技日報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到的一位路人如是說,相信這也是大部分消費者的想法。

  目前人造食品能否做到這兩點?「現階段,人造肉蛋奶的營養價值還無法與真實的肉蛋奶相媲美。」張田舉例,牛奶中除了富含人們熟知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物質外,還有很多含量極低但有生物功效的活性物質,如生長因子、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而人造奶卻無法真正做到百分百模擬牛奶的成分和功效。人造肉、雞蛋等也是一樣。

  至於價格,更是人造食品所面臨的尷尬境地之一。有報導稱,幹細胞培育的人造肉成本為現在市場上普通肉類價格的1000倍以上。採用植物肉製作的人造肉月餅也賣到了88元/6枚,比普通的鮮肉月餅貴了將近一倍;其他植物肉產品,如「人造肉獅子頭」「人造牛肉漢堡」等,其價格折算下來,一斤「肉」高達80—150元。人造奶的成本則是普通牛奶的兩倍以上。有公司將人造雞蛋定價為340克56元,這些都讓網友大呼「吃不起」。

  人造肉蛋奶若想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除了要在營養和成本上「苦修內功」外,更要在其安身立命的基礎——口感上下足功夫。

  目前市場上或實驗室尚在研製階段的人造食品在口感方面仍有進步空間。科技日報記者在一家線上企業店鋪中發現,有部分購買人造肉月餅的消費者表示:「口味不佳」「比豬肉更羶一些」「比較碎,沒有彈性,更像是在吃澱粉火腿腸」……現階段植物肉還無法以「完整的肉」的形態出現,無法像真肉一樣隨心所欲地烹飪出各種形式的菜餚。因此,植物肉還需探索更加具有立體感、纖維硬度適中、溼度和柔嫩度對標養殖動物肉類的生產方式。

  人造奶、蛋也是如此,在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副理事長顧佳升看來,人造奶也無法做到和牛奶一模一樣。「液體雞蛋」沒有蛋清、蛋黃的明顯界限,烹飪場景也相對局限。

  除了上述幾個因素,很多消費者還會對人造食品存在一種普遍的心理障礙。

  貴州師範大學營養學教授李亞軍說,很多消費者對人造的東西有一種天生的排斥感,這種排斥感來源於對未知的恐懼,雖然科技進步很快,但人造食物在技術上是否成熟、是否對人體健康無害等等問題,都需要時間的檢驗。

  「從安全角度出發,可將人造肉蛋奶看成是普通的加工類食品,就像餅乾、果汁飲料一樣,如果嚴格按照生產規範生產,其安全風險將在可控範圍內。」張田表示,在未來的餐桌上,人造食品將會為我們提供更多的選擇,但是,想要全面解決口感、成本和心理障礙等問題,人造食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科技日報 實習記者於紫月) 

