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喚起了人類共同體意識

2020-12-17 文化治癒

作者 袁躍興

據報導,巴黎當地時間15日下午6:30(約北京時間16日0:30),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造成有著近800年歷史的箭形塔尖倒塌,玫瑰窗口損壞,建築嚴重損毀,滾滾濃煙遮蔽了塞納河畔的天空……

對於巴黎聖母院,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至為熟悉,無論是從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中,還是從關於巴黎聖母院的電影影像中,以及在西方藝術史上,我們知道,巴黎聖母院這座塞納河畔輝煌雄偉的教堂,始建於1163年,花了182年時間,才在1345年完工,距今已有670年歷史。

巴黎聖母院教堂,為哥德式建築形式,是法國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代表意義和歷史價值的一座建築。教堂採用石材建造,外形高聳挺拔,其內部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教堂內所收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也聞名於世。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在小說《巴黎聖母院》中對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有過充滿詩意的描繪,稱讚其為「石頭的交響樂」。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教堂的大部分珍藏都被破壞或掠奪,唯一倖免的大鐘沒有遭到熔毀。

據美國《時代》雜誌介紹,巴黎聖母院曾躲過兩次世界大戰,幾乎未遭受損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巴黎聖母院敲響鐘聲慶祝大戰終於結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解放時,巴黎聖母院再次敲響鐘聲以示慶祝……其命運際遇可謂令人唏噓感嘆。

因其建築藝術、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巴黎聖母院於199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於今,巴黎聖母院已經成為巴黎的文化地標,成為全世界的珍貴文化遺產。目前,每天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萬人參觀巴黎聖母院,一年的旅客遊覽量達到1300萬左右……

對於全世界而言,對於世界價值而言,巴黎聖母院,不僅是一座建築藝術博物館,它也是藝術珍寶的寶殿,是人類文化物化成果的見證。這裡發生著讓人熟悉的歷史事件,曾演繹過一段段偉大的逼真的戲劇。它像是供世人閱讀的歷史著作,寄託著人們的宗教情感,代表著某一特定時代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巴黎聖母院遭遇的這一突如其來的災難,吸引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焦灼的目光,無論是一些國家的政要,還是普通的公民,都無比痛心。有人用雨果《巴黎聖母院》中的話「熄滅了火之後,灰也是冷的」,表達了這種悲傷的心情。一些國家的重要媒體評論,巴黎聖母院大火肆虐800年古蹟在烈焰中「哭泣」,「這是整個法蘭西民族的災難」,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場浩劫……

關於巴黎聖母院的救火情況,是人們這兩日關注的最重要的新聞。在火災發生時,法國民眾自發地在巴黎聖母院前唱起輓歌、跪地祈禱,法國全國教堂敲響了鐘聲,為巴黎聖母院祈禱。

一位法國巴黎女性居民說,我聽到新聞後哭了很久,對我而言它就像是一位母親,我真的感覺像是大火帶走了我的母親,非常難過。

法國總統馬克龍說,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整個國家都感到心情沉痛」,「這(巴黎聖母院)是我們的共有歷史,現在她正在燃燒。但我仍想談論希望。這座大教堂代表的是超過八百年的歷史,我們親手為她奠基,在隨後的數個世紀裡,又不斷將她擴大修繕。我們將一起重建巴黎聖母院。從明天開始,我們會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具備相關才能的人來重建教堂。」

房龍在論述哥德式建築時說,建築是一種最能反映人們心靈的藝術。是的,如今經歷焚燒的巴黎聖母院,不僅牽動著法國「整個國家的神經」,更牽動著世人的心。世界人民的這種牽繫心靈,反映的不僅是我們的一種歷史尊嚴和責任心,維護人類文明的道德自覺,更是世界各民族的人們作為一個共同體的意識,體現的是人類在文化上、精神上的集體經驗、共同情感——作為人類的文明劫難,需要人類的共同擔承。

正像一位歷史學家說,巴黎聖母院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歷史遺蹟之一,它承載了太多東西,這些不僅僅只是一堆古老石頭,它代表了很多價值,很多其他的東西……

