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佚名 圖 / 網絡
來源:快資訊
編輯按:近期熱映的《八佰》主要聚焦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的故事,引起了全民的愛國情懷。影片是中國軍民十四年頑強抗戰的縮影,堪稱愛國主義教育範本。
家長們紛紛帶著孩子走進影院。歷史上,「八百壯士」喚醒的民族情懷,今天更應該放在更大格局中去珍視。
影片中我們感動於不畏強敵、眾志成城的革命精神,同時片中不少槍戰、廝殺的鏡頭也衝擊著孩子未成熟的心靈。新時代對孩子的愛國主義教育能僅靠娛樂市場嗎?如何讓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常態化、深刻化?不如讓孩子把愛國情懷實踐到研學旅行中。
1
研學旅行並不是僅僅遊覽過名勝古蹟、體驗過科技未來就結束了,而是,在這些活動中,讓孩子有所學、有所思、有所得。
而近年來,打著「海外遊學」「風景名勝研學」等幌子組織未成年人開展的各種活動隨處可見。
但又有多少能夠真正對孩子起到提高個人素養、增長知識、淨化靈魂的作用呢?
其實,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組織者,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本明白帳。
無論是海島類研學、還是冬夏令營、還是名勝古蹟研學,無非都是簡單略過,換個地方玩而已。
2
而我們今天說的是另外一種研學--「紅色研學」旅行實踐活動。
「紅色研學」玩的少,多數是在學習革命前輩的紅色精神。
「紅色研學」是以探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組織未成年人重走紅色路線、瞻仰紅色遺蹟、傾聽紅色故事為活動主要內容。
比起其他活動更具實用性,更有感染力、感召力,因而更能激發起參與者的愛國熱情。
「紅色研學」有感染力、感召力,能夠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研學,即研究性學習 ,所謂研學,是通過到實地調查研究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
它與課堂講授等傳統學習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注重學遊並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能夠達到學習的目的和效果;
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深度融合,培養創新人才,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3
近年來,受利益驅使等不良風氣影響,社會上各種研學活動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因此褒貶也不一。
而通過組織未成年人參加「紅色研學」活動,不僅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感召力,還能夠增長孩子的見識、開闊孩子的視野、浸潤孩子的心靈。
從而幫助孩子不斷提高個人的自身修養和綜合素養。
「紅色研學」讓人熱血沸騰,能夠激發起強烈的愛國熱情。
目前,紅色研學已經引起全國中小學和家長的高度關注,各地掀起了紅色研學的熱潮。
此類研學活動是以紅色為主線,一線串珠,通過帶領廣大青少年重走紅色路線、參觀紅色景點。
讓更多的孩子親身感受那烽火歲月、悲壯場景、激越豪情,從而讓紅色因子融入血脈,讓紅色文化和愛國精神一代接一代地得到傳承與弘揚。
紅色研學就是從學生發展需求出發的一種特殊課程形態,是一種新的學習形式,是課堂的延伸和拓展。
也正因如此,當許多參與研學活動的未成年人踏著革命先輩的足跡,瞻仰紅色遺蹟、傾聽紅色故事、感受紅色文化的時候,都會受益匪淺、感受良多。
對於他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次重拾紅色記憶、重溫紅色故事的活動,更能激發起內心強烈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