相關焦點

  • 比真肉還貴!人造牛肉麵59元,是智商稅還是大勢所趨?你會買單嗎
    這時候再加點脂肪細胞進去,界能夠變成肉塊,聽起來還挺嚇人的。研究人員雖然表示這些人造肉和普通的肉吃起來口感是一樣的。但是大部分的人對於實驗室培養出來的吃的東西,都會有點抗拒。當然幹細胞培養的人造肉的技術現在還不是很發達,所以現在市場上大部分的人造肉都是豆製品。為什麼要研究人造肉?
  • 星巴克人造肉產品開賣!比肉貴,有大豆味
    賣人造肉,星巴克是認真的。幾個月前,人們討論星巴克時,還避不開瑞幸咖啡,很多人將這兩家品牌拿出來對比,從口味到價格再到品牌形象和未來發展。而現在,提到瑞幸,第一反應是造假和訴訟;提到星巴克,首先想到的則是人造肉。
  • 人造肉相關企業達2000家!能否替代天然肉?
    文章來源:找牛網儘管新冠病毒不會通過食物傳播,但是由於近期集中爆發的進口凍品外包裝檢出核酸陽性,消費者對凍品難免存在恐慌心理。而且隨著環保主義、素食主義的文明與養生日漸壯大,人們將目光投向日益成熟的人造肉,多家食品巨頭試水人造肉產品。
  • 海外企業搶灘中國人造肉市場 能否被消費者青睞?
    與頻頻和中國企業聯手的杜邦一樣,國外許多食品企業都瞄準了中國的人造肉市場。4月17日,美國比薩品牌棒約翰宣布與國內人造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合作推出人造肉新品「未來肉比薩」。4月20日,肯德基率先在上海、廣州和深圳三家特定分店試水推出限量人造肉產品—植培黃金雞塊。
  • ...又一家餐飲巨頭賣「人造肉」!賽百味685家店供應人造肉三明治!
    賽百味和Beyond Meat合作的這款人造肉三明治是在賽百味牛肉丸三明治的原型上進行的改良款,以Beyond Meat獨家定製的一款素食肉丸替代原來的牛肉丸。對於此項合作,賽百味將採取限定提供的銷售模式,希望可以給消費者們提供一個探索植物蛋白產品的機會。
  • 人造肉有新花樣:人造肉粽子?甜口還是鹹口?
    今年端午, 「人造肉餡兒」粽子首次進軍粽子界。這一戰的勝利屬於鹹黨——因為這枚「人造肉粽子」,是鹹口的。去年中秋節沒買到人造肉月餅的嘗鮮人士,今年端午節可以試試這個新菜色。人造肉粽子豆沙粽成交額同比增長217%,紅棗粽子成交額同比增長127%,鹹蛋黃肉粽成交額同比增長437%…據天貓數據,今年6月以來,鹹味粽子銷量增速迅猛,遠超豆沙、紅棗等甜味粽子。
  • 人造肉如何從小眾走向主流?
    金字火腿推出的人造肉產品,所有成分來自於植物,是從大豆、豌豆、小麥等植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營養成分、口感接近真肉。10日推出後,10月11日—15日,金字火腿股票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然而,人造肉似乎並不符合國人的消費習慣,在中國市場並未成為「辣條」般的爆款。人造肉是潛力商機?
  • 走紅的人造肉是個偽命題嗎?|礪石
    這個言論讓他成了最早提出人造肉概念的人。不過,50年後的80年代,邱吉爾的人造肉設想依然是科幻式的空想,直到80多年後的今天……最近,國內人造肉真是紅得發紫,不但幾個涉及相關概念的股票一路飆升,而且各大品牌紛紛推出人造肉產品,引來用戶瘋搶。比爾蓋茨、李嘉誠等商界大佬,也是人造肉的積極倡導者,他們還拿出真金白銀投資相關企業。
  • 資本熱捧、消費者觀望人造肉第一股BeyondMeat「嘗鮮」中國內地市場
    Beyond Meat 的人造肉漢堡還計劃在盒馬 APP 平臺上架。從 2019 年開始,人造肉便成為許多餐廳的盤中餐,而此次盒馬與 Beyond Meat 的合作,略有不同。吃法多樣,可買回家烹飪目前市場上的人造肉有兩種,一種是使用大豆卵白製造而成的植物肉,另一種是通過動物幹細胞培育而成的試管肉。此次盒馬引進的人造肉為前者。盒馬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此次盒馬上架首批 「 人造肉 」,將以低於海外的價格進行售賣。
  • 「植物肉」新概念出現,你會樂意為這買單嗎?
    昨天,「植物肉」突然成了熱詞。「肉」只有動物身上有,「植物肉」當然就是人造肉,是用植物類食材做成肉產品的口味。4月21日,星巴克中國宣布與全球植物膳食品牌Beyond Meat、噢麥力OATLY發起「GOODGOOD星善食主義」行動,倡導消費者積極探索「對自己好,對地球好,讓好變更好」的環保生活方式。如此,以環保為名,「植物肉」橫空出世。
  • 肯德基、喜茶、星巴克賣「人造肉」!吃它圖啥?