是的,作為世界性的文化遺產,不論巴黎聖母院也好,還是其他國家的歷史遺產也好,它們給予我們的是一種歷史的情愫。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對於我們每一個個體生命來說,我們都無法割斷與歷史的聯繫。文化遺產,或可說是一座建築物,一部古籍經典,一件藝術品,一項宗教儀式……這些作為外部形式,成了歷史的存在,成了一種精神特性存在。它們讓我們人類有了歷史的記憶,讓我們可以窺見到遙遠、悠久的歷史的面孔。所以,我們說,歷史並不是遙遠的東西,我們整個人類都身處在歷史的演進之中。

「我們將一起重建巴黎聖母院,也許這是巴黎命運的一部分,但是未來幾年,這將是我們所有人的一個工程」,而我們相信,未來的巴黎聖母院「呈現於每一時刻、每種情況、每個地方,並且總是起著作用的、破壞不了的,而且到最後毫無疑問是決定一切的」(丹納語)……

相關焦點

  • 淺談《巴黎聖母院》賞析,網友們:你們看懂了嗎
    《巴黎聖母院》是十九世紀的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創作的浪漫主義小說代表作。小說主要描寫了十五世紀在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生活。《巴黎聖母院》的故事情節始終圍繞著三個人展開:美麗純潔,天真善良的吉普賽少女——艾絲美拉達,表面道貌岸然,內心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唐·克洛德·弗羅洛·德·蒂爾夏普以及外表畸形醜陋,內心善良崇高的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艾絲美拉達是乞丐的寵兒,與她聰明的小山羊——波利在街頭賣藝為生。聖母院副主教指使他的養子卡西莫多對她進行劫持。
  • 有課│餘中先: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我很高興在這給大家講巴黎聖母院和《巴黎聖母院》,從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到真正的巴黎聖母院,這是我走過的第一步,因為我去法國看到巴黎聖母院之前已經讀了漢譯的小說譯本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的漢譯本。對我來說是先有小說,再有建築,對我個人來說,確實是這樣。沒有看到巴黎聖母院的時候腦子裡的印象就是雨果的那部小說,給我一種想像,一種固定的形象,可以說揮之不去。
  • 重建巴黎聖母院是什麼意思
    1961年,巴黎聖母院屋頂上的景色。GunterR Reitz / Michael Ochs攝在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大火發生後的幾周和幾個月裡,人們試圖應對損失。巴黎聖母院曾經是(現在是)城市的物理時間表,大火燒過了無法替代的物質歷史。大火的直接後果是重建巴黎聖母院的政治和財政承諾。甚至在大火完全撲滅之前,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表示有意重建大教堂。
  • 巴黎聖母院的「數據不朽」:賽博時代我們如何崇敬神聖?
    但另一方面,現代技術已經可以完美模擬出巴黎聖母院了,並且,無須藉助什麼特別前沿的科技,我們竟然可以在一款電子遊戲中見到巴黎聖母院的高還原副本。在崇高理念和現代技術帶來的賽博化進程之間,我們又該怎麼去理解巴黎聖母院以及我們人類自身的「命運」呢?本文嘗試從巴黎聖母院的符號象徵和擬像與生成理論去切入這個問題。遊戲《刺客信條:大革命》中的巴黎聖母院。
  • 雨果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品讀
    《巴黎聖母院》梅達拉是一名吉普賽姑娘,她和同伴在「愚人節」那天在廣場上載歌載舞。奇異的舞蹈和曼妙的身姿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看。圍觀的人群中有巴黎聖母院的主教弗洛羅,醜惡的弗洛羅覬覦梅達拉美麗的容貌,想滿足自己的欲望。便命令卡西莫多把梅達拉搶回來。卡西莫多是巴黎聖母院的一名敲鐘人,他是一個畸形兒,有一張幾何圖形的臉面,方口塌鼻,從小就被遺棄在了教堂裡。
  • 巴黎聖母院被燒,法國人聲淚俱下!
    世間再無巴黎聖母院。「這座慈母般的主教堂,他最熱愛的要算那兩座鐘樓了:鐘樓喚醒他的靈魂;鐘樓使他的靈魂把不幸收縮在洞穴中的翅膀展開飛翔;鐘樓也有時使他感到歡樂。」這是《巴黎聖母院》第四卷「善心的人們」中,第三節「聖母院的敲鐘人」的一段。
