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春風微語,ID:chunfengweiyug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繼續發布歷史人物研討寫作活動的學生作品——高一·10班「一岱一路」組的文章。小組分工如下:王躍燃同學主筆,王曉鳳同學搜集資料並修改文稿,成麗同學檢查和謄寫。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合作完成了這次任務。
從網紅李子柒看中國人的生活情趣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生活愈加紛繁複雜,但我們似乎在得到了更多物質享受的同時,不知不覺丟失了生活中最美的情趣。不過,我們不必沮喪,因為不論當代還是古代,總有一些仁人志士行走於生活中,精心守護著中國人心中那一方情趣的樂土。
她,一襲布衣,一雙巧手,一頭長髮,在山間烹茶煮酒,栽果種花,用短視頻呈現中國鄉村生活的方式。在她的視頻中,我們能看到親手勞作的有趣,也能看到農家生活的美好。
她就是當紅博主李子柒,不僅在國內很受歡迎,甚至於外國網友都稱她為「中國第一網紅」。實際上,李子柒身上,恰好體現著中國人生活情趣中的兩個方面:來自田園生活中的自然之趣和來自美食佳餚中的煙火之趣。
說起田園生活,我們不得不提一位古人——張岱。他生在顯貴世家,詩禮簪纓,錦衣玉食,但這不妨礙他追求自然之趣。他辨得好水,不管是哪裡的水,只要他嘗過,就一定能夠認得出來;他泡得好茶,不僅發明了「網紅蘭雪茶」,甚至突發奇想,創造出最早的奶茶,引得無數人追捧……那時的張岱,就像《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一樣,不為將來擔憂,只求眼前快樂。
寫成《湖心亭看雪》的那一年,張岱36歲。這一年,他敬之愛之的父親離開了人間,名存實亡的大明朝,也在時代的風雨中搖搖欲墜。家與國都瀕臨破敗,張岱不知道如何抒發對命運和時代的憂慮,他無可奈何,但從未想過自甘頹廢。
回望當年,年少的自己鮮衣怒馬,會為遍地繁花而觸動,會為漫天白雪而憂傷;多年以後,他滿心滄桑,仍然選擇了追求自然之趣——大雪初霽,他不顧寒氣逼人,縱然孤身一人,也瀟灑地披起毳衣,泛舟西湖,獨往湖心亭看雪。再後來,垂垂老矣的他,仍甘願投身自然,穿布衣,吃野菜,自給自足,淡忘曾經的鐘鳴鼎食,在春花秋月中了卻半世浮華。張岱,終究將山水田園之樂融入生命了。
當然,中國人的情趣,成型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那就不能少了柴米油鹽中的煙火氣息。
身為大文豪的蘇軾,也逃不過美食的誘惑。蘇軾一生多次被貶,但正是在貶所,他將美食做出了花樣。元豐二年的黃州,豬肉很便宜,大家都不願意買,他卻研究出豬肉的新做法,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東坡肉」;57歲高齡時,他又被貶到惠州,日子很拮据,他買來人家不要的羊骨,撒上調料,吃得津津有味;被貶儋州時,蘇東坡到海邊研究生蠔的吃法,還製作出新潮的「椰殼帽」……
這就是中國人的生活情趣,生長在山水田園之中,流淌在唇齒味蕾之間,超脫於凡心物慾之上。這樣的情趣,能將「失意人生」變成「詩意人生」,能將飽經風霜化作一笑春溫。怪不得梁啓超曾說:「我以為凡人必須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挨過幾十年,那麼,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作者:高一·10班 「一岱一路」小組 成員:王躍燃 王曉鳳 成麗)
教師點評:
當我看到「一岱一路」這個組名時,著實感到好奇。問過後才知道,原來他們要寫張岱。但最初他們沒有形成具體的意旨,只是說了「紈絝子弟」、「生活情趣」、「性格轉變」等關鍵詞。於是我指點他們寫「高雅的生活情趣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以張岱為例」的話題。後來我發現,自己給出的命題對考證的要求太高,孩子們難以駕馭。當他們帶來初稿時,李子柒已經寫進文章了,我隨機應變,建議他們稍作修改,分山水和美食兩個角度寫中國人的生活情趣,經過修改後本文基本成型。最後,我對文章的結構安排和語言細節進行了調整,便定稿了。歡迎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