    另一類則是「細胞培植肉」,將動物的幹細胞置於培養皿中,依託支架和培養液,讓細胞不斷增殖,最後「長」成肉。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曉泉介紹,目前「細胞培養肉」技術尚未成熟,還處在實驗室階段,市面上可見的「人造肉」均以「植物肉」為主。肯德基推出的兩款「人造肉」產品。
  • 麥當勞人造肉漢堡將在加拿大測試 售價為6.49加元
    麥當勞全球菜單策略副總裁安·沃爾格林(Ann Wahlgren)表示,「我們一直在研究 「人造肉」漢堡食譜,現在我們已經準備好聽取顧客的反饋。」近期,快餐巨頭們對「人造肉」都頗為關注。8月27日,Beyond Meat與肯德基合作,在美國亞特蘭大一家肯德基餐廳測試人造肉炸雞,不到5小時就被搶購一空。
  • 加價160萬才能提車,雷克薩斯還差得很遠!
    最高加價160萬才能順利提車,豐田雷克薩斯還差得很遠!奔馳「史上最豪華」SUV,奢華不輸勞斯萊斯庫裡南,新車剛上市就被搶購一空!下面就讓我們一探究竟!今天說的這款車就是梅賽德斯-邁巴赫GLS。今年11月份中旬,邁巴赫GLS在國內市場正式上市,最低配車型指導價格為158.8萬,頂配車型指導價格為273.8萬。
  • 人造肉界"特斯拉"入華:美國人造肉第一股能否攪動中國市場?
    天風證券分析師認為:「伴隨行業巨頭紛紛入局人造肉行業,使得消費者更易接觸植物肉,逐步培育消費者,增加購買意願,植物肉的認知深度也將會隨著巨頭宣傳迅速提升,提升滲透度,在消費者復購意願較強的加碼下,行業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 肯德基上市1.99元「人造肉」雞塊,將來的我們還能吃得上真肉嗎?
    ▲某品牌人造肉餅外觀已和豬肉相差無幾也許之前你還覺得人造肉很遠,但注意了,現在已經開始發生變化。▲KFC和星巴克人造肉新品官方海報這意味著,面對肉類消費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市場這塊香餑餑,國外的人造肉相關企業們終於按捺不住了。也由此引發深思:未來人造肉真的會取代真肉嗎?
  • 「烈火烹飪」下的中國式「人造肉」
    正因為人造肉與素食產品的本質區別,首當其衝的則是技術研發等難題,其次還有消費者的接受度問題,加之,中國消費層次差異化明顯,肉類需求還將持續走高,保護動物和環境、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等還處於初期階段,國內人造肉之路並不好走。「儘管在早期非常有難度,但我們也看到了這個機會」,呂中茗希望先入場佔據先發優勢,通過產品創新去引領市場。
  • 人造肉開始進入生鮮渠道,「星期零」與「錢大媽」合作售賣植物肉半...
    36氪獲悉,近日,國內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下稱星期零)與生鮮零售連鎖企業「錢大媽」達成合作。星期零首次推出了自己的電商渠道植物肉產品,並進入錢大媽電商平臺進行銷售。4 月 11 日,為了更好地向消費者介紹新產品,星期零和錢大媽還聯合在微信內進行了一場直播。
  • 肯德基星巴克都賣起「人造肉」,植物肉距離你家餐桌還有多遠?
    就在本周,美國超市巨頭克羅格宣布在其1700多家門店引進植物肉,另一「人造肉」明星Beyond Meat則將人造肉漢堡送上沃爾瑪山姆店的高大貨架。圖/視覺中國當下似乎來不及計較價格和口味,因為人們需要蛋白質。相較之下,中國消費者的選擇可能要主動得多。
  • 美國在實驗室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這種人造「真肉」離餐桌還多遠
    美國在實驗室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這種人造「真肉」離餐桌還多遠人造肉顧名思義是指人為製造的肉類食品,在中國,人造肉其實早已是餐桌上的美食,最經內的做法就是大白菜炒人造肉,這種人造肉指的是大豆產品,加上麵筋混合製成的模擬肉感的「素肉」,其本質只是經過人為簡單加工混合製成的類肉產品
  • 人造肉漢堡長沙開賣 真的「無肉也歡」?
    12月14日,肯德基在長沙12家餐廳發售「植世代牛肉芝士漢堡」「植世代黃金雞塊」兩款植物蛋白製品,這也是長沙市民能在線下渠道買到的首款人造肉食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星巴克、喜茶、必勝客、雀巢、百草味、嘉吉等超20家餐飲食品企業入局人造肉「賽道」,消費者能買到的人造肉商品,也從漢堡、三明治延伸到了休閒零食、速凍肉餅、沙拉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