  • 聖母院雷射建模是什麼梗?巴黎聖母院為什麼用雷射建模怎麼建模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聖母院雷射建模是什麼梗?巴黎聖母院為什麼用雷射建模怎麼建模的 巴黎時間4月15日晚,巴黎的地標性建築巴黎聖母院在一場大火中被損毀。高達80米的木製尖頂建築在濃煙中崩塌,讓全世界的人們陷入悲痛之中。所幸的是,有幾個消息可以讓大眾稍感寬慰。
  • 《巴黎聖母院》面貌醜陋內心善良的卡西莫多
    最近法國巴黎聖母院大火讓世人心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吧》,這本書最值得分析的就是卡西莫多了。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浪漫主義作家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長篇小說。離奇的劇情、誇張的寫作手法,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作者藉助敘述一個發生在15 世紀法國的故事。
  •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這是什麼梗 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
    這座擁有超過800年歷史的絕美建築,除了是法國文豪雨果《巴黎聖母院》的「主角」之一,也是眾多影視作品中的「常客」。時光網訊 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有著超過80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目前火勢已得到控制,雖然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保住了,但其三分之二的屋頂已經蕩然無存,其中就包括最具標誌性的哥德式塔尖。
  • 經濟學人精讀:巴黎聖母院大火 | 外刊雙語
    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鏤刻下自己的事跡,在彩色玻璃和石塊上面。 ——維克多·雨果《巴黎聖母院》就像電影《Before sunset》裡說的那句「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有些事情總是來得那麼猝不及防。
  • 暢想巴黎聖母院重建,中國建築師談獲獎作品「巴黎心跳」
    今年4月15日,有著85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塔樓起火,導致屋頂和塔尖被燒毀,這一歷史性的毀滅,讓全世界沉痛不已。未來的巴黎聖母院應該是什麼樣子?前不久,獨立出版公司GoArchitect舉辦了一場巴黎聖母院教堂設計競賽(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向全球徵集重建聖母院屋頂設計方案,吸引世界各地設計師前去投稿,旨在為今年4月大火後的巴黎聖母院的未來創造一個新的願景。
  • 法國巴黎:實拍巴黎聖母院夜景,燈火闌珊燦爛!
    當地時間2020年4月8日,法國巴黎,實拍巴黎聖母院夜景,燈火闌珊燦爛!4月8日,法國巴黎,實拍巴黎聖母院夜景,燈火闌珊燦爛!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於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哥德式基督教教堂建築,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 巴黎聖母院有何特殊意義?不僅是卡西莫多的家,也是政治的見證者
    資料圖 張風/攝這是大家得知巴黎聖母院大火消息後哀痛惋惜之聲,這是最近人類文明史上最悲痛的一夜。巴黎聖母院的大火吞噬了這座有著近800年歷史的人類文明瑰寶,摧毀了屋頂和塔尖,大火仍在蔓延……旅居巴黎的作家張佳瑋寫道:「最近巴黎聖母院在整修,大火有可能是修復工程的腳手架著火所引起。」大火致使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燒毀,世界著名的玫瑰花窗也被燒毀。
  •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像看一場演唱會
    主辦方供圖【戲劇譚】《巴黎聖母院》從2002年首次來華時的乏人問津,到今年的一票難求,除了音樂劇市場今非昔比的蓬勃發展之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前陣子的大火所引發的悲劇,促使大家思考並走進劇場、以觀演的方式紀念這座全人類心中無比神聖與輝煌的大教堂。而今年國內的法語音樂劇熱,也讓這部劇更受關注。
  • 腳手架成巴黎聖母院重建隱患
    腳手架成巴黎聖母院重建隱患海洋法國巴黎聖母院院長派屈克·肖韋25日說,巴黎聖母院火災前安裝的腳手架正成為保存、修復這一建築的重大隱患。若無法安全拆除,可能危及教堂的3個拱頂。巴黎聖母院建築結構得以保存的概率只有50%。【腳手架成難題】塞納河畔的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2世紀,是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蹟之一,今年4月15日突發火災,19世紀增建的標誌性尖塔倒塌,木質屋頂坍陷。
  • 在中國的法國人:中國人對巴黎聖母院的關注讓人感動
    ▲ 大火中的巴黎聖母院。我叫朱利安布菲,在《今日中國》法文版工作。看到巴黎聖母院的尖塔在大火中倒塌的可怕畫面,我跟其他所有法國人一樣感到震驚、心痛和不敢相信。法國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18點50分,哥特藝術最具象徵性的瑰寶之一——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法國以及全世界熱愛巴黎的人無不心痛。這種情緒如此強烈,以至於法國總統馬克龍推遲了為回應針對黃馬甲運動全國大辯論而進行的電視講話,親自來到火災現場,並宣布重建巴黎聖母院。▲ 法國總統馬克龍15日晚發表講話稱,將重建巴黎聖母院。
  • 法國|大火過去的巴黎聖母院,我們還能看什麼?
    本周最熱的熱點無疑是法國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新聞,法國巴黎聖母院主教派屈克肖維(Patrick Chauvet)4月17日(星期三)在與當地企業家見面時表示:巴黎聖母院將關閉5-6年。不知道看我百家號的朋友有沒有即將要去巴黎旅遊的,與其抱怨來不及在巴黎聖母院大火前參觀,不如重新制定巴黎的旅遊計劃。沒錯,巴黎聖母院可以說是巴黎的靈魂,不去參觀等於沒去過巴黎,可是,其實除了聖母院,巴黎還有以下教堂同樣值得去參觀,參觀不了聖母院的遺憾只能用別的教堂取代了。
  • 巴黎聖母院失火,修復或需十年,其間損失將超177億元
    據法新社最新消息,經巴黎消防局確認,巴黎聖母院的大火已被徹底撲滅。攜程景點門票數據顯示,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排名前三的中國人最愛景點。火災發生後,國內部分旅遊社表示將調整涉及巴黎聖母院的相關行程。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劉德謙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這次巴黎聖母院的不慎失火,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大損失。對旅遊者來說,除了悲痛之外,也是一個莫大的遺憾。失火前的巴黎聖母院。
  • 一等獎作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巴黎聖母院、圓明園有關
    我曾讀過《巴黎聖母院》,書中對這個偉大的建築描寫得極盡奢華精緻。那些詞句在我腦中搭建著巴黎聖母院的樣子,可怎麼也不能完整成形。有那麼一段時間,我想看看它的真容,就像我想去長城、故宮一樣。回了宿舍,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腦子裡一會兒是巴黎聖母院,一會兒是圓明園,一會兒又是漫天的火光與血。比起巴黎聖母院,圓明園更是壓在我心頭一塊石頭。百年的屈辱是每個中國人都不曾忘記,那是幾乎不像在人間發生的噩夢。黃金與珠寶被毫不憐惜地拋落在地,中國人的尊嚴與華服一起被軍靴踐踏,鮮紅的血在土地上肆意流淌。這是真正的國讎家恨,是刻在每個中國人骨子裡的仇恨。
  • 一部被教科書誤解的小說——《巴黎聖母院》
    初讀《巴黎聖母院》的時候我只有十四五歲,當時是因為上數學課無聊找同學借書來看,當時那個同學借給我的是一本刪節版本,我拿到書的時候有點吃驚,心想這本書怎麼這麼薄,後來又想管他呢,反正我只是打發時間,也好奇教科書上介紹的《巴黎聖母院》真的會在當時暢銷,教科書上怎麼介紹的我們大家都知道.我不是批評教科書,只是覺得介紹的讓人產生懷疑這本書是不是經典的文章作者也真的有本事